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太原晋阳古城考古与遗址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二号建筑基址为唐五代时期目前揭露面积最大最完整寺院基址

符咒网    2023-01-13    228

太原晋阳古城考古与遗址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二号建筑基址为唐五代时期目前揭露面积最大最完整寺院基址

11月2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发掘资料。据介绍,晋阳古城遗址经过10年的考古与遗址保护,在考古发掘的唐五代佛教寺院基址中,确认二号建筑基址是目前揭露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寺院基址。其中,龟头屋基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此类建筑基址的空白。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西南的晋源区晋源镇附近,面积约20平方公里。文献记载,“晋阳”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在春秋时期。在宋灭北汉的战争中,晋阳城损毁较为严重。2013年,为推进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在晋阳古城西区进行探沟式发掘调查。其中,位于侨友化工厂南侧,南距明太原县城北城墙350米,西距明太原县城西城墙960米至1100米之间的一处大型建筑基址,被命名为二号建筑基址。

据介绍,二号建筑基址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日用瓷器和精致的石雕建筑构件。有带“迦殿”“天王堂”等字样的残碑、《金刚经》残碑、残经幢等与佛教寺院相关的遗物,其用途应为一处佛教寺院。出土的带有“晋阳宫”字样的残碑表明基址可能是在隋唐晋阳宫旧址上建设的。出土器物白釉瓷碗、青绿釉瓷碗瓷盘、瓷盒、瓷壶等有明显的晚唐五代时期特征。建筑基址中出土的残碑中有“武皇”二字,“武皇”应是指李克用,据此进一步推测此基址的营建时间不早于后唐。结合晋阳城毁灭的相关史实等情况,二号建筑基址的废弃年代不晚于晋阳古城的毁弃年代,即979年。

二号建筑基址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一号殿、二号殿)为平面方形、面阔三间的建筑,比较山西现存的唐五代时期的三间佛殿有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正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这些现存建筑同二号建筑基址内的主体建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从整体规模上看,这些佛殿建筑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二号建筑基址内的主体建筑均为前后左右四面开门的“十”字殿,这一点与其他三间佛殿建筑迥然不同,反映出二号建筑基址本身独特性。另外,龟头屋基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此类建筑基址的空白。

唐五代佛教寺院建筑的平面布局因现存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缺乏完整寺院的实例。二号建筑基址为一南北向纵长方形三进院落布局,这样的平面布局正符合唐代以来佛教寺院的布局特征。二号建筑基址正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门址、前后两处殿址和三处庭院。三进院落左右对称分布有廊庑和附属殿址。

本次发掘领队韩炳华称,根据遗迹和遗物特征,对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作如下推断:一号殿址和二号殿址是寺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三号殿址磉墩较大,进深也大,可能是楼阁式建筑,或为藏经阁。而三号庭院后很可能是法堂、方丈室或还有僧堂、寮房等建筑。在考古发掘的唐五代佛教寺院基址中,二号建筑基址是目前揭露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寺院基址。该建筑基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寺院的布局,以及晋阳古城城市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来源:山西日报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7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