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
作者:汪兆辉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以武入道书品
纯阳子午静,系指“子午”二时的静养之法,故此称谓,从时间上来说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晚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午时为阳衰阴盛之时,子时为阴衰阳盛之始,均为阴阳相合之时,云:子午与坎离相合,为炼功静养最佳时间。
(注:打坐功夫,无论佛家或道家,均以每日子时和午时修炼最为适宜!)
纯阳子午静其要领以“五心扑地”,别于佛家“五岳朝天”.所谓“五心扑地”是指眉心,两掌心.两膝心.称之为五心是也,静坐之时头微低垂 ,以眉心略向下,目亦下视,两掌心向下,两膝勿上仰以掌心盖于膝心,一切动作顺乎自然之,身体方能得以放松,心定则能神闲。
纯阳子午静其呼吸方法自然而绵长,均细匀长,达到心静神闲,精神内守忘我之境.其手中动作配合呼吸亦到气形合一,达到神形相依,气形相合,精形相交。恩师刘理航先生曾对纯阳功呼吸的三个特点,所论:“首以长吸短呼,次以长吸长呼,后以不吸不呼”。所谓不吸不呼并不是不呼吸而是深入细致的呼吸以达到心静神闲之境,故喻而言之,称谓:“五行内外手中成”。
是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之道,吾师以此长养精神,故刘理航道长年近百岁仍耳聪目明,步履矫健。笔者三十余年亦言听先生之法,尤与纯阳拳相互为用、甚觉神清目朗、百骸顺畅,实践中証明武当纯阳功全面的修炼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三焦、六腑都能起到推陈出新的促进作用。故而获得动形、静性、养气、舒神、修真、固本、疏导、护体的精妙内涵。从而通润五脏、长养百骸安抚各节之功。外炼一身之筋骨足以铸成武当上乘金钟罩、铁布衫之能,且独有根除笃疾得一身康健之玄机。
附:《入静下手》
告诸道友,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
修炼就是在静定上做功夫,余者皆非大道!
无息停脉住而言得定者,皆是强名!
炼己者,凝神也!神凝则玄牝方可立基矣!
筑基者,取坎中之阳点化离中之阴以成纯乾。
老君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
老君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
阴符曰:机在目!
邱祖曰:山河大地一齐收回二眼间。
吕祖曰: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正一阳初动!
道家功夫“贵在从虚空中收积先天一气于身中,然后以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合为一体,而大丹始成。”但先天一气 “不在心肾,而在玄关一窍。”为什么说先天一气在玄关一窍呢?因玄关一窍乃沟通人体与天体的秘密机关,是人体场与宇宙场的契合点、启开处,故寻着了这个天机妙窍,先天一气也就在其中了。
历代修炼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而所谓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人体场与宇宙场正好契合、同步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共振现象。如何才能使人体场与宇宙场契合、同步共振呢?一切有为法都是局限的,因为人体内环境和空间外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这种微观上的变化极其微妙,十分复杂,根本无法全部弄清楚,也无法对它实行调控,至于人体内环境的变化与空间外环境的变化正好契合、同步、共振的时机,更不是后天意识能够猜度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和需要做到的,只能在宏观上创造一种环境,进入一种状态,调动自身各种机能相互作用,引导人体内环境与空间外环境相互作用,向着契合、同步、共振的方向变化发展,方能实现“天人合发”,先天虚无一气自虚无中来。为此,练习者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坐在或躺在床上,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统统暂时抛开,除注意放松一下心神和形体外,其他不用任何方法,杂念来了也不管它,让其自生自灭。如此时间一长,期间必然发生“猛然一觉,杂念全消”的境界,然后则趁势进入这种境界。如果杂念又来了,同样让其自生自灭,“猛然一觉”又出现了,再趁势进入。如此几个反复,即可进入清醒而无思的功态。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全身一震,浑身的经脉关窍均在大震中开合。这静定中的突然一震,就是人体内环境变化与空间外环境变化正好契合、同步、共振在色身中的真实凭信,就是“天人合发“之机,玄关窍开之时。在全身突然一震的一瞬间,宇宙高能场从玄门进入人体低能场,这就是从虚空收积先天一气。此时遍体酥软麻木,异常清纯怡悦,就是先天气施化己身,熏蒸人体之灵验。大震之后,又必然会发生丹田气突,气机作自动的周天运行之验,而此时在功态中,不生一念,不加一意,静观元神作功即可。待气机平息,真阳潜藏后再收功,安然入睡。上述实验表明,只要宏观上进入一种恍惚杳冥的功态,并自始至终保持这种心态,微观上就不用去管它了,一切反应、效验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功者不需要也不应该加任何意念去干扰干涉。
史为民演练纯阳子午静
史为民演练纯阳子午静
如此天天炼,夜夜震,次次收,全身的经脉经气在大震中不断开合充实,整个人体机能在大震中不断调整升华,既至简至易,又至精至妙。
道家静坐,主在养生;切忌枯坐,趋于寂灭。道家丹鼎派要旨,首在肯定人生可以长生不死;而入门之法,重在修炼。故道家静坐,最要在修炼功夫。
修个小乘,可以祛病延年;修个中乘,可以返老还童;修个上乘,可以长生不死,也就是可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超化还虚,而达到人天合一之境界。故静坐应以超凡入圣而至天人合一为最高主旨,非徒以祛病长生为事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为“万法归宗”之旨要!古谓“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三千六百门中,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总以“合于自然”为第一要义。本此拣择,万无一失。何谓静?一念不生之谓静。何谓坐?寂然不动之谓坐。何谓金?万古不易之谓金。何谓丹?阴阳和合之谓丹。
故欲打坐,首须三昧伽跌,正身寂定。欲修静,首须万缘放下,待至寂然不动,一念不生时,便可至“虚极静笃”境界。静极一阳生,阳生一分,便阴消一分,及至六爻全阳,便复乾体。人如至老而能保全其纯阳体,便是返老还童功夫。故阳生时,为修金丹大法之下手初基。“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此为正统坐功,百无一病。道家重性命双修,形神兼养。其所以重养形者,正如《淮南子》所谓“形者生之舍”、“形备而性命成”也。形之不存,神将焉附?命之不存,性格焉修?故道门虽以养性为宗,养神为首,然却以养形为本,养命为基,方能达到形神合一之境。若本基不固,宗首便无由得立矣。舍此躯壳,欲作仙佛圣人功夫,如何起修?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讲“正心尽性”。生之不存,明见正尽,便全无落脚处矣。在此首须切记,养生养形只是手段,是工具,作仙、作佛、作圣人,才是目的,是本旨。道家养生重三宝。三宝者,精、气、神也。道家长生法要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贯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精气神三宝寄托于外者,为耳目口三门。《参同契》所谓“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真人沉深渊,浮游守规中。当静坐修炼时,宜固塞此三宝,令勿发通;外不入内,内自不出。耳多听则摇精,口多说则伤气,目多视则劳神。收视于目,回目光以内视;反听于耳,回耳聪以内闻;缄闭其口,回元气以内营。凝神寂照于丹田,了无杂念,使神气相抱,合乎先天之鸿蒙。将此精气神三宝调和烹炼,往来升降,发于规中,充于四体,便可证验到内丹之成。
道家炼三宝,下乘炼凡精、凡气、凡神,亦即是后天之精气神;上乘炼元精、元气、元神,亦即是先天之精气神。一般人初步入手工程,只能从前者下手。即是从后天法入先天法,从有为法入无为法。即从前者下手,故精不可漏,气不可漏,神不可漏;精不可伤,气不可伤,神不可伤;精不可摇,气不可摇,神不可摇。
此为养形、养命、养寿之三大要素!故修道之士,首宜注重做保精、保气、保神工夫,次宜注重做固精、固气、固神工夫,再宜注重做补精、补气、补神工夫。最后—步,方为化精、化气、化神工夫。中老年人已破体者,即精气神均已多所伤损泄漏者,前三步工夫,尤为紧要。修个小乘以图却病延年者,只做第—、二两步工程,即“保”字工夫与“固”字工夫,即可终生无病、延年益寿矣。
修个中乘以返老还童者,便须做到三步工程,即“补”字工夫。务使返还于童贞体、纯阳体,即可百岁犹少年,寿算超常人矣。修个上乘以图长生不死,而抵于“圣神合一”、“天人合—”者。便须做到第四步工程,即“化”字工夫。到此境界,便可形神俱化,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明,而充乎太虚,神玄莫测矣。
养精为养形体之要素,养气为养命之要素,养神为养性之要素。精者体之所成,气者命之所寄,神者性之所托。油尽灯灭,精竭人死,气绝命亡。故道家工夫,最重精与神气,闭塞耳、目、口,叫元气不上泄;寂灭心、意、念,叫元神不外泄;筑固肾部,叫元精不下漏。收视返听,寂心止念,神光全集于内,积气、聚精、凝神,久之即可打成一片。
初习静坐,妄心最难除,杂念最难去,燥气最难平。治之之法,存真心所以去妄心,存正念所以去杂念,存元气所以去燥气。心死则神活,念止则神灵,气平则神安。三者下手法,总在“制心一处”!心止于规中曰凝神,念息于规中曰净意,气归于规中曰调息。神凝则心定(心动则神疲),意净则念止(念长则意乱),气伏则息澄(息粗则气浮)。如是则自可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之境,而入于无心、无念、无意、无息之大定境界中矣。潜心于渊,则心不外驰;意不牵事,而火不动于中。凝神于规,则神不外游;机自息于物,而欲不摇其精。神气精,长养于内,圣胎自成,此静坐养生之初法也。
静坐之功效,旨在能祛病延年。三丰有云:“保身之道,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窝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蹦。火不外荧,必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蹦,必无精泄之思,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气精交凝,结为胎息,可以祛病,可以延年。“又云:“祛病之术,有行动之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工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外发工夫以散之。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为治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此二则,极简要而彻精微。惟静坐丹法,共有九候三关:至初关三候之功,即可治百病;至中关六候之关,即可万病不生,返老还童;及至最后关上达九候之境者,则已跻入圣登真之境矣。故凡习静坐而仍生疾病者,绝不能言有功夫也。打坐则实在打坐,做功夫则未也。故不打坐则已,打坐则须死心塌地做功夫,不可以此为名也。
静坐修丹,成年人体与童真体有别。成年人类皆为已破漏之躯,精气已损,须先修补工,以补离成乾,返还其童真体,然后再着上功。童真体毫无泄漏,并未破乾成离,无须作取坎境离之补工,只做一段纯阳上功即足。故二者修为法与下手法,亦均有异。
作者:汪兆辉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以武入道书品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35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