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千年传承话灯彩|浙江元宵灯会与习俗

符咒网    2023-03-15    62

浙江各地的元宵观灯习俗在唐宋时期已十分盛行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

宋代把元宵放灯三天改为五天,顺应了“五谷丰”的吉兆,杭州元宵节灯火长达四十里而不绝,一时繁华无可比拟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从官巷口到众安桥的“灯市”悬挂售卖各式花灯,夜如灯昼。“灯市”开市之前,一般要在城隍山龙庙为新做的龙灯“开光”。供奉仪式后,由德高望重者以墨汁点龙之眼,俗称“龙灯上山”。

龙灯上山

历代元宵灯市以南宋为最盛,明清沿袭而至今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杭州府衙门前扎制悬挂灯彩的“山棚”,琳琅满目。最为富丽堂皇的是苏州用五色珍珠结成网的“珠子灯”、 旋转如飞的“走马灯”、湖州产五色染成而镞镂精巧的“皮灯”和引人注目的仙居无骨灯。每逢元宵之夜,百姓倾城而出,游街串巷观赏花灯。杭州知府则在二鼓时分乘小轿来到东市西坊所搭观灯台游玩赏灯,成为观灯高潮。南宋诗人陆游,曾于十九岁和七十九岁时两次观看杭州元宵灯节,亦颇有感慨地赋诗一首:“承计当进入帝城,笙歌灯火连夜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苏州走马灯

金华地区最具特色的元宵民间艺术娱乐活动是“灯节”迎龙灯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二十日散灯,十五前后三日最兴。迎龙灯程序繁琐讲究,禁忌尤多。扎制龙头、龙头板和桥灯板之竹,必须“偷”。其“偷”乃明目张胆的看好适用竹后,至夜集人砍之。砍毕,于竹根处放上红包,鸣炮而去。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如何,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经精心扎糊和彩绘完毕,用两方小红纸障目,待迎灯之日,由道士“请龙神”,启去小红纸,曰“开眼”。尔后,迎龙灯者火浴净身,放火炮,抬龙头、扛灯桥“出门”至旷场,使全村灯桥相接,村坊越大,灯桥越多,灯队就越长。然后,按俗定路线游龙。游龙队伍最前列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盘,上置香炉的蝴香者,次为挑“火炮担”“蜡烛担”者,再次为扛“双头锣”及“虎头牌”者,后才是龙头。高擎鱼、虾、蟹等散灯的孩童无禁无拘,可占执香之前,可伴灯桥之侧,亦可随龙之尾,谓“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路、护驾”,龙灯游田野,称“踏青”“察麦”。人众路窄,不免踩坏麦苗,却无人责怪。

迎龙灯

在浙江一些曾经属于“台州府”的地方,至今依然保留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传统,把元宵节提前一天来过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提前过元宵呢?据传,明朝时,名将戚继光在临海抗倭,曾计划在元宵夜突袭倭寇,但此计不慎泄密,倭寇已然做好准备。戚继光毅然决定全军官兵提前一天过元宵节,于正月十四夜突袭成功,一举歼灭了入侵倭寇。从此,元宵节在这里就改为正月十四了。

传统的宁波元宵,正月十二起就要做花灯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宁波农村里自制灯笼,多以竹为骨,把灯架绑扎成不同的花灯模样,糊彩纸,描动植物图案,写吉祥文字,四角系细线,往上提起并套在竹竿上,就制成了一盏可吊挂亦可手提的花灯。宁波民间习俗“十四夜”,让孩子们提着自制花灯,到屋角、土灶、墙角和犄角旮旯去“照蛇虫”“驱虫害”。

海宁市硖石镇的元宵灯会,素以硖石灯彩针工之精细,良宵迎灯之盛况而闻名,并素享盛誉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南宋时期即被列为皇家贡品。

硖石灯彩

嘉兴桐乡乌镇“提灯走桥”过元宵的习俗,令人向往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入夜,乌镇男女老少尽皆走出家门,大街小巷亮起点点灯火,人们手提花灯走街串巷,在河边、街巷、桥上来来往往,远远望去,犹如灯火长龙在全镇游动,只见桥上星火点点,桥下灯光摇曳,水光波影,繁星闪烁。在乌镇,提灯走桥须走过十座桥,并不能或忌讳走回头桥。据说提灯走桥可祛病除灾,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提灯走桥

位于湖州市德清县的新市镇,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神,把灶君堂里的泥塑菩萨或灶司马(俗称灶家菩萨即黑面菩萨)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后,换上新灶神像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相传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人间坏话。

在金华兰溪,还会有一些兰溪特色的表演如黄店銮驾、兰江畈口马灯、横溪迎会、永昌花棍队等;在温州乐清,最有名的是一种叫做“扮抬阁”的特色民间表演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元宵抬阁,是指在特制木架上立男女儿童装扮的戏曲人物,表演的人在童男童女帽子上点燃蜡烛,夜色中灯光闪烁,更添风采;在温州四都流行“打大猫”的活动,由两人披上精心制作的虎皮,扮成活灵活现的老虎。村民们脸上涂满油彩、身披皂衣,在老虎后面扮演“七星七煞”等众多人、神形象,以固定路线边走边表演,游遍附近各村;苏杭一带把正月初三作为“小年夜”,这一天不能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这天每户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备香火,素菜供奉于井栏旁,并将除夕在井栏上新贴的红纸封条揭去,名曰:“开井”。新年初五,家家户户购买“寸金糠”供祖宗,讨个“日进寸金”的吉利。

扮抬阁

打大猫

未完待续

周 宪

作者简介:

自贡彩灯发展研究会会长、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战略委员会副主任、自贡智库策划院秘书长、四川轻化工大学和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与特聘教授兰溪道教灵符网请符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38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