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非遗|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传承人展示道教服饰,其身着法衣,头戴五老冠。
巨鹿道教音乐起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公元172年,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为推翻汉家王朝,张角把地主阶级不劳而获,应当人人平等的思想,预言社会将要发生大变动及对神的祈禳祷祝编成经文,让徒众咏诵,同时配以乐器伴奏,开始先加入了木鱼、铛子等打击乐器,使咏诵有了轻重缓急的拍节,以后又增加了笙、管、笛等吹管乐器,改直诵为乐诵,形成了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团队在巨鹿县百姓文化港成立仪式上进行表演
张角起义失败以后,太平道徒隐入民间,直到全真道在北方发展开来,道士活动得到恢复。巨鹿道士为全真邱祖龙门派,因此音乐悠缓典雅,庄严肃穆,保留着“全真正韵”的风格。巨鹿道教音乐的对象是神灵和人。对神灵,音乐风格多为庄严肃穆、悠缓典雅,宗教气息浓厚;对人,音乐风格则清新活跃、欢快明朗,并大量吸收民间曲调,如河北吹歌、乱弹等,使之更加民俗化。巨鹿道教音乐传承人最早可以追溯至邱祖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弟子志存。第二十四代弟子甄敬文、甄群英、甄敬波,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古郡觅古音》专题录制,使之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道教音乐团队在排练《禁风取水》现场
道教音乐甄敬文等人在打醮祭冰雹龙王现场
打醮是巨鹿道教音乐演奏的主要载体,一般在每年的农闲与春节前后进行,村民们自愿组织起来,推举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者为“会首”,搭起醮棚,请道士打醮。打醮一般为三天,从前一天的晚上开始,每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做一次道场,共十三次道场。可分为:开坛、上坛、化坛、净坛、请神、起师、拜神、送神等。根据各仪规的不同功能与不同情绪进行演奏和伴奏,各仪规程式之间都有打击乐相互连接,互相衬托,人声、乐声连绵不断,极富特色。
巨鹿县道教音乐团队在打醮现场
巨鹿道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道教自身严格的仪规要求,加之在传承方式上的口传心授的限制,使它至今还基本保持了历史面貌和比较正宗的古朴韵味,完整保留了当时的“醮科音乐”,在全国已经非常罕见。从它的内容和演奏中,还可以领略到民间音乐的遗韵和古典音乐的信息,是历史的见证和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音乐中的“活化石”,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赵翠翠 赵建锋
摄影:王炳强
- END -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27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