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昌门神年画
说起文昌年画,大多数朋友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作为文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绵竹道教灵符网请符。上古巴蜀时期,古人认为,安居在于房,而房之重点则在于门。疾病,凶事,不顺等一些不吉利的事情都是因为“邪恶鬼怪”进了“门”,一个家的门与全家人命运相关,“门”要有了神灵的保护才能护的了一家人的平安。于是古人就有了这样的习俗:将植物(荼)和螺蛳(垒)作为“神”的信息挂于门上,取荼的形状气味来震慑邪恶之意(就如我们现在端午的习俗门上插菖蒲和陈艾),取螺蛳紧闭其盖门来抵御鬼怪之意。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门神”。东汉道教在巴蜀兴起后,人们又将门神符箓贴于门上驱鬼辟邪,于是古代巴蜀先民的鬼神、仙道文化信奉中的“门神信奉”就演变成了“门神符”信奉。
文昌帝君门神年画,左侧两幅门画上都绘有文昌帝君,在文昌帝君身后,有侍从擎着宫扇,上面是蓝天白云,下面不仅有溪流、古树、花草,一面有梅花鹿顾盼身后,它隐喻“有禄”,文昌赐禄必然升官,象征着官运恒通;而另一面是仙鹤伴随左右,仙鹤代表长寿,所以左边两幅门神年画的意思是祝愿人们福禄长寿,官运恒通绵竹道教灵符网请符。右边的两幅门神年画,在文昌帝君身后分别站立一个侍从,这面画里侍从手里托了一顶官帽,这“冠”与“官”谐音,手托盘中官冠,象征“加官进爵”,另一面画中侍从手里托了一只小的梅花鹿,这里的梅花鹿就象征着俸禄。所以右边的门神年画祝愿人们加官进爵,升官发财!
我们根据文昌年画“文胸、武肚”的特色来仔细对比两边的人物造型,大家就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绵竹道教灵符网请符。左边的文昌帝君是武将的形象,各位请看他是凸肚缩肩;右边的是文官的形象,胸部非常夸张。一文一武,文武双全,也表达人们期盼“文武双全,福禄长寿,加官进爵”的美好愿望。
数百年来,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绵竹年画为我国四大著名木板年画,而这四大年画之一的山东潍坊年画的根就在梓潼绵竹道教灵符网请符。据考证,山东潍坊年画是由四川梓潼的民间杨姓艺人在明洪武年间东迁山东后,在山东潍坊植根繁衍发展起来的。据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志》载:在公元1342—1371的近30年间,梓潼发生过赵和尚起义等四次战争,县城中和街杨氏有一脉因躲避战乱于明洪武年间由蜀道北上,辗转落户山东,同时也带去了梓潼木刻年画的精湛手艺。1985年和1988年,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区志办副主编谭家政为编写杨家埠地方志,两次入川来梓潼进行座谈、考察,不仅带来了杨家埠的族谱、碑文,还带来88幅明、清《潍坊年画》古版样品。山东、梓潼两地研究地方文物、史的同志,对照梓潼雕刻、绘画文物后,一致认为两者的画面表现手法、人物造型、图像形态、景致构图完全一致。考证说明,潍坊年画与梓潼文昌年画有着血脉渊源,它师承和吸纳了文昌木刻雕版画、文昌壁画、文昌年画等文昌绘画精华,经过自己的创新发展,才有了“中国四大木刻年画”的称号。
文昌帝君门神年画的根在梓潼,然而却因为战乱和历史的原因使他在梓潼湮灭了近半个世纪,虽然梓潼现在不能再现元代繁荣的年画景象,但是财神殿这四幅珍贵的文昌帝君门神年画却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是梓潼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见证绵竹道教灵符网请符。因为文昌帝君门神年画的根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48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