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任见:道、道教和两汉“茶道”【原创】

符咒网    2023-03-28    81

任见:道、道教和两汉“茶道”

茶之事,源于炎帝神农氏,知于秦朝,文化于汉朝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茶事与华夏的道教独特结合,饮茶方式成为“茶道”,通过喝茶艺术实践获得“道”,成为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馥郁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再后来,佛于汉代来到东土,也喜欢上了茶事,美曰“禅茶”、“茶禅一味”, 借助于饮茶的艺术,祛除贪欲,净化凡心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道教的根,在东周时期老子李耳的《道德经》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道德经》五千言,篇幅小,却是道教和道家哲学的开山劈河、立本建基之作。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华夏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篇奇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原文不分章,后人把它分了分,《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合计81章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老子李耳,字伯阳,谥号聃,传说他的母亲为理氏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理氏在村头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漂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中午又热又渴,理氏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怀了身孕。

这说明又一个历史名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从侧面证实,东周时期母系社会的性质仍然十分突出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不得了的是,传说理氏竟然怀胎八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这男孩一出世,就是白眉白发和白白的大胡子,因此被取名“老子”。老子出自李子,“李”就是他的姓了。

在上古语音中,“李”和“老”不分,李子就读成了“老子”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据记载,老子自小静思好学,因而知识渊博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他的私塾老师商容,总是发愁他的刨根问底,而他犹自疑惑很多,无法开解,夜里常常睡不着觉,仰头观天,追问天为何物。商容慨叹“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进入周都洛阳深造。

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天文地理,无所不学,《诗》《书》《易》《礼》,无所不览,文物典章,无所不习,学问大进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后“入守藏室为吏”,进入周朝皇室图书馆工作。

守藏室是典籍收藏之所,天下集累,汗牛充栋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图书管理员近水楼台,积累了丰富学识,远近闻名。

当时,周朝天子日渐势微,各路诸侯争做霸主,战争连绵,动乱不休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公元前520年四月,周景王姬贵不慎崩故,他没有嫡长子,临终之时仓促把庶子姬朝托付给大夫孟宾,希望孟宾扶立姬朝为王。孟宾势弱,被单穆公等人击杀。单穆公扶立姬贵的嫡次子姬猛登基。庶子姬朝空欢喜一场,心中很是不忿。姬猛一上台就大搞裁员,先父重用的百官“光荣下岗”。 姬朝有了借口,带领下岗的公务员们造反,劫持了姬猛。

单穆公联络晋国反击,晋景公姬獳派兵搭救姬猛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姬朝所率“百官”不会打仗,姬朝见大势已去,只好逃亡楚国。逃亡之际,将王室图书馆的重要典籍都卷走了,还带走了忠于自己的贵族。典籍加贵族,等于把中原文化带到楚国去了。

老子李耳蒙受图书馆典籍遭劫的失职之责,受到牵连,被迫出逃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他悲怆地离开洛阳,走到郊外,但见阡陌错断,井栏摧折,枯草瑟瑟,四野荒凉。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车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怀孕的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怕掉队饿死。

老子心如刀绞,“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决定:归隐!老子觅得青牛一头,让牛自由行走,驮我到哪里就是哪里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青牛有灵,驮着老子离开洛阳,一直向西缓缓走去,缓缓走去,缓缓走去。

函谷关,就是秦晋崤山大谷的东口,有个关守——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据说有深厚修为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这位关长不由喃喃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关尹早闻皇家图书馆馆长李耳大名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

于是,次晨即派兵夫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贤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到关口查岗,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

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关尹仰天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青牛背上,果是老子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其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继而,关尹恳求老子“将汝之圣智著之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允诺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有人管吃管住,李耳便整理思路,著《老子》上、下两篇五千言,送予关尹,这便是《道德经》了。

《道德经》论述“道”与“德”:“道”是宇宙规律、自然规律,“德”是世界观、方法论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道”是“众妙之门”,生成万物,涵养万物,“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同归,都通向“道”。“德”是修道的途径,人所需要的宁静心境、超脱生活,无为,无不为,缺“德”不可修“道”。

可以看出,老子所言之道,即因循自然之规律达致“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当然,他在《道德经》中也阐发了道的遵循社会常理、常识、常情的引申义。他认为“有四大”: 道大、天大、地大、君王大。天、地、王三者都要依循道来成就,道是根基、母体之所在。

老子的道德学说确立了茶道文化的灵魂,为茶事、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实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生命思想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老子所谓的自然,包括“人化”、“社会化”的自然,在茶道中,都表现为人对“道”的体认,人对自然的亲爱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在品茶时,“道”的体现是乐于亲近自然,在思想上、情感上与自然交流,在性情上、人格上与自然相拟,通过茶事实践、品茶活动体悟自然的规律。

道教,真正成为特征比较完备的宗教,是在汉代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公元50年前后,有个所谓道家“真人”到了首都洛阳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这人叫张凌,或叫张道陵。沛郡丰县人,自幼聪慧,同乡老农说他七岁就读懂了老子的《道德经》,传言他河图洛书、谶纬之学无不通晓,就是仕途不顺,被举了一次“贤良方正”,最终也没机会就职。

眼看年过半百,张道陵仰天长叹一番,决心改弦易辙,修习道学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一个名叫王长的年轻人愿意跟着他,于是一师一徒遍游名山大川,在江西云锦山住了很久下山时,神仙真人的形象已塑造得不错了。

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来到洛阳,隐居北邙山,搭起草寮,开展项目:架釜炼丹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很快名扬洛阳,风传遐迩,他也就成了张天师。

某夜,张道陵像往常一样解衣就寝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午夜时分太上老君率领众仙降临,命随从仙将赏给张道陵三洞经书、金丹秘诀、雌雄二剑、全套符篆和一枚都功印鉴,要他诛灭乱鬼杂神,力推道教成为至尊。

得到真传,道法大进,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类类的降魔法术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听说蜀地鬼多,便带着王长到蜀地实习。刚飞到蜀地山中,就有很多人拜师受道,他又选了一个弟子,叫赵升。

这时,八部鬼帅领着共亿万数的鬼兵前来骚扰世间,残害众生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张道陵和所带两个神道研究生,设下道坛,鸣钟叩罄,呼风唤雨,最后大胜。如此一来,追随张道陵的人更多了,拜他为师的数不过来。

张道陵成立了道教团体“天师道”,分为“二十四治”,相当于二十四个教区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以《老子五千言》为主要经典,作了二十四卷道书新注,阐明“天师道”的微言奥义。

天师道的教会又称“五斗米教”,因为他规定,需交五斗米才能进入他的教会注册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天师道”并不反对政府,它无意取得天下,但是规模太大了,朝廷比较不悦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不过东汉朝廷对付宗教的办法比较仁慈,不是宣布为邪说,进行镇压,而是大办教育,来“抵消”其影响力。

道教蓬蓬勃勃,茂盛生长,其后迁延发展,蔚成大观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茶道,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哲学的典型表现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在华夏茶道中,人对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人在品茶时,向往自然,寄情山水,忘情当下,因为人的心在自然山水境界之中。

茶道哲学也把自然万物看成人的模拟,具有人的情感,人的品格,是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在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山水沙石、枝藤草木都显得格外亲切,格外可爱。

茶、自然、人,甚至包括茶案、茶具,具有了相似的生命、情感,“物我玄会”,“天人合一”,平添了茶人品饮的情趣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华夏茶道中具有尊人思想,其表现形式常见于对茶、茶事、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道家具有贵生、养生、乐生思想,在其影响下,茶人特别注重“茶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功能、怡情悦性功能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道家品茶,规矩并不繁琐,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道家认为,世俗之间热心功名贪图利禄的人饮茶,可能会失眠,原因在于他们的精神境界较低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茶是上天和大自然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下更有精神,也不嗜睡,反而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还有道家高人,忘却红尘烦恼,把饮茶当作逍遥享乐之事。

所谓“坐忘”,便是道家通过“茶道”走向“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的道法之一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道教“常、乐、净、我”“四谛”之一为“净”,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私不留的空灵境界,道家提供了方法,即“坐忘”,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以达到“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净境。

道家纯任自然,旷达逍遥,其“出世”态度也是茶道的本质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在茶道中追求“无己”、“无我”, 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对立,是生命充分契合自然的最高心境追求。

汉代茶人已在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实践“道法自然”,他们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的“珍木灵芽”,所以在植茶、采茶、制茶的时候,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就出不了好茶了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汉人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以自然为美,静如山岳磐石,动则行云流水,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应发自自然,毫不造作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在茶道中,即是心性全面彻底地释放,心身随着茶香弥漫,仿佛已与宇宙万物融合,升华到达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的境界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任见,即作家后山,出身理科,中外文化比较研毕业,有《浪漫国度-法国史传》6卷本、《洛阳城》10卷本、《丝路密码》2卷本、《大唐上阳》(10卷本)《帝都传奇》(10卷本)《牡丹传奇》(10卷本)《曹操传》(大陆、台湾版)《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来俊臣传》《薛怀义传》《巫文化诠讲录》《学以成人》等著作及译作逾百种台湾道教灵符网请符

任见: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原创】

任见:《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原创】

任见: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原创】

任见:秦朝时期的“出蜀茶”【原创】

任见: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原创】

两个人的融合状态-《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12

优雅的女人和白鼬-《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11

生命、价值观和主体性-《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10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23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