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楼劲:先儒“诛暴君伐无道”的革命论,是怎样退化成改朝换代的工具的|文史宴

道教符咒网    2023-03-20    102

文/楼劲

刘邦虽然不是单纯的布衣,而是游侠、秦吏的综合体,但毕竟不是高级贵族出身,其得天下最好用的口号就是儒家的“汤武革命”之说,汉初尊崇陈胜亦是此理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诸子百家经过战国秦汉的融合,在汉初已经形成儒家包举百家之势,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汉武帝用为帝国意识形态,但这种叙拉古的诱惑不是没有代价的,汉儒虽然仍想“屈君以伸天”,保持上天对皇帝的制约,但已不得不大谈“屈民以伸君”,为皇帝的暴虐背书,而且,对儒家至关重要的“革命”之论进行了扭曲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可以说,无论汉儒宋儒,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先儒的背叛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今文家对先儒“革命论”的扭曲

继景帝以来“革命”等同于易代改姓,昭、宣以来禅让入主“革命”内涵之后,王莽时期的实践,又为“革命”增添了新的样式,由“治历明时”导出的特定改制活动,开始成了“革命”外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即汉初以来革命论退化的基本阶段和过程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中不难看出,自从起于闾巷的高帝举起汤、武革命的旗帜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经两百余年历史风雨淘洗之后,《易·革卦》彖辞揭出的“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个早年确定的“革命”命题变质了。

实际上只要把“汤、武放杀”原型及其寓有的“反抗暴政”内涵剥离出去,就 已完成了从被统治者的思想武器,到易代改姓的舆论工具的大回转,从而现成地构成了王莽及其后世追随者们所行禅代“革命”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基础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说来好笑的是,这些禅代“革命”的过程,看起来竟仍如此完美地“顺乎天而应乎人”,且似更为准确地体现了“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更始本意[1]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仅此亦可见,忘记或背离了革命原型所寓的精神,是根本谈不上保持革命传统的,而 衡量真革命和假革命的唯一试金石,也根本不在炫人耳目的发展或润饰,而在于革命成功后能否切实坚持被统治者反抗暴政的正当权利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汤武革命”的核心是抗暴

而不是改朝换代

综观西汉革命论退化的历程,确与今文学存在着密切关系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这倒不是因为革命、改制、禅让、受命等当时流行的政治范畴,其讨论者几乎均有今文学背景,而是今文学的整体品格使然。

正是由于今文学自身的性格和革命论所寓的政治意涵,使两者不能不在当时政局的递嬗和政治思想的转折发展中结下不解之缘,从而演出革命论在今文家递次展开的阐释中不断退化的场景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里不能不指出的是,有不少学者,包括蒙文通先生这样杰出的学者,仅据当时相关讨论者的今文学背景和今文学文献的部分论述,就得出了西汉今文学富于“革命精神”的结论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些研究既没有把西汉今文家的微言大义,放到战国以来革命论所处的历史发展链条中来认识,甚至也没有将之放入这些今文家自身的学说系统中来讨论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例如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董仲舒这位独尊儒术的重要发起者和继往开来的《公羊》学家,其为何并在什么基础上讨论革命问题?其理论核心究竟是“革命”还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大一统纲常伦理?难道汉武帝采行其说独尊儒术,或者说西汉官方学说的主旨,竟是要发扬革命的精神?[2]

蒙文通先生的《孔子和今文学》一文已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这些问题,故其较蒙先生早年所撰《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一文增加了不少篇幅,用来批判董仲舒对革命论的消极作用,指出董氏把汤、武革命导致的夏、商、周更替,变换和诠释为“三代改制质文”,认为这是他改变了自己传承的学统,“来迎合汉王朝的需要”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3]

这些重要的补充体现了蒙先生在该问题上思考的进路,实际上却还是部分地回到了其早年《经学抉原》一文的结论:“今文者,朝廷之所好;古文者,朝廷之所恶者也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4]

立为官学的西汉今文学是否“曲学阿世”之学还可以再议[5],但要说其 随本朝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的演进,已越益以大一统君臣纲常为其理论轴心和整体性格,揆诸当时《春秋》学甚盛和石渠会议前后齐学与鲁学、王、霸杂治与纯用德、礼的发展递嬗大势,应当是经得起考验的不易之论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6]

大一统君臣纲常这个理论轴心的确立过程,显然有着较以往所见更为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巩固一统帝国所需的理论形式当然不会自动现世,战国以来“儒分为八”和各家学说错综斗争又相互渗透的复杂态势,表明笼统而言的“儒术”,很难说现成就是维护一统帝国的天生宠儿。

所有历史时期的主流思想或核心价值,都需要在交锋和斗争中磨洗陶冶而成,自应有其具体的契机、因缘和承载其交锋和斗争的相应论域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西汉一代政治思想与革命论纠结缠绕而转折变迁的史实,正是揭示这些早被岁月湮没的历史侧面的关键所在。

现在看来,高帝举义开国和汉初布衣卿相之局,自易滋生对平民英雄的崇拜和革命抗暴的认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革命”态度、观念和后续的理论问题,一直都是汉初以来思想界纠缠和交锋不休的重要线索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循此线索切入,陆贾所谓“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不仅说明了工作重心转移的迫切,亦体现了起义者换位为统治者,讴歌革命转为防范革命的必要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7]而黄老学说被按“无为”的方向来渲染,又何尝不是叫革命者“与民一起休息”的意思?

到景、武时期汉家统治渐形稳固,可以不甚顾忌高帝的革命形象和遗产,革命的后代越益清楚地变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守护者后,虽然不乏争辩和斗争,革命论的退化和政治思想的转折显然大势已定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终于以《春秋》大一统说打动帝心而崛起独尊的儒术,也包括崛起于景帝时期又由董仲舒诸人发扬光大的《公羊》学在内,[8]作为官学自须配合统治者角色变换和重心转移的需要,以厉行强调君臣纲常和维护现有统治秩序为职志,今文家们即便仍以“曲学阿世”自惕,实际上却不能不一再从其原来的立场上后退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就像他们既要为汤、武的放杀辩护,却总在以修正革命的内涵为代价,以至于 他们对“革命”的诠释,竟已丢掉了其因反抗暴政才顺天而应人的内核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革命之世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今文经学遭遇危机

这样的理论转折,自然无助于天下的长治久安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民众对暴政的反抗,是不会因革命论形态如何而停歇的,思想界也很快随武帝以来的统治危机而进入了多事之秋。

人们已再次面临被统治者反抗暴政的重大问题,[9]其流绪又渐集中于倡言或赞成王朝的让贤禅代,还是维护汉家一统江山的交锋斗争,双方的话语系统也还承袭和使用着“革命”“受命”之类的词汇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所不同的是,执掌大权的一方现在动辄以下狱杀人来做结论,而退化不止的“革命”,也早等同于改朝换代,进而又以禅让为其基本内涵,本已只涉一家一姓的天命转移,又找到了和平过渡的适当方式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因而昭、宣以来这场在汹涌暗流中展开的斗争,虽然看起来你死我活无比激烈, 虽然胜利的天平随王莽出现而终于倒向了拥护“革命”的一方,其理论的实际进程,却早脱离了人民是否有权推翻暴政的方向,而是超越一家一姓的更替而进一步强化了代表宇宙和人间至理的君臣纲常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样的趋向,客观上的确有利于把易代活动本身对君臣关系准则的必然冒犯,尽可能减轻到最低程度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西汉今文学的政治品格和理论轴心,就是在这种矛盾斗争的统合过程中更趋鲜明起来的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赞颂当时今文家“革命精神”的学者,往往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景、武以来为汤、武放杀辩护的董仲舒、京房、谷永及《齐诗》后学之类固然是今文家,但演成董仲舒所述“今唯以汤、武之伐桀、纣为不义”局面的,更离不开依附官方立场的今文家们。

董仲舒虽然还有很多问题

但在今文家里已经算很有良心的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同样,昭、宣以来直至汉、新之际,倡言禅让或易代说的,固然多为今文家,其反对派却更清一色是今文家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即此可断: 拥护、反对,或围绕“革命”及禅让易代来表达经解和政见,都不能视为今文学独有的理论品格。

禅让、受命、易代等问题常见于今文家的阐述,除说明相关论题越益成为政坛关注和政治思考的焦点外,更是出于代表官方学说的今文家言论更易形诸史臣笔端的缘故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说到底,一代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的转折变迁,要比儒学或今文学的发展更为波澜壮阔,是其间的种种错综事态决定了儒学或今文学的演化历程,而不是它们先天地引领和决定着时代潮流和其他各种思想观念的命运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因而今文学或儒学这个筐子,并不是足以涵盖禅让易代等问题讨论的合适容器,这个讨论本来就属于革命论和一代政治思想的演化历程,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都要比今文学或儒学所能范围的更具广度和纵深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可以设想,真要用今文学关于“三统更替”或“天命所授,非独一姓”之说,来为现实中的易代改姓辩护,就必然招致其一统纲常理论的严厉反弹和批判,所谓“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且不并立”,[10]从而陷入以今文学之矛攻今文学之盾的深刻对立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由此看来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王莽易代之前召集大批民间学者献书撰说,又力倡古文经学以之指导改制活动等事实,倒是可以表明:

经过“纯用儒术”的元帝时期进一步涵养而发展到西汉末年的今文学,既然已把一统天下、君臣纲常之理发挥到了极致,也就必然会在易代改姓的理论和实践中处于两难,或虽可自圆其说而仍难匹敌其所阐纲常伦理的深入人心,以至于 其在总体上已很难一力担当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古文经学为什么离不开谶纬

然则当王莽谦恭流言纷飞之时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易代“革命”既势在必行,其更富朝气和更为适用的理据何在?“革命”的发起和拥护者又将何以自处呢?

在经学一尊的时代要为改朝换代提供新的理据,自然不能完全离开经学来另搞一套,那适足以制造阻力,更不可能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当时,这类新的理据总的是要能更加有力地论证新朝的“顺天而应人”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它们必须是一种新的经学形式,却不能完全以君臣大义为轴心而作茧自缚;要依傍又出入于今文学,又有更易操作的政治程序和制度内涵。

对当时来说,这样的理论形态一部分已经现成准备好了,这就是尚处民间和禁中秘阁的古文经学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但古文学扎实而不神圣,繁琐而少玄妙,见微而难知著,例证周详而结论平淡,重书本文献而忽民间谣谚,立足于实际而不着眼于未来,尤其致命的是缺少对天命转移的系统阐述, 因而必须以充满天命所归、神圣意旨的谶记预言,证据链条极长极多而所释无不圆转如意的纬书为之辅翼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清代学者有谓“六经明往之书,纬则知来之业”,且以佛教有显、密二宗而喻“经显教,纬密教”,可以说相当准确地概括了纬书的各种素质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11]

而若在此基础上再括一义: 纬书是对宇宙万物现象的诠释,要在着眼于易代而明其气运理致,取今文学微言之长而辅古文学大义之短者也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个问题自然不宜在此细说,但 古文经学和纬书同时在成、哀以来崛起流行,且与当时政局及政治思想和革命论的转折演变紧相关联,当可断言其绝非偶然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纬书

是古文经学的神学担当

西汉往矣,新朝亦不旋踵而灭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光武帝本为汉室支裔,其在新莽乱政、汉犹被怀、烽烟四起之际举义旗、平群雄,被推为帝,基本上与高帝刘邦受命登位的过程属同一模式。渲染高帝功业和高举革命抗暴的旗帜,实为其践祚称帝前后的重大方略。[12]

而其“革命”演化的全过程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一方面说明民不聊生之时,汤、武革命的抗暴传统必将再被继承和唤醒,其况正犹战国末年汤、武放杀已多被否定,一到秦末刘邦却可再举此旗那样;

另一方面,光武帝掀起的这场“革命”,也还是不免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转折中,重蹈汉初以来的退化覆辙,继承下整个西汉革命论退化的遗产;更因汉、新之际政治思想和革命论的交相递嬗,包括古文经学和纬书盛行等新的历史前提而呈现出“图谶革命”的新特征,透露出 “革命”主旨进一步从抗暴转向卫道的新趋向,再翻出“符命论”“正统论”等新讨论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13]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西汉初年到东汉初年革命论所呈现的这个回澜曲折的周期,要当以古典革命论终结和中古革命论起步为其主线,而其种种侧面,业已体现了我国近代以前所有“革命”事件及其理论形式的基本要素和轮廓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注释:

[1]《容斋四笔》卷一二“治历明时”条,即据刘歆定历而引《革卦》彖、象辞,又据颜师古注刘歆《钟律书》引逸《书》之文,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无非是说王者受命必治历明时而应天顺人,“所云革命,盖谓是耳,非论其取天下也”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洪迈:《容斋随笔》,第754—755页。洪氏的这一看法其实并不新鲜,蔡邕《历数议》:“汤、武革命,治历明时,可谓正矣。”《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一八《蔡邕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年,第437页。徐幹《中论·历数》:“及夏德之衰而羲和湎淫,废时乱日,汤、武革命,始作历明时,敬顺天数。故《周礼》太史之职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比洪氏说得更加清楚。徐幹撰、孙启治解诂:《中论解诂》(以下简称《中论解诂》),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48页。其实这种观点早有苗头,《郭店楚简·语丛一》:“《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是战国已认为《易》之要在通天人之道。陈伟等:《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五种》二《郭店1号墓简册》,第245页。又《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载刘向在成帝元延中因灾异奏言王氏将为祸乱,述“昔孔子对鲁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第1964页)。战国以来流行孔子与鲁哀公对答之语甚多,这一则说明自来相传孔子与鲁哀公论桀、纣暴虐,历不正而天象月日皆乱,遂为易代预兆。其中即暗示了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与治历明时的内在关系。

[2]参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秦汉思想简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5—176页;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增补第三版)》第五章《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21—179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3]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册一,第329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4]蒙文通:《经学抉原·今学第四》,《蒙文通全集》册一,第249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此文雏形,亦即蒙先生更早所撰的《经学导言》二《今学》则说:“皇帝不爱的书,便不能立博士,博士也就排斥他们。他们的学问只好传授于民间,也不必跟着皇帝说,后来便与博士的学问分成两派,便分了个今文、古文的差别。简切说来,便是跟着皇帝的一派就叫作今文,皇帝不爱的一派便叫古文。”《蒙文通全集》册一,第198页。

[5]《史记》卷一二一《儒林辕固生传》载武帝时固与公孙弘俱被征,固诫之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第3124页)同卷《董仲舒传》亦载“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第3128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可见同属今文学,与当朝的关系还是相当不同的。

[6]参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第四章《“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的改制运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67—393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7]《论衡·超奇》:“高祖读陆贾之书,叹称万岁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所说本于《史记·陆贾传》载“贾著《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论衡·书解》则述“高祖既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败,陆贾造《新语》,高祖粗纳采”。“叹称万岁”是要说明《新语》甚合当时之要,“粗纳采”则是汉初未能尽遵陆贾建议的写照。《论衡校释》,第617、1156页。

[8]参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先秦儒家思想的转折及天的哲学的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184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林聪舜:《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第六章《帝国意识形态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4—199页。

[9]《盐铁论·地广》:“大夫曰:汤武之伐,非好用兵也;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所以除寇贼而安百姓也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故无功之师,君子不行,无用之地,圣王不贪。先帝举汤武之师,定三垂之难,一面而制敌,匈奴遁逃,因河山以为防……由此观之,圣主用心,非务广地以劳众而已矣。”又同书《伐功》:“文学曰: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者,若旱之望雨,箪食壶浆以逆王师。故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不爱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秦王是也……”《盐铁论校注》,第208、494—495页。这里大夫和文学政见不同,但均从诛暴安民出发肯定了汤、武放杀,即反映了时人对汤、武革命问题的关注。

[10]上引文前为刘向切谏成帝修陵过盛所言,后为刘向奏说王氏过盛之语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见《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第1961页。刘向即是同一位今文家既危言易代学说又力遏易代行为的典型人物,其立场和动机亦正如其自述:“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第1963页)。

[11]张孟劬:《张孟劬先生书》(与叔明书),载姜忠奎:《纬史论微》卷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2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

[12]东汉初年以来赞颂高帝革命的作品骤然而兴,其名作如《汉书》卷一○○下《叙传下》的述《高纪》第一:“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寔天生德,聪明神武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秦人不纲,网漏于楚,爰兹发迹,断蛇奋旅。神母告符,朱旗乃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第4236页)荀悦《汉纪》的《高祖赞》:“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其实质是对光武革命的讴歌。荀悦、袁宏撰,张烈点校:《两汉纪》(以下简称《两汉纪》),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57—58页。

[13]《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载张纯建武十九年与朱浮共奏言,称光武帝“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鉏暴乱,兴继祖宗”,虽“名为中兴”而“实同创革”(第1194页)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同书卷一七《冯异传》载其说(转下页)(接上页)光武帝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第640页)。《艺文类聚》卷一○《符命部·符命》引傅幹《王命叙》,述尧舜汤武以来,“虽五德殊运,或禅或征,其变化应天,与时消息,其道一也。故虽有威力,非天命不授;虽有运命,非功烈不章。自我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讨秦灭项,光有万国。世祖攘乱,奄复帝宇,人鬼协谋,征祥焕然。皆顺乎天而应乎人也”。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以下简称《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89页。皆其反映。而《文选》卷三《赋甲·京都上》班孟坚《东都赋》述“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第31页)。《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张平子《南都赋》述“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第73页)。亦正以“建武革命”“真人革命”颂光武之业。另参陈槃:《秦汉间之所谓符应论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本,1947年。

本文节选自楼劲《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已获出版社授权独家首发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楼劲先生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功力深厚,著作等身,这本书是他近年来的论文集,聚焦于中古思想史与政治史的互相影响,极其精彩,大司马强烈推荐。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南京道教灵符网请符,陌生历史普及化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81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