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两个南宋大状元的碰撞

道教符咒网    2023-03-15    87

两个南宋大状元的碰撞

转载唯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我英才

转藏

全屏

朗读

分享

编者按:

昨天,无邪女士看完“上海书评”推送的虞云国先生介绍南宋状元王十朋的文章,对我说,王十朋《宠示帖》的书法像“池塘刮风,吹起了一片水纹”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这真是天才的比喻,值得记录下来。

《宠示帖》是南宋名札,身负历史谜团,800多年来,世人已经不知它是写给谁的了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笔者认为,收信人是另一位状元汪应辰。两位状元,在重大历史背景下,展开了碰撞。

高考录取在即,武英也借状元的彩头,预祝读者朋友们家中的孩子,金榜题名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作 者:吴 斌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人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十七岁时中了状元。他是名臣、巨儒,以道德文章誉天下。谥“忠文”。有《宋王忠文公集》。

《宠示帖》,又名《室铭帖》,篇幅很长,是王十朋唯一传世墨迹,内容不见文集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收于《宋人法书》第三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赏读《宠示帖》

为了更好地赏读《宠示帖》,笔者抄录了释文,并对译出白话大意,如下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王十朋《宠示帖》释文:

十朋伏蒙宠示室铭题跋并和诗,三复钦叹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诗词意俱工,但过情之誉,非所敢当耳。铭跋高深微妙,然有所未谕者。“不欺”二字,岂晚学无力量之人所敢拟议?以是铭室,自知得罪。窃效古人座右铭,聊以自警云耳。张丞相以合天人为不欺,深得《中庸》谨独、《论语》一贯之旨,其说非不广大,其为训诫也,亦深且至矣。而高见以为未广,如是则吾夫子所谓“惟天为大”“吾谁欺,欺天乎”之语亦未广耶?近世学者多流入于异端……

对译白话:

收到了(您为我写的)室铭题跋与和诗,很是赞叹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中的过誉,实不敢当。您的铭跋虽好,但尚有未明白之处。“不欺”二字,不是我这个“晚学无力量之人”所敢拟议的。用它当室铭,乃是私效古人的座右铭,用以自警罢了。张丞相赠我的这两字,蕴含了“天人为不欺”的含义,符合《中庸》和《论语》所倡导的主旨,这种说法,广大且有深度。而您认为还不够广大,那么,孔子所说的“惟天为大”“吾谁欺,欺天乎”,又该怎么理解呢?近世的学者多流入异端……

王十朋《宠示帖》释文:

(近世学者多流入于异端),反以吾圣人之道为小,又以天为小,而求其所谓大于虚无荒唐,清静寂灭,不验无实之间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是之所谓大者,非欺而何?不谓贤者过之而亦以是说也,大是饶舌。及“神游毗耶离城,稽首丈室”等语,虽出于戏翰弄墨,然先贤所不道,六经所不载,恐非先生长者为后学之训,未敢承教。金华子之学,亦杂于佛老,至其《读和韩诗》有“想见大颠师,不应谈什么”之句,识者伟之。圣道不明久矣,诸儒不能无罪。因高论雄文之及,辄敢布复其狂言。十朋惶恐。右谨具呈。左奉议郎充集英殿修撰权发遣饶州军州事王十朋劄子。

对译白话:

近世的学者多流入异端,反而认为圣人之道为小,天亦为小,而去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佛老那里寻求所谓的广大,岂非欺人?贤者纵去反驳,也费口舌,至于“神游毗耶离城“”稽首丈室”之类的话,更非圣贤之语,不足为训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金华子的学问,也受佛老的影响,但他在《读和韩(愈)诗》里,写有“想见大颠师,不应谈什么”的诗句,识者称道。儒道晦暗已久,儒生们负有责任。只因看到您的文章中,涉及了这些方面,我才敢写出以上狂言。十朋惶恐。(具衔不录)

张棡与徐邦达的判断

《宠示帖》佚失了上款,这导致八百多年来,收信人身份成谜,阻碍了人们对此帖的理解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如明代王世贞说:“(十朋)所与书极辩者,不知何许人?想亦工佛法者。公可谓能卫道矣。”清代顾复在《平生壮观》中,亦做此问。

最早对收信人问题进行研究的,是温州学者张棡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1935年春,杭州林同庄给张棡写信,问及《故宫周刊》发表的《宠示帖》。张棡从《宋王忠文公集》中,寻出关键史料,有《不欺室自警》诗、《次韵何子应题不欺室》诗、《题何子应金华书院图》诗等。指出“不欺”是张魏公为王十朋题写的室号,“金华子”是王十朋的友人何子应。并认为何子应是收信人。

▲ 《故宫周刊》 第92期第二版书影 1931年

找出张魏公和何子应,是张棡的重要贡献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美中不足的是,他把张魏公张浚错认成了张焘。

1986年,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根据帖末王十朋“左奉议郎充集英殿修撰权发遣饶州军州事”的结衔,结合《宋史》,考证出《宠示帖》书于“隆兴二年至乾道初年间”,并正确指出,帖中的“张丞相”是张浚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徐先生未检出“金华子”,他推测为黄庭坚。

之后,又有几篇考证《宠示帖》的文章,但对帖中人物和书写时间的认定,不出张、徐二公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不欺室铭》与张浚之死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内禅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重用以张浚为首的主战派,王十朋也在其列。隆兴元年(1163)初,张浚为枢密使,督师北上,但出兵不利,五月,遭遇符离之溃,重挫士气。随后,主战派渐渐落势,主和派占了上风。翌年冬,宋金和议,隆兴北伐宣告失败。

隆兴二年(1164)七月,刚到任饶州的王十朋,去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拜望罢相的张浚,而张浚正在生病,没能见面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八月二十日,张浚为王十朋书写了《不欺室铭》,八天后就去世了。

王十朋马上撰写了《祭张魏公文》,收录于《南宋文范》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兹摘录语句若干:

(公)社稷之功最高,亲曾取日;君父之仇未复,誓不共天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意者天必相之,嗟乎命何止此。……宣室兴思,苍生望起。虽曰闭门绝粒,不忘忧国爱君。中山功未及成,谗谤之书盈箧。武侯死有遗恨,英雄之泪满襟。一老不遗,百身莫赎。某滥比假守,惊闻讣音,忍观绝笔之铭,愧阻临棺之奠。嗟吾道之穷已甚,非斯人之恸而谁?

南渡三十余年,主战派熬白了头,好容易争取到北伐的机会,没想到,很快就折戟沉沙,眼见复国更是无望了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随之而来的,是满朝的毁谤。政敌得势,连挑梁的老帅张浚,也贬死江西。正所谓“嗟吾道之穷已甚,非斯人之恸而谁?” 主战派迎来了昏暗时刻。

王十朋所说的“忍观绝笔之铭”,显然是指《不欺室铭》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此铭全文已佚,仅见朱熹在《张浚行状》中引用的二十四个字,云:“泛观万物,心则惟一。如何须臾,有欺暗室?君子敬义,不忘栗栗。”在王十朋看来,这是逆境中的张浚,借儒家圣贤之言,对自己的谆谆训诫,务要常秉初心,慎独不欺。

▲ 南宋 张浚《远辱手翰帖》

与《宠示帖》同属于《宋人法书》第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应作于隆兴二年(1164)甲申四月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本传称“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浚辞,改醴泉观使。”就是帖中所说的“治郡无补,丐祠蒙允”。八月就卒于余干,是为极晚年之笔。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P451

巨儒之间的“儒释之辨”

在《宠示帖》中,着墨最多的部分,还不是《不欺室铭》,而是“儒释之辨”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帖的后半部分,全是讲此。为什么王十朋会引入这种话题?这只能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加以考虑。

宋代皇帝多推崇道教,而孝宗有所不同,他在不废道教的同时,更倾心于佛教,也就是说,他是一位有浓厚佛老情怀的君王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孝宗登基前,最信赖的和尚,是宗杲。宗杲的信徒众多,俨然是当时的佛教领袖。

宗杲有复国情怀,力主抗金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舆地经胜》卷十九《宋国府》载:

宗杲虽林下人,而义笃君亲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谈及时事,忧形于色,或至垂涕。时名公钜卿如李邴、汪藻、吕本中……汪应辰……,皆委己咨叩,而张浚雅相推重。

宗杲周围聚集的官员,全是以张浚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笔者认为,他们本质上组成了孝宗潜邸时的顾问团。孝宗一登基,之所以迅速地给岳飞平反、重用主战派,发动隆兴北伐,宗杲的影响极其重要。

佛教,是一把双刃剑,有促成北伐的作用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容易沦入虚空,脱离实际。最早明确指出这个问题的,是朱熹(1130~1200)。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孝宗登基,同年八月,发诏请天下谏言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在潭州监南岳庙的小官朱熹,递上著名的《壬午应诏封事》,打响了反对“佛老”的第一枪。他说,自古圣贤治国,不依佛老,都不看道释之书;重用儒生,弘扬儒学,才是治国的正道。这篇《封事》,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朱熹《壬午应诏封事》摘句(仅供参考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可略过):

比年以来,圣心独诣,欲求大道之要,又颇留意于老子、释氏之书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疏远传闻,未知信否?私独以为若果如此,则非所以奉承天锡神圣之资,而跻之尧、舜之盛者也。盖记诵华藻,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虚无寂灭,非所以贯本末而立大中。是以古者圣帝明王之学,必将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

臣愚伏愿陛下捐去旧习无用浮华之文,攘斥似是而非邪诐之说,少留圣意于此遗经,延访真儒深明厥防者,置诸左右,以备顾问,硏究充扩,务于至精至一之地,而知天下国家之所以治者,不出乎此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朱熹有一位关系密切的从表叔,叫汪应辰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江西玉山人,他十八岁就中了状元,他既是一代名臣,又是一位开明的大儒,创建了玉山学派。谥文定。有《文定集》。

汪应辰师从张九成和吕本中,这两位都是宗杲和尚的密友,痴迷佛教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汪应辰亦执礼于宗杲。汪应辰深得张浚赏识,他们同属主战阵营。

隆兴元年(1163)七月,此时的北伐军,刚遭遇“符离之溃”,朝野上下,人心动荡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在汪应辰的推荐下,朱熹赴杭州“入奏登对”。在《癸未垂拱奏札一》中,朱熹激烈地批评孝宗沉溺佛老,不尊儒道。

朱熹《癸未垂拱奏札一》摘句(仅供参考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可略过):

陛下求所以进乎此者,又不过取之老子释氏之书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是以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故天下之理,多所未察,未尝即理以应事。故天下之事多所未明,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効所以未著,由不讲乎《大学》之道而溺心于浅近虚无之过也。

臣憨愚抵冒,罪当万死,然愿陛下清闲之燕,博访真儒知此道者,讲而明之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考之于经、验之于史,而防之于心,以应当世无穷之变。则今日之务,所当为者不得不为,所不当为者不得不止。以至于臣下之忠邪、计虑之得失,不待烛照数计而可否,黒白判然矣。

隆兴北伐失败,张浚负有重要责任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他矢意主战,却不是一位称职的主帅,《朱子语类》记载了朱熹的一段有名评价:“张魏公(浚)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成语“扶东倒西”,即是由此而来。

张浚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和反佛斗士朱熹之间,还夹着一个汪应辰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汪应辰好佛而不佞佛,他相对持中,对儒释两道,并不抑此扬彼。《宋元学案》之《玉山学案》说他:“骨鲠极似横浦(张九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似紫微(吕本中),而未尝佞佛,粹然为醇儒。”

汪应辰举荐表侄朱熹面圣,说明他也看到了君臣沉湎佛老的弊端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他并不赞同朱熹对佛老的彻底否定。于是,在隆兴年间,两人展开了一场“儒释邪正之辨(朱熹语)”。这场辩论,汪应辰的文字几无留存,而朱熹有三篇《答汪尚书》存世。从朱熹文中可以看出,两人都未能说服对方。

“儒释邪正之辨”反映了隆兴北伐期间,一种有代表性的政治呼声,是南宋早期思想史的重要篇章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当时,朱熹年仅三十五岁,这直接促成了朱子理学体系的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名著《杂学辨》。

王十朋和朱熹一样,也是“尊儒贬佛”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除《宠示帖》外,他亦在其他诗文中表现出了鲜明的态度,如在《赠陈体仁》一诗中,他就说“异端斥佛老,吾道鸣孟荀”;还写过长篇《策问》,直斥佛老之害。

王十朋与汪应辰的相会

隆兴二年(1164),帅闽的汪应辰调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主持四川军政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他从福州前往杭州,再取道江西入蜀。在《文定集》卷十四《与周参政》中,汪应辰自述行程:

自上饶登舟,历四月余,始抵万州,去成都尚一千二百里,艰险万状,幸而无他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已于闰(十一)月十五日,境上交印。俟到成都,别具启状。

如此推算,汪应辰是在八月乘船离开上饶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文定集》卷十五《与朱元晦》:

某舟行至安仁(今江西余江县),而闻魏公(张浚)八月二十八日,薨背于余干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我们对这段时间内,王十朋和汪应辰的日程进行简单总结:隆兴二年七月,王十朋到任饶州,并去余干拜望生病的张浚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八月,汪应辰在上饶登舟,还未走到余干,就在余江听到张浚去世的噩耗。

王十朋和汪应辰是同一政治立场的朋友,张浚对他们都有举荐之恩,两人在隆兴二年七、八月间,相会于饶州,同时,张浚又病逝于附近,他们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消息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宠示帖》的收信人

至此,再回视《宠示帖》,看看收信人应具有的特征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1、王十朋在帖末“具全衔”,即“左奉议郎充集英殿修撰权发遣饶州军州事王十朋”,这说明,收信人是一位高阶官员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2、在特殊历史时期,张浚给王十朋书写《不欺室铭》,收信人又撰“室铭题跋”,说明,收信人也熟悉张浚,他和王十朋政治立场一致,也是主战派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3、王十朋坦率地批评了收信人的佛教倾向,说明收信人好佛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4、此札涉及“儒释之辨”,说明收信人具有相关背景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王十朋又说“高论雄文之及”,这表明,收信人在相关辩论中,写过倾向于“佛老”的文章。

简言之,就是要在王十朋周围寻找和张浚有关的、且有“儒释之辨”背景的高阶同僚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收信人会不会是张棡所认为的何子应(金华子)呢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不会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宠示帖》中,王十朋既然引用何子应的诗句给收信人举例子,收信人显然不会再是他了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何子应,名麒。王十朋知饶时,组织“楚东诗社”,何麒是参与者,时任江东提刑。

现在,朋友们应该看出来了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符合收信人全部条件的,是汪应辰。

汪应辰为王十朋写过“室铭题跋”,是确定无疑的事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在《文定集》卷十二《题跋》中,有一篇《题张魏公为王詹事作不欺室铭》。抄录如下:

凡人缘饰于外,何所不可?至于死生之际,气不乱、志不变,此决非智巧果敢所能强为也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丞相魏国公将启手足,为龟龄侍御作《不欺室铭》,词气凛然,如曾子之战战兢兢也。学道之功,岂偶然哉?龟龄以刚毅正直称天下,方且以“不欺”铭其室,又资诸人以为善,若不及焉,其过人远矣。

这篇短文,虎头蛇尾,我颇怀疑非完篇,于是翻阅了《四库提要》查其版本渊源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据《宋史·艺文志》,《文定集》原有五十卷。此书在明初已罕传。弘治年间,程敏政在内阁觅得,因卷帙浩繁,不能尽录,于是摘编其要,“钜制鸿篇,多所挂漏”。清代编纂四库时,又整合了《永乐大典》。即便这样,今本《文定集》,也仅有24卷。

《文定集》是摘编本,也许此文真的不全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可是,如果拿它来对照《宠示帖》,会发现关键语句之间,竟也合榫。

汪应辰:

龟龄以刚毅正直称天下,方且以“不欺”铭其室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

王十朋:

过情之誉,非所敢当耳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不欺”二字,岂晚学无力量之人所敢拟议?

既然所有的环节,都指向了汪应辰中山道教灵符网请符。那么,他,就是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收信人了。

( 完 )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2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