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 千年鼓楼今何在?镇淮角韵瞰山海
▲ 摄影:束文杰
“晨钟暮鼓,安之若素,洗尽铅华,日暮天涯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曾经正是这句话,竟火遍了互联网,还成就了一大批地摊文学,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引用。说起“晨钟暮鼓”,就要提到古人的计时,近年来一批影视作品有所“科普”——即十二时辰,以地支排序命名,每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由于当时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宵禁令”曾贯穿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击鼓、鸣钟,既是定更报时,又是城门启闭的信号。以钟、鼓及计时之器(漏壶、圭表等),或设于城门上,或独立建楼,而承载器物不同,又分作“钟楼”和“鼓楼”,并统称为“钟鼓楼”。
——编者按
这个季节,行至南京,与鼓楼不期而遇,春色映染下震撼不已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回到合肥,在街头迷失徘徊,冬日寒风中尽是嗟吁。有人回忆起,多年前在音像城地下室看到的“鼓楼桥”,忽而抬头东望,“鼓楼名品中心”的招牌赫然醒目,还有人指向了苏宁易购前的“鼓楼”石碑……试问合肥,鼓楼究竟在哪里?
· 鼓楼名品中心 ·
▲ 来源:合肥百大鼓楼名品中心
金斗门
合肥鼓楼,又作古楼,即镇淮楼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的金斗城。明代进士杨廉在《庐州府重建镇淮楼记》中说道:“镇淮楼者,庐郡古城北门之楼也。”隋开皇元年(581),改合州为庐州,以名将韩擒虎为总管。五年(585),韩擒虎于肥水南岸始置金斗土城。
· 杨廉《庐州府重建镇淮楼记》 ·
▲ 来源:《杨文恪公文集》
所谓金斗,名有数源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一,《后汉书》云:汉永平十一年(68),“漅湖(今巢湖)出黄金,庐江太守以献”,《舆地纪胜》称“或取此义”。其二,曹明《新城记》云:“合肥入斗度最多,故号金斗”,《合肥老城志略》称:“古合肥县上空为金、斗二星”,与古人“占星术”有关。其三,以古城周呈斗形,又取“日进斗金”之义,等等。
· 历代分野之图(1754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唐及五代时期,金斗城广有兴修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唐贞元年间,刺史路应改筑砖城。咸通十年(869),刺史卢鉟在原有城池(子城)的基础上,新筑“罗郭”外城以守固,庐州遂为“二重城”。吴天祐四年至十二年(907—915),刺史张崇兴修“外罗城”,竣工后周长达26余里。
· 庐州城墙(1940年) ·
▲ 摄影:铃木实
至于金斗门,即金斗城北门,为其别称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在两宋之际的战火中,唯有金斗门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岿然中峙。又一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攻陷庐州,时北门已毁,遂于遗址上建金斗门,有楼数楹。
· 完颜亮攻宋之战(1161—1162年) ·
▲ 来源:《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乾道五年(1169,一说六年),淮南西路安抚使郭振奉诏修城,于外罗城南半部创筑“斗梁城”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此城与金斗城虽同在肥水南岸,但前者范围更大,纵横东西,状如月形。以后,经数任安抚使或知州增修,庐州逐渐形成“多重城”格局,包括斗梁城、外罗城、瓮城、羊马城等。
· 环城翡翠 ·
▲ 摄影:王牌
谯楼
南宋郭振筑斗梁城时,将金斗门改为谯楼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所谓谯楼,上设更鼓,既可瞭望,亦作报时。后人在楼内曾发现古铜钟一口,厚3寸、高5尺,上刻“大中祥符八年正月昌再兴铸”字样,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至此“钟鼓楼”的功能又向前推进了百余年。
· 宋代铜钟 ·
▲ 来源:文化潮州
镇淮楼何时得名?一般认为是宋代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清代进士孙星衍《分淮注江论》云:“宋时庐州有镇淮楼。”但查寻宋代史料,并没有关于合肥“镇淮楼”的记载。有一“镇西楼”,考虑其在“郡(州)治后斗梁城上”,州治在今安徽博物院(老馆),这一位置明显是对不上的。虽说史料遗失过多,而镇西、五凤诸楼皆在,唯独少了镇淮楼,实在是可疑。
· 五凤楼与镇西楼 ·
▲ 来源:《舆地纪胜》
前文提到的杨廉《记》还称:“(庐)郡有淮、肥二水,合流以绕于城,楼临其上,故曰‘镇淮’也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言淮而不言肥者,以肥小淮大,举大以该小也。犹江汉合流,而惟以江言也”。这里的“淮、肥二水”即今东淝河和南淝河,杨廉认为“淮”当以河流来做解释,但恐怕不仅仅如此。
· 瞰庐州城 ·
▲ 摄影:王牌
历史上拥有“镇淮楼”的城市有南京(建康)、淮安(楚州)、扬州、合肥(庐州)、和县(和州)、潢川(光州)等,楼宇均始建于宋代及以前,政区上 (除南京外)属当时的淮南东、西路,并在江淮地区的范围内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 和州镇淮楼 ·
▲ 摄影:华古老邵
对于合肥而言,先后为宋代淮南西路、元代淮西道、明初江淮行省的治所驻地,世称“淮右襟喉、江北唇齿”,自然以“江淮”为重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清人许裔蘅诗云:“登高俯四野,雄镇自淮西”。
· 南宋时期的淮南东西路 ·
▲ 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镇淮楼
明代,“镇淮楼”一名,散见于各大典籍之中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考虑到镇淮楼拥有“验阴阳、候昏晓、警人心、明号令”的重要功能,有利于地方行政管理,府县衙署高度重视,数任知府主导开展了修建维护工作。
· 老城新貌 ·
▲ 摄影:王牌
弘治年间,知府马金更换了镇淮楼上的漏壶鼓角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年久失修,楼渐倾圮。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元年(1521—1522),知府龙诰重建镇淮楼。竣工后,楼高52尺,凡三层,堂开六楹,重檐歇山,气势宏伟。万历三年(1575),知府吴道明重修镇淮楼,并题写了“江淮保障”匾额。
· 明代镇淮楼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镇淮楼“于郡政所系”,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又以其高度优势,吸引着诸多文人墨客来此,登楼“打卡”,凭栏远眺,留下了诸多传世名篇。明人顾璘有诗:“江湖一片当窗泻,云雾千重对酒生”。另外,楼两旁有亭及八角台,台阶左右有“孕金”、“插斗”二坊,楼上悬挂匾额,上书明初庐州籍“九公十八侯”的姓名。
· 刘沂东《镇淮楼怀古》 ·
▲ 来源:《石仓十二代诗选》
如此景致,自然逃不过鲁迅笔下“十景八景病”的光顾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明代诗人熊敬作《镇淮角韵》,是镇淮楼入选“庐阳八景”的重要标志。“孤城迢递倚晴空,画角声飘思万重。客馆梦回天未晓,满檐残月落梅风。”
· 镇淮角韵 ·
▲ 作者:夏云
依托于唐宋时期肥水 河运奠定的经济基础,镇淮楼周围聚集着大量人气和商业机遇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当时,合肥五大街道之一——“十字街”(今宿州路中段)便在其北,是城内重要的商贸街区。主管征税的“税课司”,亦设于附近。而楼下连通北岸的“市桥”,随之改称为“镇淮桥”。
· 鼓楼桥发掘现场(2006年) ·
▲ 来源:鲍雷(提供)
不幸的是,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张献忠攻破庐州,镇淮楼毁于兵火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战时无暇顾及,战后重建整理。清代康熙四年(1665),庐六参议孙籀、知府王业兴修镇淮楼,“岳峙崇楼复旧观”(沈衍诗)。此后,历知府张纯修、知府赵瓒等人重修,不断让古楼延续新生命。
· 清代镇淮楼 ·
▲ 作者:夏云
据嘉庆《合肥县志》:镇淮楼,凡三层,高5丈3尺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楼之两侧,尚有旧城基余址,高2丈4尺,东西长26丈,宽3丈4尺。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王宬重建四牌楼(即旧名魁楼、奎星楼),与镇淮楼如同旗鼓,一文一武,南北对峙,夹大街于其间。
· 四牌楼(1937年) ·
▲ 摄影:龚义林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计时“漏壶”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漏壶,即水钟,又名刻漏。即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泄水型)或把水装(受水型)满的时间。当时的镇淮楼下,设有铜箱八九件,形如乐柷,自高而下放置,行水其中,金蛇吐漏。铜壶、日晷昼夜测计时刻,以为钟鼓提供数据支持。由于传统计时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后渐被机械钟取代。
· 铜壶滴漏 ·
▲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登上镇淮楼,究竟能看到多远?清代朱弦《八景说》曾作过描述:“东北一带,小岘、浮槎在望,参差凹凸,每初霁雨余,如新蓝出沐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南望城堞依依,孤屿隐隐,正如墙末见旅行之髻也。西侧蜀峰陡起,若与此楼争雄。北望古寺障之,不见天末,亦巨镇也。”
· 远眺巢湖 ·
▲ 摄影:王牌
鼓(古)楼
清代初年,人们已将镇淮楼称为“鼓(古)楼”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康熙《合肥县志》中,便记载了“鼓楼东巷”和“鼓楼西巷”,系由原镇淮楼东西巷所改。又如,镇淮桥俗称“鼓(古)楼桥”。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陷合肥,镇淮楼在战争中毁坏严重。民国二十年(1931),本地乡绅、市民共同商议,彻底拆除了这座摇摇欲坠的残破古楼。
· “民国二十年乡人共议折去” ·
▲ 来源:《合肥名胜杂咏》
鼓(古)楼建筑虽然消失了,但以其命名的地名,一直延用了下来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诸如:古楼拐,今宿州路与绿都步行街交叉口;鼓楼街,今宿州路中段(淮河路至长江中路),约在1962年被彻底填埋;鼓楼桥,今宿州路与中菜市路交叉口;东鼓楼巷,即鼓楼东巷,今中菜市路;西鼓楼巷,即鼓楼西巷,等等。
· 鼓楼桥(1940年代) ·
▲ 来源:刘东
新中国成立后,五金交电系统在淮河路上一三层小楼,开办了鼓楼百货商店,颇有规模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1995—1996年,金斗城、宏图大厦和鼓楼商厦相继在宿州路上竣工营业。其中,宏图大厦位于鼓楼遗址附近,而金斗城——即后来的绿都商城,则坐落在原西鼓楼巷及金斗河故道上。很显然,“商业”取代了“古楼”,成为鼓楼的关键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鼓楼也与“商圈”画上了等号。
· 鼓楼商店(1970年代) ·
▲ 来源:资料图片
2006年,宿州路中段改扩建工程中,人们发现了埋入地下许久的鼓楼桥,一时间经媒体发酵后引发社会轰动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人们就如何保护古桥,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古桥被重新填回,又于西北40米处绿都商城地下商场内,依据原样重建鼓楼桥,桥下布置了假山,外设玻璃橱窗,供游客参观欣赏。
· 鼓楼桥发掘现场(2006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其实,那座“古桥”今仍在,只不过被商家用幕布给遮上了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门前原有一块“合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碑,仅剩下了碑座。不知何时何故,鼓楼金座东侧的小巷被命名为“鼓楼巷”。笔者寻找数年,尚未发现鼓楼的影像资料,实为遗憾。如今唯有这些地名,仍诉说着合肥鼓楼——“镇淮楼”的千年传奇。
· 鼓楼桥蜗居商场(2011年) ·
▲ 摄影:项春雷
结语
说了那么多,除了嗟吁尽是遗憾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忽而远处,芜湖路大钟楼的钟声响起,冥冥之中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传递。这种传递,不仅是设施性建筑空间的兴衰交替,更在于人们的感知与记忆。而群体记忆不等于城市记忆,两者之间应是包含关系。
· 大钟楼(1980年) ·
▲ 来源:邵今农(提供)
苍狗白衣催日月,晨钟暮鼓度春秋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大钟楼可以拿下交接棒,但不能成为我们遗忘鼓楼的理由。特别是对于这座千年古楼而言,“镇淮”的文化意义,更大于其“钟鼓”的功能性。
· “鼓楼”石碑 ·
▲ 来源:江淮晨报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鼓楼怀古 ·
▲ 摄影:束文杰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山河湖海
南淝河 | 扬帆千年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合肥人的母亲河,弯了几个弯?(上)
南淝河 | 扬帆千年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合肥人的母亲河,弯了几个弯?(下)
大蜀山 | 亿万年前形成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唯一在市区的古火山,究竟有多秀?
四顶山 | 一山四顶瞰平湖潮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千年文化打卡地,缘何再“出圈”?
· ENJOY ·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后汉书》、《全唐文》、《舆地纪胜》、《宋会要》、《建康集》、《金陵新志》、《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石仓十二代诗选》、《河南通志》、《庐州府志》 、《扬州府志》、《淮安府志》、《合肥县志》、《江都县志》、《上元县志》、《杨文恪公文集》、《江南通志》、《安徽通志》、《和州志》、《光州志》、《江宁新志》、《上江两县志》、《甘泉县志》、《山阳县志》、 《孙渊如集》、《写真周报》、《合肥名胜杂咏》、《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战争史地图集》、《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庐阳区志》、《龚艺岚画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徽画报、江淮晨报、中安在线、合肥百大鼓楼名品中心、文化潮州、Lodano等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23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