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孙汝初:《中国古代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考古学研究》上篇

道教符咒网    2023-03-17    110

中国古代良渚文化

原始文字的考古学研究上篇

作者:孙汝初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

高级研究员、理事

内容提要

因为文字是衡量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原始文字的研究一直是文字界、语言界、历史界、考古界等相关学科极为重视的科学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亦是国家非常重视、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学长期立项的科研项目。中国甲骨文是世界公认的成熟文字。与全世界古代文字的诞生发展过程一样,在中国甲骨文诞生之前必定会有一个文字起源、形成、发展,介于文字性符号与成熟文字之间的原始文字产生过程。即中国原始文字的存在。由于考古出土实物证明中国在9000年前后河南舞阳贾湖文化的龟甲和骨笛、赭石、陶缸上就有文字形状刻画符号出现;在其后8000年前后甘肃大地湾文化彩陶礼器,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和其前后的安徽蚌埠双墩文化、湖北宜昌杨家湾文化、山东大汶囗文化、浙江良渚文化陶、石、玉器上,都有大量重要的文字性质刻画符号出土。因此导致许多专家学者为了说明它们中谁是甲骨文的源头?什么是中国的原始文字长期争执不下。很多年过去了,这种争执与对立始终没有平息和结束。这些争执客观上妨碍了寻找中国甲骨文之前中国原始文字研究的深入,成为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和中国文字史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原始文字?谁才是真正的原始文字?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产生。

本文通过全国著名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出土与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实物,(文中51幅插图证据)经过与世界古代其它三大文明原始文字诞生过程;以及中国古代与文字起源相关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等形式的联系比较;并且以中国成熟文字甲骨文和现代汉字定义向上反推比较,确立原始文字的合理定义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然后用原始文字定义与世界同时代公认的原始文字形式、中国古代考古学文化出土的文字符号形式比较分析,由此确定中国五千年前后浙江良渚文化陶器、石器、玉器礼器上的线条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具有中国真正原始文字的形式和性质。

一、文字在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世界古代原始文字的起源

一般而言按照西方克拉克洪提出的古代文明社会考古学三项标准:“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建筑”,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提出的:“国家、城市、文字、青铜” 四项标准;或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归納而成的“城市、青铜、文字、复杂礼仪建筑” 等世界流行的判断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四项标准中,城市的形成主要表示人囗聚集、商业贸易市场的存在、聚集经济和管理城市政权的形成;(早期的城邦国家诞生于城市,城市早期由神权社会祭司统治到晩期王权替代神权统治)青铜冶炼制造表示大型手工业的诞生和社会分工开始专业化,工具、武器的金属化;(铜器的诞生与武器、工具的金属化,对“以祀与戎” 为国之大事的古代国家生产力和軍事能力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与早前以石器为武器、工具的社会生产力和军事竞争力有着巨大差别)文字的诞生表明人类语言思想能够得以记录储存交流和传播再现。人类生活生产经验知识的可积累和文化可快速大范围长期传承;复杂礼仪建筑的存在关系着人类大形神庙、宫殿、金字塔的建造能力,反映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程度,以及在神权和宗教禁忌制约下道德抑制个人欲望膨胀迫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可以说四大标准对衡量人类社会文明是否存在确实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虽然因为全世界古人生活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为适应生存环境产生的文化不同,衡量各自古代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准似乎还可以有很多。似乎还不能仅仅依靠这四项标准评判全世界各民族的古代文明是否形成。(譬如中国陶器的发明和生产也属于全世界人类普遍需要和使用的集体劳动型大型手工业,有着使人类真正普遍进入熟食时代而具有文明性质的重大作用。中国玉器制造反映了宗教礼仪需求的规模,与“复杂礼仪建筑”有类似的功能;和从寻矿开矿研磨制作的大型集体手工劳动有关,与青铜冶炼制造有类似的功能意义。美洲没有青铜器但有黄金、白银、金铜器、红铜冶炼等金属制造。美洲北方印第安人6000年前后已经使用自然铜。北方的玛雅文明已经有了方块象形文字,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沿用了玛雅文明的文字;南方的印加文明没有文字但有结绳计事“奇普”的替代文字功能等等。)但是这四项标准也确实与古代文明诞生的关系最为紧密,是可以最大程度衡量古代文明社会的标准之一。

在这四项标准中,文字的创造发明尤为重要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文字是记录、储存、再现和传播人类语言思想、与神和人交流,将人类创造的技术积累和生存经验传承给后代,供后人循环利用和再创造的重要工具。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大多只能凭记忆用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把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后代。因为人类记忆能力的限制,能够传承给后代的知识有限,人类社会的进步极其缓慢。有了文字工具以后,人类后代可以通过阅读文章书籍快速学习掌握前人长期积累的多种经验知识。避免了像其它动物那样,必须在出生后从头到尾重复向成年前辈学习生存技能漫长的学习记忆过程。人类通过对书籍记录、储存的前人生存经验和积累技术的学习,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掌握和拥有无数前人的经验技能,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前人的创造上不断再创新发明,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用生命的五分之一时间通过从小学到大学课程书籍的学习,可掌握石器时代人类几百万年以来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学习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完成的。)并且书籍记录储存的知识只要书籍存在,就可供人类通过教授让无限多的人掌握和无期限地循环利用。如果说人类通过感觉触觉和思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大脑容量增加,思考使人类创造了工具和宗教;工具使生产生活能力提高、宗教使人类建立了伦理道德摆脱了动物野蛮本能在动物中脱颕而出,让人类成为食物链顶端的高级生物。则文字才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促进科技高速发展,从新石器工具时代、金属工具时代、向机械工业工具时代、电子信息工具时代快速迈进的主要因素。如果人类没有文字工具,那么一切科技进步就会极其缓慢;知识仅仅依靠大脑记忆和口传身授传播速度和范围极其有限。人类只能在畜牧驯养和原始农业社会继续探索慢慢进化。试想人类如果没有西亚两河流域的印章泥版文书和楔形文字记录传承的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科学技能积累,没有文字记录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通过泥版文书的积累传承;埃及人没有测量记录泥罗河水位、建造金字塔的土地测量计算技术记录方法;印度达罗毗荼人没有建造哈拉帕、摩亨佐达罗现代城市需要的设计计算测量技术记录;中国人没有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古代书籍记录的古人大量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修养;人类现代文明能够诞生和存在吗?答案非常确定,人类如果没有文字,仅仅依靠老人大脑记忆的各民族神话传说、史诗,和口头、肢体动作传承,很可能到现在还只能在新石器时代和初级的天然金属工具时代中重复徘徊;如同现代非洲内陆的库索阿民族、美洲亚马逊印第安阿瓦巴瓜部落、梅西纳库人,和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巴瑶人等大量土著民族一样,由于没有和不会使用文字,即使在世界现代化大环境中,他们仍然只能生活在原始畜牧训养和原始农业渔业社会中。人类就不可能从新石器时代快速进入金属工具和工业化时代、到达今天的电子信息时代。

文字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是人类经济和宗教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西亚两河流域北部安纳托利亚高原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8000年前后具有宗教性质的陶制印章护身符,发展成两河流域普遍使用的印章和泥封封泥;两河流域有着使用印章和封泥3000年历史传统的西亚南方苏美尔人,在神庙经济需要记录大量神庙祭祀、管理、收获、分配生产生活物资宗教需求刺激下,最终由宗教神职人员汲取传统印章便捷的记录功能,以及当时具有记录储存语言思想功能的算筹泥球合同,彩陶图画和刻画符号、纹饰、雕塑等大量记录储存语言思想工具的优点,在宗教神职人员祭司整理创造下发明创造出两河流域印章式泥版文书和由象形图画、抽象符号概括成的原始文字;并且因为神权宗教统治原因,快速传播到周边埃及,伊朗和南亚印度,导致了埃及、伊朗和南亚印度古代印章式图画象形原始文字的诞生。

西亚两河流域的宗教性陶制印章护身符,经过8400年至6000年前后北方的哈拉夫文化和南方的欧贝德文化、6000年至5100年的乌鲁克文化人群长期使用,从8000年前后恰塔尔休于陶制几何纹印章图纹,发展出完善的平面图画印章、刻画泥土粒制成的筹码、泥质空心球泥筹码套、圆柱形滾印和泥板上的图画——线条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組成的原始文字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支撑了西亚文明的首先辉煌。(始于8000年前后的两河流域北方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陶制印章护身符、经过北方哈拉夫文化、南方欧贝德文化的发展,在6000年前后发展出平面印章和泥封。南方5500年乌鲁克文化发展出最早的圆柱形滚印和滾印泥版。在5300年前后发展出类似印章戳印在封泥上的、打格的、文字和图画泥版。完成了从印章泥封象形图画符号向泥版线条象形文字的转化。 在乌鲁克神庙第4层和基什遗址5300年左右地层中发掘出由700多个符号构成的600多片印章式象形文字泥版文书,内容为当时西亚神庙的祭司书吏使用城市、官职、容器等象形字符组成的字、词、句形式的文字记录。其中许多是当时神权社会代表国家政权的神庙分配物资的国家经济帐目记录。它们需要祭祀时向神灵汇报,这种神庙财产记录档案和神庙财物一起封存在神庙宝库中的传统,一直到3000年前后的希腊、罗马帝国社会仍然存在。乌鲁克出土的印章式泥版文书和图画象形、抽象符号文字,就是西亚楔形文字的前身——西亚图画象形符号和线条象形符号组合成的原始文字。也是世界公认最早的真正具有组词造句结构形式的文字。并且还有更早的文字起源证据在乌鲁克文化第五层中就已存在,表明西亚原始文字出现的时间还可以更早。)

西亚的泥版文书制作与制作护身符陶印、泥封一样,用芦苇、木材、竹子等材料制作的类似雕刻印章的硬笔笔刀,在潮湿的软泥版上打格、戳印和刻画出图画或象形文字,等到泥片风干后用火烧烤成具有陶器硬度的陶板、使文字记录可以长期保存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制作泥版的技术来源于当地长期制作使用护身符陶印的技术和使用泥封的传统习俗。(美国丹尼丝·施曼特贝瑟拉的《文字起源》一书,王乐洋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6月第一版中认为文字起源于算筹,否定文字起源于图画,这是缺少考古证据的。西亚算筹最多只能是西亚文字起源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吉林大学杨建华教授在《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第六章 记录系统与文字》中也有这样的观点。北京大学的拱玉书教授在《楔形文字起源》中也持类似观点。)

用类似雕刻印章的硬笔工具在泥版文书上直接戳印刻画图画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组成的词句,可以记录储存表达比此前使用印章和泥封范围更大的语言思想信息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考古证据表明、西亚泥版文书是由西亚宗教神职人员在长期使用的传统印章护身符和泥封实际使用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来。它们是传统护身符印章、泥封记录储存表达宗教语言思想信息需要的扩展。是西亚生产力和宗教精神需求发展的产物。西亚两河流域如果沒有长期使用印章和泥封的传统,没有神权城邦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祭司政权管理城市、记录神庙财产物资生产分配以及祭祀神庙神灵的需要,就不可能诞生出西亚地区的泥版文书。泥版文书的出现与西亚地区印章泥封的长期使用和启迪有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与西亚地区当时记录储存宗教语言思想信息的材料限制也有一定关系。(两河流域冲积平原虽然缺少石头和木材,但考古证据显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生产的粮食食品与周边地区商业贸易交換以及通过战争掠夺获取。使用陶印、泥封以及此后发展出的用泥版文书记录宗教语言思想并非纯粹是缺少石头木头的原因。它与泥质泥版烧成陶版后具有石头相同的不腐性质可以长期保存和制作简便可以大量制作有关。)西亚原始文字和楔形文字泥版文书发明以后,因为宗教原因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播,发展出伊朗埃兰、土耳其赫梯等楔形文字和泥版文书。楔形文字和泥版也被以后西亚地区多国改编成具有自己方言性质的文字。这种楔形文字甚至在公元2000年前后的西方铜镜上还有出现。

图1、从左往右、从上至下图片顺序依次证明西亚两河流域原始文字从护身符陶印发展出石印、滚印、印章封泥,演变出使用硬笔刀刻画泥版文书的全过程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上左一图是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西亚两河流域北方土耳其恰塔尔休于8000年前后已大量使用的陶制几何纹印章宗教护身符实物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在西亚两河流域北方8000年前后最大的集镇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出土。它们证明两河流域北方的西亚人很早就懂得用软泥土制成泥版、在上面刻画几何纹饰然后烧制成硬质陶印,便于长久使用保存的原理;上中图是大英博物馆藏两河流域北方6000年前后哈拉夫文化出土的石头图画印章和封泥实物。证明西亚距今8000年前后陶印在距今6000年前后已发展出石头平面图画印章,并且作为记录语言思想信息的图画信物在泥封上大量使用;上右图土耳其国家博物馆藏两河流域北方哈拉夫文化时期大量使用的印章戳印泥封的残留物封泥,它们证明两河流域北方当时印章、泥封的大量应用;中左图是西亚祭司为了满足在泥版上留下更多语言思想信息、在5500年前后发明出最早的滾印和滾印压成的图画封泥泥版,这种带有滾印图画符号的滚印封泥、以及平印封泥实质上就是西亚后来大量使用的泥版文书的前身。它们证明两河流域在苏美尔文明时期已经使用平面印章和滾印在泥版上戳滾图画、印制泥封式泥版的事实;中二图是杨建华教授在《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一书中介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软泥泥封封住罐口、瓶口、文书捆绑绳端、大门把手,然后在象封条那样的软泥上加盖显示占有权的印章,说明当时西亚地区印章和泥封的使用方法。注意泥封和封泥名称上的区别。泥封是指用软泥作封条封住需要加盖印章表示占有权的软泥。封泥一般指罐子封口打开后残存印章痕迹的泥封干泥巴残留物;因为使用泥封表示记录储存的语言思想信息范围太小,且封泥不经烧烤易碎、这种信用凭证不能长期保留,所以苏美尔人根据泥封和印章使用原理,用雕刻印章的方法直接在泥版上用雕刻印章的刀具刻画方格、图画,记录、表达、储存更多语言思想信息;中右图是模仿古代祭司书吏用硬笔刀直接在泥版上刻画象形图画符号,记录、储存宗教语言思想,制作泥版文书的过程。从早期泥版上的文字都刻在类似印章大小的方格内看,这是印章形式在早期泥版上残留的痕迹证据;左下一图是法国卢浮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早期两河流域图画象形字泥版,表达了两河流域从印章戳、滾纹饰图画泥版向用硬笔刀直接在泥版上刻画图画符号的泥版文书转換形成。文字说明为“前楔形文字泥版手稿”,即楔形成熟文字之前的象形图画原始文字泥版文书手稿;下中图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用硬笔刀刻画的泥版,文字说明同样是“前楔形文字泥版手稿”。它的特点是在文字符号刻画上已经从象形图画转变成用线条刻画的象形字,和由多个线条象形字符组合在一起、具有字、词、句形式的原始文字泥版文书。从形像图画到线条象形图画的转变、在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表明苏美尔人因为大量使用像形图画文字刻画泥版,为了方便刻画而脱离形象图画的繁琐,从中发明出用线条图画代替形象图画的转变。这是原始文字形成的必要一步。图中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的书写排列形式,表明这些泥版上的线条图画象形文字具有字、词、句、章的文书结构形式;右下图是西亚两河流域由线条象形文字发展成抽象楔形成熟文字后的泥版信文和信封。这是世界最早的书信形式,体现文字的交流性质。楔形文字是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成熟文字,它们已经脱离早期方格印章形式的原始文字,它的出现表明两河流域文字已经从线条象形图画原始文字进入成熟楔形文字时期。

上面考古出土实物图片证明了西亚两河流域祭司、从8000年前后北方陶制护身符印章,在6000年前后发展出平面图画印章和封泥,至5500年前后因扩大记录储存语言思想信息需要发展出图画滾印和图画滾印式泥版;然后在5500年至5300年乌鲁克文化时期发明出用雕刻印章的硬笔刀直接在泥版上刻画图画、刻画线条象形文字,再发展出成熟楔形文字的过程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需要注意的是;西亚泥版上留下的图画象形文字、线条象形文字符号和楔形文字,虽然经过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依据和借助伊朗大流士一世国王公元2522年在伊朗克尔曼沙省山岗上留下的,由古波斯文、古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与图画一起組成的“贝希斯顿铭文” 石刻,土耳其三语文字碑及其它双语文字资料,相关古籍和《圣经》,经过与已知文字的反推类比分析已经破译一些内容。但是还有很多内容至今并无法破译。我们只能从形式上可见它们具有的线条画形状、由多个线条画组合在一起、从上至下、从左往右的书写的形式和顺序,具有多个线条象形字连用组成的字、词、句的形式,判断它们是介于西亚两河流域图画文字和楔形成熟文字之间的原始文字形式。

图2、上图是伊朗克尔曼沙省山岗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为宣扬自己平息国内判乱用古波斯文、古埃兰文和巴比伦文凿刻的贝希斯顿山崖上的铭文图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下图是土耳其发现的波斯、埃兰、巴比伦三语石碑。它们的互译性是破译西亚古文字的重要资料。

北部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历史非常漫长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据认为撒哈拉沙漠锡瓦绿洲和拜哈里耶绿洲在11500年至8100年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已有人类居住。8000年前后埃及已有动物训养和陶器存在、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经过6400年至5200年前后下埃及马阿里文化和上埃及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发展形成稳定的农业定居村落文化。尼罗河上游肥沃的砂泥每年通过洪水冲击覆盖下游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在西亚麦作农业诞生后,成为了西亚地区天然大粮仓。为富庶的埃及文明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埃及文字出现在前王国涅伽达文化时期。考古出土实物证明埃及原始文字是通过对西亚引入的印章和泥封、改编成商业符号牌饰发展而成的。埃及在涅伽达文化时期彩陶器上已有欧洲、西亚与神灵沟通的丰产女神形像和动植物、人形图画符号和族徽。5200年前后埃及人吸收来自西亚两河流域的印章和封泥发明了埃及自己最早的商标圣书体象形文字。根据德国考古学家对埃及阿拜多斯前王朝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陶制印章碳十四测年、其年代在5400年前后,被认为是埃及最早的印章。证明埃及当时已拥有来自西亚的印章。同墓出土的带有埃及最早象形文字的象牙和骨片雕刻的印章式商标标签和陶器年代在5200年前后。

古埃及前王朝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的红光陶、黑光陶、黑顶陶和彩陶,来自努比亚与西亚、南亚印度通过红海的商业贸易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埃及的彩陶符号图画、阿拜多斯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5200年前后纳迈尔调色板、权标头、象形字印章和商标;同时期泥罗河沿岸各个小王国希拉康坡里斯和埃及西面利比亚岀土的石制調色板图画符号;虽然巳开始出现少量圣书体早期文字符号,但是其中大多数只能算作图画或图画性文字符号。表明埃及当时还处在用图画记录、表达宗教语言思想时期。但是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印章式象形字商标已经有了原始圣书体文字的性质。它们中的象形字、会意字与西亚的不同,已经有了埃及的地方特色;多个符号连用形式具有词组性质,被世界公认为是古埃及最早的圣书体文字。

阿拜多斯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陶制酒罐泥土经化验是来自巴勒斯坦的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葡萄种子、葡萄酒来自西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埃及的印章、土坯制作技术、装葡萄酒的陶瓶和麦作农业技术都是从西亚进口的。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坟墓受到西亚塔庙坟墓影响;埃及的生育女神和牛神崇拜同样来自西亚宗教传统。因此埃及原始圣书体文字是受西亚传统印章和泥封的影响、模仿西亚印章由埃及神职人员整理发明出来的。与所有古文明一样,埃及圣书体原始文字开始时使用很少,大多为宗教贵族使用的宗教性文字。到了第一、第二王朝阿拜多斯蛇王碑和虚假石门上开始出现由图画文字转化而成的线条形象形圣书体文字。表明埃及文字由图画演变而来的事实。埃及圣书体文字后来因寺庙僧侣抄写实用需要、又演变出较便于书写的僧侣体文字和僧侣体的草书形式世俗体文字。因为埃及法老都自称是太阳神阿蒙神或阿吞神的后代,代表神灵管理国家。因此为法老随葬品制作的表示法老所有权的印章式标签同样具有宗教性质。所有金字塔、寺庙、神像、方尖碑上的圣书体文字都是宗教性文字。在公元2332年埃及被希腊打败,成为希腊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由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托勒密王朝统治。这一时期希腊语言和字母文字大量进入埃及与埃及语言文字混用,在公元纪年前后由埃及科普特教派借鉴希腊字母创造出科普特字母文字。埃及圣书体文字的破译是近代法国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商博良,根据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埃及亚历山大港时,同行的法軍上尉布夏贺在扩建泥罗河畔罗塞塔圣朱丽安要塞工程中发现的罗塞塔石碑破译的。这块用出土地罗赛塔命名的石碑非常重要。它高112.3厘米,宽75.7厘米,厚28.4厘米。 用黑色花冈岩制成。上面用埃及圣书体、埃及世俗体和希腊文三种文字凿刻了2196年埃及祭司为托勒密王朝五世加冕一周年的纪念诏书。因为三种文字可以互译,成为破译埃及古代圣书体文字的依据。我们从埃及古代圣书体文字形状看,它们有许多象形图画文字符号。可以证明埃及文字与西亚两河流域文字一样,从图画象形符号发展而来,最后抽象成线条象形字。有研究者认为,埃及圣书体文字中有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并不是纯粹表意的象形字。但是从世界文字最早都从图画中来的必然过程看,埃及早期文字只能从表意图画中来。(见刘文鹏《埃及考古学》,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图3、古埃及文字从图画到印章式标签上的线条象形字,再到线条形圣书体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上至下、从左往右顺序,依次是;上左第一第二图是埃及5200年前后涅伽达文化时期彩陶礼器上用图画记录表达的宗教性祭神场景图,图中高举双手的人形被认为是宗教神灵或祭司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上第三图是5200年前后埃及著名的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象牙雕刻丰产女神神偶,表明埃及有信仰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丰产女神的传統;上第四图是埃及5200年前后石雕纳尔迈调色板,它与埃及其它地区和西边利比亚出土的同时代调色板一样,上面用大量图画记录宗教事件,仅有上部两个牛神头中间有少量文字符号,表明这一时期埃及还以形像图画记录储存重要宗教场景的事实;中第一第二图是埃及西部利比亚出土的石制调色板正背二面。正面上刻画记录着当时泥罗河两岸各个城邦小国的图画,说明当时埃及与西亚一样,有许多城邦国家,它们用城墙包围,城头上站着各个城邦国家不同的保护神。这一传统是埃及人对西亚两河流域城邦国家的模仿继承。中三图是埃及著名的蝎子王一号坟墓,它由德国考古研究所发掘,墓中11个棺箱用土坯砌成,这种泥砖棺箱式坟墓是西亚苏美尔人坟墓的传统形式,证明当时埃及上层贵族对两河流域先进文化的模仿;中四图是蝎子王一号墓棺箱中随葬的陶制酒坛,通过对陶罐泥土分析表明它们与西亚以色列、约旦、等利凡特走廊陶器成份相同,证明这些陶罐装的葡萄酒是从西亚进囗的。但是酒罐口上刻有印章封泥的瓶塞是埃及本土的,埃及人从西亚进口大量当时极为珍贵的葡萄酒,在埃及換上泥土瓶塞并加盖所有者的印章随葬在国王贵族的坟墓中。证明埃及文明早期拥有使用西亚传统印章、和用印章泥封表明占有权的西亚文化传统;左下第一第二图蝎子王一号墓出土的用象牙和骨片雕刻的印章式商标,它们是埃及最早原始文字的证据。从5200年蝎子王一号墓中出土了175件长2厘米、宽1.5厘米,上面有小洞可穿绳的印章式商标。因为它们大小与西亚传统平面印章类似,上面用雕刻印章的方法雕刻出印面,所以称作印章式标签,它们明显是模仿西亚印章形式,在印面上雕刻埃及国王贵族的神名、族徽和王名形成的印章式线条象形符号。其中有用线条象形原始文字一至四个表达象形、会意、指事文字和词句,因此这些原始文字已经有了线条圣书体象形字形式,被世界公认为埃及最早的原始文字形式。标签中有数字、几个单独线条象形字合用和代表埃及神灵荷露丝鹰神站在王宫宫殿顶上的会意字形式。三个至四个象形文字合用的形式表明词组、短语、句子的存在。这是判断文字性质的普遍标准,也是判断埃及文字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标准;下右第3图是5000年以后埃及第一王朝、第二王朝石碑上的圣书体象形字,表明经过几百年发展演变,埃及线条象形文字已

发展出蛇王碑、虚假门石墓碑上成熟的圣书体文字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以上图片证据证明了埃及文字从图画到线条图画象形字到成熟圣书体文字的全过程。

图4、现藏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它用古埃及圣书体、世俗体和希腊文写成,是破译古埃及文字最重要的钥匙,重726公斤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所有)

南亚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地区,(现在属于巴基斯坦)因地理位置靠近西亚伊朗髙原同属西亚、中亚农业文化圈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与伊朗埃兰文化达罗毗荼人、西亚南部黑头发、黑眼珠,皮肤微黑的苏美尔人相同。(克里特岛王宮壁画上有达罗毗荼人形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证明,6000年前后或更早,印度河流域梅尔伽赫文化开始就受到来自西亚两河流域和伊朗达罗毗荼人向东向北迁徙时带来的文化影响。(印度河流域的梅尔伽赫文化与西亚向里海东部中亚科彼特达格山迁徙人群的哲通文化、安诺文化、纳马兹加文化人群都来自西亚两河流域,並且年代上有交叉。)在40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出土达罗毗荼文字符号、和文字符号加图画形式的印章2500余枚。印章大多为边长2.5厘米方形和长3厘米宽1厘米左右长方形平面印章。上雕刻有动植物象形图画文字符号400至500多个;其中有些单独表示字词,还有两个、三个和三个以上至二十个以下线条象形字符连用的,表达字、词、句的形式。文字符号一般从左往右横写,然后第二行从右往左写,大多伴有动植物形像和自然物图形,似乎是用文字符号说明动植物界和自然界的各种宗教神灵。因此又具有形象图画与线条象形字合用,相互说明的特征。用图画和线条象形字合用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可以用图画说明文字,同时也可以用文字说明图画。具有类似看图说话强化理解记忆的文字初始阶段功能。因此印度印章文字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原始文字性质。这些印章由陶、天青石、象牙和铜铁等材质制成。虽然这些印章文字涵意尚未破译,但是上面雕刻和铸造的牛崇拜、蛇崇拜、天神崇拜象形宗教图画源自西亚牛神、蛇神崇拜的宗教传统;印度的达逻毗荼人与伊朗、西亚达逻毗荼人同族,印度的印章也是西亚首先发明的印章文化东传的结果。(在此之前印度并没有独立发明使用印章的考古学证据,印度达罗毗荼人语言文化与印度其它民族沒有太多联系)可以确定印度达罗毗荼人把象形文字直接加刻在图画印章上,与图画一起记录储存表达更大范围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并非印度宗教祭司独创,在西亚更早或同期出土的印章上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文明晚期4350年至4150年萨尔贡阿卡德王朝国王纳拉姆辛的儿子滾印上已经有了铭文与图画同时存在的实例。它们早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文化,只是印章上的铭文与图画排列稍有不同,可以看出印度印章是对西亚印章的直接继承。印度达罗毗荼人在4000年前后把西亚文字方言化创造了自己的线条象形文字,并且模仿西亚印章把文字刻在图画印章上形成了印度印章文字形式、以记录表达更大范围的方言宗教思想信息。由于年代较晚、4000年前后西亚苏美尔文字经过1000多年发展已经衍生出多种西亚、中亚、古埃兰语、闪族语和印欧语地方性文字;印度线条象形文字究竟来源于那一种文字尚未有结论。由于缺少古代双语资料,印度印章文字至今还没能破译。如果要破译印度印章文字,看来还必须从西部邻居伊朗高原古埃兰文字和西亚文字中寻找源头。我们从印度考古出土的祭司王形象与西亚祭司王相似,印度泥塑母神形像具有西亚母神传统,印度印章与西亚印章的继承性可知印度古代文化和宗教受到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的直接影响。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市文明在4000年前后遭到来自北方东欧草原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入侵,被雅利安人吠陀文化取代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达罗毗荼人被驱赶压缩到南部沿海而衰弱。导致达罗毗荼民族印章文字发展中断,致使印度印章文字成为死亡文字而消亡。直至1921年和1922年考古发掘旁遮普邦哈拉帕、和德信邦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才被重新发现。(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中亚文明史》第一、第二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2000年版)

图5、上图一是西亚苏美尔文化出土的祭司王石雕像,右边第二图是同时代印度梅尔伽赫文化出土的印度祭司王石雕像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比较两者形像上赤膊右祍,可见达罗毗荼人着装相似。上面第三图是西亚混沌女神陶像,与第四图印度梅尔伽赫文化出土女神陶像类同。下一图是西亚4150年前萨尔贡王的儿子纳拉姆辛王文字与图画同在的滚印,右边第二图是4000年前后印度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的图画与文字同在的印章。从神灵与神牛的图像夹用文字说明形式,可以见证印度印章文字是对西亚印章和文化的直接继承。(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另外印度河流域大量来自西亚和伊朗埃兰古代城镇土丘遗址、神庙遗址以及岀土的遗物都可证明4000年以前印度河流域宗教、文化传统来自伊朗和西亚。

因为有了文字(包括数字和计算)才会产生西亚神权国家大型宗教神庙建筑、王宫、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先进的经过专门规划的烧砖城市文明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在5000年前后先后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到目前为止唯独渊源流长、从一万年至今有史可寻, 并且一直沒有中断的中国华夏文明、只在3200年商代中晩期才出现甲骨文字,这与华夏文明发展程度和其它三大文明发展程度相比不符。与其它文明文字诞生的时间相比似乎太晚。众所周知中国殷商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存在一个文字诞生形成原始文字的过程。原始文字应该具有文字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它是真正的文字,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记录储存和传承人类的知识记忆、再现人类过去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具有比刻画符号、图画、雕塑和纹饰更清晰,范围更大的记录储存表达过去人类宗教思想信息的能力。并且具有部分现代文字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它们能够清晰确凿地证明文字已经诞生。因此寻找甲骨文以前的原始文字,证明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可以更早,对于中国语言文字学界和考古学界就变得更加迫切。根据近年不断增加的中国考古发掘成果,它们已经能够证明中国原始文字在5300年至4300年中国长江下游浙江良渚古国时期诞生的事实。

因为文字对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寻找中国原始文字就自然成为语言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多年来自觉的使命和任务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在中国自1899年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在药材龙骨上发现甲骨文以来,寻找中国文字起源和原始文字研究蔚然成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河下游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黑陶和刻画陶符发现后;受龙山文化发现影响,长江下游杭州地区浙江省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了良渚文化黑陶和刻画陶符,通过1936年8月至1937年3月对杭县古荡遗址的试掘,1938年发表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引起了全国、全世界对良渚文化的重视和研究。在《报告》第四章遗物篇、施昕更先生首先提出良渚文化黑陶上的记号文字和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黑陶上的记号文字类似的观点,他是提出和研究良渚原始文字的第一人。

隨着考古发现全国各地陶器、骨角牙器和玉石器上的刻画符号不断增加,以及原始文字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于陶器上的纹饰和刻画符号是不是文字的争论愈演愈烈;由于各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互不相让,导致几十年来什么是中国古代原始文字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到今天也没有结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至使中国原始文字的研究工作长期止步不前。虽然中国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唐兰、裘锡圭等先生以及文字、考古界李学勤、苏秉琦、严文明、牟永杭、王长丰、张居中和方向明、蒋乐平、张炳火、刘悦、孙启友等专家学者都对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出土的刻画符号进行过广泛研究和专题论述,由于不同意见的对立,中国原始文字的确认仍然举步维艰,至今仍然无法获得大家共同认识和一致公论的结论。

为此本文期望通过对我国万年以来考古学文化出土的陶器刻绘符、图画、纹饰、雕塑;木、骨、角、牙、玉、石刻画符号、八卦符号、结绳记事、图腾族徽等实物实例的分析,结合世界原始文字对比研究,解决历年来符号与原始文字之间的纷争,以事实依据奠定中国原始文字诞生在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的结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虽然可能会有大言不惭之疑,但是人类总会在疑问中前进发展,没有探索就不可能打破僵局继续前行。

二、中国古代原始文字起源于古代木、骨、角、牙、石、玉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陶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结绳记事、八卦符号和图腾、族徽等古代指示记事符号

古人创造的各种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都包含有原始人类的语言思想信息,具有一定的指示记事功能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现代人看到古代岩画中那些充满儿童意识的符号、图画,很多是人类幼年时期智力还不发达时创造的表达、记录语言思想的可见形式。它们记录、储存了当时一定范围的人类语言思想,是人类智力和生产力发展到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全世界考古出土实物证据看,刻画符号出现最早,它们是人类尚未掌握绘画技术以前语言思想表达的主要形式;在人类智力进步、掌握了绘画技术以后,产生于刻画符号的图画记录储存了更多的人类语言思想。神职人员通过绘制图画记录、储存重要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有了绘画技能以后,人类的雕塑技术也得到发展。雕塑是立体的图画,可以象平面图画一样表达、记录、储存人类宗教语言思想信息,祭祀神偶应运而生。当图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常常还用单个或数个同样的图画和图画的简化形式作为陶器、玉器等重要祭神礼器主体和部分的装饰,人们常常把这种重复出现的装饰性图画叫做纹饰,它们常常记录储存更多更复杂的人类宗教语言思想信息。所以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都是人类智力发展到各个阶段的产物。它们都具有表达、指示、记录、储存和再现人类语言思想的功能。而表达、指示、记录、储存和再现人类语言思想,正是人类文字的主要功能。因此古代宗教神职人员因宗教需要创造整理的宗教礼器上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都具有人类文字的部分功能,它们都是人类文字产生的直接源头。下面通过介绍一些世界和我国考古出土的良渚文化以前和良渚文化同期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来分析它们与中国原始文字的关系。

1、 人类留在贝、木、骨、角、牙、石、玉器上的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1)、旧石器早期后段至旧石器中期人类祖先留在贝壳、剑齿象牙、红赭石、上的刻画符号

世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人类发明使用刻画符号表达、指示、记录语言思想信息的年代,可早到旧石器时代五十万年前后海德堡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时期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他们留下的印度尼西亚刻画纹贝壳、中国三峡剑齿象牙刻符、南非红赭石刻纹和西方岩画、洞穴壁画等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实物看;人类在掌握绘画技术以前,曾经使用刻画符号表达指示记录一定的语言和思想。在人类大脑容量增加、智力发展,掌握了绘画技能以后,人类用图画、雕塑记录指示当时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宗教祭祀场景和宗教语言思想,使用绘制凿刻在岩石和石壁上、以及用当时可以获得并且适合加工的材料,制造象征神灵的图画或偶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受限于石器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决定人类最早刻画符号使用的媒介材料常常只能是木头竹子等植物,狩猎获得的动物骨、角、象猪牙齿,贝、蚌外壳等易于获得和能被石器工具加工的有机材料;以及当时人类经常使用的红赭石、滑石等较软的无机石质材料。其中这些有机材料容易腐朽,古代留存下来经过人类加工的有机质遗物较少。现代还能够看到一些考古出土已经石化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用树木、象牙和鹿角、动物骨头等材料制作的工具和项饰,以及古人在这些制品上留下的刻画符号。它们是人类最早留下的表达、记录、储存语言思想的证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智力水平。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轻视和疏忽这些人类祖先当时因为大脑容量小,智力低下时期简单的创造,它们向现代人类展示了当时人类语言思想和智力水平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当我们看到全世界人类祖先在各地岩洞、石壁上创造的、仅有儿童思维绘画水平的手印符号、图画刻石等岩画时,首先应该想到它们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对脑容量不足、智力低下的祖先心存敬畏。然后用虔诚的态度去研究这些得之不易的人类遗迹。

图6、上图为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梭罗河出土53万年至45万年早期人类刻有网格纹的贝壳化石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是50万年前后人类祖先留下的极其珍贵的刻画符号实物。(见《神秘的地球》《自然》杂志2014年12月16日报道)中图是中国重庆三峡出土12万年前剑齿象牙,它上面一个明确的刻画符号是12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留下的珍贵遗迹。(见《科学通报简报》2003年12月第48卷第23期,高星、黄万波等《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下图为南非布隆波斯岩洞出土10万年前后的一块红赭石。红赭石是尼安德特人用来描述宗教祭祀场景和与宗教相关的神灵图画、丧葬等重要宗教行为的专用红黄色颜料。世界考古发掘出土的红赭石遍布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尼安德特人曾经生活和经过的地方。它们常常在尼安德特人坟墓中出土,是尼安德特人具有宗教信仰确凿的证据之一。这块红赭石珍贵之处在于10万年前我们的尼安德特人祖先在上面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网格纹刻画符号。它要表达记录这位祖先什么样的语言思想尚无法破译。(见2011年10月20日《神秘的地球》,《南非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制造的赭石混合物》,美国《科学》杂志)这三件远古祖先留下的刻画符号实物并非现代人感觉中微不足道的随意刻画,它们是当时古人语言思想记录的结果,反映出人类在智力较低下,尚未掌握绘画技术之前,表达、记录语言思想的精神需求和能力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史前远古人类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记录语言思想精神需求出现的证据,既人类文字最早的起源。

(2)、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人类因为宗教需要,在动植物有机物象牙、角、骨、木头,和无机物石、玉上留下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遗迹

从世界考古中我们得知,宗教是原始社会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精神寄托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也是破译古代历史最重要的线索依据。古代人类生活在神权社会,宗教在当时人类生活中占有压倒一切的地位。当人类从刻画符号使用中,慢慢掌握了绘画雕刻技术以后,就会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神灵和祭祀神灵的场景、以及祭司巫师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刻画在不易腐朽的岩石、玉石、陶器等材料上,期望人类敬仰祭祀神灵的重大事件得到记录和长久保存、永远流传;并且作为生存经验告知后代继承以消灾祈福。考古出土最早的图画纹饰是人类掌握了绘画雕刻技术以后,尼安德特人开始在居住的洞穴和岩壁上绘制、雕刻他们崇拜的野牛、猛犸象、丰产女神等食物神、生活神灵画像,用滑石、猛犸象牙雕刻的生育女神等神灵偶像,和祭祀神灵的精美石器工具。因为人类宗教最早诞生于尼安德特人对死去亲人朋友生命思考的祖先崇拜。(从出土的尼安德特人坟墓得到的证据)他们认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仍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生活经验使他们认为,父母祖先在任何时候都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保护他们。为了获得祖先神的保佑,他们自然地认为祖先神首先是人,既然活在另一个世界,就仍然需要人类活着时一切生活生产物质资料;为了表示对祖先神祭祀的虔诚,于是人类就有了用最好物品祭祀祖先神灵的习惯和传统。考古出土的尼安德特人建造的坟墓中有用当时最为珍贵的食物熟肉、表示勇敢和财富的鹿角羊角牛角、和鲜花、红赭石赤铁矿祭祀亡故先人的证据。他们这种祭祀是出于对亡故祖先亲情的思念,或是在遇到困难时期望继续得到祖先的保护;现代人类的看法尚不能统一。但这是人类把崇拜的祖先首先神灵化和祭祀礼仪开始诞生的宗教源头。这些具有宗教性质的行为、已经被其后的智人和现代人的宗教祭祀传统所证明。现代人可以用西亚新石器早期已经被证明了的人类宗教礼仪、去和尼安德特人的宗教行为进行比较,用反推法确定尼安德特人埋葬祖先的坟墓和祭祀方法、以及他们凿刻在洞穴和岩壁上的野牛、大象等图画就是他们当时崇拜和祭祀的祖先神、动物食物神灵形像。这种证据在西亚、欧洲尼安德特人坟墓和洞穴,以及新石器时代西亚人的室内葬坟墓、家庭祭室和由家庭祭室发展成的神庙中普遍存在。(通过这种反推比较可以确定人类宗教起源于尼安德特人。如需详细证据请在百度或360、QQ等浏览器输入《世界宗教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查阅本人拙文)可能是当时人类认识到工具的重要性、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制作最漂亮的细石器工具祭祀敬献给神灵,由此产生了西方旧石器晩期奥瑞那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德格林文化雕塑的母神神像和专门打制的精美细石器工具祭祀神灵的考古学证据。并且这一使用珍贵石质工具祭祀的习俗延伸到西亚欧洲使用黑曜石制品祭祀神灵的传统中。 人类使用最好物品祭祀神灵的宗教传统,一直维持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乃至今天。如果我们回顾思考一下为什么近现代全世界的宗教建筑都是当地最好的地标建筑?古往今来人们一直不惜用最珍贵的黄金、宝石、象牙、

青铜来装饰这些宗教建筑,既可见宗教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图7、上面四图是欧洲地中海北岸西班牙、法国等阿尔卑斯山南部温暖地区尼安德特人和晩期智人,在大脑容量増长到1500毫升时、产生宗教复杂思维和学会绘画、雕塑、制造复合工具之后,在他们生活的洞穴岩壁绘制雕刻的野牛神像和野牛神浮雕、(牛神崇拜在全世界有30000年历史)用石灰岩雕刻的丰产女神神偶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表达、记录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语言思想。下二图是他们当时制造的象牙掷枪头、黑曜石工具和武器。从上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可知这是他们通过精工细作,进献给神灵使用的礼器。它们比早期人类的刻画符号包含更多当时人类想要表达记录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见《欧洲史前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和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文化考古博物馆展品)

图8、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著名考古学文化出土的一些龟甲、石、木、鹿角、象牙、骨刻符号和图画、纹饰、雕塑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左往右上面五图是河南舞阳贾湖文化出土带有16个刻画符号的骨笛、龟甲、石器、陶器以及北大韩建业教授认为的中国最早的规矩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贾湖文化年代在9000年前后,出土龟甲上有9个刻画符号、骨器上有4个刻画符号、陶石器上有3个刻画符号,证明中国在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刻画符号在祭神的礼器上记录一定范围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

中间第一第二图是浙江8000年前后萧山跨湖桥文化出土的鹿角、木棍上留下的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有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用于数学计算的算筹,也有认为是八卦符号,它们证明8000年前后长江流域先民已经普遍使用刻画符号记录表达重要的语言思想。

中第三图是浙江7000年前后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线刻图画雕板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象牙及其制品在全世界都是珍贵重要的宗教礼器专用的材料。河姆渡这些象牙制品反映了长江流域自古就有使用象牙制作礼器的传统。牙牌上的双鸟具有长江流域凤鸟的特征,在此后的玉鸟玉凤中大量出现。双鸟朝日图有人认为是东夷族的族徽,反映东夷民族太阳崇拜和鸟崇拜。无论如何7000年前后的浙江河姆渡人为我们留下了用图画记录表达最为重要宗教语言思想的实物证据。

中第四图和下一、下二、下三图都是长江下游6500年前后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出土的骨刻骨雕证据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中第四图是三星村人在骨板上雕刻记录的星象图。如果说观察记录星象西方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开始,那么至少在6500年前后中国长江流域从事稻作农业的先民已经为我们留下了确凿的星象记录证据。下三图是三星村出土的二把表示部落酋长、头人权力的石钺。它们由石钺、杖柄、杖冠、和杖镦四部分组成。其中石质或玉质穿孔斧状物称钺,装在杖柄孔内用绳索扎紧,柄头露出部分上面加杖冠,柄尾配有象牙或骨雕的杖镦。因为是表示神权的权杖,三星村的杖冠是当时江南生产珍贵丝綢地区的蚕神,(蚕神象牙杖冠在河姆渡文化就有出土)杖镦上刻有圆睁双目的神人形像。三星村骨刻骨雕表现了6500年前后长江流域的蚕神崇拜以及当时发达的农桑经济水平。我们说古代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是古人记录表达当时最为重要宗教语言思想的形式和方法,与文字起源有千丝万縷联系,在图中可以感觉得到。(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所有)

以上考古出土证据证明,世界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使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表达、记录语言思想的欲望和行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并且在人类宗教精神需求产生以后,成为最为重要的宗教祭祀场景和宗教礼器上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记录。此后长期在宗教祭祀礼仪和礼器中传承发展。最后由宗教神职人员使用需要吸收各种记录表达语言思想工具演变出文字。

2、中国古代陶器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彩陶、白陶、黑陶礼器上的图画、纹饰雕塑的宗教性质和记录储存宗教语言思想的功能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东方从事稻作农业的中国人因为煮食大米需要,发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陶器是烹食器,与西方烤面包发明先把石块烧红一样因需而生)中国考古出土和传承的实物中,陶器刻画符号和彩陶白陶黑陶礼器图画纹饰在所有与文字相关的符号中出现比例最高,它们是中国原始文字起源最为重要的证据之一。

中国是世界陶器和祭祀神灵用的彩陶、黑陶、白陶礼器的发源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陶器象石头一样不易腐朽的性质被中国古人认识以后,古人把当时最重要的与神灵沟通的宗教语言思想等重要信息绘刻在祭祀神灵的陶器上,以求得与神灵沟通的语言能够得到长期保存和流传。为此我们以陶器绘制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为原始文字起源的重点来进行研究。

古人在陶器上留下的符号可分为用颜料绘制在彩陶上的符号、图画、纹饰,和用硬质石器、鲨鱼牙齿等工具在彩陶、白陶、黑陶以及其它陶器烧制前后在表面上雕刻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及雕塑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出土实物考察,在一些彩陶礼器上大多还会发现绘制纹饰图画和陶工刻画符号同时存在的现象。这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常常被专家学者认为是陶工制作陶器过程中的专用记事符号。从许多地区刻画符号看,它们许多超出了制陶工序符号的意义,与图画、纹饰、雕塑一样具有与神灵交流沟通的宗教性质。这是因为制作、烧造这些陶器的人一般都是宗教神职人员。从世界古代历史看最早的宗教祭司同时是部落头人、酋长和国王。他们代表神灵统治人民、又代表人民与神灵沟通交流,把神灵的意图传授给人民。祭神的礼器和刻画符号以及绘制的图画纹饰都是与神灵沟通的宗教语言思想,只能由他们发明整理而成。但是无论祭祀符号还是陶工刻画符号、它们都具有实际的记录指示语言思想意义。它们和陶器图画纹饰一起发展出中国的原始文字。下面我们采用我国良渚文化以前和良渚文化并行时期,全国比较著名的考古学文化的古代彩陶、白陶、黑陶及其它礼器性陶器上的图画纹饰,和陶器刻画符号加以认识比较。来分析它们与原始文字形成的关系。

(一)、长江流域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文化陶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

我国最早的陶器刻画纹饰在17000年前后旧石器晚期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戳刻纹陶器上已经出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一般研究认为最早陶器上的戳刻刻画纹饰只是为了防滑和美观等当时实用需要,还没有明确的宗教性质。这是因为各地的早期陶器烧成温度很低、胎体厚重且吸水率高,极易破碎;尚没有达到后来陶器长期不易腐朽的性质。因为当时的陶器易碎易腐达不到岩石那样能够长久保存符号图画的性质,所以大多数地区早期陶器表面的戳刻纹饰还无法证明具有宗教意义。直到10000年前后浙江上山文化彩陶礼器的出现,上山文化人群用红色颜料制成泥浆浸涂在陶器表面做成通体红色的红衣陶,并且用鲜红色的红赭石赤铁矿为颜料涂绘在淡颜色陶器表面和口沿上、制作祭祀神灵的特殊礼器彩陶器。

因为红色从几十万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尼安德特人用于埋葬死去亲人朋友洒撒在墓穴和死者身上表示鲜血、或用于涂抹绘制在岩画洞穴璧画和器物上突岀神性,以及涂绘酋长头人祭司身体用于宗教祭祀的特殊颜色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尼安德特人这种把红色作为宗教专用颜色的习俗在全世界宗教事件中普遍出现。无论在非洲、欧洲和亚洲都有大量尼安德特人使用红色赭石和赤铁矿颜色作为宗教祭祀特殊颜色的考古学证据存在。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发现尼安德特人十多万年前生活的洞穴中和西伯利亚马耳他遗址等多处发现尼安德特人撤有赤铁矿的坟墓。赤铁矿红色颜料宗教证据在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中也经常出现;河北蔚县三关村4.1万年至3.9万年下马碑遗址第六层发现使用红色赤铁矿颜料遗迹。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坟墓中就有把红色赭石粉洒在死去亲人朋友尸骨上,和染制当时用于宗教避邪项饰珠串的实例存在。万年前后河北泥河湾阳原虎头梁遗址也发现赤铁矿颜料碎片。贾湖文化和跨湖桥文化都有红赭石出土。源自尼安德特人用红色作为宗教颜色的传统,在中国发展出朱砂葬等红敛葬宗教传统甚至一直延传至现代。(现代丧葬习俗中红色的运用)万年前后的浙江上山文化人群不仅创造了用红色涂抹祭祀神灵的彩陶表面和口沿上用作宗教礼器,为了把自己需表达的语言思想更详尽地告知神灵与神灵沟通,他们还用白色颜料在红色彩陶器表面绘制点线状的几何符号。虽然现代专家对上山文化彩陶上绘制的白色符号到底是八卦纹还是数字符号还没有定论,但是这种符号是中国彩陶器祭祀符号最早的源头可以得到确认。有人要问为什么万年前后的上山文化人不在祭祀神灵的彩陶器上直接绘制更加形象的图画和纹饰,而用点线几何紋饰表达?根据中国彩陶礼器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那时上山文化人可能还没有掌握在陶器上绘制更加复杂图案纹饰的能力。(万年以前及前后中国发现的岩画可以证明譬如连云港将軍崖的岩画)

中国彩陶礼器发源于10000年前后的浙江上山文化的结论已经由岀土实物得到公认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中国早期彩陶文化中继上山文化之后最早的是原来划属裴李岗文化的河南驻马店地区的賈湖文化彩陶。河南舞阳贾湖文化虽然位置在长江以北,然而它是一支从长江流域南方向北方迁徙的稻作农业文化。贾湖文化出土的水稻和种植技术、干栏式房屋、骨笛、龟甲都表明它们来自南方。它出土的彩陶、黑陶礼器证明它受到浙江上山文化的直接影响。

由于贾湖文化地处长江北岸河南西南部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北方中原文明的源头和对中原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性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贾湖文化年代的碳十四数据进行了反复研究分析,确认贾湖文化年代在距今9000年至7500年之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舞阳贾湖》发掘报告下册图版中,我们可以找到贾湖文化在南方上山文化支足垫烧陶器基础上发明的三足与陶器连接成一体的三足陶钵,还有口沿饰有红色带状彩条与上山文化完全相同的彩陶片。带状红彩是上山文化首先发明,黑陶也是上山文化最早出现。在9000年至7500年阶段,中国土地上只有南方浙江上山文化、宁波井头山文化、萧山跨湖桥文化和湖南洪江高庙文化还有北方的大地湾文化有类似的彩陶文化特征。它们证明了贾湖文化受到南方上山文化的直接影响,是上山文化人群向北迁徙的一个分支。因为这一时期除了井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洪江高庙文化、北方大地湾文化与賈湖文化中晩期并存以外,唯有南方上山文化比贾湖文化年代更早。(当时更早的北方有陶器的泥河湾于家沟文化、转年文化、徐水南庄头文化、后李文化都没有彩陶黑陶)贾湖文化出土的口沿涂有带状红色的彩陶碗钵和灰黑陶器证明了它与上山文化彩陶黑陶礼器的传承关系,它是把南方彩陶黑陶礼器传入长江以北北方地区的枢钮。(曾经有人提出上山文化与贾湖文化年代同期,是贾湖文化首先发明彩陶黑陶然后向中国南北扩散。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这不符合陶器首先在中国南方发明,和贾湖文化出土的彩陶黑陶数量远少于上山文化,更没有上山文化成熟的考古事实)贾湖文化的三足钵和带状彩陶碗钵还向西北传播到7800年至48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北方陕西半坡文化和河南渑池仰韶文化彩陶的源头;而仰韶文化的彩陶又是西北5000年前后马家窑彩陶文化的源头。賈湖文化的彩陶还向东北传播到7400年至6400年黄河下游山东枣庄滕州官桥镇北辛村北辛文化。这里出土的陶钵口沿涂有与贾湖文化相同的带状红彩;根据比北辛文化更早的周边考古学文化考察,它们都没有彩陶,因此北辛文化的彩陶来源只能是贾湖文化。这些情况长期以来被世界和中国的部分考古专家学者疏忽,因此造成了中国南方彩陶黑陶与北方彩陶黑陶长期被分隔的现状。使得中国南方北方彩陶黑陶研究长期以来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连。同在一个中国,同样的彩陶黑陶礼器仅隔一条长江,怎么可能毫不相干呢?这与一些专家学者长期以来认为华夏文明是中原为中心,凡事总以中原为华夏文明中心的角度去思考,对长江南岸上山文化东夷民族发明创造的彩陶黑陶、因为与他们以及他们老师以前研究论证的观点不符,不愿也不敢研究有关。殊不知考古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考古出土材料日新月异,过去的研究成果在新出现的考古证据面前是需要不断修正的。这样才会符合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华夏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古代真实。良渚文明申遗成功证明了在5000年以前中原地区并不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南方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区和北方红山文化粟黍农业区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超过中原。中原地区是在北方红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衰弱以后的龙山文化时期,才开始学习吸收南北文化经济宗教礼仪的发展成果,博采众长发展形成华夏文明中原中心的。因此轻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文化的中原中心论观点是不客观的,因为它们与考古证明的中国历史不符是需要尽快纠正的。

贾湖文化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龟甲和骨刻刻画符号,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贾湖文化龟甲骨刻刻符是中国3200年前后殷商成熟文字甲骨文的祖源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骨刻陶器刻画符号的最早源头。如果说贾湖文化的骨笛代表了华夏礼乐文化中乐器的起源非常重要;那么刻画符号代表的文字起源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格外重视。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显示,我国陶器刻画符号东南沿海至长江流域东夷文化地区出土最早并且数量最多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次是黄河流域文化及其它地区文化。下面我们按照良渚文化以前和与良渚文化并行时期的各地著名考古学文化年代先后、出土陶符数量多少,来认识判断它们与原始文字的异同关系。

1)、上山文化彩陶上绘制的白色几何纹符号

浙江省上山文化是浙江中西部以钱塘江支流浦阳江和金衢盆地为中心的中国南方新石器稻作农业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金华——衢州盆地位于浙西丘陵地区,海拔较高。是长江下游平原尚未形成之前浙江人的祖先能够避开海平面上升造成水患,得以生存下来的古代沿海地区之一。这里适合稻作农业的发展。上山文化以出土10000年前后人工栽培水稻著名。它是人工水稻种植较早地区之一。水稻农业为上山文化人群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出现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宗教祭祀礼仪和最早的彩陶、黑陶宗教祭祀礼器文化的原因。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并且孕育出宁波井头山文化、萧山跨湖桥文化、宁波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金坛三星村文化、崧泽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先进的稻作农业文化。上山文化所在的金衢盆地与西南部江西省信江盆地相衔接。发源于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吊桶环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陶器及其制陶技术的发源地。能够在10000年前后孕育出浙江金衢盆地中国最早的彩陶黑陶礼器,是得益于上山文化紧邻陶器发源地的地利优势。金衢盆地的上山文化最早发明出中国彩陶、黑陶祭神的礼器,则还得益于上山文化先进的稻作农业经济基础产生的上山人的宗教精神需求。上山文化是中国最早拥有髙级宗教礼仪的文化。

图9、上图为江西上饶市所辖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中国最早的陶器发源地、地理上与右边的浙江衢州、金华所在上山文化发祥地金衢盆地相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中图为17000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带煙熏黑色陶片,表明南方是黑陶最早的原产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陶器上的刻画纹、戳刻纹也是中国陶器上最早的。

下图为10000年前后浙江上山文化出土的红衣彩陶器,同坑出土的黑陶器表明中国最早的彩陶和黑陶器发源自南方上山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所有)

上山文化经过多年考古发掘,已经发现近二十一个文化遗址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出土有中国最早人类聚居的村落、干栏式房屋和中国最早保护村庄的环壕沟,以及最早的浙江人坟墓、骸骨和陪葬的陶器。上山文化人们的宗教祭祀精神需求使他们发明出了中国最早的彩陶和黑陶礼器。他们在涂有红色颜料的彩陶表面用白色绘制了由点、线组成的几何纹饰,其中的太阳紋突出了上山文化人太阳崇拜的观念。这种白色点线几何符号曾经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八卦卦符。虽然至今对它们到底反映上山人怎样的宗教语言思想尚有争议,但是它们代表了中国陶器上最早的记录指示古人语言思想的绘画符号的意义得到了肯定。它们是中国最早人工绘制的彩陶符号,也是全世界人类陶器上最早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记录。

上山文化彩陶上的白色绘制的圆形、半圆形带有光芒纹的图画是中国最早的太阳图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半圆形太阳与白色地平线结合,表示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而用长短横线组成的符号与中国易经八卦纹饰接近。涂有红色的彩陶器是祭祀神灵特制的礼器,因此上山文化彩陶器上绘制的图画决非某些现代艺人认为的原始人类随意的涂抹,它们与此后所有中国彩陶器纹饰图画一样,是古人与神灵对话的宗教语言思想记录。

图10、上图一是具有10000年历史的浙江上山文化遗址中国最早的村落和环壕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环壕是保护村落和城市安全的护城河和城墙的源头。西亚耶利哥遗址石城和环壕有一万一千多年历史,早于中国。上山文化村落和环壕中国年代最早,反映了浙江万年前后稻作农业经济创造出的强大经济基础造就定居村落和与此相适应的宗教祭祀礼仪需求。

图中上山文化品种多样的彩陶红衣陶和带状红彩彩陶是祭祀神灵的礼器,带状红彩彩陶器向长江北岸的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北辛文化和仰韶文化传播,发展出中国此后北方和南方的彩陶礼器,上山文化是中国彩陶礼器最早的发源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图中上山文化彩陶除了全红彩、口沿饰带状红彩和底边加竖刻纹等装饰风格外,还有用白色颜料在红彩上绘制圆形或半圆太阳图案、双三角对角纹以及点线几何纹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些表现上山文化人太阳崇拜以及类似八卦符号、或与神灵沟通的宗教语言思想信息的绘制符号,是中国最早绘制的彩陶符号。是上山文化人与神灵对话的语言记录,它们与陶器刻画符号一样,是古人留下的语言思想信息记录,是文字起源的重要部分。(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

2)、贾湖文化彩陶、黑陶礼器、陶器和刻画符号

河南舞阳贾湖文化因其位于长江北岸河南省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年代较早和出土的中国最早礼乐器具骨笛、龟甲刻画符号,使其成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骨笛是音乐器具,它是中国以礼乐为传统文化最早的证物。声乐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出土的历代乐器证明,祭祀神灵时的声乐是礼乐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考古出土的骨笛、石磬、鼍鼓、陶鼓、铜铃、钟镈、铜钦,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祭祀神灵庄严仪式声音环境的营造工具,在中国古代以礼乐为传统的祭祀文化中不可或缺。从考古出土实物考察得知它们最早是由骨哨、骨笛营造的声乐开始的。

贾湖文化出土的龟甲和与龟甲配套出土的黑白石籽,是中国最早用龟甲占卜的法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古人精神生活中宗教和神灵占统治地位,龟是水陆二栖动物且寿命很长,与蛙一样在古人思维中具有不可理解的神性。通过长命的龟神之壳占卜神灵的意图是古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贾湖人把占卜结果用符号刻画在龟甲上是证明龟卜存在的早期证据。因为龟是冷血动物大多不耐寒冷。尤其是中国古代用于占卜的小型龟大多生活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东夷民族生活地区及南方地区。从考古实物可知,西部和北方的羌夏民族古代用牛羊猪鹿肩胛骨祭祀占卜。而使用龟甲占卜是东夷商王朝的传统习俗。后来因为商灭夏朝为了统治全国夏朝遗民、商代的龟卜才与西南西北民族的骨卜合而为一而有了中国甲骨占卜的传统。

贾湖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历来被划入北方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而从它碳十四年代在9000年至7500年时间段和它出土的水稻、干栏房等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特征看,它年代早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它的陶器(彩陶、黑灰陶和三足碗钵)影响了北方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北辛文化;它的占卜龟甲、璋牙随葬习俗影响了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而这一切多年来一直都被中国考古界弄反了方向。9000年前后是全新世大暖季海平面急剧上升时期,河南驻马店舞阳贾湖地区处在中国地理上第二阶梯前沿。这里当时是沿海地区。从贾湖出土的口沿饰红色条带彩陶钵和灰黑陶器看,同时期只有南方长江下游浙江上山文化、井头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有这类彩陶和黑陶。在北方所有早期和同期的文化中根本没有彩陶和黑陶。而水稻起源于南方,裴李岗、磁山文化是粟黍旱作农业文化。据此可知贾湖文化只能是因海平面抬升淹没了水稻田,失去了食物来源不得已向西北方第二阶梯高处迁徙的上山文化或井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东夷人群中的一支。没有证据证明它来自北方黄河流域或更北的北方文化。因此贾湖文化是长江流域或受长江流域文化影响的东夷民族文化

图11、上图一是贾湖文化出土的囗沿饰带状红彩的彩陶钵残片,这种彩陶在9000年前后的中国只有浙江上山文化一家独有,因此它们可以证明贾湖文化的彩陶继承浙江上山文化而来,证明北方的彩陶文化源头在浙江上山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第二图是贾湖文化出土红色赤铁矿颜料,它是宗教专用颜料,也是制造宗教彩陶礼器必须材料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证明贾湖文化人群是长江流域浙江上山文化衰退后向西北第二阶梯迁徙的一支,他们继承了浙江上山文化具有在本地制造彩陶的技术以及使用彩陶祭祀神灵的宗教传统。

后面图片是贾湖文化出土的黑陶器和三足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黑陶也是浙江上山文化最早拥有,在9000年前后贾湖文化的黑陶只能是对上山文化的继承。图中白色陶器是黑陶器经长期水的浸泡脱皮所致,这种脱皮黑陶在长江流域文化中普遍存在,反映烧造工艺上的一致性。

贾湖文化出土的三足陶器到目前为止上山文化沒有发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使用陶支足垫烧是中国早期圆底陶器普遍的使用方法。上山文化有大量陶支足出土,贾湖文化也有大量陶支足出土,它们证明年代晚于浙江上山文化的贾湖文化人群在支足垫烧陶器的传统基础上发明出了把支足直接做在陶器上的三足器。这一发明对中国三足陶器的诞生具有深远意义。并且为北方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等出土早期三足陶器文化三足器的来源找到了源头。

在贾湖文化出土的一只陶缸上部刻画有一个与上山文化彩绘图案一样的太阳形象,它是中国陶器上最早的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同时也证明贾湖文化人群描述的太阳形象与上山文化太阳完全相同,太阳符号已经在长江流域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图片选自《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3)、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

贾湖文化以后,按时间顺序排列当数南方长江下游浙江宁波井头山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井头山出土彩陶黑陶较少,我们直接从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8000年至7000年杭州萧山跨湖桥文化彩陶符号和刻画陶符较早。它是浙江金衢盆地上山文化最近的后续文化。萧山跨湖桥文化以出土可以远航的边架风帆独木舟和最早的稻作农业工具骨耜、漆弓、有段石锛等出名。创造了中国文物中许多第一。尤其是它出土的彩陶器上有上山文化相同的白彩太阳纹,证明跨湖桥文化和贾湖文化一样传承了上山文化彩陶礼器。跨湖桥文化除了出土了中国最早刻符木签和刻符鹿角外,(图片见前文图8)在泥质灰黑陶器上发现了陶器刻画符号。跨湖桥文化年代与贾湖文化晚期并行,证明它是中国陶器刻画符号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图12、上图一中是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陶轮托架实物,它证明8000年时长江下游制陶业非常发达,已使用慢轮工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图中出土赤铁矿红颜料证明跨湖桥人继承上山文化彩陶使彩陶礼器得到继续发展。其中白彩太阳纹与上山文化完全相同,证明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其它图片显示萧山跨湖文化生产的黑陶器已非常成熟,是对上山文化开创的黑陶器的继承发展。跨湖桥文化出土的白陶器是长江流域普遍的泥质黑陶经长期水泡表面黑色脱落所致。这表明长江下游浙江地区的泥质黑陶选用淡色泥土作坯,还是中国白陶礼器的发祥地之一。众多的礼器生产反映了长江下游居民早期宗教需求的旺盛。后一图是跨湖桥出土C型罐(T0410A:24) 肩部双耳正面刻有的“田”字形刻符。它是继贾湖文化之后中国最早的陶器刻符之一。并且这种“田”字符在它3000年后的良渚文化,5000年后的甲骨文中都有出现,证明中国陶礼器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4)、湖南洪江髙庙文化

在长江中游靠近贵州的湖南西部地区,受下游浙江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影响,湖南怀化洪江7800年至6800年期间的高庙文化宗教礼仪特别发达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湘西地区属南方稻作农业区,发达的农业经济造成了洪江高庙人特殊的祭祀宗教精神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先进白陶礼器、以及白陶礼器上雕刻精美的宗教图画。高庙文化在沅江流域,除了出土两座中国最早的夯土祭坛外,髙庙文化白陶礼器上雕刻的獠牙神兽符号图画是中国长江流域獠牙羽冠神人像的最早原形。这种獠牙羽冠神人像是长江流域东夷民族崇拜的土著神灵,它发展出长江下游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骑兽神徽和湖北天门石家河、陕西石峁、安徽凌家滩玉石器上羽冠神人像;也是青铜时代江西清江大洋洲、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羽冠獠牙青铜神人面俱和神人像的祖源。还是中原文化商周青铜礼器饕餮纹的源头之一。獠牙羽冠神人是长江流域居民想像出来的土著神灵,集神人与野兽于一体。取猛兽的獠牙和血盆大囗是神灵震摄人类灵魂威摄力的想像。后来逐步发展出高鼻纵目,头戴羽冠长江流域特有的神灵形像。而头戴羽冠亦是中国北方萨满巫师常见形像。高庙文化的白陶礼器年代较早,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白陶礼器的发源地。从高庙文化及同期文化出土的白衣陶、和白陶上用红色绘制的太阳纹看,高庙文化白陶是受到长江下游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彩陶红衣陶白色图画影响,在模仿上山文化制作浅色彩陶礼器时、运用了当地高岭土和白胶泥的特点创烧了中国的白陶。又可能因为缺少珍贵的红色颜料,高庙人创造了在白陶器烧制前陶坯上雕刻与神灵沟通图画的刻纹白陶礼器。它特有的刻画纹饰符号在中国陶器刻画符号中具有特殊地位。其中的獠牙神兽符、神鸟符、太阳符、八角星符在许多文化陶符中重复出现,发展出其它文化相对固定形态和一定约定俗成使用范围的文字性质符号。

图13、左上下三图是洪江高庙文化白陶红彩太阳纹与上山文化白彩太阳纹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7000年前后髙庙文化模仿上山文化制作彩陶礼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因为当地发现高岭土和白胶泥,高庙宗教神职人员改变了绘制彩陶纹饰的方法,发明了使用工具直接在刚做好的白陶胎表面刻画篦纹图画。从开始时用想像的獠牙血盆大口形像表示神灵,到逐步雕刻神人双眼、嘴、鼻、耳、羽冠,创造出了长江流域獠牙羽冠神人初步形象。显示了高庙人超凡的想像力。从洪江白陶纹饰内容看,它们反映了洪江巫师与神灵对话沟通的语言思想。洪江髙庙白陶礼器刻画图画纹饰精美、刻制规范、是中国刻纹白陶礼器的首创。表现了7000年前洪江高庙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思想的表达能力。并且为此后长江流域玉石青铜羽冠獠牙神人像奠定了形像基础。既如果要寻找三星堆青铜神人像的源头,它们就在洪江高庙白陶礼器上,在长江流域的玉石青铜礼器上。因为这是长江流域几千年中的传统神人形像。洪江高庙白陶礼器形和纹饰还对珠江流域石峡文化白陶礼器产生直接影响。獠牙神人像最后被中原文化吸收发展出商周青铜礼器上的饕餮纹饰。

5)、安徽蚌埠双墩文化

在长江流域及其文化影响地区,7300年前后安徽蚌埠的双墩文化出土大量陶符非常引人注目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蚌埠双墩遗址位于长江北岸淮河流域安徽蚌埠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1986年试掘,1991年至199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正式发掘。出土石、骨角、蚌器和陶器,其中发现有贾湖文化带状红彩彩陶钵,黑陶器。三次发掘出土陶器刻符种类数量众多,据统计有633个之多。它们大多刻画在陶碗、陶钵圆形底部;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图形等多种形态,据研究其中许多刻画符号具有象形、会意、指事性质。并且发现86BST13分别有45个、7个、5个符号组成的多符合用词、词组、句子的形式出现, 是中国出土早期陶符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蚌埠双墩陶器刻画符号因为年代早、数量众多,品种丰富而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的原始文字。(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发掘报告》)

图14、左图为蚌埠双墩遗址纪念碑,上刻有双墩633个陶符中的一部分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蚌埠双墩陶符大多刻画在钵、碗、罐底部,先民们7300年前后花费了巨大精力在陶器底部刻画这么多图画符号应该有其宗教目的。因为双墩遗址本身就是祭坛或祭祀坑。如果蚌埠双墩文化的陶符只是当时陶工指示制陶工序的专用记号是无法解释的。7300年前后蚌埠双墩宗教神职人员因与神灵沟通需要,创造的这些刻画在盛放祭礼碗钵底部的图画符号,是他们记录当时需要表达的宗教语言思想的一部分。他们要表达什么语言思想今天还无法破译。其中部分动植物有象形文字性质,部分二个符号合用情况可能有原始会意、指事字的性质。多符合用符号组合具有原始字、词、句最早形式。为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与甲骨文有联系,是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又因为其年代早于西亚、埃及原始文字2000年,很多专家学者们因此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字的国家。但是如果比较一下双墩刻画符号与西亚乌鲁克泥版文字和埃及圣书体原始文字,我们会发现双墩刻符的规范性远不及西亚埃及原始文字。能够确认字、词、句形式的组合符号太少。如果把双墩刻画符号当成世界最早文字拿到世界上去报道声明必定得不到支持。因此比较西亚、埃及原始文字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光我们自己认为还不行,还必须有让世界彻底信服、承认的证据才行。

6)、江苏连云港大伊山陶符

在蚌埠东北江苏连云港沿海6500年前后的灌云县大伊山出土的陶器刻符与蚌埠刻符和湖北扬家湾彩陶刻符较为相似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应该是相邻地区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大伊山以出土中国最早的石棺葬和死者头部覆盖红顶钵习俗而闻名。出土有盆、釜、钵、鼎等陶器,其中有六件陶器底部有刻画符号,其形制与蚌埠双墩陶近似。应该是受蚌埠双墩陶符影响所至。一般认为大伊山文化的红顶钵是北方北辛文化和河北北福地文化、仰韶文化常用陶器器形。而大伊山人的石棺葬式年代在6500年前后,是中国最早的石棺葬葬式。石棺葬最早在欧洲大西洋沿岸西班牙、法国出现。后来随欧洲人沿欧亚草原通道向东迁徙到达中国北方和朝鲜日本。为什么年代这么早的连云港大伊山人会用石棺葬式?他们到底来自哪里本身还是一个谜团,因为宗教原因古人的葬式大多固定而不轻易改变。既使大伊山人采用了北方来的红顶钵陶器,但是因为葬式不同,很难找到他们来自那里。

图15、左图为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大伊山岀土的石棺葬墓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共出土石棺葬61具。这种发源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石棺葬式在6500年前后中国东部沿海出现非常奇特。右上图是河北地区出土的红顶钵实物,它们原是北方常用的陶钵形式,在贾湖文化开始出现。右下图是大伊山人随葬在石棺墓中、用红顶钵作为脸部面具覆盖的宗教器具。它们中有六个底部有刻画纹饰,与双墩刻符非常相似。是与神灵沟通的宗教语言思想记录吗?还是制陶工匠留下的指示符号?不过无论是何种符号都出自宗教神职人员之手。在古人宗教性质极强的坟墓中出现,它们都带有与神灵沟通的宗教性质。

7)、湖北秭归县柳林溪文化7000年至6000年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陶符

长江中游湖北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遗址位于长江北岸秭归县茅坪镇庙河村,这里属于三峡库区,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1981年、1982年1994年、1995年、199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遗址从上至下共有9个文化层,其中最底层第9层至第6层出土石器、陶器鉴别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的陶器上发现很多刻画符号,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国平先生在《柳林溪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及初步研究》(《2003年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15页至124页)一文中的研究,总共在80件陶器上发现刻画符号232个,其中陶支座上有160个,陶罐口部1个,陶碗外底部71个。属于长江流域出土陶器刻画符号较多的遗址之一。现将这些符号刊出,供大家了解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与文字相关的陶器刻画符号实际情况并对比研究。(参阅《湖北秭归县柳林溪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考古》2000年第8期)

图16、长江流域湖北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出土陶支座和陶器底部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图片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国平先生《柳林溪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及初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从9000年前后贾湖文化开始,长江流域陶器刻画符号发展较快,种类、数量较多。刻画符号大多单个出现,单个使用。陶支足上的符号有多个同时出现情况,但大多是相同的图画符号,只能算作重复出现的纹饰符号,装饰性较强。其中许多符号在双墩和以后的文化中有类似的出现。

8)、大溪文化宜昌扬家湾文化陶器刻画符号

长江流域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非常多,长江中游大溪文化中的屈家岭文化、宜昌扬家湾文化、清水滩文化都发现6000年至4500年前后彩陶纹饰和刻符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中扬家湾文化出土的彩陶纹饰和刻画符号最为重要。扬家湾遗址位于湖北宜昌县三斗坪公社扬家湾大队第二生产队长江南岸第三台阶一处南北向漫坡土岗上。1958年试掘,1981年由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正式发掘。出土有石器工具和陶器,其中74件泥质陶器上发现50多种刻画陶符。从其大多刻画在陶器底部看,与蚌埠双墩陶符有些类似。有学者认为扬家湾陶符具有文字性质。(参阅《考古》1987年第8期余秀翠《宜昌扬家湾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发现刻划符号》、《江汉考古》1964年第4期宜昌地区博物馆《宜昌县扬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需要说明的是;宜昌清水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中有典型的崧泽文化盘腸式族徽符号,花朵十字符崧泽文化也有出现,反映了宜昌扬家湾刻画符号与长江下游崧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图17、上图为余秀翠在《宜昌扬家湾在新石器陶器上发现刻划符号》一文中归纳出扬家湾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们大多为单个出现,单个使用,50余种刻画符号其中许多可以在长江流域其它文化出土的刻画符号中找到类似的,表明一些符号有一定约定俗成的使用范围和确定的意义。在形式上与蚌埠双墩刻符有相似性,是受双墩文化影响?还是双墩人群向湖北迁徙尚待深入研究。

9)太湖流域崧泽文化刻画符号

6000至5300年的崧泽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稻作农业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上承浙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平原逐渐形成后第一个上海人的文化。崧泽文化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命名。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6000年至5300年。其上限与7100年至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相承,下限年代与良渚文化相衔接。崧泽文化以太湖为中心环太湖分布,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崧泽文化发现彩陶不多,一种特有的现代考古工作者称作绞织纹(盘肠纹)漆皮彩陶器和各种形制白陶酒器是崧泽文化特有的陶器。崧泽文化双色黑陶绞织纹饰(盘肠纹)嘉兴博物馆的吴海红在《记嘉兴博物馆藏两件崧泽文化刻纹陶器》(《地域文明》)中认为是神人图像的抽象形式。也有人认为是卍字符属于崧泽文化人群的族徽。李新伟先生认为是鸟神,在浙江海盐西塘桥出土的陶杯和崧泽青浦陶豆、浙江大雄山石马兜崧泽文化陶壶上都有这种纹饰出现。这种图画纹饰是崧泽神职人员与神人沟通语言思想的记录,而决不是现代人忽视古人生活的宗教环境用现代艺术观念理觧的编织纹。崧泽文化的这一符号的具体涵义尚需深入研究。

崧泽文化陶器中还发现釜形鼎(M60:13)、罐形豆(M7:1)、釜形鼎(M40:1)、釜形鼎(M10:3)、釜形鼎(M35:6)、瓦棱腹陶壶(M33:4)、盆形豆(T2:7)(T2:7)等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张明华、王惠菊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文》(《考古》1990年第10期)一文中对这类刻画符号纹饰进行了是不是中国古文字的探讨。崧泽文化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源头,崧泽文化的彩陶、黑陶、白陶器是南方长江流域陶器的传统品种,崧泽文化的漆皮彩陶器在河姆渡文化开始出现,良渚文化中发展出嵌绿松石漆皮彩陶杯。崧泽文化陶器刻画符号和图画纹饰对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诞生具有承上启下意义。

图18、崧泽文化有彩陶器,黑陶、白陶礼器是当地传統礼器的发展延续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上图中1图是彩陶盘豆,2、3、4图是崧泽文化从河姆渡文化继承发展出的漆皮彩陶器,其盘肠纹是崧泽文化的独创。第5图是嘉兴博物馆王海红文章中二件馆藏脱皮黑陶器上的绞肠图案纹饰。中排1、2图是崧泽文化常见的黑陶豆和宽带柄酒壶,都是长江下游传統宗教礼器。第3图是崧泽文化神人形雕塑白陶盉,是祭神的酒器,也是崧泽人的独创。中5、6、7图和下1、2、3、4、5图是崧泽文化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其意义尚未破译,其形式上大多单个出现,单独使用。有些具有象形、会意、指事字性质,但未到达字、词、句形式。有些如花朵十字纹、八角星纹在其它文化中常有出现。另外在崧泽文化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的陶豆和陶壶上还发现12个简单压划符号,与上图中崧泽刻画符号相比形式比较简单,与真正原始文字形式相差较远。(见《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上海市文管会《青浦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图14)

10)、湖北石家河文化陶器刻符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北1公里处,据石家河考古队《湖北省石家河遗址群1987年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八期)和郑中华《论石家河文化的刻划符号》(《江汉考古》2000年第四期)披露,石家河遗址群位于天门市石家河镇北郊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里从6500开始有稻作农业人群生活,一直延续至4300年前后顶峰期。出土陶器刻画符号的肖家屋脊和邓家湾两个遗址年代在石家河文化早期,两个遗址共发现55个刻画符号。其中有一个位于尖底缸上部,一个位于凹底陶缸下腹部,一个在高领陶罐肩部。有两个在泥质灰陶残片上。其余48个都刻画在大口尊的腹部。石家河属于长江中游文化,但是石家河这一时期的大口陶尊与山东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形制类似,并且上面的刻画符号似受到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影响。刻画符号大多为单个,少数为合成符号。多为象形符号。因为石家河出土刻画符号陶器与山东大汶口晚期并行,也与良渚文化并行,石家河大口尊和刻画符号与大汶口文化大口尊刻画符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并且与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出现在时间上重合。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山东大汶口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东夷文化舟船交通区文化上的密切联系。表明这一时期东夷民族陶器刻画符号正在向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快速迈进,为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形成造就了良好的环境。石家河文化出土了许多精美玉器和陶塑人物动物。一般认为石家河玉器制作水平高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数以万计的陶塑小动物和人像为其它文化少见。一般认为是祭神供品的代替物。但尚有许多谜团有待解开。

图19、石家河出土大口尊上的刻符与山东大汶口文化大口尊刻画符号有相似性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刻画符号大多单个出现。石家河刻画符号与大汶口陶尊刻画符号的象形图画性比较强,羽人执钺图明显就是线条象形图画。反映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并行时期,象形式陶器刻画符号出现已经比较普遍,并且山东海岱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上有趋同性。石家河文化出土陶塑小动物很多。用陶塑小动物祭神本是西亚万年前后前陶新石器时代普遍传统。在中国发现很少。4500年前后石家河文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尚待研究。

长江流域因其气候环境优越,适合稻作农业发展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稻作农业经济为长江流域人群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导致复杂宗教礼仪需求的产生。使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古代多元一体文化集合体中率先发展的一元。在良渚文化以前,长江流域以及受其影响地区还有许多考古学文化出土的陶器上,有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如8300年前后的宁波井头山文化彩陶钵內绘十字符;7000年河姆渡文化陶器陶塑上的刻画图画等,它们与以上长江流域及其影响地区著名考古学文化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一起,是证明我国原始文字起源于良渚文化的证据。也证明了良渚文化原始文字是几千年来中国新石器文化人们因宗教需要逐步积累发展形成的。限于篇幅在此不能全部介绍。

(二)、黄河流域著名考古学文化岀土陶器上刻画符号、图画、紋饰和雕塑

考古出土实物发现,在我国黄河流域也有许多著名考古学文化的陶器上发现许多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们出现的时间较长江流域稍晚,数量也没有长江流城多。这也证明黄河流域的陶器和陶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来源于南方长江流域东夷文化舟船交通地区。下面我们还是以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化为界,来比较分析良渚文化以前及并行时期黄河流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的文字性质。

1)、黄河上游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彩陶图画纹饰和刻画符号

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里出土的陶器有彩陶白陶和黑陶,品种齐全,是北方地区彩陶和黑陶的源头。长期以来我国考古学界一直认为中国彩陶黑陶在中国北方发明,大地湾文化是中国彩陶、黑陶最早的发祥地。并且由大地湾文化彩陶衍生出陕西半坡、河南三门峡渑池仰韶文化的彩陶,又由仰韶文化彩陶发展出西部马家窑文化彩陶。但是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大地湾文化出土的彩陶黑陶都是成熟的彩陶和黑陶。与大多数事物都有一个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一样,大地湾文化成熟的彩陶黑陶来自那里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觧释而陷入茫然。随着我国考古工作和研究的深入,发现7800年至4800年间的大地湾文化的三足陶器与9000年至7500年河南舞阳贾湖文化有形制上的传承关系。大地湾的口沿饰宽带纹彩陶器比賈湖文化口沿饰带状纹彩陶成熟。大地湾第一期出土的口沿饰红彩条带纹的彩陶与贾湖文化口沿饰红彩条带纹彩陶完全一致,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大地湾文化的黑陶器也是证明与贾湖文化黑陶继承关系的证据。因为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时期彩陶、黑陶除了长江下游浙江上山文化、井头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以外,长江北岸只有贾湖文化拥有。由此可证明中国北方陶器包括彩陶、黑陶源头都在南方稻作农业地区。大地湾文化的三足陶钵碗也只能在贾湖文化找到源头。

重要的是大地湾文化第一第二期彩陶陶钵和三足钵口沿饰红黑彩宽带纹为主, 第一期与贾湖文化相同、多为红彩和褐彩,第二期开始以带状黑彩为主,并出现抽象水纹、植物、鱼类动物图画和由几个图画重复构成的纹饰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并且发现有彩绘和刻画符号分别在彩陶器上出现。按照古代神权社会宗教高于一切的古人生活环境分析,大地湾一期彩陶红色条带纹和二期彩绘图画纹饰都是大地湾人祭祀神灵、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的记录,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识。大地湾彩陶器上刻画符号,是继贾湖文化陶缸刻符和浙江8000年跨湖桥文化陶器刻画符号之后,在我国境內北方地区发现年代较早,数量较多的陶器刻画符号。这种在陶器上绘有与神灵沟通的彩绘符号,同时又刻画上记事指示符号的传统从此被北方半坡文化、仰韶文化和马家窑彩陶文化所继承。它们到底是祭祀神灵绘画符号的补充形式,还是陶工制作陶器时专用的工序符号还不能定论。人们不仅要问,如果彩陶器上的彩绘图画纹饰是大地湾人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记录,那么这些刻画陶符又是什么呢?学者大多认为这种刻画符号是陶工制作陶器过程中留下的记事指示符号。我们从安徽蚌埠双墩文化出土陶器上这类符号的形态看这一结论并不全面。根据古代的宗教神权统治环境,当时的国王、酋长或部落首领既是行政领袖、又是宗教领袖。他们负责祭祀神灵时与神灵对话,彩陶是祭神礼器、上面记录有与神灵对话的内容,所以当时这些礼器的生产只能有宗教领袖亲自制作,所以制作敬神礼器的陶工就是宗教领袖本人。因此无论它们是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绘制符号的补充形式,还是陶工制作陶器时的工艺流程记录指示符号,它们都是宗教神职人员的创造。它们客观上都有记录指示人类语言思想的共同功能,因此它们都是原始文字的源头之一。大地湾文化延续时间较长,从距今7800年至距今4800年延续了3000年。一般分作五期,第一期7800年至7300年彩陶以红色带状纹为主,有黑陶器和三足器,这些只能来自晚期与大地湾文化并行的贾湖文化。大地湾第二期一般认为距今6500年至6000年;第三期为5900年至5500年,第四期为5500年至5000年,第五期则为5000年至4800年。大地湾文化的彩陶黑陶器发展出北方半坡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和

马家窑文化彩陶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晚期有与崧泽文化类同的人头瓶酒器出现。

图20、甘肃大地湾文化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口沿饰红色、黑色带状纹彩陶,它们只能来自贾湖文化晩期的影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大地湾文化的黑陶器和三足钵也只能来自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彩陶最早出现用红色绘制的符号,后来釆用刻画形式在带状彩条上刻画符号。它们多为单个出现,是制陶神职人员刻画的记号还是含有与神灵对话的语言思想记录当前还不能破译。但是它们具有明显的记录指示意义,所以它们都与文字起源相关。从彩陶黑陶是祭神礼器看、当时制作这些陶器的应该是宗教神职人员。

2)、黄河下游山东7400年至6400年北辛文化陶符

北方黄河流域陶器文化中,按年代序列山东北辛文化刻画陶符年代较早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北辛文化属于泰山山脉髙地及沿伸的山东半岛、胶东半岛和南部苏北徐州连云港髙地丘陵海岱文化。在间冰期全新世大暖季新石器文化早期,这里周边被黄海北海海水淹没与第二阶梯大陆隔离,属于沿海东夷舟船交通地区。北辛文化的源头8500年至7500年的后李文化陶器上还没有出现刻画符号。一般认为北辛文化是后李文化的后续文化,因此北辛文化是黄河下游最早出现陶器刻画符号的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以山东枣庄滕州官桥镇北辛村而得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年代在7400年至6400年。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有半地穴式房屋、农耕石蚌工具、鹿角锄、石铲和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陶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有碗、钵、鼎、釜等器形,许多粗陶器表面有防滑实用的戳刻纹,一部分陶碗陶钵口沿饰有南方早期彩陶的红色条带纹,从其年代和位置分析,北辛文化的彩陶受到贾湖文化晚期的影响。重要的是在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泥质灰陶底部和泥质红陶腹部发现两个刻画符号,北辛文化上限早于北方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半坡文化和河南渑池仰韶文化,因此北辛文化彩陶和陶器刻符与大地湾文化陶器一样,是否受到贾湖文化幅射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图21、山东海岱地区北辛文化受贾湖文化晚期或大地湾文化影响,出现口沿饰红带状条纹彩陶钵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北辛文化出土的三足钵和三足器看,这类三足器是贾湖文化的原创。陶支足是南方圆底陶器垫烧的普遍形式,随陶器技术传入北方在8000年前后北方陶器中经常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北辛文化三足陶器向三足陶鼎发展,曾经被认为是中国陶鼎的发源地。不过与贾湖文化三足黑陶器相比还相对落后。北辛文化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不多,但年代较早可作为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画符号的源头。(图片部分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人)

3)、仰韶文化彩陶陶符

陕西西安半坡文化彩陶年代为6800年至5300年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比它东边的河南渑池7000年至5000年仰韶文化要晩几百年,并且通常被考古界划入仰韶文化。陕西半坡文化彩陶发源于大地湾文化。如果按照北方的彩陶起源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地理位置看,大地湾彩陶应该先传播到西安半坡文化,然后才能传播到它更东边的河南渑池仰韶文化。因此介绍仰韶文化彩陶应该先从西边半坡文化开始。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与刻画符号包括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层出土的刻画符号和绘制符号;陕西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陕西宝鸡北首岭、陕西长安五楼、陕西渭南郃阳莘野、陕西铜川李家沟、陕西临潼垣头等遗址。王蕴智在《远古符号综类摹萃》(《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一文中总结概括出59个刻画符号。靠近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彩陶刻画符号较少。另外仰韶文化河南汝州出土的鹳衔鱼彩陶缸上的图画有明显的族徽意义,汝州洪山庙同出的仰韶文化彩陶缸上还有两个刻画绘制故事性图画符号,可作为仰韶文化晩期图画文字的证据。

仰韶文化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后,从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层和陕西仰韶文化、河南仰韶文化看,仰韶文化早期彩陶以条带纹红彩、黑彩陶钵为主,后发展出动植物神灵图案和三足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仰韶文化早期彩陶我们可以淸楚地看到北方彩陶和三足器来自贾湖文化和大地湾文化的事实。这些红彩黑彩条带纹钵碗是证据。

图22、仰韶文化早期彩陶以口沿饰红彩、黑彩条带纹碗钵为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种早期彩陶纹饰都来自浙江上山文化、舞阳贾湖文化和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在大地湾彩陶基础上继续发展出植物纹、鸟纹、蛙纹、鱼神纹和神人纹等纹饰。仰韶文化的三足器来自大地湾文化。仰韶晚期汝州出土的彩陶缸上的鹳衔鱼加一柄带柄石钺的图画。一般解释为以陶缸为瓮棺的陶缸主人、用这幅画记录表达他是养鹳捕鱼部落的首领的语言思想信息,以告知天上地下神灵与神灵沟通。这幅画有明显的养鹳捕鱼部落族徽的意义。它是文字产生于象形图画的证据之一。同出的汝州洪山庙陶缸上的“双鸟戏龟图” 和“狩猎图”与“鹳衔鱼石钺图” 一样具有图画文字性质。根据三门峡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和王蕴智提供的仰韶文化刻画陶符看,这些陶符大多单个出现、单个使用。就其形式看尚处在记录表达语言思想的初级阶段。

4)、大汶口文化陶符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安大汶河一带泰安与宁阳县交界处平原地区,海拔120米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分布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北部。距今约6300年至4600年,中晚期与良渚文化有700年的并行期。遗址当时位于四周被黄海和渤海淹没的泰山和山东半岛凸出的山地丘陵髙地上,处在与大陆隔离的海岛和沿海地区,属于古代东夷民族舟船交通区。因此与江浙沿海舟船交通区的良渚文化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与5300年至4300年当时中国最为发达的良渚文化的关系密切。研究认为大汶囗文化与良渚文化关系特殊。大汶口文化的骨制和象牙雕筒是良渚文化重要礼器玉琮的源头。大汶口文化的有段石锛是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工具。(见杜金鹏《关于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几个问题》《考古》1992年第10期)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和象形文字与良渚文化陶器玉石器上的刻画符号原始文字有密切联系。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大汶口文化的器物和人的遗骸证明了当时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特殊交流关系的存在。大汶口文化灰陶大囗尊宗教祭祀用礼器上的文字符号上比北辛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在大汶口文化所属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杭头遗址、大朱家村遗址、诸城前寨遗址发现陶器刻画符号和纹饰20种,其中有8种相同相似,属于有一定约定俗成使用范围的文字性质符号,其中八角纹、太阳纹、钺纹等紋饰和黑陶白陶礼器受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的影响较大。

图23、山东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因为在黄河下游,一般认为是继北辛文化发展而来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看有彩陶、白陶、黑陶和灰陶器,与长江流域相似、陶礼器品种丰富。因为大汶口文化后期与良渚文化并行一段时间,从大汶囗文化传承北辛文化刻符较少,而这一时期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大量兴起的情况看,受良渚文化陶器刻画符号影响大汶口山东莒县陵阳河陶尊上出现了许多象形文字。这是因为河姆渡文化陶块上就刻有月芽形符号,到良渚时上面加了表示太阳的圆圈出现在玉琮上,在大汶口刻符中多次出现,还在下面又加了山形符号。河姆渡文化花盆形五叶祭坛符在大汶口文化刻符中出现了二个。三星村石钺符、崧泽囗符亦是。故大汶口刻画符号受长江流域文化影响较多。大汶口文化刻画象形文字大多刻画规整,多单独出现。有些字已有会意、指事字特征。大汶口文化又对长江流域石家河刻画符号产生过影响,石家河陶尊和刻画符号有多个与大汶口相同相似。

5)、马家窑文化陶符

甘肃西部和青海东部的马家窑文化碳十四年代在5000年前后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是由老官台文化和仰韶文化向西发展形成石岭下文化的农业文化。遗址以黄河上游河西走廊地区的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命名。包括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几个类型,也称作甘肃仰韶文化。在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碳十四年代4650年至4350年)彩陶上发现10余种用颜料绘制和刻画的符号。这些绘制刻画符号年代在良渚文化并行时期,我们参考比较这些符号,可以得出马家窑时期彩陶符号与仰韶文化一样,它们尚不具备原始文字的性质。西北地区历史上是羌族聚居地区,马家窑文化的民族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民族一样都是羌族文化。从马家窑时期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羌族一直有从甘青地区向四川西部、云贵高原迁徙的历史。(见耿少将著《羌族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和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各族古代史略编写组《云南各族古代史略》1977年6月第一版)考古证据表明羌族以及进入云贵川高原由羌族分支衍化而成的彝族、白族、滇族等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在良渚文化时期并不具备创造原始文字的条件。所以马家窑文化的陶符和其后的齐家文化青海乐都柳湾陶符都能证明羌族的后代在云贵高原创造的彝文年代很晚,它们是在甲骨文形成以后的东周时期羌族巫师采用部分模仿甲骨文和陶符创造的地方性文字。(见凉山自治州编《彝族语言文字论文选》四川民族出版社)

图24、马家窑文化由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而来,彩陶数量多,器型纹饰丰富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因为马家窑文化是中国西南西北羌族农业文化,羌族自古受中亚、南亚、西亚文化影响与西方文化交流较多。羌族的双牛耕地、喝砸酒、跳庄锅圆圈舞蹈习俗以及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都来自西方文化。在彩陶器纹饰中许多纹饰如手拉手舞蹈盆与伊朗彩陶有交流。与南亚印度河流域梅尔伽赫文化、哈拉帕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彩陶、贝饰、天珠项饰等交流频繁。马家窑文化彩陶绘制符号较多,亦有部分堆贴符号。据王蕴智在《远古符号综类摹萃》(《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 统计有130余种。符号多为用毛笔之类工具和颜料绘制在彩陶上,许多符号反复出现表现出有一定约定俗成的固定意义和使用范围。从它们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二个合用的情况看尚不具备文字必须的组词造句功能。

(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中国其它地区的石、玉雕塑,泥塑、陶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

中国古代陶器在南方江西地区发明,并随时间推移向北方和南方传播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受各地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影响。东北地区文化和周边的日本、俄罗斯早期陶器因距离南方发源地较远,且天气寒冷人类聚居遗址较少、符号纹饰和彩陶出现较迟晚,数量也较少;东北地区戳刻纹筒形平底陶器受南部燕山南北平底陶器传播发展产生。东北地区的彩陶是受到南部地区仰韶文化和东部沿海文化影响的结果。

东北地区早期陶器、除了戳刻的实用防滑装饰纹饰以外,很少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绘制和刻画的标记性质的符号、图画出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到了7000年前后东北地区受到仰韶文化彩陶和河北山东沿海文化彩陶影响才岀现彩陶和彩绘陶器符号图画纹饰。在内蒙古、辽宁、吉林地区出土过一些零星彩陶器;更北的黑龙江地区基本未见彩陶出现。但是由于玉器在北方首先出现,北方雕刻艺术因宗教需要比南方早;从黑龙江小南山到内蒙古兴隆洼受欧亚草原人类迁徙交通线影响,石雕泥塑的欧洲生育女神像和男性生殖崇拜的男根在东北发现较多。从阿尔泰地区东迁的民族把玉器传播到中国东北,玉器在中国东北得到发展并成为华夏民族祭祀礼器,因宗教原因从北向南一路传播、发展出华夏民族使用玉器礼器祭祀神灵的习俗和传统。

下面我们还是以长江下游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化以前、和与良渚文化并行的考古文化为时间界限,来考察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地区重要考古学文化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的情况,分析它们与原始文字的关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1)、东北地区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

1)、东北地区8000年前后的內蒙古兴隆洼文化

东北地区以磨制石器、陶器、原始粟黍农业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典型考古学文化中,8000年前后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镇命名的兴隆洼文化较为著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兴隆洼遗址位于西拉木伦河南北辽宁西部地区。考古出土的兴隆洼房址、农业工具、玉雕表明,8000年前后我国北方寒带地区受更新世末全新世间冰期大暖季影响,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已经有原始农业出现;140平米大房子和聚落环壕沟证明,兴隆洼聚落与同期南方一样具有大规模人类聚集生活。兴隆洼民族以原始粟黍农业和家猪驯养定居下来。定居生活需要陶器,从燕山南北传入的平底陶器在这里发展出东北特有的平底筒形陶器和Z字、人字、网格纹戳刻纹为主的早期陶器纹饰。这里的陶器为手制,烧制火候低、质地疏松进水率高较为原始,陶器上的戳刻纹符号和纹饰与更早的南方原始刻戳纹陶器一样大多只具有实用和防滑装饰性质,但兴隆洼文化晚期刻戳符号纹饰较为精細,有些似乎具有一定的宗教祭祀语言性质。东北地区8000年前后的考古学文化中还没有发现彩陶礼器出现,表明长江流域和和黄河流域的彩陶礼器这一时期还没有传播到东北地区。

兴隆洼原始农业的存在被出土的打制、磨制石器工具所证明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原始农业和畜牧驯养业为兴隆洼人积累了经济基础,兴隆洼人信仰的自然崇拜和萨满宗教得到发展。崇拜猪的自然信仰让兴隆洼人室内葬坟墓中出现了猪的骸骨,人们用家猪随葬在室内坟墓中以期望权力和财富世代永存。兴隆洼文化是辽西赤峰地区众多考古学文化的源头,人们的猪崇拜信仰通过后续的赵宝沟文化、为红山文化和东北地区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玉猪龙成为顶礼膜拜的神灵偶像提供了条件。兴隆洼来自欧亚草原阿尔泰地区和黑龙江小南山的玉玦、玉斧、玉锛使得玉器成为了华夏民族带有神性的礼器不断向南方传播,成为中国崇玉文化的发源地。兴隆洼文化人群不惜人力物力对玉器的雕琢加工、发展出精湛的玉器加工技术和各种玉器。(有专家学者认为是首饰)从西方和欧亚草原自古有把美石加工成工具首饰献祭神灵的传统看,8000年前后兴隆洼人的玉器不可避免带有敬神礼神的宗教思想信息。它们只会是宗教神职人员用于敬神礼神的祭品或酋长头人兼萨满巫师佩带的法器。

兴隆洼文化在东北地区还有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辽宁阜新查海等遗址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中兴隆洼和查海遗址从房顶开门的房屋以及在房屋內开挖坟墓埋葬亲人的习俗与更早或同期的西亚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的房顶开门房屋、室内埋葬亲人习俗同出一辙。又因为赤峰地区自古在欧亚草原民族迁徙的交通线上,它们之间是否有文化联系和影响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图25、辽河流域内蒙古兴隆洼文化是东北地区粟黍农业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8000年前后的年代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众多著名考古学文化的源头。左上图是兴隆洼环壕村落遗址,表明8000年前后环壕保护村落形式已传播到了东北地区。上中图是兴隆洼出土的玉器,它是从欧亚草原阿尔泰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经黑龙江小南山传入我国最早的玉器。这种环形玉器在欧亚草原通道多有出土,是东欧草原欧洲人祭祀神灵的美石之一。传入我国兴隆洼后慢慢发展出中国特有的礼玉文化。上右图是兴隆洼出土的石雕生育女神,生育女神是西方旧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的数量最多的神偶,处在内蒙古东部欧亚草原东端的兴隆洼人在很多方面受到欧亚草原通道迁徙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三图是兴隆洼出土的平底陶器。陶器在中国南方诞生后沿第二阶梯向北传播。从万年前后北京转年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平底陶器看中国东北地区的平底筒型陶器是受燕山南北平底陶器影响发展而成的。东北地区陶器发展晚于南方。兴隆洼陶器的刻画纹受南方原始陶器刻画实用防滑传统纹饰影响,一般认为尚不具备敬神礼神语言思想性质。兴隆洼泥质黑陶斜口器表明这一时期诞生于南方的黑陶已传播到东北。但是从兴隆洼尚没有彩陶看、东北陶器发展是明显滞后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2)、辽宁沈阳新乐文化的木雕权杖和东北最早的彩陶礼器

地处辽河流域的沈阳新乐文化下层,碳十四年代为7200年至6800年,属东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里的地理位置决定新乐文化受南部燕山南北先进文化和东南沿海舟船交通东夷文化的共同影响。新乐文化位于辽宁沈阳市皇姑区新开河北岸,1977年首次发掘至2014年通过6次考古发掘共计17.8万平方米面积。新乐遗址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历史时期;上层为3000年前后、中层偏堡子类型年代为5000年前后属新石器晩期、下层年代在7200年至6800年新石器早期。出土打制磨制石器石斧、石铲、石凿、石箭簇和细石器、石磨盘石磨棒。夹砂红褐z字纹、弦纹戳印陶器与兴隆洼文化有联系。重要的是在新乐下层发现一件口沿内绘制条带纹的彩陶钵,(见赵宾福、任瑞波《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研究》,《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1期)这件单独出现的彩陶礼器应该是从南部仰韶文化传播来的;还出土有一件木雕凤鸟首权杖,鸟崇拜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宗教文化传统。萨滿教认为鸟能引领巫师的灵魂进入天堂。新乐文化出土的木雕权杖和煤精仿玉器具有丰富的宗教礼器信息,它们保留储存了7000年前后东北地区最早的辽宁沈阳人原始宗教信息,对研究最早沈阳人的族源和宗教信仰有重要意义。

图26、左图沈阳新乐遗址出土木雕鸟形权杖,历经7000年的这根木权杖出土时已断为三截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是最早的沈阳人留下的表示当时酋长、部落首领的权力标志物。最早的沈阳人首领用凤鸟作权力标志物证明辽河流域的沈阳人有鸟崇拜的宗教信仰,这是东北历史悠久的萨满教鸟崇拜的产物。这根木杖模型被做成新乐文化的标志物耸立在广场上。新乐文化下层出土的煤精饰件表明受邻近兴隆洼文化玉礼器影响,新乐人用本地煤精石加工敬神礼神的石器祭祀神灵。中下图新乐文化出土的斜口陶器是对兴隆洼斜口器的继承。右图是新乐下层出土的东北地区最早的彩陶器,它口沿内的红色宽带纹证明受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和沿海地区彩陶共同影响,表明彩陶礼器7000年前后已开始在东北地区出现。

3)、辽西内蒙古赤峰地区赵宝沟文化的刻画动物图画陶礼器

辽宁西部內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赤峰地区考古发现的系列考古学文化有8500年前后的小河西文化、8000年前后的兴隆洼文化、7000至6500年的赵宝沟文化、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5300年前后的富河文化、5000年至4500年的小河沿文化;如果加上南方良渚文化以后4000年前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3500年前后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这里从距今9000年以来至3000年有一直延续的八个著名考古学文化。反映了东北地区辽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历史,是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国文化中东北地区的重要一元。

其中7000年至6500年的赵宝沟文化中晚期、以小山遗址F2(2) 出土的泥质戳印纹图像尊碳十四年代在6850年至6715年前后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在《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一文中介绍,这里出土的陶器有刻印几何纹和动物纹二种。几何纹传承早期陶器实用防滑纹饰,不具备宗教语言思想性质。动物纹陶尊出土有5件,这些陶尊周身刻画的猪首蛇身鹿鸟图纹饰、具有明显的宗教祭祀礼器性质。小山Z6出土的红顶钵口沿饰有红彩宽平条带纹表明,(见 赵宾福、任瑞波《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研究》)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始出现的红顶钵原是山东7400年前后北辛文化的宗教礼器。北辛文化也是北方受贾湖文化影响最早出现红色条带纹彩陶的文化,年代上早于仰韶文化。北辛文化的红顶钵在河北易县北福地文化也有出现。它们在更北的內蒙古赤峰地区出现,表明燕山南部文化与北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文化联系。这些宽带纹彩陶钵也是6500年前后赤峰红山文化和5500年前后小河沿文化大量彩陶出现的源头。

图27、赵宝沟文化被认为是内蒙古赤峰地区兴隆洼文化的后续文化,左上图的刻印几何纹陶器是东北地区传统刻画纹平底筒型陶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因为宗教祭祀需要,赵宝沟人在祭神的陶尊上精雕细刻,发明了刻画动物纹,这些动物被认为有鸟、猪、鹿、蛇等动物和混合体,它们是兴隆洼人猪神祟拜、新乐文化鸟神崇拜和北方萨滿教传统的蛇祟拜、鹿祟拜的结合物,反映了萨滿教鸟、蛇、鹿动物崇拜的宗教语言思想。这种刻画动物纹是赵宝沟小山宗教神职人员的创造,是彩陶礼器尚未在东北发展时的特殊祭神礼器,他们用刻画图画记录表达了7000年前后与神灵沟通的宗教语言思想。

4)、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

内蒙古红山文化位于辽宁西部昭乌达盟(今赤峰市朝阳区)而得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红山后进行了考古发掘;1954年提出并以红山文化命名。红山文化以其出土的玉猪龙等大量宗教祭祀玉器著名,表明了由阿尔泰经黑龙江小南山传入中国北方兴隆洼的玉器,在这里正式成为中国人用来大规模祭祀神灵的礼器。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其后数千年的玉崇拜宗教文化传统。红山文化大量积石冢和石棺墓随葬的玉器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石雕生育女神像、大型祭坛、泥塑红山女神的出土,证明了红山文化由粟黍农业经济基础发展出发达的宗教精神需求和宗教祭祀礼仪的存在。以红山文化为中心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內蒙古、燕山南北方圆20万平方公里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石礼器,证明了红山文化古国当时统辖和影响的范围。红山文化由当地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发展而来,是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燕山北部文化组成的北方文化的代表,是证明北方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重要一元的确凿证据之一。

红山文化遗址以辽河流域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于东北热河、内蒙古中南部;南至河北、东达辽宁、吉林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红山文化年代早期没有碳十四数据,因其年代与后岗文化一期相近,后岗文化有72H5和71T1两个碳十四数据, 年代为6340年加减200年、和6135年加减140年;加上红山文化晚期有牛河梁J1B 5585年加减110年、Z1 5000年加减130年、东山咀石建筑5485年加减120年三个碳十四数据。因此一般认为红山文化上限可超过6000年,下限在5000年以前,早于南方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彩陶到了6000年前后红山文化时期才普遍出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红山文化普遍出现的彩陶礼器早期受仰韶文化后岗一期彩陶的影响。以后发展出以本地戳刻压印陶器纹饰为基础的几何彩陶纹饰。红山文化的彩陶符号与仰韶文化彩陶符号类似,如果说仰韶文化彩陶符号记录储存了仰韶人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信息,那么传承模仿仰韶文化彩陶的红山文化彩陶符号最初只是传播了仰韶人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但是由于红山文化位于欧亚草原通道上,由本地戳刻压印纹发展而成的彩陶纹饰符号,也包含反映了某些当地宗教思想的信息。红山文化彩陶中的垂鳞纹是西亚欧洲彩陶的传统纹饰,垂鳞纹在红山文化彩陶中出现,表明欧亚草原迁徙民族把西亚欧洲的彩陶敬神礼神宗教语言传播到红山文化并且为红山文化宗教神职人员接受。(见张星德著《红山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图28、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上承赵宝沟文化,是东北地区继兴隆洼文化延续发展的文化。到了65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时期,由于粟黍农业经济的发展红山人宗教礼仪精神需求得到大发展。红山女神庙、石雕丰产女神、大型祭坛的出现反映出红山古国发达的宗教礼仪的存在。兴隆洼文化的猪神崇拜在红山文化发展出玉猪龙龙神形式。源自兴隆洼的祭神玉器在红山文化正式发展成中国人的玉礼器祭祀形式,并向南方传播在安徽凌家滩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中国玉礼器祭祀神灵传统。来自仰韶文化和沿海地区的彩陶礼器在红山文化得到发展。红山彩陶还吸收了西亚欧洲人的彩陶紋饰反映了受萨滿教影响的红山人对来自欧亚草原神灵和宗教文化的认同。下图从左往古第二第三图是西方流行的垂鳞纹(也叫指纹纹)

5)、赤峰地区5000年至4500年小河沿文化的彩陶

小河沿文化以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小河沿公社南台地遗址得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一般认为包括燕山以北地区的小河沿南台地遗址、林西县白音长汗村遗址、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赤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大南沟墓地、赤峰元宝山海拉海沟墓地和昭乌达盟新惠乡石羊石虎山墓地六处遗址墓地。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燕山以南的北京昌平雪山一期遗址、北京房山镇江营遗址和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与小河沿文化有联系但有争议。(见赵宾福等《小河沿文化界说》,《北方文物》2013年第1期)小河沿文化从年代上看继承红山文化发展而来。受红山文化彩陶影响小河沿文化的彩陶器是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以后最多的。小河沿文化陶缸上的刻画符号具有文字符号性质。

图29、小河沿文化的彩陶是东北地区继红山文化最多的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由于年代晩于红山文化,彩陶纹饰与红山文化相比比较简单,反映了5000年以后彩陶礼器逐步走向衰弱的趋势。从小河沿文化彩陶鸟型器可知、东北地区受萨滿教影响的鸟崇拜宗教在小河沿文化得以继续。小河沿文化出土陶缸上的刻符有多个刻符连用情况,反映出东北赤峰地区受良渚文化影响,已经有文字性质原始文字出现。

6)、东北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器

在东北地区彩陶文化中,还有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哈民忙哈遗址年代为5500年至5000年,位于西辽河平原东部西辽河及其支流新开河之间,面积有17万平方米,属于内蒙古境內最大的考古遗址,曾经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位于辽东半岛大连附近的小珠山文化中层年代在5500年至5000年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哈民忙哈文化出土少量细平行线纹彩陶;小珠山中层出土的双勾涡纹、方格纹、折线纹、直线弧纹等几何纹彩陶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受到红山文化和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彩陶影响;赤峰小河沿文化是红山文化的后续文化,其彩陶和雕塑受红山文化影响;內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村南宝力皋墓地年代在4500年至4000年,与南方良渚文化有200年的并行期,这里出土的回纹彩陶大都受到红山文化后续的小河沿文化云雷纹影响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东北地区彩陶文化中,还有晩于良渚文化年代在4000年前后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很有特色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彩绘陶是陶器烧成之后再用笔和颜料在陶器表面绘彩的陶器,是彩陶衰退期的产物。研究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纹饰曾经对中原商周青铜器纹饰产生直接影响,亦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文化元素对中原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图30、上图是东北地区4000年前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这种白彩变形勾云纹饰是赤峰夏家店文化宗教神职人员的独创。红山文化有多种祭神的勾云纹玉器,勾云纹表达某种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记录,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得到发展,并且对中原商周青铜器勾云纹饰产生直接影响。

在以上东北地区新石器彩陶文化中,彩陶符号纹饰大多受南方仰韶文化影响形成,年代晚于南方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东北地区出土的玉器受欧亚草原民族把美石制作祭神礼器传统的影响。北方民族崇玉习俗转变成华夏民族把玉器作为祭祀神灵礼器的传统,造成中国从北向南传播流行了数千年的礼玉文化传统。无论是东北的彩陶礼器还是玉器雕塑,它们都包含了当时人类祭祀神灵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毫无疑问它们都与产生于宗教的中国原始文字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2)、长江以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和雕塑

长江流域万年前后上山文化的彩陶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最早的彩陶文化,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彩陶文化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因宗教祭祀需要诞生的彩陶礼器在浙江上山文化发明后,又因为宗教原因快速向北方黄河流域传播。在中国粟黍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流域发展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黄河流域的彩陶因宗教需要继续向北在东北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时期发展出东北地区的彩陶文化。

考古发掘发现在长江以南百越地区,历史上由于这些地区大多山地较多、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发展不快;以及研究尚不充分等原因,导致这些地区发现彩陶较少且传播较慢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长江流域条带纹彩陶在7000年前后才在南部沿海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出现。由于邻近的东南亚泰国班清文化有西亚经印度半岛传入的西方垂鳞纹饰彩陶存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出土的彩陶最早被香港澳门的传教士和神父考察为从东南亚传入的。因此有了中国南方彩陶西来说的论点。(见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南中国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第三届东方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广东珠江三角洲出土彩陶器数量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们发现这里的彩陶无论器形和纹饰,均与东南沿海山东大汶口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和长江中游湖南髙庙文化、大溪文化有密切联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周边岛屿春坎湾、小梅沙、大黄沙、后沙湾龙穴彩陶器群出土的夹砂、泥质赭红陶罐、盘、筒形器、杯、碗50多种陶器组合有中国早期陶器的刻画戳压印纹,镂空纹。使用毛笔和赭铁矿颜料绘制的口沿红色条带纹早期彩陶。结合这里出土的磨制有肩、有段石锛,石玉琮、壁、环、璜、玦和笄等工具和礼器,可以确定7000年前后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周边岛屿沙丘、贝丘的人群是中国古代长江流域的百越民族中的一支或数支。这里的彩陶不是从东南亚传入的西方彩陶,是中国东南沿海民族舟船迁徙到此生活带来的中国原始彩陶。由于中国南方百越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宗教信仰的差别,导致了中国彩陶礼器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中部发达,北方、南方发展缓慢的现象产生。

6000年至5000年中国南方的彩陶考古学文化以广东珠江三角洲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为代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西樵山文化1958年发现,1960年提出. 位于广东南海县官山镇古代火山地貌山丘地带。西樵山文化从旧石器晚期开始出现,在这一地区长期存在。研究认为西樵山人早期居住在沿海丘陵高地,以采集渔猎和锄耕农业经济为生。沙丘和贝丘遗址证明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参阅杨式挺《论西樵山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一期)

石峡文化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和东江流域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年代在5000年至4000年前后。出土的稻谷、石锄、有段石锛证明其是与良渚文化有联系的稻作农业经济文化。深圳地区石峡文化出土的玉琮是良渚文化南扩的证据。

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出土的彩陶以红色条带纹、波浪纹为主,有白彩和内部红衣陶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表明发源于浙江上山文化的原始彩陶向南方山地传播较慢,经过数千年才到达珠江流域。南方地区彩陶上点线几何波浪纹反映出百越民族水神崇拜的宗教信仰和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信息。南方珠江流域的白陶礼器上与湖南洪江髙庙文化相同的蓖刻纹加工方法映证了这里人的祖先与长江中游湘鄂地区民族有密切联系。

图31、上图一、二是珠江流域西樵山、石峡文化出土的白陶礼器,器形和刻画蓖纹与8000年前后湖南洪江高庙文化有传承关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上三、四图是珠江流域出土的条带纹和波浪纹彩陶簋,它们与下第二图来自东南亚泰国班清文化西亚欧洲的垂鳞纹(指纹)彩陶完全不同。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彩陶有传承关系。上第五图和下第一图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玉器,它们在石峡文化出现证明珠江流域当时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下第三图是珠江流域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出土的各种陶器和彩陶,从器形和口沿饰条带纹红彩碗钵可以看出与东南沿海,长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的联系。需要说明的是在广东佛山石宕制陶遗址出土新石器晩期4000年前后陶片40000余片,其中70片陶器陶片发现刻画于陶器底部的刻画符号46个,它们大多单个出现,少量有二至三个合用情况。研究认为是数码或简单记事符号。佛山石宕陶器刻画符号是南方地区发现数量最多的,反映了良渚文化前后刻画陶符和陶文已在全国各地出现。(见下第四图和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合编《佛山河宕遗址——1977年冬至1978年夏发掘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南方地区陶器刻画符号还有一些,如陈公哲在《香港考古发掘》一文中介绍有良渚风格的香港出土陶豆、陶壶底部刻符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见《考古学报》1957年第4期)韩起在《台湾省原始社会概述》一文介绍4500年前后台湾圆山文化(凤鼻头文化)陶器刻符。(见《考古》1979年第3期)曾凡《福建浮村遗址的发掘》一文中介绍3000年至2700年其间福建福州浮村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见《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和汪宁生在《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中介绍云南洱海新石器时代陶符。(《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等等。它们大多年代较晚或不甚明确。刻画符号较简单,不具备字词句的形式。与文字起源关系不大故未作专门研究。有兴趣者可再查看阅读。

综合以上我国以长江为中心,中原黄河流域,北方东北地区和南方珠江流域以良渚文化为时间界限的各个新石器时代著名考古学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容易腐朽的植物、动物性材料和难以腐朽的石器、玉器和陶器上,留下的各种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它们记录储存了当时人类留下的宗教思想语言信息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中彩陶、白陶、黑陶象甲骨文中用于占卜的龟甲和牛羊猪鹿肩胛骨一样,因为具有祭神的礼器性质,古人往往在上面刻画绘制符号、图画、纹饰记录储存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它们都是当时的宗教神职人员为了记录储存宗教语言思想创造整理的文字性符号,无疑是中国古代原始文字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中陶器绘制刻画符号和图画纹饰数量最多,沿续时间最长,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对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解析,来比较分析它们是否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在分析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之前,我们需要先把与文字起源相关的古代八卦符号,结绳记事以及出现很多的图腾、族徽等具有记录储存语言思想信息功能的其它工具考察完毕,探讨它们在古代文字形成中的作用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3、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我国古代的八卦符和结绳记事符号

《周易》中的八卦符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很大,流传范围很广,具有明显的记录储存语言思想信息功能,与中国古代宗教联系紧密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与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的《周易》八卦据说由中国神话时代三皇之一包牺氏伏羲创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伏羲“一画开天,造书契” 传说伏羲创造了文字和书籍,是中国文字最早的创造者。但是早期古籍因为大多根据史前神话传说整理写就,关于伏羲氏生活的年代无法统一。至今谁也说不清人类祖先伏羲女娲的生卒年代。虽然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字诞生以前口述的历史,可是由于神话在长期口授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入各个时代传授人的个人观点和错误而变成传说。以至许多内容在现代人看来有些近似荒诞,其真实性难以确定。因此伏羲创造八卦和文字书契的传说是难以从根本上考证的。但是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绘制、刻画符号中确实有八卦符号存在。浙江地区万年前后上山文化彩陶绘制符号中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八卦符号的早期形式。8000年前后萧山跨湖桥文化的木刻、骨刻符号也与八卦符号非常相似,要说八卦与文字无关似乎找不到证据。我们可以以许多考古学文化出土的实物证据为凭证,证明这些刻画符号和彩绘符号客观上记录储存了一定的古代语言思想信息,无论它们是八卦符号还是数字符号,它们与中国原始文字的形成都有无法分割的关系。它们也是中国原始文字的源头之一。

图32、八卦符号无论是不是伏羲氏发明的,客观上都是古人记录、表达语言思想的符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从上一图10000年浙江上山文化彩陶绘符,到二图8000年跨湖桥木角杆上的刻符;再到三图6000年前后凌家滩玉饰上的图画,和四图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玉琮外围纹饰。这些考古出土实物上的符号被专家学者解读为八卦符号的早期形式。说明八卦文化在中国已有万年历史。其后八卦符号发展出六十四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符号,(有按《易·系辞上》顺序说《河图》、《洛书》早于八卦的)是对以前古人语言思想的继承发展。八卦符号最早都记录、表达了古人用符号表达的计数、计方位和更多与神灵沟通的语言思想。这些符号虽然还不是文字,但是它们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源头。我们可以从这些符号中感受到它们记录储存的古人要表达的语言思想信息。表明它们与古代原始文字相关。

结绳记事是使用绳线打结的方法记录需要记忆的数和事,帮助人类在没有文字情况下记忆的方式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是世界和我国古人生活中创造的指示、记录、储存语言思想的方法之一。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记数和运算,世界考古研究认为全世界各民族古人用手指、脚指结合手臂长度、腿脚长度来指示记录生活中需要的数量、长度,并进行计算从而创造了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觧决生产生活中需要的测量、记数问题及其它问题。因为这些数字和运算需要约定俗成和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于是就有了古人用编织鱼网的绳线打结记事的方法。世界各地的古人在不同阶段发展出用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绳线,配合不同位置打结来记录需要记住的数字。后来逐步发展出记录各种事件的语言思想信息。虽然全世界各民族不同时期使用的结绳记事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是用结绳法记事、情况大同小异。其作用与刻画符号、图画、纹饰一样,就是记录、储存重要的语言思想信息。结绳记事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因为古代绳线用容易腐朽的动植物材料制成,大多已腐朽灭失无据可考。但是从中国古代算术和甲骨文中以结绳创造的数字和文字可知,中国至少在3200年以前商代就已有结绳记事存在。因为环境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结绳记事出现的时间也不同。据清华大学陈含章介绍,近现代在中国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独龙族、怒族、傈傈族;缅甸佤族等民族中还保留着原始的结绳记事传统。

在世界考古中我们可以在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看到500600年前印加帝国遗留的古代实物中找到很多结绳记事的工具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据说古埃及5000年前的壁画中就有埃及人结绳记录丈量泥罗河土地的图画。(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終结》、《河南图书馆学刋》2003年12月第23巻第6期)虽然结绳记事的起源和发源地及其传播路线现在还没有人研究考证,但是从考古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它们在古代人类世界中确实存在。结绳记事虽然不是实际的文字,它们有代替文字记录储存人类语言思想的性质和功能。它可能产生于民间实用而非宗教,但是它的记录储存语言思想的功能一定会被当时创造发明整理记录储存宗教语言思想的神职人员所关注。甲骨文中有文字与结绳有关是证据,如“系”字。所以结绳记事与世界和中国文字的起源一定是相关的。它们也是人类文字起源的源头之一。

图33、上一图是古埃及5000年前壁画中埃及人结绳记录丈量计算土地的图画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结绳记事的考古学证据。上二图是我国古人结绳记事示意图,据中国古籍《易·系辞》记摘:中国古人“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郑康成注》有东汉郑玄“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述。上第三图表明我国少数民族近现代保留的结绳记事风俗实物。下一图表示我国结绳记事符号与甲骨文中数字、纺织、系、乐字形式上的关系,可以看出甲骨文很多字符源于结绳记事。也可以证明至少在甲骨文诞生之时我国就有結绳记事存在。下二、三、图是近代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结绳记事工具“奇普”的广告和邮票。下第四图印加帝国博物馆的结绳记事工具奇普,甚至可以记录财富、通讯、战争等一切大事。它们与文字有类似的功能、因而代替文字使印加帝国走入了文明。(印加帝国没有发现文字证据,或许是被欧洲入侵者烧光了,他们的记事工具保留了下来。见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印卡王室述评》,白凤森、杨衍永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6月第一版)

(未完待续)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世界古代战斧式权杖与中国古代斧钺式权杖和战锤式权杖的考古学研究

孙汝初:中国古代铜剑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考古学研究

孙汝初《论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事实——从奥运取圣火说起》

孙汝初《外国铜镜收藏——中国收藏者未来的一个不错选择》

国博《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佛陀之路上篇:润艺阁分享

国博《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佛陀之路下篇:润艺阁分享

石鱼 伏虎 卧牛 野猪:润艺阁分享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中篇

跃马起马 马踏匈奴 人熊搏斗:润艺阁分享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上

润艺阁分享: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巡礼上篇

润艺阁分享: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巡礼下篇

两千年前奇矫无前汗血宝马的青铜留影:润艺阁分享茂陵博物馆

故宫修德白石馆曲阳石雕欣赏上篇:润艺阁分享

润艺阁分享:故宫里的铜狮 铜麒麟 石雕系列之一

从北魏石造像碑到北齐石畏兽像: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二

真气盈沛 气象峥嵘: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砖石画像馆

开相饱满 精神深邃: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五

大唐伎乐 宝相庄严:润艺阁分享故宫修德白石馆曲阳石雕中篇

润艺阁分享:故宫金铜佛像系列欣赏

北朝佛陀:润艺阁分享定州白石造像展上篇

北朝佛陀:润艺阁分享定州白石造像展下篇

从汉代透雕神仙玉座屏到唐代鎏金铜天王:润艺阁分享定州博物馆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润艺阁分享

和合共生——国博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之二:润艺阁分享

和合共生——国博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之三:润艺阁分享

法门寺珍宝馆雕塑艺术巡礼之一:润艺阁分享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沈阳道教灵符网请符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6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