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宋朝那些事:道君皇帝崇道内幕!: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符咒网    2023-02-01    57

北宋时期的道教和唐代道教一样,具有明显的官方性质,道教的发展和统治者的崇奉有很大关系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自宋太祖之后,历代统治者都推行儒、释、道三教并尊的政策。宋徽宗时期,一改之前三教并尊的局面,道教成为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是北宋道教发展的最高潮,道教得到了徽宗极大地支持,逐渐成为国教。宋徽宗为何如此痴迷道教?

一、宋徽宗自身好道

宋徽宗崇尚道教肯定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他自身信道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推行道教政策并不能够代表本身崇尚道教,也可以是因为各个方面原因的影响。宋太祖、宋太宗为北宋奠定了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局式,大部分北宋皇帝推行道教的同时也并没有放松对佛教的推崇。如果统治者自身崇尚道教那对道教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宋徽宗就是这么一个统治者。

《道藏》等书这样说宋徽宗,“道性本自高”,认为他有较高道教素养,同时还精通道教知识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从他在没有推行崇道政策时的表现、在位期间道士人数变化以及对道教的态度上就可知道一二。宋徽宗在不推行崇道政策时,也非常喜欢与道士结交和亲幸道观。

宋徽宗实行的崇道政策,据记载是从崇宁元年(1102)开始,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如果徽宗本身不崇尚道教,只是因为周围浓厚氛围、各种可以左右他因素的影响使他大规模的推动崇道活动,那他不可能在推行崇道政策之前就与道教有紧密的联系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这就使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宋徽宗自身就崇信道教,他之所以推行的崇道政策并不完全是受当时环境、局势的影响才选择的一种政治权术。

元符末年(1100),皇宫中流言蜚语不断,徽宗邀请茅山的道士刘混康来禁止谣言,非常有效,因此对刘混康特别宠信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还为刘混康所在的家乡那里修建宫观,异常恢宏。并且徽宗刚登基时子嗣并不多。刘混康说子嗣不多是因为京城东北方的地势较低,后来徽宗让人加高了京城东北边的地势,果然如此,徽宗特别高兴,此后对他更加信任。

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徽宗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就大修宫观,因为修建景灵西宫,去苏州等地采集太湖石“修景灵西宫,采太湖石,《宋史》、薛、王、《二鉴》皆不书,程俱《北山小集》俱载其事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东南花石纲,十昉于此。”并且同年去景灵宫朝献,“戊寅,朝献景灵宫。”直到徽宗被迫退位后,他还一直穿着道服,时刻不忘向神霄玉清帝君祈求,希望得到护佑。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阳三五、璇玑七九飞天大法师,都天教主臣某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可以看出,他对于道教的虔诚和至死不渝。宋徽宗时期道士的数量猛增,从这一方面也可知道道教的壮大是他非常想看到的。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神宗熙宁年间(1077),当时全部的道士加女冠总量不到两万人。到徽宗朝时,据《燕翼诒谋录》里说,宣和年间,道士、女冠和僧尼的总量就达到百万之多。

我们知道,徽宗时期因为限制出家为僧和改佛入道,佛教的人数就算没有减少,增加的也不会那么多,所以,这里所说的数字有大多半是道士和女冠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样的数字推出,这一时期道教徒的增长量是相当可观的。宋徽宗对道士非常优容,他如果不是自己崇道那他对道士的态度不可能这么宽容的。这个时期有许多关于道士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方面的记载,徽宗都没有追究。

许多道士还与徽宗的关系非常紧密,并被允许掌管权力部门,这就意味着道士可以影响政治局势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如:“重和元年(1118)三月,知建昌陈并等改建神霄宫不虔及科决道士,诏并勒停。”在修建宫观时,被认为有不满的情绪就被罢官了。宣和年间,还要求全国所有的监司、郡、县官员见到宫观道士都要以礼相待,不能怠慢。后来,不仅道士有俸禄,还可以得到政府拨付的许多钱财和土地。

“仔昔资倨傲,又少戇,帝常待以客礼”,王昔仔对徽宗态度傲慢,徽宗也不追究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不止这样,据《宋史》记载,刘混康的一个徒弟非常奸诈,唯利是图,抢夺别人的苇场、强卖房屋,被告到官府,官员们忌惮道士的“势力”不敢惩治他。还有非常得徽宗欢心的林灵素,据《林灵素传》记载,徽宗遇到许多事都要参考李灵素的意见。可见徽宗对道教的诚挚和对道士的宽厚。

后来,“初建神霄宫,度地污下,为道士交诉,徒汝州”,官员们都不敢招惹、得罪道士,如果不是徽宗的支持,道士哪里敢这样横行霸道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宋徽宗对道教的态度,我们站在道教徒的立场上,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对道教异常宽容。作为一名虔诚的宗教徒,势必要致力于支持宗教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致力于不断扩大宗教的影响,致力于不断弘扬宗教教义。宋徽宗就是这样的宗教徒。

二、北宋皇室的崇道传统

北宋时期的道教,继承了五代时的弊端,是当时人们安身立命的寄托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北宋帝王非常清楚这一点,极力支持道教。因此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到末代皇帝赵桓与道教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赵匡胤在即位之前就和道士有频繁的来往。据宋人所传,高道陈抟与带着赵匡胤兄弟二人逃避战乱的母亲相遇,就吟诵“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后赵匡胤当后周殿前都检点时在汴梁又遇见陈抟,说:“此真命也”也就是说,陈抟早在赵匡胤年幼之时就预言他要成为“真命天子”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征讨北汉的途中,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太祖就曾经见过龙兴观的苏澄隐道士,借助道教的符命之事给自己登上皇位制造舆论。

还有擅长天文占卜术的苗训,也帮助太祖登上皇位,“训视日上复有一日,久相摩荡,指谓楚昭辅曰:‘此天命也’夕次陈桥,太祖为六师推戴,训皆预白其事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至此黄袍加身。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赵匡胤注意到道教的政治作用,使他登基后更加的重视道士的作用和对管理。

乾德五年(967)任命道法精至的莱州道士刘若拙为左街道路,“若拙,蜀人,自号华盖先生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擅长服气养生之术,年过耄耋容貌还不老迈,步伐轻快。每次遇到水涝、干旱灾害,必然被徽宗请入宫中,开设祈禳道场祈福驱灾,法术甚为精辟,太祖特别重视他。之后又得知苏澄隐已年过八十还气质出众、样貌精壮,非常擅长养生之术,就亲自去到龙兴观向他询问。这都说明了他与道士来往密切。

同时,他还希望能够改变唐末五代“道流杂”的现象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他把汴京的太清观改名为建隆观,还在开宝五年(972)“诏功德使与左街道录刘若拙,集京师道士试验,其学业未至而不修饰者,皆斥之”,下令召集汴京范围内的道士进行专业考核,罢退那些考核不合格的道士,提高道士的整体素质。

同年,宋太祖下诏:“冲妙之门,清静为本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所宜惩革,以副钦崇。两京诸州士庶奇诡者,一切禁断。其道流先有家属同止者,速遣出外。自今如愿入道者,需本师与本观知事同诣长吏,陈碟请给公验,方许披度。”制定了披度制度,严格了道士的管理。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并为其服务。

宋太宗赵光义与太祖赵匡胤相比,对道教的重视程度更甚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赵光义继承皇位是不合我国古代传统的继承原则的,他需要通过道教为其继承皇位合理化。因此,后来制造出张守真降神这一事件。通过张守真策划了“黑杀将军降世”事件,还对赵匡胤说“安得小儿呼啸,以鄙吾言,斯为不可。汝但说与官家,言天上宫阙已成,玉鏁开,晋王有仁心。”的神话。主要意思就是赵光义是继承合理人选,为赵光义继位提供神圣的依据。

为此,赵光义非常重视张守真,为他建造宫观,继续利用“黑杀将军”营造太平的局势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他即位的次年(977),就给张守真营建北帝宫,“庚辰,诏修凤翔府终南山北帝宫,宫即张守真所筑以祀神者也”。还下诏册封显圣王等神仙,修建太一宫、寿宁观等宫观。宋太宗修建宫观大搞斋醮科仪祭祀活动,扩大道教尊神的崇奉范围。这样看来,宋太宗对张守真友好态度的实质是想通过道教尊神的名义神圣化自己的统治。

宋太宗对黄老之道也非常赞赏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他还十分赞成饮食起居皆有度,说“全系人之调适。卿等亦留意,毋自欺于摄养也”。宋太宗崇尚黄老之道的用意在于稳定政局、安定社会。修宫观,祀神仙和招隐逸、崇道流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这些举措相互辅佐,都是他崇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的两个崇道高潮除去宋徽宗时期,就是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在北宋崇道皇帝里也是知名的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他继承了其父亲的崇道政策,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著名的就是“天书”、“圣祖”下降事件。关于“天书”的缘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这样记载,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时说自己寝殿中的幕帘都是青丝制作而成,傍晚的时候除非点上蜡烛,不然看不清具体颜色。

还说在去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的时候,他刚刚要睡,忽然看到寝室之中非常明亮,惊异地看到一位头戴星冠,身上穿着红色衣袍的神人,神人跟他说,要在正殿里做一月的黄箓法事,上天就会赐给他三篇《大中祥符》,还叮嘱他不能泄露天机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就是天书的开始,为宋真宗后来的“天书下降”埋下铺垫,并要把这件事弄得曲折离奇,使人信服。后根据《玉京集》记载“当上春之旭旦,受大帝之祥符。谕以十世之延长,悔以为治之清静”。这大概就是天书的。经过这个“天书”事件后,四面八方须臾逢迎的人很多,宋真宗对道教愈发笃信。

这之后又有降祥瑞、封泰山、祀汾阴等,为了完善他一整套的崇道政策,还不断地建造宫观、塑造圣像、设醮奉神、度道士等,大中祥符二年(1009)真宗下诏“天下宫观陵庙,名在地志,诏诸路、州、府、军、监、关、县择官地建道场,并以‘天庆’为额,民有愿舍地备材建盖者亦听便”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其实,在当时修习道教的人并不是很多,经过这次以后道观、道像才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多起来。据《宋史》记载宋真宗在祥符七年九月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他还经常到宫观拜神,并命两街道士修斋醮科仪,进一步使道教斋醮科仪变成官方祭祀的范畴。这些崇尚道教的措施都向世人表明着自己功高德伟,以此来显示国家的和谐太平。

宋真宗之后,仁宗、神宗、哲宗虽由于财政限制、儒家正统思想抬头等一系列原因,崇道活动有所收敛,但大都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宗教政策,并无太大改变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仁宗、神宗主要依靠道教祈雨祷嗣、祈福禳灾。仁宗因没有子嗣,便常去茅山祝祷祈求子嗣。“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仁宗天圣八年(1030)五月,召见张乾源,问他“白日冲举”之事等等。

神宗经常“日设大醮”,“至元丰八年(1085),始诏日者,火灾可于集禧观为民祈福,道场一月,罢日设大醮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病后,三省、枢密院要员并诣集禧观宿斋,开建道场”。宋徽宗依照“祖宗传统”对道教信奉有加,有过之无不及。《宋史·封禅志》中有记载:“政和三年十一月五日,恭上神宗、哲宗徽号于太庙。翌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太师蔡京上奏,有天神降落世间,是值得大肆庆祝的事,应该记入史册。于是,宋徽宗下诏书把这件事昭告天下,朝臣们都拟写奏折上表庆贺。徽宗还亲自把这件事写入《天真示现记》,把天神下降的日期定为天应节。

第二年夏天时,徽宗进行地祈时又写了《神应记》,并派遣大臣祭祀宗庙,昭告世人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仍遣使奏告陵庙,诏天下。”徽宗他们策划、制造了“天神示现”,把“天神示现”这天定为“天应节”,还在“天神示现”的地方营建迎真宫等等。宋太祖、宋太宗是北宋崇尚道教的引领者,宋真宗为道教发展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徽宗学习的榜样,并都被徽宗充分的继承并发展了。

三、朝臣的推波助澜

宋徽宗的一系列崇道活动都离不开许多身边人的出谋划策,他对于道教的选择也有受身边人因素的影响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童贯、蔡京、蔡攸、王老志、林灵素等都对他影响都很大。童贯当时是徽宗身边的红极一时的宦官,“政和以后,宦者用事,辄改内侍省都都知曰知内侍省事,都知曰同知内侍省事,押班曰签书内侍省事,盖僭视密院也”。

童贯非常了解徽宗的心意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道士许知常希望得到重用,经常在皇宫之中走动与童贯交好。为巴结童贯,向他推荐了蔡京,后来蔡京与童贯关系非常要好,“童贯以供奉官诣三吴访书画奇巧,留杭累月,京与游,不舍昼夜。”蔡京崇尚道教,“自少好方士之说”,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可谓正和徽宗心意,为后采取的崇道政策推波助澜。

蔡京非常积极地倡导建造宫观、铸造九鼎,行付箓道场,据《宋史·蔡京传》记载,“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孟昌龄为当时的都水使,大肆修、凿山桥,致使周围百姓民不聊生。然而蔡京却说这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其实是摸准皇上的心思,大量扩建宫殿的规模来求得皇上恩宠。

蔡京集合了童贯等五个人,暗示他说宫里比较狭窄简陋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童贯听从了他的命令,后来只要一眼可以看到的宫殿,都争相比较宫殿的华丽、高大。修建延福宫和龙景江的耗费都可以与修建艮岳相比较。后来尚书左丞蔡卞也非常赞同,说每年在明堂进行祭祀大典的时候,都感觉狭窄局促,不足以显示祭祀的庄严。

于是,鼓动徽宗新建宫观,“今新作南郊斋宫端诚殿,实天子洁斋奉祠及见群臣之所,高明邃深,可以享神,即此行礼,于义为合”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宋徽宗会选择崇尚道教,蔡攸也是对他帮助最大的人之一。蔡攸第一次见徽宗时就颇得徽宗欢心。据《宋史·蔡攸传》所述“徽宗时为端王,每退朝,攸适趋局,遇诸途,必下马拱立,及即位,记其人,遂有宠”。后来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去前往祭天坛祭天,大臣蔡攸也跟随一起而来,有道士一百多人拿着皇帝依仗在前面引导方向。皇帝车驾刚到南薰门时,徽宗蓦地手指东方,询问蔡攸:玉津园的东方似乎有楼台叠复,那是什么所在?蔡攸很快便知道皇帝的意思,立即附和说道,可以看到白云之中有许多重殿台楼阁,隐隐绰绰的,细细看去,这些建筑达数十丈那么高。

徽宗问蔡攸,看见有什么人出现么?蔡攸回答说,在白云之中,有一个道教童子拿着蟠节盖,穿的衣服、长相都能看的很清楚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以后就出现了“天神下降”事件,宋徽宗还借此事编撰了《天真降临示现记》,下诏告知各级官员。蔡攸非常清楚徽宗的想法,相继制造了许多祥瑞事件。

在《宋史·蔡攸传》里就有说,徽宗皇帝对道教十分感兴趣,蔡攸则大倡异闻,说有珠星璧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等祥瑞,蔡攸和方士林灵素一起争相证实神变等事,因此神霄玉清之祠遍及天下,这一事件的开端就是蔡攸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随着林灵素的到来,宋徽宗时期的崇尚道教活动更加高涨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林灵素自称“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并对宋徽宗说:天有九重,神霄是最高的。其中天帝的第一个儿子是神霄玉清王,主管南部。被称为长生大帝君的,这是陛下您了。还说自己则是皇上您天宫府中仙卿,叫褚慧,下降而来就是为了协助您的。神化了宋徽宗和自己,并且徽宗让林灵素为道学弟子讲学。

《林灵素传》中说,林灵素在每月的初七都会升坛讲道,听他讲道的人都是宰相、参知政事、亲王、高等贵族等之类的权贵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徽宗御赐他为“玉真教主、神霄凝神殿侍宸”,权利凌驾于两府之上。由此可知当时宋徽宗对待林灵素的重视态度。宋徽宗既然依靠宦官、道士、臣子帮助,而这些人都亲近道教,那他必然也会支持和亲近道教,信仰、崇奉道教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四、安朝廷内外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镇夷狄之威

宋徽宗时期,在内部,封建专制势力黑暗,官吏腐败,贪得无厌,盘剥民财,造成人民内部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在外部,东北部的女真族不断强大起来,建立金国,金国的统治者消灭了契丹族统治的辽国,一直想要南下入侵,这样的外部条件使北宋面临严重的威胁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宋徽宗迫切需要想方设法的摆脱这种困难局面,而神道设教恰恰能够满足他的这种需要,通过神道设教可以达到神化统治权威、压制舆论、缓解社会压力、蔑视外敌的作用,是统治者企图摆脱内外困境的一种选择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然历史上通过神道设教借托神仙降言或者通过神物启示来加强教化作用的事情很多,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一种常用方法。

道教又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且道教融合并制造了许多可以信仰的神灵,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些都为神道设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突然驾崩,皇位继承问题亟待解决,又正值新旧两党之争异常激烈,对立及其严重的环境下,朝堂局势瞬息万变。

宋徽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基了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看重长幼嫡庶的古代,历代的皇位的继承都要按照严格的祖宗例法,即:“嫡长子死,即不传其子,而传立庙者之长”,宋徽宗非长非嫡,他在皇位上并不安稳。之前宋太宗的“金馈之盟”,确立了“兄终弟及”的皇位承袭制度。这就为徽宗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又让他有祖宗例法可寻,给后来崇道埋下伏笔。徽宗在位期间,北方除了和辽、夏对峙以外,金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徽宗朝又多了一个威胁。

辽国、金国在当时也有崇敬天地等习俗,通过神道设教的方式可以从心理上压制他们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北宋统治者习惯用儒释道三教来教化人们的思想,但是当时程颐、二苏等名家大儒被打入党籍,佛教又被称为“夷狄之教”,两者都不可利用。只有道教既给统治者提供君权神授和忠君报国思想,并且又是本土传统宗教,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况。“是时,帝兴道教将十年,独思未有一厌服群下者,灵素因希旨,造为东华帝君夜降宣和殿事,假帝诏、天书、云篆。”

林灵素帮助徽宗既能够为教主又能是皇帝,希望“厌服群下”苏州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道藏》里说,神霄玉清王即只比昊天玉皇上帝低一级的神仙,可以掌管天界、人界和阴间的所有凶吉。徽宗如果说自己是神霄玉清王降临人间,那么必然就是天界、人界和阴间所有是非凶吉的统治者,自然可以通达天人,有资格作道教教主,更有资格震服外部少数民族政权。可见徽宗是想借助天神传达上帝命令和道教符篆来帮助治理国家这样的方法,使臣民和外敌信服。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44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