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进豫·周口:鹿邑太清宫-道教之源
鹿邑太清宫,国五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
鹿邑太清宫由前后两部分宫殿组成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前区有民国初年复建的太极殿和新建的三清殿,山门至太极殿神道东侧有大唐碑和大宋碑。太极殿东有九龙井。相距五百米为后殿区,两区以新建的洞霄宫石坊为界。后殿区有清末的娃娃殿、民国初年建的圣母殿和新建的圣母殿--太一元君殿。圣母殿东侧有先天太后墓。 两处宫殿间有新建园区,东侧为老子故居,园林式仿汉建筑,所有房屋都被辟为鹿邑首位省级私人博物馆“长军古陶瓷博物馆”展馆;西侧为道源碑林和翰轩苑,道源碑林有《道德经》八十一篇石刻,翰轩苑内有以帝王朝老和名人仕宦拜谒为主题四十五方碑刻。翰轩苑西侧有西展厅,为太清宫历史和道教风貌展馆。与西展厅呼应的是东侧“老子八十一化”文化园,由老子八十一化主题馆和老子雕塑园组成。太清宫现存古碑刻约二十通。最著名的三通古碑位于太清宫东路。南为“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其北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其东北有宋真宗的三御碑即“先天太后之赞”碑。此外,1997年在清理太清宫北的洞霄宫遗址时,除了发掘出唐宋等时期的建筑基址、出土大批建筑构件外,还发掘出商周时期的一座古墓,出土上万件珍贵陪葬品。这些珍贵文物被河南博物院、周口博物馆、鹿邑博物馆三馆分藏。
关于老子故里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中写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楚就是古代楚国,苦县就是今鹿邑县,厉乡就是县城东的太清宫乡,而曲仁里就是今乡政府所在地--太清宫镇。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后改为老子祠。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李治幸老君庙,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唐玄宗李隆基两度亲谒太清宫,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又亲手为《道德经》作注镌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并延续至今。 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金水"河,河上有"会仙"桥。前宫住道士,后宫住道姑。两宫相商事宜,则以云牌传示,不允私自来往,其规矩之严犹如皇宫。 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宋真宗赵恒自称道君皇帝, 拨国库款重修太清、洞霄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重修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会真桥记"等碑刻。重修后,真宗皇帝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亲率满朝文武来太清宫朝拜。 以后屡修屡废,元代中统年间,皇帝颁发了圣旨和执照,对太清宫予以保护,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时,规模尚十分可观,然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与清时相比,又是仅存"十一于千百也"。 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360百科,鱼有删改。)
太清宫大宋碑在南,大唐碑在其北侧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两碑皆有碑亭,碑亭不同,大宋碑碑亭为八柱四角碑亭,大唐碑碑亭为攒尖碑亭。
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该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碑身几乎沉在地平面下。碑头完好,碑面破坏严重,很难看清碑文,龟趺头部受伤。有关资料上说: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来鹿邑朝拜及重修太清宫的经过并描述了修复后的宏大规模和壮观气势。
精美的圆头九龙盘踞碑头
由于黄河多次发水,该碑下半部长期被埋入土中,只有上半部裸露于地表之上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村民建房把此碑圈人院中。2005年,经上级文物部门同意,对此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被埋入地下数百年的碑的下半部和巨大龟趺碑座才得以重见天日。(摘自鹿邑在线网《道家之源太清宫》一文)
大唐碑即“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为太清宫现存最早碑刻,碑头破损。同样碑身几乎沉在地面之下。有关资料上说,碑身四面镌刻,阴阳两面为碑文正文,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正文是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注释。实物观察,只有碑阳下半部字迹清晰可辨识。
该碑立于唐天宝元年,即742年,碑高3.7米,宽1.2米,厚O.36米,碑首为半圆型,首身一石,碑身四面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每面22行,满行51字,隶书字体,左右两侧为文人题咏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碑文内容为唐玄宗李隆基对《道德经》的释文。此碑建于唐朝,公元2002年以前,此碑在地面以上仅露碑头尺许,碑头大部、碑身、碑座都被埋入地下。而此碑初建时应建在地上,也就是说,1300年来,太清宫这个地方,地面整体增高了整通唐碑的高度。为研究这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和河流水患史提供了一个佐证。(摘自鹿邑在线网《道家之源太清宫》一文)
↓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为太极殿,鱼和先生去时为2019年9月21日,太极殿在修缮,围挡严实,无缘一见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殿前古柏森森,高耸探出围挡。传说中老子手植的丹桂古柏,挺于围挡之南。
↓在神道两旁有日月形两水池,名为灵溪池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旁边宣介上书,传说老子诞生时九龙取水浴老子,洗浴老子圣体的水汇集而成灵溪池。唐朝皇帝拜谒时修建了灵溪池。
↓太极殿前还有一口望月井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井沿儿高出地面半米。其旁宣介上书,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
↓太极殿前神道西侧有“ 金续修太极殿记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该碑立于金朝明昌二年(1191年)。有关资料上说:该碑由前州学正胡筠撰文,陈知常书丹夏斌、王熙刻石。 圆首龟趺碑,碑首篆字“金续修太清宫记”,碑身有裂缝,龟趺残破。碑文难以辨认。据鹿邑县志记载,该碑文楷书,约1600余字,详细记载了太清宫的历史兴衰,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碑文的开头为“亳之太清宫,即老子旧居也。今之太极殿,即老子降圣之地。殿之南有虚无堂,相传为老子讲经宴息之所。”非常详细地记载了老子故居的规模、太清官名称的变迁,宫内的建筑、树木等,是研究太清宫沿革的最好教材之一。
↓太极殿神道东侧有“ 清重修太极殿记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该碑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梯形碑首,下有碑座,为青石刻成。楷书碑文。碑文内容为周道圣等人捐款集资重修太极殿的事情。碑文开头是:“鹿邑东赖乡仙境,名日太清宫,有太极殿,老子居焉。” 碑尾说“虽经我等尽力修缮,同唐宋之盛隆相比仅存什一于千百也”。
太极殿东西墙壁上嵌有两方元代碑刻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西为元“太清宫执照碑",东为元“太清宫圣旨碑"。元圣旨碑立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二年,为元朝中央政府保护太清宫而颁布的一道圣旨。执照碑为元世祖中统元年颁发的保护太清宫的执照,详细记述了元代太清宫的格局。太极殿前还有根民间传说中老子的赶山鞭--铁柱。《光绪鹿邑县志》上记载这根铁柱是唐时旧物。老子曾经在周王朝做官。作为奴隶社会的周王朝,天子是天下的至尊,群臣百官在上朝时,必须恭敬站立。而老子身为守藏室之史,需要写言记事,于是周朝天子就赐老子一根铁柱,老子可以倚在上面书写,所以后人尊称老子为“柱下史”。(摘自鹿邑在线网相关文章,鱼有删改。)
太极殿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据说是老子诞生之处,所以这里是天下道教之源。鱼拜谒那天,巧遇道教信众在殿前朝拜。
丹桂古柏,鹿邑旧志记载是老子亲手所植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仔细观察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鱼发现树上有树龄牌,上面标注的时间说明两古柏为唐柏,老子手植一说,有可能吗?
↓太极殿北为遗址广场,广场西南角有一棵构树,即褚桃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旁边有宣介上书,传说此树为老子手植,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老子母亲生日前后,这棵树上会冒出白色烟雾,持续十天左右。 超过二千五百年树龄的构树,你信吗?
↓太极殿东侧有九龙井,这是近年新增的景点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据说,老子所生之地,东有九井,各有龙吐水,以浴圣体。也就是说有九眼龙井,方可证明此处是老子诞生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成功挖出九口水井,并以此作为自己是老子故里的重要证据,进而获得台方捐赠、上百万美元的“重建老子故居”基金。只有熟知这个桥段,才能明白鹿邑在太清宫太极殿东挖井的苦心。
遗址广场正北方屹立着新落成的三清殿,该殿距太极殿约百米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重檐庑殿顶。
龙陛石不错
三清殿重檐庑殿仿宋建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三清殿殿前檐悬挂牌匾甚多,其中题者有标注为米芾和苏东坡等名家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如楹联:道迈诸天一气化做三清品,德起亿劫九转变成万尊佛。注为苏东坡书法;妙一统元,标注襄阳米芾。
妙一统元,标注襄阳米芾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三清殿内玉清、上清、太清神像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新的建洞霄宫石坊
↓洞霄宫遗址处尚存一处清末建筑娃娃殿,其东侧为民国初年复建的圣母殿,圣母殿北为新建的圣母殿--太一元君殿,太一元君殿东南为先天太后墓,先天太后墓南有宋碑一通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圣母殿和娃娃殿屋脊
新圣母殿挂匾为“太一元君殿”
新圣母殿内
先天太后墓
宋真宗立“先天太后之赞”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看过眼神、再细瞅它的甲壳图案,这个龟趺气度不凡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先天太后之赞”碑被誉为三御碑,即宋真宗亲撰亲书亲篆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该碑圆形碑首,其上浮雕二蟠龙。
存世至今仍能字迹清晰,属实不易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老子故居
故居内为仿古建筑,均被辟为鹿邑首位省级私人博物馆“长军古陶瓷博物馆”展馆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藏品很多,免费参观。
翰轩苑,内有以帝王朝老和名人仕宦拜谒为主题四十五方碑刻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鹿邑太清宫盛极时,曾先后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武周皇帝武瞾、唐玄宗李隆基、梁太祖朱温、宋真宗赵恒和宋徽宗赵佶八位帝王驾临朝老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翰轩苑内有朝老图浮雕
老子故居内有唐高宗朝老图和宋真宗祠朝老图宣介板
道源碑林,内有《道德经》八十一篇石刻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西展厅
展厅布展全部为文字图片展板,太清宫历史和道教文化渊源一目了然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老子文化广场在太清宫山门南侧,隔路相对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广场有高大老子像,广场四周还有四幅线刻老子像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唐宋元明四朝代文墨者对老子的解读,就具象在这四帧老子图中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
与老子传经和故里内容有关的七组群雕为广场增色不少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不过与太清宫内的老子八十一化文化园内容雷同。
老子出关骑驴行,今人欲效驭鹿车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八十一章道德经,试问何人抄袭得?
欢迎来访龙井道教灵符网请符,顺致秋祺!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8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