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民间高人,预言比算卦的都准,他们的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在民间确实隐藏着很多的高人,他们往往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比如著名的卜算职业(俗称的算命先生),这些人因为能够窥测天机,所以无往不利,身居高位,比如张良、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道衍等人。
这些奇人,大都备受人们的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此痴迷不已。但是,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比算卦的都准,他们虽与普通人无异,但经常预言一些事情,他们这群人,从何来,去往何处,都无人知晓,他们就是神秘的赊刀人。
赊刀人,可考证的,些地方称为“打账”、“卜卖”,最早是在宋朝,当时叫做卜卖,也就是有一些商贩,卖货的方式很奇特,古代赊的是剪刀、菜刀,到了现代后,锅碗瓢盆也有,他们卖时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谶语,但一语成谶之后,再来收钱,比如赊刀人到了一个地方,卖菜刀的时候分文不收,他们会说一个谶语,等谶语实现了再来收钱。而谶语的内容有看涨有看跌,比如等玉米比小麦贵、猪肉十几块一斤、绿豆降到什么价格等等,这些谶语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当时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内容。很多人贪图便宜,都会通过赊账的方式购买。有些三五年后谶语实现,赊刀人果然如期而至,有些则始终没有实现。
遇到饥荒战乱的,老百姓几乎用不着钱,这时候就成了以物换物,例如赊放镰刀、剪刀、铁锅等日用品,换取粮食或棉花。现在很多家里长辈可能都听过见过,赊刀人一般出现在民风淳朴的农村地区,从外表看,赊刀人大都一副普通人的样子,最神秘的仍是他们的销售方式。
在清代咸丰辛酉年(1861年)就发生过一件事情,这个事儿记载在1878年7月的《申报》里:
浙之奉化县境,当咸丰辛西年间,忽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每逢热闹之处,舟则维岸,刀则摆列岸上,如遇买主,但计价目而不收钱文,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至十八文一升,于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据,唯其人则已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萧庙前又来一外路人,船装厨刀求售,其言与昔无异,并谓将来米价有贵无贱云云。人尽惑之,幸为奉邑尊风闻,立即饬差往拿,然已杳无踪迹矣,惜哉!
赊刀人并不是,官府之所以把他们定义为“妖言惑众”,实则是因为他们塑造了奇人谶语的印象。个人认为,赊刀人更是向风险投资。
第一:赊刀人的刀一把很贵,比同样的菜刀要贵不少。可见刀只是一个载体。也有赊香油等的。
第二:赊刀人从来不去流动人口地区赊刀,要保证回收率。
第三:利用民众的好奇心,买菜刀相当于买彩票看看这谶语会不会实现。赊刀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你即使不想买听到这么神奇的事也想来一把。制造原本不存在的消费。
第四:赊刀人的谶语是不一定会实现的。有一个赊刀人04年赊的香油现在谶语还没实现。(有一天粮食贱到给猪吃)推测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谶语,赌一把,有的地方说对了能够收回。
他们会保证成功率、回收率。或许还会考虑到货币贬值。他们是一群长线投资人。他们之间依靠秘密结社来交流各地区情况。我感觉这种生意颇有江湖遗风,他们是一批江湖人。
民众现今对于这种江湖遗风的行当还是如此不解,看来一百多年前看似低劣江湖手段还是很有市场的。
至于赊刀人的身份,他们自称师承鬼谷子,但也有人猜测他们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宗教传播者等等。总而言之,赊刀人至今都很神秘,没人说得清,在一些偏远地方,仍能看见赊刀人的身影。
你们听过或见过赊刀人么?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1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