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古墓葬中有宇宙!“十二星座”为什么充满“中国风”?

符咒网    2023-03-17    69

你好,我是地道君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欢迎回到“网络热门古画鉴定”的现场。

如果看了上一期文章( 《苏东坡们会玩“十二星座”,但为什么很难出圈?》 ),你一定还记得 辽代张世卿墓的《天文图》,以及其中的“十二星座”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这其中,“摩羯”的模样让人印象深刻。

张世卿墓中的“摩羯”形象

( 图©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出土)

看到这里,你一定疑惑: 古代的“摩羯”,跟现代“十二星座”中的形象,怎么差别这么大?除了长相,这“摩羯”的笔法、画风,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怎么看也不像“舶来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上一期我们分析中国古代“十二星座”的时候,还用了一组来自敦煌石窟的壁画,它就是 《炽盛光佛图》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现在,地道君就带你从这里切入,继续追踪古代中国“十二星座”里的秘密。

《炽盛光佛图》(局部)

(图©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

| 01 敦煌石窟里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藏着“十二星座”|

先欣赏一下这张图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它出自 敦煌莫高窟的第61窟,建造时间是 晚唐至北宋早期的 归义军时期,归义军首领向中原王朝称臣,官职世袭,先后经历 张、曹两个家族的统治。

《炽盛光佛图》所在的石窟,开凿于归义首领曹元忠在位时期,也就是公元946至976年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石窟供奉的主尊是 文殊菩萨,所以后来俗称 “文殊堂”。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图©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进入洞窟时,需要经过甬道,甬道两侧各有一幅壁画,就是 《炽盛光佛图》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两幅壁画内容基本一致,内容是 “炽盛光佛经变”,佛教里的一个故事。

按照佛教说法,佛有成千上万种面孔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所谓 “炽盛光佛”,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种变身,其身体能绽放炽烈的火焰,所以得名。

《炽盛光佛图》(北壁、南壁各一幅)

(图源: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摄影©羽羽 )

画面C位就是 炽盛光佛,坐在在华丽的车上,身体放射出耀眼的火焰;外围簇拥着 九曜星神;星神的上方彩云浮动,分布着一群手持笏板、头戴冠冕、身穿华服的神灵,这就是 二十八星宿之神,也叫星官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还有十二个圆形的图案穿插其间,也这就是 “十二星宫”或“十二星座”的形象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甬道的南壁和北壁上的星宫保存得都不全,各有九幅,但是组合起来,十二宫都不缺。

《炽盛光佛图》中的“十二星座”

(绘图©李正乔)

看完这张图,你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 既熟悉,又陌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先说熟悉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这些“星座”图案,出自千百年前,但是名称跟我们熟悉的现代版本基本对的上。

三国吴地出土对凤纹铜镜

(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图2藏地不详)

再说陌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第五期的文章里,我们说过,“十二星宫”是舶来品,来中国之前先后经历了 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的接力。但是,如我们开头所说,从这几张图像里,我们看不出太多的洋味儿,相反,它们“很国潮”“很中式”。

这是怎么回事?要想弄明白,我们还得再一次回到“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 02 从星座变化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看“刺激扩散” |

你肯定注意到了,“十二星座”的早期身影多出现在 佛经、佛窟、佛寺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没错,一开始,这种文化现象,正是跟随佛教一路而来。

相对于“十二星座”,佛教是更大的“舶来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所以,我们要想了解“十二星座”的形象之谜,就必须放到佛教传播的大背景之中。

7-8世纪唐代星占图(残卷拓片)

左下角有天蝎、天秤、室女三星宫

(图源:吐鲁番地区出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藏地不详)

我们知道,一种文化从原地向外扩散传播,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在这方面, 新闻传播学、人文地理学都有相关的阐释。

有的文化现象,传播障碍较少,从源地到传入地,就像病毒那样,可以让陌生的地方迅速接收,这种扩散被称为 “传染扩散”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比如, 使用ChatGPT行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

《陀罗尼经》(局部)中的十二星宫图

(图©北宋开宝五年刊刻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藏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尤其是复杂的文化系统,由于各地环境、习俗的不同,当它进入新领地后,必然面临 “水土不服”的挑战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个时候,为了在当地开花结果,就不得不对原有的内容进行改变,从而获得当地人的逐渐认同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这种受挫之后改变策略的传播方式,被称为 “刺激扩散”。

显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属于“刺激扩散”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而“十二星座”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元素,也经历了这种过程。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中国中唐时期的星象图

(图©敦煌星图.甲本.S.3326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敦煌藏经洞出土)

关于“十二星座”最早的有确切的记载,是隋朝 《大方等日藏经》,其中就出现了12星座的早期命名: 水器之神、天鱼之神、特羊之神、特牛之神、双鸟之神、蟹神、狮子之神、天女之神、秤量之神、蝎神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这里,你肯定能体会到, 这一串名字有一股“异域”的味道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而且,这时候的十二星座的应用,跟运势占卜都没有联系,只是跟十二个月份进行了简单的对应。

《火罗图》中的“十二星宫”

( 图©南宋刻印佛经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收藏)

从中我们看得出, 从西汉晚期到隋朝,佛教已经传播了五六百年,但作为外来的“强龙”,在“地头蛇”面前,依然小心翼翼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 03 “摩羯”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从“羊头”到“龙头” |

唐代引进的佛经 《大随求陀罗尼经》,其宋代印刷刻本中出现了十二星座的图像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这张图上,有一部分图像,还保留着外来的模样,比如 “天秤”,是西式的天平; “摩羯”,是鳄鱼头鱼身,这是古印度对古希腊 “羊头鱼身”改造后的形象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大随求陀罗尼经》里的“十二星宫”

(图©北宋景德二年(1005)刊刻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苏州博物馆藏)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星座的形象“很中国”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比如 “双子宫”,并不是古希腊版的双胞胎,而是一男一女,穿着打扮是中原人的服饰。再比如 “射手宫”,又叫 “人马宫”,用 弓箭来表示,这大约就是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中国人对“射手”的一种转译。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十二星宫”正在经历 从异域风格到中国风格的过渡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接下来,我们再看上一期解读的 辽代《天文图》,其中的“天秤宫”图案依然是天平,但其他十一个星座几乎全部是中国人熟悉的画风:古希腊 “人马宫”(射手宫)中的 “人头马身”,被演绎为人牵马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张世卿墓十二星宫图(部分)

(原图© 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出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制图/羽羽)

注意看这个 “摩羯”——头部不是古希腊的 羊,也不是古印度的 鳄鱼,而是变成了 龙头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这个 “龙头鱼身”的造型,这是本土化之后的摩羯形象,在辽宋时期,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器物中,其形象被称为“摩羯纹”。

辽代摩羯纹金花银碗(局部)

(图©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南宋龙泉窑摩羯纹双耳纸槌瓶

(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个 龙头鱼身的“摩羯”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后来又被称为 “鱼化龙”,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另一番精彩:

科举考试,成功上岸,就好比 “鱼跃龙门”,而 “鱼化龙”就是鱼跃龙门时从鱼变成龙的过渡状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你看青花瓷器上的 “鱼化龙”,就几乎没有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子了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清初鱼化龙纹青花瓷盘

(图© 北京大羿2019春季拍卖会)

而咱们本期的主角, 莫高窟61窟甬道里的“十二星宫”,从人物形象到画风,都已经完成了彻底的中国化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地道君还想特别提醒:这两幅图虽然出自 佛窟,但二十八星官的造型其实来自 道教,而手持笏板、身着官服的形象,又有 儒家文化身影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应该知道 ,佛、道、儒三家从唐代开始,逐渐互相借鉴学习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等到元末明初,甚至出现了 “三教合一”的趋势。提倡“三教合一”的,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道教全真派的 王重阳。

《炽盛光佛图》(局部)中的星官

(图©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

| 04 “阶层跨越”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比“地区跨越”更难 |

前边我们说了,早期十二星宫主要用在 天文历法之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无论是佛经、石窟壁画,还是辽人墓葬中,它总是跟中国传统的 二十八星宿形影不离。

张世卿墓里的“十二星座”

(图1© 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出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图2制图/李正乔 )

慢慢地,十二星座也开始从天上来到人间,被应用于各种占卜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到了 北宋开保七年,也就是 公元974年,留下了一份叫 《康遵批命课》的文书,后来被发现于敦煌的藏经洞。其中有大段文字, 将十二星宫和算命结合起来。

这些占卜说辞,正是唐宋时期文人大谈 “摩羯命苦”的理论根据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就像我们上一期所说,古代 “十二星座”的流行,基本上是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接下来介绍的这件物品,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文化试图“破圈”的努力。

邢台开元寺大铁钟上的“十二星座”

(图©微博@马伯庸)

河北邢台开元寺里有一口大铁钟,是一件金代(南方为南宋)的文物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它外壁一圈,就镌刻着“十二星宫”。

这一回, “天秤宫”的里的天平,变成了中国传统的杆秤;而 “双子宫”则被刻成日月图案,这是很可能是当时的人将男女形象抽象为“阴阳”,然后又用日和月来代表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最让人纳闷的是 “摩羯宫”:动物的形象没有了,变成了一块石碑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思来想去,大概因为 “摩羯”又被音译为“磨碣”,“碣”的意思是石头。把石头磨一磨,不就是“石碑”么?

古希腊神话中的“摩羯”形象

(图 ©引自稻草人语著《星座神话》 )

《洛神赋图》中出现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了“摩羯”

(图©传顾恺之作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宋人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跟文人“玩梗”不一样,这个脑回路,属于不太识字的劳动人民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显然, 铸造大钟的工匠,很难一下子搞懂“十二星宫”原来的图案。

通过以上探索,我们了解到,古代“十二星座”不像“舶来品”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舶来品”的主动妥协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另一方面,咱们中华文明,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源源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元素,而且可以做到 “为我所用”,最终使其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明代水陆画中的“黄道宫神”

(图©山西太原保宁寺水陆画)

| 05 从宗教到科学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星座”二进宫 |

在第五期的“十二星座”探索中,地道君还提到,当代人接触到的“十二星座”已经是后话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汉代以后,“十二星座”跟随佛教进入中国,主要还是通过 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别忘了,还有一条 “海上丝路”。

大约从 明晚期开始,传教士从海上奔向东方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传播宗教思想的同时,也把西方的天文学知识带了进来。所以,在明清之际,包括十二宫在内的 星座命名系统被介绍到中国。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清代重印本

(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就像佛教传播遇到的挑战一样,在一个新的国度,这些科技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也作了妥协: 中国古代命名的星宿,还是沿用旧称;没有命名的,就翻译欧洲的星座名来补充完善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但是,这些天文知识,跟大多数科技发明一样,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所以,它们最终封存在宫廷中,没能出圈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清康熙瓷青纸简平星盘仪

(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再到后来,封闭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敲开,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开办新式学校、公派留学等等,这一波潮流中,我们系统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著作, “黄道十二宫”以新的面孔进入中国。

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他的 《诸天讲》中,对“十二星宫”名称做了一次总结修订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例如将 “阴阳”改成了“双子”, “天女”“双女”“室女”统一翻译为“处女”, “宝瓶”改成“水瓶”。

至此,十二星宫的名称,基本接近了现在我们熟悉的名字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还在继续。

康有为著《诸天讲》书影

| 06 当代“十二星座”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依然中西结合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拥抱现代化、全球化浪潮,随之,娱乐产业和欧美主导的流行文化传入,其中就包括由 西洋占星术衍生出来的十二星座文化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股潮流在进入我国内地之前,先在日、韩及我国港台地区传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这其中有几个标志性事件。比如, 占星术著作《星座·爱情·婚姻》《1993年的你:星座运程》为代表的星座命理类读物,大量出版。 《圣斗士星矢》等动画片的热播等等。

西方十二星座常见形象

(图©引自【日】 永田美绘著《灿烂星空》)

你可能不知道: 这期间来到中国的占星说辞,也不是照搬西方原版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就像古代星宫的本土化一样,这些流行著作首先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通俗化,然后跟西方占星术进行了结合,将 生肖、血型、面相、姓名、星座,建构为一个新的文化系统。

而大众媒体,尤其是娱乐媒体,很乐于讨论明星艺人的星座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进入21世纪,互联网平台的传播,让这一文化跨越了地区、阶层,变得家喻户晓。

《圣斗士星矢》热播

在青少年中传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了十二星座

(图©动画 《圣斗士星矢》海报)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勾勒出 “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史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汉至明,“十二星宫”随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明代至晚清以前,“十二星座”被传教士通过海上丝路带入宫廷;近代以来,“十二星座”在内的天文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以科学知识的面孔进入中国;而现在我们聊的星座命理,则是 改革开放以来,占星作为娱乐文化的一部分,经港台地区进入内地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四个时期,时代背景不同,却拥有共同的传播逻辑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第一,十二星座在每一次传播, 都是以“副产品”的面孔出现,紧抱一条大腿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前两次,它依附于宗教 (佛教、基督教);第三次,它依附于 科学(天文学);第四次,它依附于改革开放至今的 娱乐文化。

第二,作为舶来品的“十二星座”,每一次在落地生根,都要经过一次“本土化”改造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所以, 无论是敦煌壁画里的“十二星宫”,还是今天我们流行的“十二星座”,都是“中体西用”的结果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金代双鱼纹铜镜镜

“双鱼”很可能来自“双鱼宫”

(图©华夏珍藏 2010春拍)

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 今天的“十二星座”更通俗、流传面更广,而古代“十二星座”,受限于知识门槛,很难实现跨阶层传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好,这就是本期的内容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第七期“网络热门古画鉴定”,我们“画”里再见!

| 互动话题 |

聊一聊:

还有哪些“中国风”的东西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其实是“舶来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 网络热门古画“鉴定 ”|

李嵩《货郎图》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 艺术地图系列 |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生平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

《都2202年了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你真的懂“敦煌”吗? 》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

农民画馆

江南糕文化陈列展

《来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请你吃掉这个“月饼宇宙”》

本文版权归©中国美术报社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禁止任何个人、机构转载

0 08 8

撰文丨羽羽

责任编辑 | 李正乔

责任校对 | 安亚静

图片编辑丨羽羽

版式设计 | 鹊华秋

二审 | 马子雷

三审 | 冯知军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6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