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历史大视野下的新州: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符咒网    2023-02-04    60

新州,是今云浮境内历史上的一个行政架构,其管辖范围就是今云浮新兴县及周边一带地区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历史上的新州,是岭南古郡名城,是许多历史大事件的发生地,也是不少历史名人的出生地及登临地,在岭南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不妨通过历史大视野去认识各个时期的新州,了解其那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一、南越王的田猎地

新州大地,地处五岭以南,古人谓“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所以在过去很漫长的时间里,岭南于中原人而言是“天外”、“化外”的存在,直到秦始皇平定岭南以后,岭南大地才真正纳入中央王朝版图,新兴地域在彼时属于南海郡管辖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然而,在秦始皇去世后,秦朝便天下大乱,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更是陷入连年的鏖战中。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南海郡尉赵佗却趁机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统一了岭南,封锁了五岭通道,然后在番禺建立了南越国,自称为南越王,这也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地方独立国;彼时的新兴地域,就属于南越国。

按理说,新州大地地处南越国西陲边境,加上彼时岭南还草昧落后,因此新州大地不会有什么重大发展才对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然而,也就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地处边陲的新州大地却是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期,这里不但成为了南越王赵佗的田猎地,而且还成为南越国的西部政治中心,赵佗会定期到达这里进行政治、军事活动,推行其“和辑百越”的政策,至今新兴县还有白鹿台、南越王殿、歌舞冈等与赵佗有关的遗址及遗迹。明嘉靖《广东通志》载:“白鹿台,在(肇庆)府治南五里,赵尉佗田猎获白鹿于此,因筑台,故名。”又载:“歌舞冈,在(新兴)县境,南越王佗三月三登高处。”田猎者,就是古代天子、诸侯开展的以狩猎为形式的附带讲武、宣威等意义的政治及军事行动,而非普通的狩猎行动;故《礼记·王制》云:“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而南越王赵佗以新州大地为其田猎地、兴建行宫白鹿台、三月三到歌舞冈登高等,足以证明其对这个地方的重视,白鹿台的兴建还是南越国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是赵佗毕生所筑四台之一。应该说,南越王赵佗的到来,为新州大地传播了先进文明,开启了新州历史进程的新纪元,白鹿台的兴筑更是确立了新州大地成为南越国西部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以至于在南越国远去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当地人仍然无比怀念赵佗这位历史伟人。明末诗人区宇瞻有《白鹿台二首》诗云:“白鹿仙车去,无人猎古台;空馀烟峤月,曾照越王来。锦忆千金使,台悲逐鹿翁;迹空迷岁月,只认上林中。”

二、地方豪族的用武地

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就在原南越故地广设郡县,在新州大地设置临允县,属合浦郡,此是新兴置县之始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后来,新州大地上相继有过新州、新宁郡、新昌郡、新兴县等的建置。而在南北朝时期至中唐时期,新州大地又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期,在这期间,有多个地方豪族在新州或附近州郡陆续崛起,并且与新州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首先与新州有关的地方豪族是新州卢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南梁时的南江督护卢安兴,他的儿子卢子雄是《新兴县志》有记载的首位新州刺史,后来卢子雄蒙冤而死,卢氏部将杜天合、杜僧明、周文育等继续推举卢子雄之弟卢子略为盟主,发兵进攻广州刺史,后为陈霸先所败,卢氏退出历史舞台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其次是泷州陈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南梁时骠骑将军、驸马陈法念,世居泷水,世袭永平郡公;按《大明一统志》所载,陈法念曾“为梁新、石二州刺史”,由此可见,其还曾任南梁时的新州刺史,新州也是其重要发迹地之一。其次是新州区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南齐尹州刺史区金,区金之子区颖以恩为宁州刺史,区颖之子区伯虎,其人知勇,积有军功,益折节读书,官至新州刺史,抚绥民獠,政得人和;区伯虎祖孙三代为刺史,实为岭海名家,史称其“三代累为刺史,亦岭表之盛事也”。其次是高州冯冼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南朝至隋朝时期的冯宝、冼夫人,冼夫人为主要的代表人物;而今新兴县城南有冼河、冼亭,其中冼亭就是为了纪念冼夫人前往广州平叛时路过新州而建的,其建造史十分悠久,早在唐肃宗时期诗人杜位所作“新昌八景”中就有“冼亭耕牧”一景,这是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见证;而冼夫人之孙冯盎,则在初唐之时多次出兵染指新州一带州郡,贞观五年春,唐太宗发敕文指斥冯盎“心迹未纯,侵掠不已,新州以南,多被毒害”,要求冯盎入朝,冯盎恐,遂率陈頵等酋长入朝觐见唐太宗。其次是韶州张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唐韶州別驾张君政,张君政原籍河北范阳,后因官落籍韶州,其孙张宏愈,曾任唐新州索卢县令,张宏愈之子,就是后来的开元名相张九龄;如今有一种说法是,张宏愈之妻、张九龄之母为新州卢氏女,是张宏愈在新州索卢县任职时所娶,与六祖惠能存在某种亲缘,所以后来六祖在韶州弘法时也点化过张九龄。其次是新州何氏豪族,其开创者为唐云浮镇将何言,据有溪洞,据说其四世孙为何游秦、何游鲁,何游鲁就是泷州陈行范反唐称帝时所封之定国大将军,何游秦之子何如瑛,为唐折冲都尉,平定广州叛乱有功,反而蒙冤而死,时岭南观察使徐浩上书唐代宗为其辩冤,唐代宗知情后,立即下《宣慰岭南制》,平反何如瑛冤案,称其为“南方右族,累代纯臣”,褒奖何如瑛事迹及功勋,抚慰何如瑛家人。另外,还有疑似为新州豪族的汉岑义、宋岑探家族;前者为新州民间信仰之神,相传为汉时之将军,其家族中亦有为神者,有云斛庙、井水殿、岑母墓、岑三庙等遗迹,在当地影响较大;后者为宋时之侠士,初以崇信巫术,聚集有大多信徒,新州官府将其家人逮捕,岑探遂反,很短时间内就聚党数千人,围攻新州城,并且声称下一步还要进攻南海、番禺,继而占领岭南,后为官兵所败,岑探败走前往连州的溪峒,结果在茶坑被俘,之后被押赴广州就义。

三、流放官员的大法场

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云:“岭外毒瘴,不必深广之地......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广东以新州为大法场,英州为小法场,因并存之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是说在当时的岭南,是为瘴地,毒瘴横生,中原人到此水土不服,容易遇瘴而死,所以当时的朝廷为了表示对犯罪官员的惩罚,一般会将他们流放到岭南瘴地,而当时的士大夫就根据岭南各地的毒瘴之轻重而将其称为“大法场”、“小法场”,而在广东地区,新州就是“大法场”,英州就是“小法场”。因此,在唐宋时期,就有不少朝廷官员因事被贬谪、流放到新州,他们有的后来蒙受恩遇被召回,有的就在当地成家立室,有的最后在新州郁郁而终。

事实上,虽然唐宋时期有大批的官员被流放、贬谪到新州,但其实他们都并非尽是奸佞之人,反而其中不乏有正直佼佼之人,只是因为在与奸党的斗争中失势,才被流放、贬谪到新州;而从另一方面看,他们的到来又大大地丰富了新州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新州的历史进程,在新州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而精彩的流官文化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唐宋时期,被贬谪或流放新州的官员非常多,例如有:唐监察御史卢行瑫,于唐武德三年被左降流于新州索卢县,娶当地李氏女为妻,于唐贞观十二年生子卢惠能,即后来的禅宗六祖,去世后葬于龙山(今国恩寺内),唐神龙年间曾为其墓“赐题”、“赐额”;唐礼部侍郎卢藏用,因依附太平公主,于唐先天年间太平公主伏诛后,被流放新州;唐宰相郭元振,于唐先天二年唐玄宗在骊山举行军演时突然出班奏事,扰乱军演,被流放至新州;唐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因与岐王李范交往过密,被流放新州;唐宰相卢杞,因李怀光在咸阳驻军时多次揭露卢杞等人的罪状恶行,卢杞于唐建中四年被贬为新州司马;唐中书令路岩,因委用亲信、大收贿赂,于唐咸通年间被贬为新州刺史;宋宰相蔡确,因写《夏日游车盖亭》诗而被指用唐上元年间郝处俊谏高宗传位于武后事来影射高太后而被贬新州,最后死于贬所,在新州期间还发生过与琵琶的感人故事;宋宰相刘挚,因反对新法遭受弹劾,于宋绍圣四年被流放新州,最后死于贬所;宋右正言邹浩,累上疏言事,而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宋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反对与金议和、乞斩秦桧,遭受诽谤,被贬送新州管制;宋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同样坚决反对议和,因而秦桧“素恶他,虽已告老,愤尚不平”、“坐讥讪朝政,安置新州”;宋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因瞒报军情而被贬贵州,后又因在与贵州州守淤翁明酒醉后失言,淤翁明诉说丁大全暗造弓矢、欲交通蛮夷、图谋不轨,被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

在唐宋时期,如此多的流官流落到新州,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流官文化,并且由此产生了许多故事及作品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如唐杜甫在怀念被贬新州的侄子杜位时,就创作了《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又宋蔡确被流放新州时,与一侍妾琵琶感情非常好,当时他还养了一只鹦鹉,能学人语,每当蔡确呼唤琵琶时,只要敲一下小钟,鹦鹉就会呼唤琵琶的名字;后来琵琶感染瘴疠之气死去,蔡确就再没敲过小钟;某日蔡确误敲小钟,鹦鹉闻声,又呼琵琶名字,蔡确触景生情,大感悲怆,赋《悼侍儿》诗一首:“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堪伤江汉水,同去不同归。”又宋王安中,于靖康初年贬送象州安置,途经新州,龙山觉轩建成,王安中为之作《新州龙山寺觉轩铭》:“本寺不迷,何者为觉。惟无舌人,满口道著。龙山名轩,无病求药。从而铭之,分一半错。”又宋胡铨被贬送新州管制时,张元干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为其壮行:“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据资料载,毛泽东晚年时就曾多次通过录音机听这首词的演唱作品,并为之修改歌词。胡铨管制新州期间,亦作有《如梦令·谁念新州人老》词云:“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一作“蕊”)枝能好。”又宋胡寅安置新州期间,恰值新州知州黄齐(一作黄济)兴筑竹城,州学正麦克请胡寅为新州竹城作记,于是胡寅就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新州竹城记》:“新昌郡,自两汉及齐皆县置,号曰临允,至萧梁氏始升为新州,废于隋而复于唐,本朝因之,既七百年,亦可谓古郡矣.......”

四、南禅佛教的祖庭

南禅佛教,即汉族佛教(非汉传佛教),是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创的佛教思想体系,因其形成于南方,与神秀形成于北方的禅法相对,故称之为“南禅”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南禅佛教起源于唐朝,与佛陀及历代禅宗祖师所传之正法眼藏一脉相承,兼又宣扬“人间佛教”理念,所以自其形成以后一千三百多年间,风靡海内外,并衍生出五家七宗,长盛不衰,是为禅宗正统及佛教主流,深远地影响了世界的思想历程。而南禅佛教的祖庭及其开创者六祖惠能的故里,就在新州。

唐武德初年,朝廷官员卢行瑫因事被左降至新州索卢县,在当地定居,娶当地李氏女为妻,至贞观十二年,李氏生下一子,取名“惠能”,就是后来的禅宗六祖大师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惠能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以卖柴为生;某日,惠能在卖柴时听到客人吟诵《金刚经》,即有所开悟,一问之下,才知此是湖北黄梅东山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所传大法,遂发宏愿出家学佛;在安顿好老母亲之后,惠能便只身远赴黄梅,参礼五祖,成为俗家弟子,初到碓房干杂活,后来因为于南廊作偈表智,被五祖认定为衣钵传人;一日,五祖巡寮至碓房,见惠能为法忘身,深表嘉许,又以机锋试惠能,惠能对答如流,五祖知其头角峥嵘,遂暗示惠能三更至方丈;是夜三更,惠能至方丈参礼五祖,五祖为其讲解《金刚经》,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惠能已经言下大悟,道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的惊天之语,于是五祖当即传授法信衣钵于惠能,惠能遂成为禅宗第六代祖;之后,五祖为了避免佛门弟子因衣钵起纷争、继而加害惠能,便亲自连夜送惠能渡江南归,嘱其弘法大任。惠能南归后,首先在四会一带隐遁,到机缘成熟以后,就到广州法性寺出家、升座,成为祖师;后往韶州曹溪宝林寺驻锡弘法凡数十载,开创了南禅佛教,受到武则天、唐中宗的敬仰,新州旧居被赐封为国恩寺。六祖晚年时,曾命门徒返回老家新州国恩寺中修建报恩塔,又预感时至,自称要“落叶归根”,于是率领门徒返回新州国恩寺,继续弘法利生;唐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三更,六祖于国恩寺中迁化,世寿七十六岁,其圆寂时,国恩寺一带出现了“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之殊胜法相;六祖圆寂后,其门徒神会、法海等于国恩寺中将其毕生言教辑录为《六祖坛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皇皇巨著,是中国本土中唯一可以称为“经”的佛教经典;因为这个原因,国恩寺也成为了南禅佛教的祖庭,更有佛教学者称其为“祖庭之祖庭”。

六祖圆寂后,受到后世帝王的追谥,经唐宪宗、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元仁宗累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广照禅师”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千年以降,前往国恩寺祖庭朝圣、谒祖、访古的名人络绎不绝,如杜位、邹浩、王安中、陈献章、黄士俊、河野太通、厉以宁等人,都曾造访过国恩寺。其中,邹浩有《谒六祖》诗云:“岭外新州是瘴乡,我来佛地荫清凉。袈裟石上盘云出,沐浴池边带日光。依树柔条风袅袅,人山批郊响锵锵。朝天望隔长安路,且涤凡心礼法王。”陈献章有《龙山吟走笔和陈冕(其三)》诗云:“老柱高擎何处天,滴醯洗藓认当年。山僧犹话飞来日,撞破龙山一道烟。”黄士俊有联云:“南宗福地,东粤名山。”河野太通有《颂龙山偈》诗云:“菩提无树镜非圆,五叶一花挥大千。原是卖柴真面目,日本高揭碓翁禅。”厉以宁有《七绝·广东新兴国恩寺》诗云:“六祖堂前悟性生,菩提明镜意中成。此心长似清泉水,处处无声即有声。”

五、两粤歌仙的故里

在初唐时期,新州出了一位歌仙——刘三妹,她善于唱歌,被后世称为“始造歌之人”;她经常来往于两粤溪垌,解诸蛮语,与当地人唱和,所以她被视为是两广山歌之鼻祖,更被后世尊为“歌仙”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刘三妹在两粤的足迹非常多,很多地方都流传有关于她的遗迹和故事,且不同的地方对她也有不同的称呼,如刘三姑、刘三嫲、刘三太、刘三姐等等;而无可否认的是,刘三妹的故里就是古之新州,即今之新兴县。

清《肇庆府志》载:“刘三妹,新兴人,生于唐中宗时,年十二,善为歌,游戏得道,往来两粤溪峒间,解诸蛮语,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人环而视之七日夜,歌声不绝,俱为化石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又清《粤中见闻》载:“刘三妹,新兴人,生唐中宗时。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往来两粤溪峝间,俱解诸蛮言语,与其唱和。后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人环视之,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因祀之于阳春锦石岩。岩高三十余丈,林木丛蔚, 岩口有石磴,苔花绣蚀,一石如曲,几可卧一人,此其遗迹也。三妹今称歌仙,其歌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则绝类离骚矣!又竹叶歌云:'竹叶落,竹叶飞,无望翻头上竹枝,担伞出门,人人阧嫂,无望做女时。'”由此可见,刘三妹确实是多才多艺之人。刘三妹本为唐中宗时人,与六祖同时代,她创造山歌、开两粤山歌风气之先,厥功至伟;因此,“歌仙”刘三妹无论是作为历史人物还是作为文化符号,她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永远是后人敬仰、学习的榜样。

六、八景文化的起源地

在中国各大文化城市,都会流行有八景文化,所谓“八景”,就是指文人墨客对一个地方的八处代表性景观进行文学创作(多为诗歌),以此来宣扬该地的人文底蕴和自然景色,如“羊城八景”、“潇湘八景”、“燕京八景”等等,后来又逐渐发展为“十景”、“十八景”、“二十四景”等等,但追根溯源,都是从“八景”脱胎出去的;千年以降,“八景”在神州大地风靡、蔚然成风,由此便形成了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丰富、博大的八景文化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而鲜为人知的是,八景文化之起源地也是新州大地。

在唐肃宗至德年间,曾任右补阙的杜位与其叔父杜甫一起在尚书严武幕府任参谋,后来杜位被贬至新州(当时新州改为新昌郡),十年得还,后为夔州司马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故《广东通志》载:“位,襄阳人,甫之从子。至德中与甫同在尚书严武幕后,贬新州,十年得还,甫寄以诗。后为夔府司马。”杜位被贬新州的原因史书无载,大概是因为他是已故倒台宰相李林甫女婿的身份受到波及,但无论怎样说,杜位被流放到“新州大法场”,在外人眼里一定是悲惨、堪忧的,这在杜甫《寄杜位》诗中“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一句可以看出。然而,杜位本人却未有因为被贬新州而低沉、颓丧,反而在此期间遍踏新州山水,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将其中八处有代表性的景观收录、整理为“新昌八景”,为每一处景观都配上一首诗歌加以描画、歌颂,每首诗歌既反映出新州风物又不失盛唐气象,杜位在新州可谓开创了其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而杜位创作《新昌八景》的年代,正是他被贬新州(新昌郡)时的唐至德年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目前可知的年代最早的地方八景,自此以后,各地文人都争相效仿杜位创作地方八景,并由“八景”发展为“十景”、“十八景”、“二十四景”等。因此,杜位可谓是八景文化之鼻祖,新州(新昌郡)亦是八景文化之起源地。杜位创作的《新昌八景》分别为:《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源》、《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

七、德政廉政的典范

有学者指出,在封建时代,平民百姓有三个梦,分别是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也就是说,那时的人们都期盼能有一位英明的君主,明君指望不上就希望有一位清正的官吏,两者都指望不上就只能寄希望于笃行信义的侠客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但实际上,在封建时代,君主一般都只在九重深宫内理政,侠客又一般都是出现在小说中,真正与百姓接触最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主政一方的官吏,因此,地方上能有一位推行德政廉政的官员,对于地方百姓而言是莫大的幸事。而自古以来,主政新州的官员,从不乏推行德政廉政的典范。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这句话出自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其创作背景是唐上元年间,在滕王阁新修成时,洪州都督阎公于重阳日大会宾客庆贺,王勃为之作序,适值复姓宇文的新州刺史路过此地暂驻,也在嘉宾之列,因此就被王勃记入了序文中,传诵千古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宇文新州”名讳、籍贯、履历如何,史书无载,但从王勃的“宇文新州之懿范”一句中,就能看出此人必有美好的道德风范,而他就是历史上众多主政新州官员中的佼佼者、代表人物。除此之外,在新州主政有嘉名的官员并不在少数。如唐新州新兴县令光燕客,在任期间“有德政”,“深仁厚泽”、“浃洽人心”、“治绩卓著可纪”,唐景龙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官民为其建立“新兴县令光燕客清德碑”,碑文由阎朝隐撰、王麟行书;宋新州知州梁立则,兴修水利于州西南十里,得白鳝坑,决其水溉田,利泽后世;宋新州新兴知县古宗悦,因捕盗平乱有力,改奉礼部侍郎,迁殿中丞,勋骑都尉;宋新州知州古革,承诏兴建州城墙,这是新州建城墙之经始,但并未理想,所以当时的情况是“城才一里百有十二步耳,仅容州治,列廪、狱,馀官廨、民居悉在城外,莫为保障,理不应尔”;宋新州知州黄齐(一作黄济),时新州无城墙,又多盗贼,于是黄齐命令州人种植簕竹围城环袤一千二百八十四丈,以防盗贼,这是新兴历史上最著名的“竹城”,黄齐以竹守新州的事迹,被后世视为岭南地区守城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诸多历史文献均有提及,宋理学家胡寅为之作《新州竹城记》;元新州知州高芝,清节凛然,一尘不染,爱民好士,惠鳏寡,修学校,尝于驿路栽松竹以便行者,流风善政,久而犹存;元新州知州仓振,其知新州时,猺贼蜂起,仓振深入贼所,谕以祸福,示以恩信,群猺帖然向化,于暇日诣学,召诸生讲解经义,又于驿路夹植榕松,以便行者,人歌曰:‘高松苍榕,一道清风’;时人刘应雄有《新州行旅为仓振高芝歌》颂其德政:“仓榕高松,手泽重重。高松仓榕,夹道阴浓。”除此以外,还有张夔、张锡、韩彦直等一大批被任命为新州官员的人物,不胜枚举,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光炳千秋。

从遥远的白鹿台走来,新州大地历经无数烽火洗礼、文章歌颂、英雄用武、能人辈出,从昔日瘴气飘荡的大法场到今日佛光普照的古禅都,二千多年的发展之路是多么的曲折和不易,而积淀下的历史底蕴又是多么的丰富和厚重公主岭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历史大视野下的新州,就是这样的钟灵毓秀、磅礴壮丽,是人们一阅之后便无法忘却的永恒经典。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478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