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由行:登峰赏景 夜船游溪: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武夷山玉女峰
中国境内共有四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及武夷山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武夷山不仅是风景名胜,还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古人诗词摩崖题刻,值得拜访和细细品赏。冬季,我们深入武夷山游览,尽兴而归。
夜船游崇阳溪 赏灯火
我们下榻的旅馆位于武夷山市旧街区的崇阳溪畔,溪畔称为“朱子渡”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传说,当年宋朝理学大儒朱熹在武夷山设坛教学,经常由此渡船出发讲学,因而得名。武夷山市区离景区不远,有公交车到景区入口,不过最好事先问清楚班车时间,以免延误游景计划。住宿此处的另一优点是,夜晚崇阳溪有夜船游溪,品茗吟诵北宋词人柳永(武夷人)的诗词,溪边灯火千变万化,晚餐后可以在溪边散步,免费观赏灯火秀,趣味无穷。
九曲溪迂回 环绕群峰
武夷山共有36峰、99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其中有一条溪,环绕诸峰众岩,弯弯曲曲穿流,形成九大弯,故名“九曲溪”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溪水绕流处,美景如画,曲曲含异趣,弯弯藏佳景。朱熹当年隐居武夷山50年,撰写了有名的《九曲棹歌》描绘各曲风貌。据说,每首诗歌都分别镌刻在各曲的岩壁上,乘坐竹筏游溪时,可边欣赏美景,边品味崖壁上的刻字。古人游溪是逆流而上,虽较吃力,但有渐入佳境之赞;现今游溪则是顺流而下,从九曲漂流到一曲,倒游九曲溪,稍有遗憾。
侥幸的是,著名的一曲“水光石”和六曲“响声岩”的摩崖石刻,都可以另外徒步造访,从近距离细细观赏,更能体验古人的书法之美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我最感兴趣的,是六曲朱熹的书法石刻,孔老夫子名言“逝者如斯”;以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曲的题词“大丈夫既南靖岛蛮,便当北平劲敌。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其实,若时间允许,在九曲溪边的各曲景点漫步,更能欣赏到佳景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譬如,在岸边步道观赏武夷的标志玉女峰,三层柱状峰岩逐次增高,宛若比肩俏立的三位玉女姊妹,碧绿溪潭倒映挺拔突兀的山峰,正如朱熹的诗句“近山重叠翠成堆”所形容,比在竹筏上观看效果更好。
(组图)九曲溪竹筏漂
道释儒三教 历史名山
武夷山是道、释、儒三教名山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传说秦汉时期,武夷君修道于山中,乃以其名命山。汉武帝时,曾遣使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宋以后,武夷君多次受朝廷敕封,成为道教重心。供奉武夷君的武夷宫,位于九曲竹筏漂流下游的一曲码头,年代悠久,历代虽不断修葺,仍经不住数次的火灾和兵燹,已残破不堪。现有建筑是重新兴建的,景区管理另在附近建了仿宋商街,供游客休憩逛游。
武夷山的天心禅寺则是佛教名刹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传说唐朝佛教禅宗的藻光禅师,到武夷佛寺坐禅静修,抬头望明月而悟道,该佛寺因此改称为“天心寺”。禅宗常以明月譬喻本性真理,认为众生观月虽有阴晴圆缺,月亮其实无论何时何刻都是圆满无缺的,因此众生处在无明状态会眼观无常,而本性真理则永远清净无染,静待众生感应悟道而已,这大概就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概念吧?朱熹在一线天景区有一方题刻“天心明月”四字,即阐述此禅宗悟道案。武夷山有许多摩崖石刻,而“无量寿佛”及“南无阿弥陀佛”等石刻处处可见,即知佛教以往在武夷山有多盛行。
儒学最有名的,就是朱熹在隐屏峰下创建的紫阳书院 (或武夷精舍),现仍保存有康熙年间重建的紫阳书院的断壁残垣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古代许多文儒贤士都曾拜访过武夷山,譬如,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时,为逃避宦官刘瑾指派的刺客,在武夷山隐居教学,流连数月;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从福建调回北方戍守,途经武夷山留下前述的摩崖题刻;明朝嘉靖年间的退隐进士陈省,号幼溪,在武夷山隐居13年,日日寻幽访胜,武夷山各处风景胜区,都留有他的书法题刻。
武夷第一胜景 天游峰
天游峰位于武夷景区中心,九曲溪北岸近六曲处,徐霞客评天游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因此列为武夷第一胜景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登天游峰的石阶共有848级,爬高约215米,沿阶梯蜿蜒上爬,半山腰悬崖处有凉亭称“一览亭”,名副其实,凭栏四望,千峰竞秀,万壑争幽,脚底下九曲溪绕一大马蹄弯,碧绿迂回,美景一览无余。
陡峭阶梯狭窄,人上人下,拥挤不堪,幸好我们错开旺季造访,尚可容忍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峰顶有贩卖部和茶室,人声吵杂,熙熙攘攘。过峰顶后,继续往后山前进,尘嚣渐离渐远。迈入胡麻涧景区,密林青翠幽深,郁郁葱葱,感觉有“万径人踪灭”的寂静。胡麻涧两侧峭崖夹峙,岩刻纵横,道、释、儒具备,满满历代岩刻书法精品,连绵约100米,文雅风儒,漫步其间,浸浴在古诗古词的绝妙书法中,彷彿踏入时光隧道,与古人神交会面。
从天游峰的后山下来,九曲溪近在咫尺,一块巨大岩壁巍然屹立眼前,正是那武夷最雄伟的仙掌峰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峭壁表面有掌指般的纹路,彷彿仙人合指伸掌直插地面,因而得名,朱熹也赞仙掌峰为“耸一石为一山”,可见其雄伟壮观之奇特。岩壁上有陈省书刻的四个擘窠大字“壁立万仞”,书法雄健方正。
毗邻仙掌峰不远处有伏虎岩,岩势形似蹲虎而得名,岩上有陈省题刻的“伏虎”二字,还有许多其他岩刻星罗棋布,此处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荟萃地点之一,值得慢慢欣赏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往溪边走,即可达六曲的响声岩,上面有更多古人的诗词题刻,值得细细品赏,朱熹的“逝者如斯”,陈省的“空谷传声”即为其中之二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风光
武夷山竹林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风光
一线天 令人叹为观止
当地人有一句顺口溜:“不登天游,虚此一游;不登虎啸,枉称好汉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从进入虎啸巖登山口后,一路都是陡峭狭窄的45度上坡阶梯,山路阶梯偶尔还会沿着垂直峭壁而行,陡峻惊险,处处有景。虽是陡峭上坡,但都是石阶,放慢脚步,气定神闲上爬,中途休息赏景,坚毅努力,仍有可为。虎啸岩的景观,峰峦叠翠,以云海、奇石、峭壁、岩洞、山泉丰富而闻名。
虎啸岩半腰有一岩洞,此洞原有天成禅院,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仅以三面土墙围起,不需架屋顶盖瓦片,俨然天成,故而得名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禅院现已不存,今在倾斜30度的峭壁上凿了一尊10米高的观世音浮雕像,手持如意,面带微笑,普度众生。雕像极为精美优雅,从观音脚下环绕一圈,可以发现每个角度看到的观音微笑,样子各有不同。
从虎啸岩继续前行即一线天,是武夷景区最奇特的岩洞,在幽邃峡谷中,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岩端倾泻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巖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从伏羲洞入岩内,可右转或左转,右转走道较长较窄,惊险刺激;左转则稍稍宽短,景色多样。右转窄道到了深处,抬头仰望,岩顶裂开一道罅,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隔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岩罅走道极为狭窄,只容一人通过,有些地方甚至必须侧身才能通过,不要背包入内,以免卡住,进退两难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岩骨花香 大红袍幽径
武夷山特产的武夷岩茶名满天下,最有名的“大红袍”母树就生长在天心岩的峭壁上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传说明朝有一位穷举子进京赶考,经武夷山病倒,天心寺方丈灌以茶汤治愈,中状元后,回程以大红袍披茶树谢恩,因而得名。从天心岩通往大红袍母树处,有一条深长幽静的峡谷,称“九龙窠”,小径蜿蜒连绵,峡谷石壁高耸,碧绿茶树丛丛,茶花幽香扑鼻,景色醉人。峡谷进口处两边崖壁刻有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值得驻足观赏。
众人群聚大红袍母树前拍照观赏,熙攘嘈杂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我们越过大红袍景区深入峡谷,瞬间一片静寂,幽径逶迤起伏,翠绿青藤垂蔓,一丛丛茶树点缀。此时正是茶花盛开时节,阵阵花香扑鼻,清幽醉人。一路走去,只有三三两两游客,耳闻淙淙溪水声,鼻嗅缕缕茶香花香,眼观壁立苍石丹崖,真是天上人间。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时,不忍离去,还改称山涧为“流香涧”,真是名副其实。
流香涧畔,有一间小小的慧远寺,民居院落格局,儒家风格门厅,佛家氛围正殿,道家韵味经阁,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古朴建筑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据记载,朱熹曾在寺中攻读,殿内抱柱楹联有朱熹的诗“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诗意淡泊高雅。环顾寺院周围,苍松翠竹掩映,清流水声汩汩,想象暮鼓晨钟鸣响山谷,引人静心醺醉。
岩骨花香步道的尽头就是水帘洞,一块巨大内凹的岩壁高高耸立,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如水帘,故得名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一般旅游团为了控制时间,一般都不走流香步道,而搭景区巴士直达水帘洞,其实错失了佳景。水帘洞岩壁内凹处有木构三贤祠,祭祀刘子翬、刘甫和朱熹三人。刘子翬生于北宋,宋室南渡后,辞官归武夷,是朱熹的老师。刘甫与朱熹则同师刘子翬,终身未仕。“三贤祠”内中堂题有“百世如见”的匾额,是朱熹的亲笔题字,书法工整稳健,尽显名家风范。
水帘洞是武夷山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约100多米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祠堂全以木质建造,历经百年岁月,仍完整无缺,主要因为水帘洞的天然地形屏障,内凹的洞穴向阳,又能遮蔽风雨,让三贤祠得以保存。水帘洞岩壁上同样有许多摩崖石刻,历史典故一箩筐。
九曲溪竹筏漂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风光
大王峰 虹桥神迹杳然
朱熹《九曲棹歌》描述一曲“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指的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峰之首的大王峰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登大王峰的山径必经幔亭峰。从幔亭峰可俯瞰武夷市全景,作为中途休息站,最为适宜。远眺美景,崇阳溪蜿蜒环绕武夷市,《印象大红袍》的圆形舞台也可清楚辨识,微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
大王峰又名沙帽岩或天柱峰,因为山形如宦者纱帽,或又如擎天巨柱而得名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大王峰屹立高耸,陡峭如削的峰势,古人须架梯三重才可攀登绝顶。现今在南壁狭小孔道间架设了铁梯,又在岩罅间横插钢釬,游客循此梯可以有惊无险地达到峰顶。在岩罅间攀爬,由于无悬崖峭壁的视觉恐惧,反而有探奇惊喜的乐趣。
山腰处有张仙岩摩崖石刻,峰顶有投龙洞,是武夷山著名的道家72洞之一,据说是武夷山道教洞天中享誉最著者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洞口其实只是两岩间的狭长缝隙,宋朝廷曾遣使于此投送金龙玉简20余次,以祈国运昌盛、皇族兴旺。
武夷山美景处处,无法一一尽述,景区内山明水秀,茶花隐隐飘香,加上地灵人杰,文人雅士的石刻书法,历史典故丰富,游毕感觉满载而归,回味无穷黄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文/黄宗慈)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451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