[旅途情缘]美丽岛的土地传奇之一: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文|黄惊涛 图|秦风 转自《mangazine|名牌》7月刊
“美丽岛”,这本是一个殖民符号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商船看到大海中的一处绿色青葱之地,发出“福尔摩萨!(哇,多美丽的岛呀!)”赞叹,自此,“美丽岛”台湾进入西方的视野。
这本也是一个政治化象征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党外时期,民进党“先驱”郑南榕等人创办了同名杂志《美丽岛》,在1979年,又发生了著名的“美丽岛事件”,由此,民进党的“美丽岛世代”许信良、施明德、吕秀莲以及辩护律师群世代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张俊雄等人崛起于台湾政坛。
然而在今天,这又是一个旅游词汇湘潭道教灵符算命。7月4日后,实现开放大陆旅客观光的台湾,其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等美妙风光,将呈现于大陆游客的面前。相信他们也会发出“美丽”的赞誉。
事实上,它的美丽并不限于山川俊秀,更在于数百年来历史、文化交错而形成的沧桑风景、土地悲歌以及风雨记忆,这一“亚细亚孤儿”、“风中之叶”的土地故事、政治纠缠、民俗民情,值得旅游者细细解读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因此,本刊将分多辑,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提供读者一个更传奇的台湾土地故事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艋龙山寺:观音道场成“民进圣地”
欢迎来到艋龙山寺,这里信仰观音菩萨,香火鼎盛,却也是民进党的大本营和当年陈水扁每次选举的第一个政治舞台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文|周淑文
佛教神祇中,最广受信徒敬仰与供奉的,首推观世音菩萨,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观音妈”,又尊称为“慈航尊者”湘潭道教灵符算命。拜菩萨是台湾民间一种普遍的信仰,信徒把菩萨看成为“神”,相信拜他、求他,就能获得“百病消除,财富茂盛,六畜兴旺,合家平安”。除了家家户户的神龛奉祀着“观音妈”之外,台湾地区以奉祀“观音佛祖”为主神的祠庙,即超过600座,可见信徒之多。而其中最著名的庙宇,则又首推台北艋舺(万华区)的龙山寺。
观音-龙山寺/MANKAH-艋
台湾地区主祀“观音佛祖”的庙宇,都以福建安海龙山寺起名,伴随着先民渡海来台,著名的龙山寺皆坐落于早期的开垦地,例如“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府城龙山寺(雍正年间)、彰化鹿港龙山寺(乾隆五十一年)、台北万华(艋舺)龙山寺(乾隆三年),以及凤山龙山寺(乾隆初年)、淡水龙山寺(咸丰八年),其中尤以艋舺龙山寺信徒最多、香火最盛,为台湾北部的观音信仰中心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艋舺龙山寺与清水岩祖师庙、大龙峒保安宫,并称“台北三大庙门”,又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并列为观光客赴台旅游的三大胜地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今日的台北万华区,旧称艋舺,台语发音为MANKAH湘潭道教灵符算命。起源为17世纪时,艋舺一带为平埔族(台湾平原的原住民)的聚落所在地,他们以独木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往来淡水河、大汉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沿岸各地。他们称呼独木舟MANKAH,当先民开垦至此,看见成群的独木舟,便以MANKAH称呼此地,而成为艋舺地名。至今民间仍以此名称呼,感觉比较亲切,再加以怀旧风的盛行,当地活动及文教名称,也皆以艋舺入名。身为台北市发源地的艋舺,位于西门町以南、中华路以西的淡水河畔,虽不在清末台北城之内,却掌握台北的西南门户,意即不入主政权中心,却控政权左右。
信仰与集会
首先至艋舺开垦的移民,以泉州的晋江、惠安、南安最多,合称“三邑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从他们将龙山寺盖在今日广州路现址起,龙山寺便与艋舺人结下不解之缘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相传雍正年间有位三邑人,来到龙山寺附近一棵榕树下休息,启程前想就地方便,为怕亵渎神明,将护身香袋暂挂树枝上,不料匆忙赶路竟忘了带走香袋,这个写着“龙山寺观音佛祖”的香袋,在月光下闪着光芒,惊动当地人,认为观世音菩萨显圣,纷纷前往膜拜,有人向菩萨许愿,竟然得偿,因此善男信女倍增,而于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筹资建庙,于隔年动工,至乾隆七年(1742年)落成,并恭请其家乡福建省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的观世音菩萨分灵于此祀奉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当年的龙山寺,兼具三邑人信仰中心及同乡会馆功能,香火鼎盛和往来频繁的人群,带动周边商街的兴起,使艋舺从沿河一带往内地发展湘潭道教灵符算命。至清朝中晚期,龙山寺除了是地区的信仰中心之外,也是郊商(商业公会)议事、诉讼调解的地点,更甚郊拼、械斗等事发之地(泉州人与漳州人或是顶郊的三邑人与下郊的同安人之间的土地争夺战,共计有三次大规模械斗,胜者占住土地经济利益,败者则流窜至土地贫瘠处),都以龙山寺为发动地及指挥总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艋舺百姓决议协助官兵守台北,上奏决议书给台湾巡抚刘铭传,决议书上即盖着龙山寺大印,由此可见龙山寺扮演着地区民意表达以及民间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中心的作用。时至今日,仍是一方寺庙霸主,由龙山寺断然宣布自2000年7月1日起全面禁烧纸钱,即可窥知。
龙山寺历经数次地震、虫害及“二战”炮火的轰炸,分别于1920年及1953年进行较大规模的重建湘潭道教灵符算命。1920年的重建促使龙山寺成为当时东南亚最美的寺庙,而当年的住持福智和尚,以塑像陈列于龙山寺内。
美人穴、回字形成就龙山寺于不败之地位
作为北台湾观音信仰之首,必然具备有利的风水位置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当年建庙由郊商黄典谋捐地,聘请著名的地理堪舆师张察元相地风水,认为该地为“美人穴”,适合兴建庙宇,为了配合“美人照镜”,并在寺前凿有“龙山寺池”,借以保护艋舺风水,并造就“佛祖的镜面”。据说有着龙山寺池的龙山寺,占地广大、景致优美,又可避免回禄之灾。也许有着“美人穴”的龙山寺,冥冥之中果然帮助艋舺发展成全台湾第三大城市,培育了不少的士绅商贾。1919年,为了实施都市计划,开辟今日的广州路,龙山寺将龙山寺池填平成公园,但仍保留一处喷水池。
今日的龙山寺,不论晨昏都充斥着信徒、游客、小贩,并有相当多在此打发时间的老人,也有不少的游民,以及盲人按摩业者,两张凳子即可开始一天的营业湘潭道教灵符算命。从广州街进入龙山寺,先经过一座华丽的牌楼,即进入广大的“庙埕”,映入眼前的是宽广气派的十一开间,三川殿及龙门厅、虎门厅东西护室,若由空中俯瞰,龙山寺乃以完整回字形格局建造,此为极尊贵之布局,仅采用于堂皇大庙,始能成就龙山寺不败之庙宇地位。
由于龙山寺具有宽大的庙埕,再加以距政治中心——博爱特区仅几里之遥,所以一直是戒严时期党外人士的大本营之一湘潭道教灵符算命。1986年5月19日,郑南榕等人发起“5·19绿色行动”,两百多名党外人士在龙山寺集合,准备到今日的凯达格兰大道游行抗议戒严法,无党籍人士在龙山寺庙埕静坐到晚上9时半才解散,从此掀起为时半年的街头运动,向国民党的戒严令宣战。果然,1987年7月14日,蒋经国发布台湾自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命令,终结了全世界实施最长(长达38年)的戒严令。同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成立,从此民进党视艋舺龙山寺为“民主圣地”,这里也成了陈水扁每次选举的第一个政治舞台。
战神关公庙:以义气守护商业法则
欢迎来祭拜关帝,这里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集散地,它是江湖义气的见证员,也是商界守护神,台湾“IT教父”施振荣即是它的信徒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文|周淑文
惟一官方祀典的武庙
台南市除了一座“祀典”大天后宫之外,尚有座祀典武庙,与大天后宫比邻而居,就位于赤嵌楼的正对面,沿永福路南行,一大片朱红色壁,即是祀典武庙的左山墙,为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古庙之一湘潭道教灵符算命。武庙故名思义,就是奉祀将军的庙宇。哪个将军如此受百姓敬仰,还可以成为“祀典”官庙?——这就是人称“关圣帝君”的关公关羽。
台南祀典武庙又称“大关帝庙”,修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台湾首座三殿式的庙宇,也是首座由官方兴建并于春秋大典祭祀的武庙,地位居全台武庙之首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庙宇的正殿及后殿,乃是利用明宁靖王府关帝厅改建而成,后殿尚存一株宁靖王亲手种植的梅树。在庙门内并无门神,而以等级较高的“门钉”取代;墙壁上也没有一般庙宇常见的武场人物彩绘,据说是因为不能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的缘故。
台南祀典武庙是官方所祀奉的庙宇,所以除了春秋大典时中央朝廷会拨款祭祀外,皇帝也会亲自题匾,以示重视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在三川门及拜殿四周有“人伦之至”、“万世人极”、“日星河岳”等名匾;其中又以三川门梁下所悬挂的“大丈夫”匾,言简意赅,直接衬托出关圣帝君忠义威武的人格特质。
祀典武庙的东侧,横过永福路,即可看到小门面的马使爷厅,供奉关公的座骑赤兔马及照顾座骑的马使爷湘潭道教灵符算命。来到这里,千万别错过的就是武庙前埕及赤嵌楼周遭的台南小吃:清蒸肉圆、椪糖、鸭肉羹、冬瓜茶、碗糕、虱目鱼丸、鳝鱼意面、棺材板等等。
全台香火最盛的恩主公庙
目前台湾地区约有140多座主祀关圣帝君的武庙,以台南、台中、宜兰较多,数量虽远不及观音庙及妈祖庙,但是信仰关公的信徒却是极多,从名闻中外的台北行天宫,即可略知一二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台北行天宫位于松江路与民权东路交叉口,俗称“恩主公庙”,尽管不是全台最古老、地位最高的武庙,却是香火最旺盛的关公庙,也是触角伸展最广的庙宇事业体,可谓是台湾经济的另类奇迹。行天宫创建恩主公医院,办社会大学以及建设分宫等,实为台北第一大庙。
早期行天宫入口两侧充斥着算命师、兜售供品及金纸的小贩、要钱的人,随着禁烧纸钱,以及行天宫的整理下,算命师集中至地下道,而成为算命街,小贩也少多了湘潭道教灵符算命。若是第一次进入行天宫,一定会震惊于宽广高大、红色、五开间的三川门。值得留意是,这个三川门几乎不开,参拜的信徒及参观的民众,必需由左山门或右山门进出。严格来说,进庙有一定的方向,只是现代民众都已不知情了。三川门是大门,也是正门,是给神明或是高官进出,一般民众及信徒必须按“左青龙、右白虎”的观念,由左山门进入,前殿、正殿、左翼殿、后殿、右翼殿,最后从右山门出去,如此参拜的动态流线是多么顺畅,这就是我们老祖先的智慧。庙宇的左右如何分呢?必须以神明安座的方位分左右、分东西,所以神明的左方就是我们的右手边,也是钟楼所置的方位,鼓楼则置于右(西)方,即所谓“晨钟暮鼓”。
为何关公又被称为“恩主公”?起因是“銮堂”(小庙宇)的住持相信所奉的神明能够拯救世人,因此称呼神明为“恩主”,意为“救世主”湘潭道教灵符算命。行天宫的前身是“行天堂”,理所当然所恭奉的关圣帝君即为“恩主公”。
来到行天宫,算命街是一定要去瞧一瞧的湘潭道教灵符算命。这里原本是提供行人往来的地下道,因为松江路与民权东路皆为6线道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广、车水马龙,行人难以快速安全地穿越。后因交通状况良好,又为整理周遭的市容,便将算命摊集中到地下道。隔着一小间、一小间的摊子,有测字、米卦、八字、紫微、面相等等,算命师还能讲日语,因此这里游客甚多,俨然成为观光市街。
北台湾最重要的关公庙
以温泉闻名的宜兰县礁溪乡,温泉饭店林立,但在市中心区,却有一座香火旺盛、香客信徒众多,奉祀关公的协天庙湘潭道教灵符算命。从牌楼走入协天庙广场,即可以发现左侧有座木头结构的老戏台,正面朝向正殿,以便神明诞辰及节庆时,演歌仔戏或布袋戏等来娱神。协天庙历经多次修建,庙宇各处都透着些许新味。协天庙建于嘉庆年间,漳州人特请福建铜山的关公神像来此驱妖斩魔、降灾伏祸,正气凛然、英勇威武的关公果然效用非凡,从此瘟疫不再猖獗,香火更加兴旺,也吸引了东部各地的信徒前来奉祀。由于漳州人尊称关公为“协天大帝”,故名为协天庙。
关公信仰的兴起
何以三国时代的关羽,竟成为武庙的主祀神明呢?这又得重提施琅领清军攻明郑,台湾纳入清版图后,感念郑成功德政的台湾百姓,不断地反抗清室湘潭道教灵符算命。为了收复民心,已经广推妈祖信仰的清朝官吏,又着手鼓吹尊崇关公,并封为“武圣”,奖励兴建关公庙,并拔除原本武庙中与关公并祀的岳飞,使得武庙唯一主祀关公。清廷更进一步封祀典武庙,成为足以与文庙(孔庙)相提并论、分庭抗礼。
关公如此受到台湾民间信仰,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尚有社会因素的助长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当年先民来台屯垦,多为俗称“落汉脚仔”的单身汉,大家成群结社,或以辟地耕种,或以对抗外人入侵,人人称兄道弟,团结一致才是有力的生存条件。所以结拜弟兄众多(互称“换帖”),特别讲求义气,并追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关公和刘备、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的作风不谋而合,因而更加带动关公信仰。
民间信仰虽然融合儒释道三教,同一间庙宇里主祀道教的妈祖,却依然有陪祀的佛教观世音菩萨,或是儒教的孔夫子湘潭道教灵符算命。有趣的是,关公信仰原应属道教神明,却不知为何亦成为儒教及佛教的神祇,因为儒教尊他为“文衡圣帝”,佛教则尊他为“护法伽蓝”,也许是基于传教、广纳信徒之便,才将原本已普遍受民间信仰的关公纳入其所属神列。
除此之外,关公的多种神职功能,也促进其信徒的增加湘潭道教灵符算命。笔者唯一的一次在庙宇内掷茭求签,就是在行天宫内询问关公对事业的建议。为何呢?因为关公乃是商界守护神,做生意的商人都会尊奉他。这与几则传说有关:关公年轻时,在家乡以贩卖布匹为生;关公生前擅长算数记账,创“原、收、出、存”记账法,发明日清簿;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十分锋“利”,与生意上求“利”同音;合伙做生意,以利谋合、以义相结,便祈求关公的信义之道。
关公也是医药神,因为他的威吓神武,足以驱除鬼怪魔神作祟,消除病痛,关公刀则是伏魔驱病的法器,所以关公庙内也可以求取药签湘潭道教灵符算命。
手持大刀、身骑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勇猛善战、万夫莫敌的关公,无疑是战神的表现,所以也是军人的守护神湘潭道教灵符算命。因此民间尚武之人、役男服役从军等,便会至关公庙祈求庇佑或是灵符护身。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000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