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诗韵茶香,相得益彰【原创】
任见:诗韵茶香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相得益彰【原创】
唐朝时期茶事的传播,茶文化的繁荣,由于农桑繁盛、交通进步、贸易活跃,也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更得益于仕宦、文人譬如陆羽等的倡导和鼓吹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曾外放担任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他是位山水田园派诗人,诗歌内容丰富,诗风闲淡简远,又是一位嗜好饮茶甚至植茶的文人。
韦应物特意在自己的官府中开辟园圃,栽植茶树,看见嫩叶生长,十分欢喜,写下《喜园中茶生》诗,认为茶生性高洁,有如隐居“幽人”,饮之可“涤尘烦”,冲淡公务带来的烦扰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韦应物宦海沉浮几十年,但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以隐逸为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离开京师外放滁州、江州和苏州时,两袖清风内心苦闷,于寂寞孤独中寻找新的精神支撑、灵魂寄托,于是,就在公余之暇栽种茶树,赏饮茶茗。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可见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涤尘烦”呢,既是清洗房间里的灰尘,也是澡雪心性,荡涤灵魂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是对茶树的评断,说它生长在清新洁净的山野环境中,没有污染,可以驱除胸中杂念、官场烦闷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郡务之余,种植茶树,“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率尔,漫不经心,轻松自如,随缘任运,了无执著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茶树更是自由世界的精灵,没有人悉心照料,反而长势喜人。
新生的茶树,像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孩子,能够和自己对话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喜悦之情怎不溢于言表呢?它们甘心陪伴自己这位“幽人”,为自己带来快乐,自己尤要加倍呵护这些小精灵,让它们远离凡尘的喧嚣,享受恬淡宁静的成长。
涤去尘烦,回归真朴,表现出诗人释放本我、悠然淡远的生活意味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心灵与俗世,独处与官场,若即若离,兼得妙趣。
《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有说是顾况的,有说是张继的,传抄的人不细心,留下千百年的疑问。
走过泉水淙淙的小木桥,来到一座茅屋檐下,正是日午鸡鸣的时候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客人请不要嗔怪微火烤茶冒青烟,且喜天晴正是晒谷逢晴天吧。
诗句连绵推出,仿佛电影镜头: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场坪晒谷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阳光明媚,雄鸡啼唱,农家茅檐下,轻烟正袅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场景,以及山民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清丽恬美,娓娓动听,弥漫着乐融融的情趣。
“板桥人渡泉声”,旅行途中的木板桥、跨溪走过的人和淙淙的泉水声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满耳泉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茅檐日午鸡鸣”,是跨步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茅檐陋舍乃山居农家本色,寻常的日午鸡鸣,打破山村沉静,为深山农舍融进了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走入山居农家,正在忙于劳作的主人颇有歉意,前几天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适逢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日艳阳焙茶、晒谷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焙茶烧柴,烟雾较大,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需时时翻晒 ,请求客人“莫嗔焙茶烟暗”,应为晴天高兴。
山农的朴实、好客,雨后初晴农家的繁忙与喜悦,表现得非常生动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在清幽宜人的山居环境中,生活就是这样朴素、真淳,前后贯通,浑然密合,入理入情。
储光羲,也是一位田园山水派诗人,开元间进士,先授冯翊县尉,后辗转多县,未出尉职之上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仕途失意,隐居终南。后又复出,官至监察御史。其《吃茗粥作》云:“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白日正当盛夏,酷暑逼人,连鸟雀也都躲藏不见了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有高大的梧桐树遮阴,仍热得要解开衣襟。远处有几片云彩游动,遮不住烈日逞凶。主人留客吃茗粥和蕨薇,直到日暮才慢慢走回。
储光羲的田园诗作,质朴淡雅,超然脱俗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茗粥就是茶羹,用茶粉和其他添加物合起来煮成的粥,是当时主要的茶叶食用方式。
唐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时与朋友们月夜啜茶联诗,各出佳句,形式新颖,颇值鉴赏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陆士修: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张荐: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李崿: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崔万: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颜真卿: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皎然: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陆士修: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唐大臣、名诗人元稹,耿直重义,曾助力诗人白居易进入仕途,又浪漫多情,演绎了《西厢记》中“始乱终弃”的兄妹故事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他的茶诗《一七令·茶》形式奇巧,乃一楼梯:“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烹茶时,用白玉雕成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用铫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将茶汤上面的饽沫撇去。深夜泡上一杯茶,邀请明月来陪伴,早上泡上一杯茶,可以独自看朝霞。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的神奇不仅能让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真的算是妙用佳品。
每行一字,逐行增加至七字,俗称宝塔诗,在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元稹的这首宝塔诗,表达了三层意思:一,从茶的本性指出人们对茶的喜爱,二,从茶的煎煮讨论人们的饮茶习俗,三,就茶的功用诠释其提神醒酒的功用。
开头点出主旨,茶叶,翠绿,清香,味甘鲜,耐冲泡,生津解渴,消暑降温,还有助消化作用和治病的功效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茶的这些本性,深得“诗客”和“僧家”的喜爱。茶与诗,诗与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烹茶,得先动碾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饮的是饼茶,要用白玉雕成的茶碾先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过滤、筛选。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金黄色花蕊的颜色,尔后,盛到碗中,浮出饽沫。饮茶则夜中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神仙快乐,无非如此。
元稹的楼梯诗《一七令》饶有趣味,香叶形态楚楚,香味芬芳动人,茶使人洗尽倦怠,精神饱满,思路明晰,谈锋不倦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酒后饮茶,还有助于解醉。
后山早年所著《刘禹锡传》《白居易传》中有两位诗人的茶事、茶诗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刘禹锡,字梦得,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再迁监察御史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天论》等名篇传世。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诗作传世。
来看刘禹锡、白居易的“茶作”吧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刘禹锡《尝茶》:“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位是才能取,时因际会遭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羽仪呈鸑鷟,铓刃试豪曹。洛下推年少,山东许地高。门承金铉鼎,家有玉璜韬。海浪扶鹏翅,天风引骥髦。便知蓬阁閟,不识鲁衣褒。兴发春塘草,魂交益部刀。形开犹抱膝,烛尽遽挥毫。
“昔仕当初筮,逢时咏载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怀铅辨虫蠹,染素学鹅毛。车骑方休汝,归来欲效陶。南台资謇谔,内署选风骚。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鳌。美香焚湿麝,名果赐干萄。议赦蝇栖笔,邀歌蚁泛醪。代言无所戏,谢表自称叨。
“兰焰凝芳泽,芝泥莹玉膏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对频声价出,直久梦魂劳。草诏令归马,批章答献獒。银花悬院榜,翠羽映帘绦。讽谏欣然纳,奇觚率尔操。禁中时谔谔,天下免忉忉。左顾龟成印,双飞鹄织袍。谢宾缘地密,洁己是心豪。
“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桃。溟海桑潜变,阴阳炭暗熬。仙成脱屣去,臣恋捧弓号。建节辞乌柏,宣风看鹭涛。土山京口峻,铁瓮郡城牢。曲岛花千树,官池水一篙。莺来和丝管,雁起拂麾旄。
“宛转倾罗扇,回旋堕玉搔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罚筹长竖纛,觥盏样如舠。山是千重障,江为四面濠。卧龙曾得雨,孤鹤尚鸣皋。剑用雄开匣,弓闲蛰受弢.凤姿尝在竹,鷃羽不离蒿。吴越分双镇,东西接万艘。今朝比潘陆,江海更滔滔。”
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白居易《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之》:“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劝我加餐因早笋,恨人休醉是残花。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兄弟东西官职冷,门前车马向谁家。”
白居易《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地偏坊远巷仍斜,最近东头是白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宿雨长齐邻舍柳,晴光照出夹城花。春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能到南园同醉否,笙歌随分有些些。”
白居易《何处堪避暑》:“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今朝餐又饱,烂熳移时睡。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白居易《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水长洲城。”
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也有咏茶的诗句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云:“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杜甫《寄赞上人》:“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杜牧是唐朝末季诗人,文名颇盛,以《阿房宫赋》为最著,其《题茶山》云:“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豗。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阴香作帐,花径落成堆。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这是小杜写在江苏宜兴的诗,赞美茶是瑞草中的魁首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杜牧还有一篇《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说长江上的强盗夺得了奇珍异宝,都喜欢到茶市里去销赃,因为“茶熟之际,四远商人,皆将锦绣缯缬、金钗银钏,入山交易”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全民饮茶需求的驱使下,茶叶贸易渐渐火热,茶商成为最富有的一批人,每当新茶成熟之时,都拿着金银财宝购买茶品,强盗混迹其中,将盗窃的珍宝换得了茶叶之后,再行销售,又可大赚一笔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唐代名相、诗人李德裕,是个爱茶之人,请看他的《忆茗芽》:“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春日暖阳的光辉,满山满谷,让人想起鲜嫩的茶尖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茶叶的功效能降火,能醒酒。像松花似的漂浮在鼎中,麝兰般的香气轻悠悠地上升。饮茶之后,没有杂事,肩挎筐箩,到溪边去溜达吧。
李德裕《故人寄茶》云:“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友人从剑南寄来的茶“九华英”,随着书信一起抵达玉京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打开的时候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泉声在耳边跃动。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在竹林边烹茶,对着朗月吟诗。碧绿的茶叶慢慢沉到碗底,泛起一阵乳花和清香。喝到口中便觉精神焕发,饮后诗思如喷泉涌发,几天都收不住呀。剩余的茶饼要更加珍惜,只有读书的时候才舍得取用。
李德裕热衷饮茶,为了煮茶,特意命人从常州惠山泉运水到京城长安,时人称为“水递”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标题中明确“茶集”,朋友聚会,缘于茶茗:“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唐代诗人钱起的诗作《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云:“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与赵莒茶宴》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前者写三人茶聚,后者写两人对啜,展示了茶痴文人们品茗玄谈的场景,读来使人心灵空寂,俗虑全消。
唐朝诗人的茶诗之多,令人惊异,说明当时的饮茶之风已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早已不是封演所指出的“南人好饮之,北人不多饮”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诗人崔珏,乐平人,今山西平定人,公元633年即唐贞观七年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是个北方人,其《美人尝茶行》记述了黄河流域的饮茶风气:“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边塞诗人岑参的诗作《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云:“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岑参另一首《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云:“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竹影遮窗暗,花阴拂簟凉。君王新赐笔,草奏向明光。”
无独有偶,同是边塞诗人的高适,也曾写过茶诗,如《题净眼师房》:“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与僧侣饮茶时,在僧房看到白鸽,反拨岑寂境界,更显多彩有趣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盛唐多茶诗,并非偶然,这与当时文人中逐渐大行的饮茶习俗密切相关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诗中隐约显现,茶茗已在成为风靡各地的饮料。
据中唐文人封演的观察,当时的茶叶贸易活动非常兴盛,“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茶叶被大量运输到北方,北方城市中开始出现各色茶铺,最终“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唐代朝野上下竞趋饮茶的风气,甚至传到了远在西域的回鹘与西南高原的吐蕃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回鹘在中唐时与唐廷关系友好,经常用西域名马换取东土茶叶。吐蕃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饮食脂肪含量高,需要茶叶帮助消化,吐蕃王朝日渐强大后,不断入侵四邻各国,兵马到达中原王朝的地盘,抢夺茶叶之类的饮料,运回吐蕃本土。
《唐国史补》载,唐朝大臣常鲁公出使吐蕃,担心途中没有茶叶喝,就随身携带了许多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在使节营地的帐篷中煮饮时,吐蕃赞普看到了,告诉他说“我们也有这些”,命令手下将珍藏的茶叶取出来,陈列在常鲁公面前,不但种类繁多,赞普炫耀起来还如数家珍。
吐蕃人对茶叶的需求,后来也促成了西南“茶马古道”的形成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任见,即作家后山,出身理科,中外文化比较研毕业,有《浪漫国度-法国史传》6卷本、《洛阳城》10卷本、《丝路密码》2卷本、《大唐上阳》(10卷本)《帝都传奇》(10卷本)《牡丹传奇》(10卷本)《曹操传》(大陆、台湾版)《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来俊臣传》《薛怀义传》《巫文化诠讲录》《学以成人》等著作及译作逾百种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
任见:茶艺、茶道和茶表演【原创】
任见:道心禅意与茶饮文化【原创】
任见:女皇武照与唐宫茶羹【原创】
艾维的这幅画赢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了-《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14
太原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缺少的宁静-《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13
创造力、青春和怀旧-《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12
巴黎雷欧的最新“大片”:中法艺术交流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64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