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道教符书时代新篇的国学价值: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符咒网    2023-01-29    101

  道教符书时代新篇的国学价值

  魏明生

  内容提要:道教符书传承符号记事,延伸远古文明,是中华国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以符号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符法艺术”,融汇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炉,开创了道教符书的时代新篇章,填补了国学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符法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国学,价值

  作者简介:魏明生,笔名魏峡,道号至然,全真龙门弟子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四川省老庄学会暨成都旅协文化艺术分会副会长,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特别顾问。E-mail:wxiams@163.com 电话:18908236754

  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蜀中创道,“造作符书”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由此发端,经过历代高道的整理、充实和阐发,形成了独特而又浩繁的道教符籙体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文化现象,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1990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卿希泰教授在《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第一次为道教符籙戴上了“艺术”桂冠,称之为“美术大观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 [1]。这一论述,为道教符书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进而走向国学大观园指明了方向。笔者在卿教授的启示和指导之下,潜心研究与开发二十余年,在学术理论上,提出了“中国符法艺术”新概念,经过论证,挖掘出道教符书的多重国学价值;在艺术实践上,遵照传统定式,结合现代书画技巧,绘制出了带有较强艺术性新符谱和系列作品,开创了道教符书的时代新篇章。本文仅就符法艺术的国学价值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符法艺术以符号为基本元素,延伸远古历史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中国历史在世界文明格局中最为辉煌,也是中华国学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儒家“四书五经”之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孔子编撰《尚书》,修订《春秋》,成为研究中华文明史的一个典范。他在《尚书序》中说:“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由此可知,除了《尚书》《春秋》之外,更久远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四部非常重要的著作,都没有传下来。此外,还有《河图》、《洛书》、《乐经》也失传了。因此,如果把国学仅仅局限于已经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华文明史的许多缺环就难以弥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方文化即“西学”炯然不同的特色文化体系,在古代有“国学”之实,而无“国学”之名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针对“西学”东渐而提出来的。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教育家章太炎称“国学”为“国故”[2],得到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的赞许。胡适指出:“ ‘国故’ 这两字”的“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3] 所谓“包括一切”,当然是指广义国学而言。胡适还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4]章太炎、胡适两位国学大师的言论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作为国学的研究对象,除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5000年历史以外,还有“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明发展史,是经过了漫长的磊石记事、结绳记事、符号记事逐步向文字记事过度的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磊石记事和结绳纪事是原始先民具象思维的表现形式。“用绳子打结,是打不出形态万千的汉字来的”,但是,“有一种可能,古文字中的一些数字符号是由结绳符号演变来的”[5]。符号记事代替结绳记事,是原始先民抽象思维的发端,把华夏文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记录了文字产生之前那段悠久的蛮荒史。对于这段符号记事的历史,孔子讲到了“八卦之说”,除了八卦,也许还有许多内容在早已失传了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或《河图》《洛书》中就有记载。就拿较近失传的《乐经》来说,也是“纬编成灰,字皆蝌蚪,不能识读”[6]的符号。考古发现,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二十世纪末,考古人员在河南省禹州具茨山发现4000多处岩刻符号和大禹治水“河图”,理性思维的特征非常明显。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些岩刻符号刻凿于4000多年前的大禹时代。历史本身说明,在“孔子以前,中国有一个‘非有效文字’阶段。《尚书》在孔子写定以前,有一个‘非有效文字’极简略的‘备忘提示’。”[7]。这里所谓““非有效文字”,指的就是与文字产生有一定联系的符号。

  在时间的隧道里,从远古中走来的符号,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这些属于胡适所说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国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符号记事的学问,也应当成为国学的组成部分。 “中国符法艺术”(简称“中国符”),以符号为基本元素,把中国石、中国结联系起来,延伸并完善了远古三大文明,丰富了国学的基本内容,填补了国学研究中的一大空白,彰显出国学历史的厚重和源远流长。

  二、符法艺术以《周易》符号系统为核心内容,是国学经学之源的艺术再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从西晋大臣荀勖著《中经新簿》开始,到唐代魏征等人编撰《隋书?经籍志》,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逐渐成型,奠定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格局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经学是四部的主脑,是总纲。经学主要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其中,《周易》上承伏羲、轩辕,下启老庄、孔孟,自古被奉为 “群经之始”。《周易》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对中华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具有超越群经的主体地位,堪称国学之源。

  《周易》八卦符号系统的基本元素是最原始的连“—”断“--”符号,又称阳爻和阴爻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据考古发现,在大约距今万年以前的陶片上就有些刻画貌似卦画,证明连“—”、断“--”符号早在伏羲以前就已出现并且普遍使用了。伏羲氏的贡献在于:为适应治理天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三三相重,组成八“经卦”,开创了崭新的八卦艺术形式。殷商末期,西侯姬昌即周文王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创造了严谨的八卦符号系统。历代对八卦符号的继承、发挥与解读,冲刷出源远流长而又无比宽阔的符法艺术长河,内容极为丰富,应用相当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门类:

  一为巫符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巫符是巫师掌用的巫术之一。巫师是人类社会的早期知识分子,伏羲、神农、黄帝以及尧、舜、禹等历代酋王,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巫师,是传播华夏文化的姣姣者。八卦符、神农符、黄帝符、禹符等等,都曾是巫符的重要内容。相传神农尝百草,采集仙药为民治病,到了今湖北西北部一个地方,发现悬崖陡壁上有仙草光彩耀眼,香气扑鼻,但是山崖险峻,无法攀援。神农便在地上画了一个线条图,随从人等照图施工,搭起高高的木架,攀着木架登上悬崖,采集到了神药。木架年久不存,后人即把这里的山称为神农架。神农画的符图也流传下来了,就是今天在神农架一带流行的“神农符”。神农符和八卦符一样,主要由线条组成,所不同的是,八卦符只能表示八个方位,而神农符运用直线的相互交叉,在八方位基础上增加了上、中、下,表示出十一个方位,比当代西方人所说的11维要早五六千年。相传黄帝讨伐蚩尤,战于逐鹿之野,西王母遣人授以神符,其形制为“太乙在前,天一备后”。黄帝设坛祭神,佩其符出战,“即日擒蚩尤”。道教经书中关于禹符的记载颇多,且在考古发掘出的文物中得到证实。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禹符,左行,置,右球(旋)曰:(咒语,缺)。右环曰:‘行邦令行!’投符地,禹步三。”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关于巫符的记载。由于巫符是巫师用来与神交流的工具,因而为巫师所独占。随着社会的进步,巫师退出历史舞台,巫符大都失传。

  二为桃符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桃符是由原始先民的崇桃意识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习俗。《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此仙木也。”桃符民俗历史悠久,相传始于黄帝时代。据《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书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转引自王充:《论衡?订鬼篇》)“桃人”即桃佣。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西汉初年墓葬三座,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出桃木小俑33件,高8~12厘米。此种小俑系一小段桃树枝条劈成两半,一端削成三棱形,中间的脊作鼻,两侧用墨点出眉目,其余部分未事砍削。有少数甚至将现成的桃树枝充数。桃符习俗至迟从周代起已相当盛行,历汉、唐诸代,朝廷曾专门颁布桃符形制规格,并有众多文人学仕参与。桃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桃木为原料的具有符号意义的实物,如桃梗、桃枝、桃人、桃茆、桃茢、桃杖、桃弓、桃剑、桃板等等;二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八卦符、星象符、神像符等),画在桃木板或其它代用材质上。在桃符板上写字绘画演绎出门神和春联,并行不悖。桃符民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民俗艺术。

  三为道符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道教创立之后,继承了巫符传统,并且受桃符影响,把符籙之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抱朴子.遐览》记载,晋代道符仅《大符》就有六百多种。又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皇家所藏道经包括符籙十七部,共一百零三卷。明代成书的《道藏》集道符之大成,涉及道教符籙的经书共140余种,所收符图、符文达千余种。道符内容最为庞杂,主要包括:以原始符号为基础创制的“天书”、“云篆”;以变形汉字为基础创制的“符篆”、字符;以星象符为基础创制的“神符”、“天象符”;以及利用医术药物创制的“养生符”、“治病符”等等。道符不仅内容庞杂,而且形制变化多端,意境高深莫测,具有除凶辟邪祈福禳灾的法术效力。由于道士对道符的极力推行,在封建统治阶层影响深远。北魏太武帝曾亲备法驾受符籙六十余卷,“自是道业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籙,以为故事。”(《隋书.经籍志》)道符甚至对其他宗教也有一定影响,宋代佛院“于五月五日向百姓施送符籙,已成惯例”(《武林旧事》卷三)。

  道符作为斋醮仪礼,保留着巫符(原始符号)和桃符的元素,至今不曾失传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但是,关于道符的法术效力,历来存在着严重分歧,信与不信者皆不乏其人。道家认为,“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葛洪:《抱朴子.遐览》),故“依法收籙万神,常在左右侍从,延年益寿,除凶度厄。”(《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道教信众对此深信不疑。然而古人亦有异议,裴松之注《三国志.张鲁传》即引《典略》谓符咒“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清人纪昀也曾指出“符咒厌劾”等术不过是“惑人耳目”(《阅微草学堂笔记》卷九)。当代人甚至称其“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技艺”[8]。其实,道符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给人以心理上的慰籍或警示,从医学角度,画符用的笔墨纸砚,都可以用药物进行处理,最常用的朱砂符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朱砂等药物的作用。

  在学术上将庞杂的符号表现形式区分为巫符、桃符和道符三大门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巫符作为原始符号,在人人交流和人神交流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它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在当代不宜面向社会传播。道符作为斋醮仪礼,主要适用于宗教场所和道教信众,不适宜于广大人群。桃符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习俗,作为“春联”的前身,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又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可以开发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符法艺术神奇而玄妙的点线组合,“大巧若拙”的神韵品格,对于弘扬中国功夫艺术精神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国学是一个地域性极强、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可以说“四部之学”在国学中居于核心价值地位,但“四部之学”不能包含“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的博物学、花鸟虫鱼、琴棋书画、中医、武术等等,也都是国学的重要内容。国学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之学,近现代内容不断更新的文、史、哲、宗教、伦理、政治、经济、军事、音乐、美术等等,也在逐渐进入国学研究范畴。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中国历史文化是通过汉字来表现的,如果没有汉字,就不可能有国学。汉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是华夏先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创造结出的丰硕成果。《易纬?坤灵图》说:伏羲“精作易,无书,以画字之始。”这里所谓“画字之始”,应是指易卦符号为“画”。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认为,“符号起初都被视为图像”[9],但图像不是文字。中国文字学家也说:“单纯的图画,未必是文字,只有当图画和语言结合起来了,才算文字。”[10]易卦符号系统只有实现了从抽象卦爻符号“到具体物名文字符号即汉字符号的过渡”,才算完成了“成命百物”[11]的使命,“从而产生了汉字”[12]。符号先于文字,符号约定成俗便是文字,有了汉字才有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基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演化理念,与符法艺术是同根相连的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符号的出现,一开始就带有原始艺术特性,点线组合的质朴美,集中体现了原始先民自然纯朴的审美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刻意》),既是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书法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符法艺术神奇而玄妙的点线组合,是领先而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功夫的前提条件。

  符法艺术最初既是人人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神交流的工具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直到从符号中分离出文字单独行使社会交流职能之后,符的社会功能削弱了,人神交流功能得到强化,继而演变为人神共享的一种艺术形式。“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随符摄召下降”,“群真百灵,各效其职,必假符咒,呼之而来,遣之而去。”(《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指的就是以符法艺术做媒介,人与神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与天地精神往来。人神交流的关键在于合,人与神合,道与人合,天人合一,符法为媒。《道法会元》卷四也说:“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符法艺术在人与神的交往中,形成了以神韵为特征的艺术品格。

  符法艺术的神韵,是画符的艺术效果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符法,即画符的方法技巧和符的功能。古人作符,讲究“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心不欲动,不生杂念,一意归中,气与笔俱转,意尽成符。”(《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六九)这种一气呵成的符法艺术,必是神来之笔。遵照“抱朴守真,意到运笔,一气成符”传统定式,结合现代书画技巧,先后绘制出了《神符》、《道符》、《桃符》三大长卷,画符108道,总长36米,通高50厘米,作为基本符法艺术作品,仅供收藏展览使用。除此以外,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出了家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张贴悬挂的由远古三大文明中国石、中国结、中国符组合成的“吉祥符”,为老人祝寿的“无量寿符”,祝贺新婚的“和合符”,祝贺新生婴儿的“神童符”,还有以平安符、镇定符、辟邪符、茶神符、酒神符、万有灵符等为内容的挂件、摆件、服饰等,经多次舉辦展覽,进入市场营销,受到廣大群衆好評和踴躍求購。中国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桃符,已被四川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推荐为对外交流“特色纪念品”,先后馈赠给二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使節以及臺、港、澳和内地嘉宾,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中国新闻社、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内的4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采访报道。2012年,带有图片的【中新社成都2月5日电】称:最令外国友人们好奇的是桃符艺术。桃符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态民俗艺术,是以桃木、竹简、帛、纸为载体画上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有驱鬼辟邪、祈福解厄之功。两位日本朋友各求了一张“和合符”,泰国驻成都总领事孙建功夫妇求了一张“中华古龙符”和“和合符”。孙建功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桃符,“是很难得的艺术品”。

  符法艺术“大巧若拙”的艺术精神和神韵品格,植入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表现为“气韵生动”,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源头活水”[13]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王羲之、怀素等人学道学符,成为书法宗师。后代主张学书画先学画符者不乏其人。金人元好问有诗云:“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论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代一品堂编辑出版的《书法系列丛书》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学习书法可以借鉴“中华文化的经典《易经》和‘太极图’” ,并说:“传统的练字方法就是从这里来的”[14]。

  除了书法绘画,中国的音乐、舞蹈、诗词、戏曲等文艺作品也讲究神韵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宇宙之中,人和动物,各种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相互交织,神秘莫测。西方哲人马里尤斯说:“世界可能是由最初的声音产生的,这种最初的声音来自原始时代”[15] 。对声音的反应,人类比动物更为敏感,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人和动物一样,主要用声音交流。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把飘浮不定的声音,用符号记录下来,男人的声音粗长,即用连“—”来表示,女人的声音细短,即用断“--”来表示。这两个符号的诞生,第一次把人的声音记录下来,是最原始的音符。据《周礼》所记,中国古代乐器,分为1金(钟等)、2石(磬等)、3土(埙等)、4革(鼓等)、5丝(琴瑟等)、6木(柷敔等)、7匏(笙等)、8竹(管萧等),共为八音,与伏羲八经卦相合。在湖北随州出土的产生于公元前400多年前的“曾候乙编钟”,可以说是通过实物,把八卦符图的音乐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单看每挂扁钟,尾部都有挂孔,挂在由金属铸成的钟架上。挂者卦也,钟即是卦,卦就是钟。扁钟又称双音钟,每一挂扁钟有两个音,一个音高,一个音低,正好体现了声音的阴阳二重性。编钟的架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和经卦三爻完全一致,排列形式在左边三分之一处转角,表示这种三层式是复合型的,其含义与两个经卦相重组成复卦相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套编钟去掉后来加上去的与原始结构无关的镈钟,恰恰是八八六十四挂(卦),和《周易》八卦符号系统完全吻合。

  编钟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撞击扁钟而奏出美妙的乐章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而在编钟出现之前,尤其是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人们面对八卦符图,不会什么声音也没有,即是没有乐器演奏,也总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响,一旦有了语言,这种声响转化为咒语,发展为后来的歌曲。八卦与咒语的结合,形成符咒。巫师们在画符念咒之时,手在划,口在念,身体随之而动,下肢或行走,或蹦跳,舞蹈和戏剧的雏形自然而成,由此演绎出动的艺术,即舞蹈艺术。

  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16]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道教符法艺术的神韵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亦即国学之活的灵魂。参天大树若无根柢,枝叶必定枯萎。国学没有神韵,必定失去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建出版社,1990,262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2]章太炎:国故论衡,商务印书馆点校本,2010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3]胡适:再谈整理国故,晨报副刊,1924.2.25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4]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见《胡适文存》(二集)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5]、[10]韩鉴堂著:中国汉字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11、9。

  [6]《乐经:旬邑古庙发现竹简》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西京民报,1936.12.12。

  [7]黄奇逸:《历史的荒源:古文化的哲学结枫》,2008,451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8]弗雷泽:《金枝》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9.

  [9]转自广文:我们身体的神秘投影,华西都市报,1998.12.23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11]萧启宏:汉字通易经,东方出版社,1999,11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12]常秉义:易经与汉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5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13]拙作:超能养生与超级艺术—老庄最高艺术精神与中国符法艺术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编印,2005。

  [14]陆有珠编著:王羲之兰亭序行书基础技法与与训练大字谱,广西出版社,2005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15]英?朱丽叶特?阿尔文:音乐治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16]鲁迅:《致许寿裳》(1918年8月20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1976,18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

  (华中师范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固盛教授在第四届中国道教文化节国际道教文化高峰论坛总结中对本文予以肯定,会后又具体指导修改秦皇岛符咒灵符符箓法事。顺致谢忱!)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39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