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贞观政要》: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道教符咒网    2023-02-24    105

  政体第二

  【原文】1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⑵。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⑶,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⑷,得为理之意⑸,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⑹,更宿中书内省⑺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注释】  

  ⑴萧瑀〔yǔ〕:隋炀帝皇后萧氏亲弟弟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参决要务,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为隋炀帝疏斥。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⑵弓工:制弓的人。⑶弧矢:弓和箭。⑷日浅:不久,时间短。⑸为理:犹治理。⑹自是:从此。⑺更:轮流,更换。⑻外事: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古代也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之事。

  【解读】

  贞观初年,太宗对萧瑀说:“我年少时就喜欢弓箭,自以为能完全精通其中的奥妙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最近得到了十几把好弓,把它拿给制弓的人看,他们说:‘都不是优质材料做成的。’我问他们其中的原因,弓匠们说:‘木心不正,那么木材的脉理就不正,做出来的弓,即使刚劲有力,但发送出的箭不直,所以不是好弓。’我才明白,我凭弓和箭定四方,用的弓可谓多了,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取得天下的时间短,得到的治国主张、理论与目标,本来就比不上了解弓箭的多,对弓箭的了解尚且有失偏颇,更何况治国的道理呢?”

  从此,太宗下达命令,让京城五品以上官员,晚上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每次召见官员,都给他们赐坐,和他们促膝交谈,询访外事,必定要了解百姓的利益与疾苦,政治教育的得失。

  【原文】2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⑴:“中书所出诏敕⑵,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元置中书、门下⑶,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⑷,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⑸。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⑹,政以依违⑺,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注释】  

  ⑴黄门侍郎: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永城符咒法事占卜。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主要的工作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的公事处理往来传达,属于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触到众多朝廷机要,地位很重要。王珪[ɡuī]:与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齐名,《旧唐书》评价他:“性雅淡,少嗜欲,志量沇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人称唐初四大名相。卒赠吏部尚书。⑵诏敕[zhào chì]:诏书,即帝王的命令。⑶元:开始。⑷是非:指褒贬,评论。⑸衔:藏在心中,怀恨。⑹庶官:百官。多指一般官员。⑺依违:模棱两可。⑻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沃:灌注。

  【解读】

  唐朝中枢部门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签署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但是中书省、尚书省的部分官员,常常碍于情面或拖沓慵懒,并没有就正确与否提出意见,而是充当了照抄照转的角色。贞观元年,太宗告诉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出诏书,不同的人意见不同,或者因为几个人的错误,而将正确的决策否定了。

  开始设置中书、门下省,本来打算由双方来防止失误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人

  的意见,常有不同,有所褒贬,都是为了公事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但有的人护己之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评论,就怀恨为怨;有的敷衍了事,为了避免私人嫌隙,互相顾惜颜面,明明知道不属政事的范围,仍然马上施行。不好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这实在是亡国的政治风气,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啊!隋朝时内外大小百官,主事者办理政事模棱两可,没有主见,而致祸乱,人们多不能深思其中的道理。当时那些人都以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不以此为患。后来大乱一起,家国丧失,虽有脱身之人,没有遭到刑戮,也吃尽苦头,仅免一死,深受当时的舆论谴责。你们特别应当灭除私情,为国家利益而献身,坚守正直之道,凡事互相启发竭诚开导,不要让皇帝和大臣们完全一个腔调。不要一味迎合皇帝而掩藏自己的真知灼见。”

  【原文】3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净⑴,以百姓之心为心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⑵,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⑶。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⑷,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

  太宗深然其言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⑸,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⑹。

  【注释】

  ⑴清净:顺应自然不折腾搅扰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适:满足。⑶经术之士:通晓儒家经典的人。经术,犹经学。经学原本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⑷由是:由,由于,因此。是,代词,这,这个,那,那个。⑸政体:施政的要领。⑹迁擢[zhuó]:提升官职。

  【解读】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说:“近代君臣治国,多不如古代,是什么原因呢?”王珪回答说:“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大都崇尚顺应自然不折腾搅扰,以百姓之心为心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近代的君王却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任用的大臣,再也不是通晓儒家经典的士人。汉代的宰相,没有不精通一种经书的,朝廷上有什么疑难大事,都引经据典,参照经书来决断。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懂得礼法教规和道德标准,用以管理国家就安定太平。

  近代却崇尚武力,轻视儒家所代表的文治,或加以刑律来治理国家,欠缺儒家的道德品行,淳朴的民风严重败坏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太宗认为王珪的说法很正确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从此以后,百官中有学业优异,又懂得施政要领的,大都进升了官阶等级,连续加以提升官职。

  【原文】4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诏敕如有不稳便⑴,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⑶,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⑷?何烦简择⑸,以相委付?

  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⑹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注释】

  ⑴诏敕[zhàochì]:帝王的命令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执论:提出异议或谓坚持某种意见。⑶比来:指近来;近时。⑷不堪:不能胜任,不能承当。⑸简择:指选择。⑹寝默:沉默。

  【解读】

  贞观三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朝廷设置中书、门下省,这是朝廷的机要部门,选择人才担任官职,托付重任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他们的任务和作用其实是很大的。帝王的命令不稳妥,都必须提出异议。近来我只是觉得,他们只会逢迎长官的旨意,顺从人情,唯唯诺诺不置可否,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竟然没有一言是直言进谏,怎么是这样的规矩呢?如果只是签名发布帝王的命令,行文书而已,谁不能胜任呢?又何必辛辛苦苦地选择官员,委以重任呢?

  从今以后,对帝王的命令,如果怀疑有不妥当之处,必须拿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必要畏惧,不得知而不言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

  【原文】5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⑴,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飱而食,虽性非仁明⑵,亦是励精之主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⑶,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⑷,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⑸,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注释】

  ⑴日昃[zè]:太阳偏西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仁明:仁爱明察。⑶照:明白有:古同“又”。 ⑷百司 即百官。⑸须合:应当。

  【解读】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说:“隋文帝是什么样的君主呢?”萧瑀回答说:“约束自己,按道德礼仪办事,勤奋思行善政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每天坐朝听政,有时持续到太阳偏西。经常召集五品以上官员,一起坐谈国事,传送食物给晚上值守的卫士们吃。虽然内心算不上仁义开明,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了。

  太宗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此人本性苛察小事,而却头脑不清真假不明,不能敏锐地辨别大是大非。内心隐藏不露,有的时候即使心里明白却又不能通达事理。严明苛察,就容易对人疑心重重。他又是靠欺骗前朝北周宇文氏孤儿寡妇,夺取天下的,所以常常担心群臣心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官,每事都自行决断,虽然用心用力,日理万机,还是不能完全处理得合情合理。朝臣尽知隋文帝的心思,也不敢直言。宰相以下,只是遵奉顺从敷衍应付而已。

  我的心愿不像隋文帝那样,由于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应当依据不同情况随时变通,我都委派百官商量,宰相统一筹划,直到各种情况稳稳妥妥,方可上奏施行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原文】6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病人觉愈,弥须将护⑴,若有触犯,必至殒命⑵。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⑶,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⑷。然耳目股肱⑸,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⑹,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⑻,实为国之大害也。”

  【注释】

  ⑴弥:更加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殒[yǔn]命:死亡,丧命。⑶兢慎:兢兢业业,小心谨慎。⑷虽休勿休:意思是虽受称许而不要沾沾自喜。休:美好,喜庆,安闲。⑸股:大腿;肱[ɡōn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耳目股肱: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⑹义: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一体:一样。⑺傥[tǎnɡ]:同“倘”。 ⑻肝膈[gé]:犹肺腑。比喻内心。

  【解读】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和养病没有什么不同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病人感觉病好了,就更加需要调养护理,如果触犯禁忌,必定导致丧命。治国也是这样,天下稍安的时候,尤其需要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果就骄纵放肆,必定造成祸难败亡。如今天下安危,关连我的一言一行,但治国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没有忠臣贤吏辅佐,不可能求得身安国宁。所以我一天比一天谨慎,虽受称许而不沾沾自喜。至于起耳目手足作用的,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既然君臣之间,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是一样的,就应当协力同心,事情做得不稳妥的,要竭力陈述,不要保留掩饰。倘若君臣互相猜疑,不能周到详尽地讲肺腑之言,实在是国家的大害啊!”

  【原文】7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⑴,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⑵,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⑶,能留心治道⑷,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⑸,自然灵长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注释】

  ⑴九重:指宫禁,朝廷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布:安排;设置。⑶清晏:清平安宁。⑸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⑹灵长:广远绵长。

  【解读】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看那些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早晨必有夜晚一样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这都是因为耳目蔽塞,不了解当时的政治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献媚的人一天天得势,君主已经看不到过失,所以走向灭亡。

  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都看到天下事,所以设置王公卿相,作为我的耳目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千万不要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人民爱戴的不是他们的君主吗?君主敬畏的不是他的人民吗?君主能循正道,人民才会拥戴他为人主;如果君主无道,人民就会抛弃他不听从他。人民的力量确实可畏啊!”

  魏征回答说:“自古以来失去国家的君王,都是因为身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处于天下大治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如今皇上完全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宁,能够留心治国之道,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十分谨慎,国家帝王继承常态,自然会广远绵长。臣下又听古人说过:‘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是圣主的言论啊!”

  【原文】8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君臣之义,得不尽忠匡救乎⑴?朕尝读书,见桀杀关龙逢⑵,汉诛晁错⑶,未尝不废书叹息⑷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公等但能正词直谏,裨益政教⑸,终不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比来临朝断决⑹,亦有乖于律令者⑺。公等以为小事,遂不执言⑻。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率土苍生,罕闻嗟痛。公等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龙逢、晁错之诛,君臣保全,岂不美哉!”

  【注释】

  ⑴得:助动词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能,能够。⑵关龙逢(fánɡ):夏代末年大臣。彪炳史册的“死谏开先第一人”。被夏桀囚禁杀死。⑶晁[cháo]错: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⑷废:放下。⑸裨[bì]:增添。⑹比来:近来的意思。⑺乖:违背。⑻执言:坚持自己的主张。⑼率土:“率土之滨”之省。率:沿着,顺着。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境域之内。

  【解读】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人讲:‘国家在危急时不去支撑危局,江山社稷要倾倒时不去辅助,哪能用这样的人来做宰相呢?’从君臣关系的大道理来讲,臣下能不竭尽忠心纠正错误弥补过失拯救危难吗?我常读书,每当看到夏桀杀死彪炳史册的“死谏开先第一人”关龙逢;汉景帝诛杀晁错,没有一次不放下书卷叹息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你们只要能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地直言劝劝,对政治教化增添好处,终归不会以冒犯君主的尊颜,违背旨意而胡乱地惩罚责备你们。

  我近来亲临朝廷断决政事,也有违背法令的地方,你们却认为是小事,不坚持自己的主张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凡大事都从小事开始,小事上的分歧不争论清楚,大事我更将难以求助于人,国家倾危,莫不由此而起。

  隋炀帝残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在位仅四年, 宇文化及等煽动军士兵变谋反,炀帝在江都之变被部下缢杀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天下百姓,很少听到有人为他伤感痛惜的。

  你们替我多想想隋朝灭亡的事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我为你们常想想关龙逢、晁错被杀的教训,君臣保全,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原文】9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⑴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因曰⑵:“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⑶。”征曰:“不然,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然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⑷。大乱之后,将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⑸”征曰:“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⑹,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为然。封德彝等对曰⑺:“三代以后,人渐浇讹⑻,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⑼,皆欲化而不能,岂能化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败乱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则帝⑽,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⑾,化之而已。考之载籍⑿,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德,颛顼征之⑿,既克之后,不失其化。桀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代,既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⒀”德彝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⒁。太宗每力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厥破灭,因谓群臣曰:“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⒂。突厥自古以来常为中国勍敌⒃,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遂至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⒄,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⒅,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

  【注释】

  ⑴秘书监:古代官名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掌管国家经籍图书的长官。⑵因:顺便。态度亲切。⑶造次:仓促,鲁莽。⑷善人:以德化民使人向善。善,动词。胜残:遏制残暴的人,使之不能作恶。去杀:废去死刑。⑸宁可:岂可;难道能够。 ⑹期[jī]月:整月、整年。⑺封德彝:名伦。先在隋朝做官,为内史舍人,后降唐,唐朝初年宰相,封密国公。⑻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浇讹[jiāoé]:浮薄诈伪。⑼霸道: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⑽帝道:古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⑾理:这里是操理、操作的意思。⑿载籍:书籍;典籍。⑿九黎:中国南方传说时代的古族名。又单称为“黎”。 颛顼[zhuānxū]: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地区巫教流行,崇尚鬼神,风气败坏,人民也不安心生产。颛顼下令禁绝巫教,禁止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⒀宁可:岂可;难道能够。⒁难:反驳责难。咸:都。⒂宾服:归顺;服从。⒃勍[qíng]敌:强劲的敌人。⒄值:遇到,逢着。⒅弘:宽容。

  【解读】

  贞观七年,唐太宗和掌管国家经籍图书的长官魏征,漫谈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得失,顺便讲到:“如今大乱之后,仓促鲁莽不能实现人心转化永城符咒法事占卜。”魏征说:“不对。大凡人在危难困苦的时候,就担忧死亡,就盼望尽快改变现状,就容易进行教化。大乱之后容易教化,正像饥饿的人不挑剔食物一样。”

  太宗说:“以德化民,使人知善向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治理成这样的国家,需要百年,才能遏制残暴的人,使之不能作恶,然后废除死刑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大乱之后,要想实现人心转化,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怎可仓促实现呢?”魏征说:“这是根据常人说的,不能用在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身上。如果圣人哲人来施行教化,上下同心,人们就会像回声那样迅速响应,不求快也会很快推行下去,一年就见成效,我相信并非难事,三年成功,应该说太晚了。”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

  封德彝等人回答说:“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日渐浮薄诈伪,所以秦朝专行法治,汉兼施霸道与王道,都想教化好百姓,但没有成功,怎么可能在短期之内就教化成功,却不想去做好呢?如果相信魏征的话,恐怕会败乱国家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魏征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帝与夏﹑商﹑周三代之君,并没有把他们的百姓换掉,就能教化好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所以,施行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就成为帝,施行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就成其为王,关键在于当时的统治者,是怎样施行教化而已。

  研究典籍,就可知道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古代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天下大乱,后来胜利了,很快便使天下太平。南方九黎地区巫教流行,崇尚鬼神,风气败坏,颛顼下令禁绝巫教,禁止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仍不失为治世。夏桀昏乱暴虐,商汤把他流放,在汤汤统治之时就实现了太平。商纣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到他儿子周成王在位时,就实现了太平。如果说百姓日渐浮薄奸诈,就不会淳朴,至今应该都成为鬼怪,难道还能施行教化吗?”封德彝等人无法反驳,但都认为不行。

  太宗常常努力实践毫不忪懈,数年间,天下安宁,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于是对群臣说:“贞观初,人们大都有不同的争论,说当今一定不可行帝道、王道,只有魏征劝我。随即听了他的话,不过数年,便使华夏安宁,远方的少数民族归顺。突厥自古以来常为中国强劲的敌人,如今突厥的酋长却带刀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部落都跟着穿戴中国衣冠。使我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魏征的功劳啊!”看着魏征说:“玉虽有美好的质地,藏在石头里,不遇到良工琢磨,与破碎的砖头瓦片没有区别。如果遇到技艺高超的玉工,便会加工成为流传万代的珍宝。我虽没有美好的品质,是魏公精心雕琢,烦劳魏公用仁义约束我,以道德显扬我,使我有今天的功业,魏公也足以作为技艺高超的玉工了。”

  【原文】10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⑴,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向使朕科唤不已⑵,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魏征对曰:“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含哺鼓腹⑶,而云‘帝何力’于其间矣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今陛下如此含养,百姓可谓日用而不知。”又奏称:“晋文公出田⑷,逐兽于砀⑸,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我,若君也,道将安出⑹?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今子之所欲教寡人者,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泽,则有矰缴之忧⑺。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⑻,必有钓射之忧。今君出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文公曰:‘善哉!’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以名?君尊天事地,敬社稷,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君不尊天,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外失礼于诸侯,内逆民心,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卿言是也。”

  【注释】

  ⑴科差: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向使:假使;假如。⑶含哺鼓腹:口含食物,手拍肚子。⑷出田:亦作“ 出畋 ”;出外打猎。⑸砀[dànɡ]:古称砀山,在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⑹若:你,你的。⑺矰缴[zēng jiǎo]:一种猎取飞鸟的短箭。⑻鼋鼍[yuántuó]:大鳖和猪婆龙。渚[zhǔ]:水边。

  【解读】

  贞观八年,唐太宗告诉侍臣们说:“隋朝时,老百姓即便有财物,又怎能保得住呢?自从我平定天下以来,有意对百姓爱护体恤,没有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摊派劳役,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手段,守住自己的资财,这些都是我赐予他们的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假如我赋税差役没完没了,即使多次资助赏赐他们,还不如不向他们索取呢!”

  魏征回答说:“尧、舜称帝,百姓在《击壤歌》中只是说‘我耕种田地就有饭吃,开凿井泉就有水喝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百姓们口含食物,手拍肚子,还这样说‘老天爷与皇帝老儿,在其中又做了些什么呢?’如今陛下帝德博厚,对百姓如此包容养育,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并没感觉到。”

  魏征还向太宗上奏说:“晋文公出外打猎,在砀山追赶野兽,进入了大湖沼,迷了路,不知道该从哪儿走出去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其中有一个打渔人,文公对打渔人说:‘我是你的国君,告诉我这路该从哪里出去?我会重重地赏你。’打渔人说:‘小民愿意效劳。’文公说:‘走出大泽再领赏吧!’打渔人便将文公送出沼泽。文公说:‘现在你有什么想教寡人的?我乐意接受。’打渔人回答说:‘鸿鹄拥有大河大海,就能安然无恙;如果讨厌那里迁徙到小泥潭,就会受到猎人弓箭的射杀。大鳖和猪婆龙依靠深渊,就能保全性命,如果厌倦那里出没浅水边,必然会受到打渔人的钓射。今天君王在砀山追捕野兽,进入这里,岂不是走得太远了吗?’文公说:‘说得太好了!’便命令随从记下打渔人的姓名。渔人说:‘您为什么叫做国君呢?国君就应该尊奉天地,敬重社稷,保卫天下,慈爱万民,少田赋轻租税,我也就得到您的恩赐了。国君不尊奉天地,不敬社稷,不巩固天下,外对诸侯失礼,内违逆民心,一旦国家变换,我这个打渔人,即便有您丰厚的赏赐,也不能得到保全啊!’打渔人竟然拒不接受文公的赏赐。”

  太宗说:“爱卿说得对啊永城符咒法事占卜!”

  【原文】11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⑴,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⑵,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⑶,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⑷,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⑸,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

  ⑴京师:天子建都之地叫做京师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这里指隋都长安。⑵无已:无止境。⑶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黩[dú],随便,任意;穷,竭尽。⑷夙夜孜孜:夙夜,早晚、朝夕。孜孜,努力不怠。夙夜孜孜即时时刻刻不敢懈怠。⑸年谷:一年收获的谷物。丰稔[rěn]:丰熟富足。

  【解读】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过去,刚刚平定隋朝都城镐京的时候,没有一个宫院,美女珍玩不是满满的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可隋炀帝的心愿还达不到满足,继续搜求不止,加上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百姓无法忍受,导致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时时刻刻不敢懈怠,只求安定,使天下无事。于是不再大兴徭役,年年收获的谷物丰熟富足,百姓安居乐业。

  治国好比栽树,只要树根不动摇,就能枝叶繁茂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君主不纷扰折腾,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原文】12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二者苟逢⑴,何者为甚?”特进魏征对曰:“君心治,则照见下非⑵。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⑶。”太宗曰:“必如此⑷,齐文宣昏暴⑸,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征曰:“遵彦弥缝暴主⑹,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葺危苦⑺。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

  【注释】

  ⑴苟:假如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照见:详察;明了。⑶继:紧接着。⑷必:如果。⑸齐文宣:姓高,名洋。东魏时封齐王。550年废孝静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在位九年,虽仍以鲜卑贵族为政权基础,但也重用汉人杨遵彦,制定齐律,抑制,国力仍较强盛。但他后期却变得暴虐无度,极尽奢侈,终于暴死于晋阳。当时人们都说主昏于上,政清于下。⑹弥缝:补救。⑺葺[qì]:修补。

  【解读】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侍臣们说:“有时君王在上面制造混乱,臣子在下面兢兢业业地治国安邦;有时臣子在下面作乱,君王在上面勤勤恳恳地治理国家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假如二者都可能碰到,哪个危害更大呢?”有特殊地位的特进官魏征回答说:“君王心里想着要治理好天下,就能明察臣子的是非曲直,处罚一个就能劝戒策进众人,谁敢不畏惧君王的声威,为朝廷尽力呢?如果君王昏庸暴虐,不听忠臣的劝告,虽然有百里奚、伍子胥那样的忠臣在虞国、吴国,也救不了国家的祸患,败亡也就紧接着发生。”

  唐太宗说:“如果是这样,北齐文宣帝暴虐无度,极尽奢侈,宰相杨遵彦却能够用正道支撑朝政,使北齐统治能够维持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当时人们都说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这又如何解释呢?”

  魏征说:“杨遵彦补救暴君的过失,拯救苍生,才使国家幸免于难,只不过像修修补补即将倾倒的房屋一样,也很艰难困苦永城符咒法事占卜。这与国君威严圣明,臣子敬畏守法,敢于直言规劝,君臣之间互相信任各司其职,怎能放在同一时间来比较评论呢!”

  【原文】13

  贞观十九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败者⑴,不可胜数永城符咒法事占卜。不能远述古昔,至如晋武平吴、隋文伐陈已后,心逾骄奢,自矜诸己⑵,臣下不复敢言,政道因兹弛紊⑶。朕自平定突厥、破高丽已后,兼并铁勒⑷,席卷沙漠,以为州县,夷狄远服,声教益广,朕恐怀骄矜⑸,恒自抑折⑹,日旰而食⑺,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⑻,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如此,庶几于时康道泰尔⑼。”

  【注释】

  ⑴骄矜[jīn]:高傲自大永城符咒法事占卜。矜,大也。—《广雅》。取:招致。⑵诸:“之于”的合音。⑶政道:施政的方略。兹:这,此。⑷铁勒: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中国古代北方、西北方民族。又称狄历、丁零、敕勒、高车。隋代起作为除突厥以外的突厥系民族的通称。语言、习俗均与突厥同。后契丹人统有大漠南北,铁勒一族逐渐消失。⑸怀:招致;招来。如:怀诱(犹招引)。⑹恒,经常。抑折:克制。⑺日旰[gàn]:天色晚;日暮。⑻谠[dǎng]言;慷慨正直之言。⑼庶几:希望;但愿。尔:近

  【解读】

  贞观十九年,在谈到前代帝王成败得失时,太宗对侍臣们说:“我察看自古以来的君王,由于骄傲自大招致亡国的,多得数不清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我不能叙述和评论古代的帝王,至于像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隋文帝征服陈国以后,内心更加骄横,生活更加腐朽奢侈,处处夸耀自己,臣子再也不敢进直言,因此施政的方略日渐懈怠混乱。

  我自从平定突厥、攻破高丽、兼并铁勒、控制沙漠以来,让那里成为大唐的州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无不顺服,大唐的声威教化日益广布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我害怕引起骄傲自满情绪,常常自我克制:天很晚了才吃饭,一直坐到天亮。常常记挂着臣下有慷慨直言的规劝,可以用于政治教化的,我要擦亮眼睛注视着,以老师和朋友那样对待忠臣。这样,我所希望的时代安康社会太平的日子就很近了。”

  【原文】14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⑴,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⑵,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⑶,未尝嗟怨,莫不自安⑷。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雅好儒术⑸,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

  初,息隐、海陵之党⑹,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⑺,心术豁然⑻,不有疑阻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在京流外有犯赃者⑼,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⑽。制驭王公⑾、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⑿,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⒀。商旅野次⒁,无复盗贼,囹圄常空⒂,马牛布野,外户不闭⒃。又频致丰稔⒄,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⒅,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⒆,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注释】

  ⑴踊贵:物价飞涨永城符咒法事占卜。⑵饥馑[jǐn]: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饥馑,是饥荒的书面用法。⑶逐食:求食;乞讨食物。⑷自安:自己甘心情愿。⑸雅:向来。极,甚。⑹息隐、海陵之党:息隐,唐高祖的长子,名建成,立为太子。海陵,高祖第四子,名元吉,曾被封为齐王。建成与元吉谋害秦王,玄武门事变中被秦王所杀。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二年,才将建成、元吉以礼改葬,封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元吉为海陵王,谥号刺。⑺引:选用,荐举。居:安置,担任。⑻心术:指思想品质,内心。⑼流外:隋称九品至一品官为流内。唐称未入九品者为流外,多充任京师官署吏员。流外也分品级。京师官署吏员,多以流外官充任,经过考铨以后,可以递升流内,唐时称为“入流”。⑽清谨:清廉谨慎。⑾制驭:控制驾驭。⑿伍:团体。⒀细人:地位低下之人。⒁野次:歇宿野外。⒂囹圄[língyǔ]:监狱。⒃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泛指大门。⒄丰稔[rěn]:丰熟。⒅岭表:五岭之外。五岭:指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⒆赍[jī]:带着。

  【解读】

  太宗自即位开始,旱灾霜灾接连发生,米谷价格飞涨,突厥进犯骚扰,州县动荡不安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太宗一心忧虑百姓,锐意专精执掌国政,崇尚节俭,广布恩德。当时,从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地区,饥荒更为严重,一匹绢才能买得一斗米。百姓虽然四处乞讨食物,但没人嗟叹怨恨。

  直到贞观三年,关中大丰收,百姓都回到家乡,没有一人逃散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太宗皇帝深得人心,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加上太宗听取意见渠道畅通,向来喜欢儒家的思想学说,一心一意寻求有才能的人,致力于选拔官吏,废除旧的弊端,建立新制度,每当完成一件事,类似之事都处理得很好。

  当初,太宗的兄弟建成、元吉结党加害于他,一同谋害太宗的达到数百上千人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平息后,太宗仍然选用这些人在他左右做官,大家都心怀坦荡,没有怀疑隔阂。当时的舆论认为,太宗能正确处理大事,具有一个帝王的禀性和器度。

  太宗深恶痛绝贪官污吏,有歪曲法律接赂行为的,没有一个得以赦免永城符咒法事占卜。未入九品而充任京师官署的吏员,有贪脏枉法的,都会派人调查上奏君王,根据罪行加以严厉惩罚。因此,贞观年间的官员,大多清廉谨慎。

  严格控制驾驭皇室的王公贵族、妃嫔公主的家族、世家大姓与豪强猾吏交错参杂的团体,人人都敬畏太宗的威严,收敛自己的行为,不敢欺凌侵害百姓永城符咒法事占卜。商人和旅客,歇宿野外也不再会碰上盗贼,监狱常常是空的,原野上牛马成群不用看管,夜晚家家户户的大门也不用关闭上锁。又加上连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三四文钱。远行的人从京城到五岭之外,从山东到沧海,都不用带着干粮,路途都能供给。进入泰山的乡村,行人经过,必定会受到热情的招待,或在出发时有礼物赠送,这些都是从古未有的太平景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04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