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卫国战争:二战最惨烈战役,苏军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1941年的清晨,初升的太阳将朝霞铺满了莫斯科城的整片天空,这本该是一副静谧美好的画面,但是即将发生的事情却打破了这平静的一切。对于苏联来说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正悄然而至,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为什么德国会选择对苏联出手?苏联又是如何摧毁德军的“战争神话”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二战中战况激烈的苏德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对于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德意志第三帝国一直心有不甘,随着希特勒1933年出任总理,大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重新整顿国内经济,并开始了向外扩张的疯狂计划。
由于当时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希特勒抓住时机,在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迫使德奥合并。随后又通过签订条约,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国家的相关地区。此时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位于世界前列,这样的家底自然引来了西方各国的“羡慕”,再加上当时苏联执意退出一战,即便后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赔偿,但与以英法为首的众多国家之间任然矛盾重重。
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1939年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以及利益,同意了希特勒的会谈计划,两国并与之后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再三保证不会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的国家,对其进行进攻行为。斯大林也觉得这一切似乎在朝着既定的计划进行,可以解决来自德国这方面的威胁。
但此后不久,1939年9月1日,波兰遭到德国闪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德国势如破竹的气势,西方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侵犯。就在此时,苏联于1940年,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收入“麾下”,同年占领了罗马尼亚部分城市,这一波操作使苏联得东部地区增加了将近46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西部区域也向前推进了几百公里。
这下引起了德国的忌惮,1940年德国在取得对法作战的胜利之后,开始转变目标。看到苏联广袤的国土面积以及丰富的资源,德国将进攻苏联的行动提上了日程,并提出了“巴巴罗萨”计划。“闪电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自然也成为了计划中最关键的部分。但是为了万无一失,德国调动了300多万人前往德苏边境,并提前准备大量的军需物资,可以说德军这不动声色的战前准备做的是非常的充分,苏联方面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察觉。虽然也有官员提醒过斯大林,但他到底还是低估了希特勒的“无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正式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面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突然发起突袭,苏德战争爆发。
按照计划,做好充足准备的德军从北方、中部、南方三路进军。突然的进攻,打的苏联军队措不及防,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苏联损失惨重。
德军出动了数百架飞机迅速将苏联红军西部地区的26个机场炸毁,并击毁了飞机700多架,很快就取得了制空权。之后随着德国中央集团军的猛烈进攻,不到20天就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大部,俘虏了越50万人。这只是刚刚开始。
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朗克遭到侵犯后,德军的南部集团军开始向着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前进,这场战役空前惨烈,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都被德军包围了,最后共有66.2万名红军被俘虏。它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而德国的北部集团军也在一步步地向列宁格勒方向逼近,中线部队更是冲破苏军阻力朝莫斯科前进。
苏联方面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再加上前期作战的失误,导致节节败退,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就在全世界都以为苏联即将成为第二个法国之时,苏联却完整的守住了莫斯科,不但成功的抵制了德国的进攻,并且攻下了其首都柏林。那么为什么苏联会粉碎希特勒的闪电计划,最终战胜德国呢?
战争初期,伴随着闪电战的作战策略,德国如入无人之境,频频取得胜利,不过巴巴罗计划只是部署了三到四个月的作战计划,但是在向着苏联内部推进的过程中,德军的战线被越拉越长,物资补给成为了新的难题。但是苏军这边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磨砺,已经完全缓过神来。而且苏联拥有德国羡慕的庞大人口以及广阔的战略后方,自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总共动员了近2千万人直接参与战斗,战争期间,苏联的兵工厂还生产了13万架飞机、10万辆坦克、8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可以说苏联这广袤的国土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战略资源,还提供了战略纵深,德军虽然能很快地兵抵莫斯科城下,但是苏联的身后还有西伯利亚和远东。大大增强了德军的补给压力。
德国无情地撕毁条约,让全世界都见识了它的言而无信。斯大林虽然错误地估计了形式,但很快做出了调整。由于苏联1934到1938年间出现的内部原因,在一开始可“帮”了德军的大忙,大部分军队将领的缺失,彻底让苏联军队乱了阵脚,这也成为苏军一溃千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这些战前的影响也在逐渐消退。苏联形成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这一时期却让国家思想高度统一,苏联开始了空前绝后的团结时期。比如1941年9月开始新的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红场阅兵的号召下,苏联爆发了极其惊人的兵力补充能力,全城的民众都被调动起来。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组织起来了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之多的民兵,169个巷战队伍,甚至发动了60万人为莫斯科建筑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就占到了四分之三。
之前听到有人说苏联的胜利都是靠人堆出来的,但是能将数以万计的人带动起来,何尝不是另一种强大的体现呢。如果不是有高度统一的思想和强大的凝聚力,即使战术再高超,面对强大的德军,怕是也难以胜利吧。
德军来时是炎热的夏季,但是随着战事的推进,天气开始慢慢转向了严寒。苏联的11月寒霜降临,大地封冻,德军向莫斯科的进攻速度也如这寒冷的天气一样悄然而至。但这骤降的温度,即使是身强力健的德国士兵也无法抵御,只能将车子上的汽油燃烧取暖。德国原计划三至四个月结束苏德战争,并没有作冬季作战的准备,故而物资装备严重不足,德军因冻死、冻伤而直接减员十三万。只能说苏联的天气并没有因换了名称而改变,在法国拿破仑时期,曾聚集大军攻打过沙俄,且一度占据了莫斯科,不过沙俄军队最后只给法军留下了座“空城”,这些法国军队在异常寒冷的莫斯科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物资补给更是天方夜谭,拿破仑的东征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想到两百多年之后德国竟然重蹈覆辙。寒冷的天气自然也给苏联带来了一些影响,但这可是他们的主场,苏军的御寒装备自然强于德军。
他们穿上专业的防寒,为武器涂上防冻油,随时准备作战,反观德军,冻住的坦克和车辆只能采用火烤的方法才能开动。随着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希特勒标榜的闪电战计划宣告破产,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失败。
随后在其他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帮助下,苏联发动一系列反攻。期间苏联接收了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给予的大量援助,其中包括枪支、弹药,甚至还提供飞机、坦克,以及大量的军用车辆。英法美等国也牵制了大量的德国力量,这加大的减轻了苏军的压力。
随着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库尔斯克战役接连的胜利,德军开始丧失进攻机会和能力。1945年初,苏军开始展开大规模的攻势,从莫斯科一步一步地打到了柏林,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入侵苏联的后果。1945年4月30日攻克了柏林,苏联军队终于站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楼顶。德国政府也在5月9日无条件签署了投降书。
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结束,苏德战争成为了二战中伤亡规模最大的战场,可以说苏联用无数人的牺牲,完全击碎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阴谋,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年多的战争,根据苏联提供的数据,苏军大约有2700—2900万人亡于这场战争,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数字,但这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正所谓“知兵而不好战”,这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336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