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龙虎三绝扬天下 ~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符咒网    2023-02-06    57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南郊20公里处贵溪市龙虎山镇,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2010年8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龙虎山与龟峰”丹霞地貌正式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20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从景区贯穿而过。泸溪河自上清古镇至仙水岩,二十里山水二十里画屏,两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换景,宛若仙境。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和渊源流长的道教文化,构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而使龙虎山声名远播。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高100多米,宽数百米的云锦石而得名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龙虎山志》卷二曰:云锦石,在正一观下,仙岩上流,崭然壁立数百余尺,红紫斑斓,照耀溪水,光彩如锦。当年祖天师行舟自鄱阳湖逆水而上,行至龙虎山时,便被山上的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云锦山也因祖天师“丹成而龙虎见”,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之名据说还有另一出处,那就是龙虎山“状若龙虎”,若从河边上岸,在离主峰不远处往前看,就可见龙虎山一山曲折盘旋如蟠龙,另一山蛰伏似卧虎,形成龙虎对峙、龙蟠虎踞的壮观景象。3月22日,我们走进了龙虎山,游览和见证了龙虎山的三绝。

  在鹰潭火车站乘旅游专线车,沿206国道,半个多小时便把我们送到了仙水岩景区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下车便见一座仿明清时期的牌坊式景区门楼,钢筋混凝土仿石结构。门楼高10.15米,宽20米,坐东朝西。

  购完门票,经过景区大门,跨过一座小桥,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清澈的河流,这就是泸溪河了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的原始森林区,汇集36股山溪河水一路穿山过峡,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入信江,进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泸溪河全长286公里,在景区流长43公里。

  来到泸溪河边,登上古朴的木舟逆水而上,开始三绝的游览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短短几公里的河道两边,我们首先要见证的就有三绝之中的二绝,即:丹山碧水和崖墓之迷。

  龙虎山的“丹山碧水”,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至三千万年前的第三纪。那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层。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层发生水平方向挤压的拉伸,也就是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形成褶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这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

  中国大多数的丹霞地貌由于地形高差相对较大,故以雄奇险峻为特色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而龙虎山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形高差相对较小,大多在50~200米之间,最大也只有240米,因此总体显得秀美多姿。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也较为多样,集中分布在龙虎山和仙水岩景区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景区内又有清澈的泸溪河流过,将两岸的丹崖地貌景观串联一体,便有了“丹山碧水”一绝。

  龙虎山的自然景观很多,但仙水岩段沿泸溪河两岸有十处非常奇妙的景观,是我们乘船游览观赏的重点,称为十大美景,它们是:云锦飞挂彩门开,道堂扬波带福来;石鼓无声不外响,仙桃甜美入心怀;御梳梳心不梳发,丹勺水旱两消灾;千里有缘仙菇现,三生有幸石莲开;情侣峰下情永固,仙女岩前上瑶台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这十大美景在民间又被称为“十不得”,而每一景又都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

  木舟开始逆流而上,导游引导我们的视线投向泸溪河两岩的处处景点,同时向背口歌似的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举目眺望东岸,有两岩抵背而立,称僧尼峰。此峰状似两相依偎的夫妻,故又名“夫妻峰”。《龙虎山志》称:“雌雄石,在仙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呼公母石”。相传在此峰对面的仙人城的尼姑庵中,曾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尼姑爱上了一位和尚,两人相约私奔,被法僧追赶,慌忙中和尚扭伤了脚,尼姑便背上和尚逃跑,跑至龙虎山时,张天师验其两人真心相爱,有意帮她们一把,便使定身法将她们定在这里,让她们永远相依。由此,便有了十景之一的“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一景。

  拐过一湾,在水崖一道碧湾里停舟上岸,沿隙行数十步,有天造地设的一个造型,那是一位貌若天仙的裸体女子,刚刚从泸溪河沐浴归来尚未穿衣,根丝不挂,下身裸露,肤色逼真,得之天然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据说此岩为一仙女所变,相传此女名叫迎春,是何仙姑的侍女,与吕洞宾的书童要好。此举触犯天规,被王母打入凡间,并旨令永世不得婚配,交由天师发落,迎春出浴后化作仙女岩赤裸矗立于此。观音到此,觉得有伤风化,谴天兵搬来一座山挡住迎春的躯体,故仙女岩前有一高大山石,称遮羞石。有诗为证:

  仙女浴后初上岸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故张双腿沐晖暖;

  观音有恐伤风化,特谴丹丘护体前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堂堂正正立人前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你说难看我泰然;

  扪心自问无愧事,赤身裸体敢朝天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情爱本是自然事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棒打鸳鸯为那般;

  仙女遭殃恨悠悠,蒙冤埋骨色不变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自古人间多憾事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如何仙境也亦然;

  但愿此石作鉴石,此等悲剧不重演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传说归传说,不过,此岩被称为“天下第一景”倒不为过,外国游客称它为“天下第一绝景”,真可谓“华夏之唯一,域外更无双”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此岩便是天下奇绝的仙女岩,在“十不得”中被称为“仙女配不得”,俗称“仙女献花”。著名散文家石英观赏此岩后,欣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仙女岩记》。

  仙女岩(亦称羞女岩)为一崖壁裂隙处的下部,因其外形酷似女性外阴部而得名,说得庄严一点,叫“大地之母”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裂缝高约15米,下部似女性双腿分开,岩缝的顶部,还有一丛茅草,似阴毛,雨天淌水,形象更是逼真。站立景前,环视左右,男游客个个笑逐颜开,而女游客则含蓄默视,正所谓:男子看了笑哈哈,女子看了羞答答。此时,忽然想起,来时经过鱼塘大桥看到位于泸溪河东岸的一座拔地而起的百米高的石笋峰来,它像一男根突出地面,顶部酷似 ,看起来颇为雄壮,有一股阳刚之气。所以命名其为“金枪峰”,大概是取“金枪不倒”之意,说得雅致一点,叫“大地之父”。峰岩隔岸而视,这一“父”一“母”顿使这无生命的山体与山洞显出活生生的永恒的生命气息来,真不知这大自然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

  游船继续前行,在河的西岸水中横卧着三块带齿的石头,约一人多高,外形如梳头用的梳子,故称玉梳石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十不得”中被称为“玉梳梳不得”。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800多年的黄杨木精所变的御梳,乃天宫稀世之宝。一天清晨,宫女在后花园中拿出御梳为皇后娘娘梳头,突然草丛中冲出一条大蟒蛇,宫女因惊吓而失手将御梳跌落凡间,正好落在泸溪河中,其中一根梳齿跌断,变成梳型巨石。有的则说黄杨木听说仙水岩有一美丽的仙女,有意下凡看看,故意遣出一条大蛇惊吓宫女,自已乘机滚落下凡,为在河边洗浴的仙女作梳妆打扮之用。

  同处泸溪河西岸仙女仙南侧有一峰,高约80米,山体上小下大而修长,外形酷似一口巨钟,故名金钟峰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其峰四面陡峭,不可攀登。山体下部壁上有一巨大岩洞,外形很象盛物用的木勺,称为丹勺洞,洞距水面约2米,洞高约10米。在“十不得”中称为“丹勺用不得”。传说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怪人叫“绿毛仙”,他冬不衣,夏不浴,生绿毛,隐居碧鲁洞炼丹,炼出的丹药能治百病,炼丹用的就是这把勺子。东汉时,太上老君为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奏明玉帝,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移交给张道陵使用,这样张道陵的神丹就更灵验了。

  再将视线转向东岸,近水处有一丛石峰,高约10余米,整体极似一朵朝天绽放水中的莲花,故名莲花石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在莲花石的旁边还一只小青蛙,好象一位忠于职守的警卫,警惕地注视岸上的动静,护卫着这丛莲花。传说这朵莲花来自天宫瑶池,为白莲仙女所变。玉帝听说白莲仙女下凡与龙虎山青年农民柳青婚配,违犯了天规,派太白金星下凡捉拿,白莲仙女死也不愿再回天庭,在天兵天将即将捉到时,她宁为玉碎,坠地自焚,轰地一声,一团烈火,化成了文风不动的水中莲,向后人昭示其对爱情的忠贞。因此,这朵象征忠贞爱情的莲花不是谁人都可以采的,故在“十不得”中被称为“莲花采不得”。

  在莲花石东侧有一酷似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巨形桃子,鲜嫩的果肉已经外露,让人垂涎欲滴,故名仙桃石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其石高约80余米,因其形象俊美、吉祥,常被用来作为龙虎山的代表性景观。传说这是一个仙桃,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上偷来的。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玉皇大帝封了个管马的“弼马瘟”,因官职太小,没有资格参加王母娘娘举行的蟠桃会,孙悟空知道后大怒,再次大闹天宫,将蟠桃会上的美酒佳肴吃个精光,还将吃不完的仙桃用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径直往花果山而去,飞经龙虎山上空时,不慎将刚咬了一口的仙桃弄掉而落于此处,仙桃上的那个缺口便是孙猴子咬的。不过这仙桃凡人享用不了,只能作为美景观赏,故在“十不得”中称为“仙桃吃不得”。

  船行至鲤鱼湾,上行的游船就到了终点,我们只能登岸步行游览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登岸抬头向南,近处有一状若有柄的蘑菇石,石高约30米,形象逼真,故称仙菇石,在“在十不得”中被称着“仙菇采不得”。不过,“十不得”似乎有两种版本,有的介绍“十不得”时,这一景被“剑石试不得”所代替。说的是仙女岩隔峰有一中间齐齐裂开的石峰,好似被一刀劈成两半,故称试剑石,在“十不得”中称之为“剑石试不得”。据传祖天师初来云锦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能容你外地山野之人落脚?如果你道法通天,你的宝剑能把这座山劈开,我就依了你。”天师立时拔出宝剑,一剑下去,刀光剑影之中,一石中分,士地爷连忙拱手相让:“好剑好剑!”此事《龙虎山志》有载:试剑石,在仙岩隔峰,天师试剑于此,一石中分,截然二断”。

  沿湾曲的步行游道前行不远,有座高约70米的独立石峰,从北面看酷似一鼓形,故称石鼓峰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如从偏东方向观看,又如鲁迅的侧影,亦称文豪峰。在“十不得”中被叫作“石鼓敲不得”。传说石鼓原是铅山葛仙寺的神鼓,这面鼓,一年敲一响,鬼怪发抖;一年敲二响,五谷丰登;一年敲三响,六畜兴旺。可有一个游僧不懂寺规,连敲十响,惊动了天师,玉帝降旨封存禁用,神鼓认为错误处分了它,不服,便从鼓架上滚了下来,投奔张天师,滚到龙虎山下为家了 。

  站立石鼓峰东侧,眺望泸溪河东岸,有一山高约60余米的岩石,临水一面由于河水冲刷,形成一较大的水平洞穴,其岩下水深湍急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此块巨岩状若道教做法事的道堂,故被称作道堂岩。因其下临深渊,水流湍急,漩涡翻滚,所以,在“十不得”中被称为“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山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此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暗中与张天师斗法。正当道观建成,三脚龟将头一伸,道堂突然倾塌,张天师十分恼火,拔出宝剑,镇住 不让缩回,这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岩洞,由于地势不平,道观也就不再建了。这里山怪,岩奇、水急,平时无风三尺浪,风雨浪滔天。岩底幽深莫测,急流倾斜,据说从这里倒下米糠谷壳,会从鹰潭龙头山涌出,可见,暗流直通20公里外的鹰潭。

  穿过一片板栗林(据说此为当年张天师亲手所植),路过一个村庄,有一座跨越泸溪河的桥,叫正一观大桥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跨过大桥沿公路前行是道教祖庭正一观。大桥东岸北侧是竹筏码头,码头的下游不远有段石峰,高约100米,长约300米。从其对面观看,石山似斧头劈成,崭然壁立,气势磅礴,五彩斑斓,如一幅巨大的云锦披肩,故被称作云锦峰。在“十不得”中被称为“云锦披不得”。乘坐竹筏向下漂流,幽幽游荡在泸溪河上,来到云锦峰前,但见水势湍急的河面已被染作五色。此峰如利斧劈削而成,陡削如壁,上连青天,下入碧水,宽幅百丈,一望无涯,无论从宽大、高峻、平整、色彩、气势来说,云锦峰都不愧是丹霞地貌最杰出的代表作。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天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

  在这段仙水岩的游览中,除了这“十不得”的美景外,还有很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和奇闻异事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在仙水岩段中游的西岸,仙人城的北侧,有一座岩峰,其形如一个倒扣的大盆,故名覆盆岩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此岩石下潭水很深,据民间传说二两丝线打不到底。其岩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石洞,状如人的足迹。

  在仙人城的对面,仙水岩段中游的东岸,有一双面石,又称迎送石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为一独立石峰,其高约30米。从下游看如一五官清晰的猿猴头部,从上游看如一满脸愁容的老婆婆头像。同处东岸,与双面石隔村相望的脸谱石,高约50米,长约l50余米,其上大小洞穴无数,可组成无数表情不同的人脸。脸谱石的南端部分其形如一仙风道骨的老道,故被称为老道岩。

  在鲤鱼湾的步行游览区内还有醉猴石、断头龟等,都生得维妙维肖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醉猴石高约80米,状如一只红脸的猴子头部;断头龟高约60米,一座圆形山峰状如一只乌龟匍匐在地,另一小山如 断离龟身。

  在仙水岩的游览中,所见所闻的奇闻异事莫过于无蚊村的异事了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无蚊村位于仙水岩东岸双面石与脸谱石之间的山坳里。无蚊村全村40多户人家,200余口人,据传是东晋道士许逊真君的后裔。据许家族谱记载,唐末时,许真君部分后裔迁到龙虎山焦坑定居,以打猎捕鱼为业。老祖许相公打猎到此,早上将饭筒挂于树枝上,中午时饭仍有余温,认为此地有神灵之气,是居家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来,至今已衍嗣40余代。村民历来以打鱼、种地为生,现在以旅游业和种田为主业。村子面积不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出入主要靠船筏。由于一年四季没有蚊子,历史以来大家都叫它“无蚊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奇特村。

  无独有偶,村子对面,泸溪河西岸则有一个有蚊村,不仅有蚊子,而且蚊子还很多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一河之隔,竟是天壤之别,这是为何?有的说是村子地理环境好,后山又有一个巨大的蝙蝠洞,成千上万只蝙蝠,将蚊子吃得干干净净,别处的蚊子也不敢轻意“光顾”;有的说村内种了许多樟树、桉树和竹柏,树的气味混合产生强烈的驱蚊作用。但村里更多的人至今只相信“张天师驱蚊教母”的神话是无蚊的原因。相传800多年前,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散心,夜间投宿许家村。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蚊虫甚多,张母被蚊子咬得遍身红肿,责怪儿子不孝无能。天师忙请母亲息怒,随即口念咒语,手中宝扇轻轻一挥,村里的蚊公蚊婆,连忙拖儿带女,逃出山窝。从此,村里再也没有蚊子骚扰了。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原因究竟如何?不得而知,长期以来是个未解之谜。

  最近,偶然在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节目中看到,栏目组在无蚊村的探秘报道:说无蚊村并非无蚊,而是蚊子很少而已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上述三种理由除传说不可信外,其余两个条件有蚊村依然具备,而蚊子依然很多。最后虽然没有肯定的答案,但有一说法是很有科学依据的。那就是无蚊村地势较高,各种建筑均在斜坡之上,排水功能很强,生活用水很快就排出村外注入河流,污水不在村内停留,就没有了产生蚊子的基础。而有蚊村正好相反,所以蚊子就多。是否如此,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探秘解答。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景点还有很多,仙人城就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仙人城又叫仙岩,是仙水岩景区中一个重要的游览区,由仙岩峰和河豚堡峰两组山峰组成。因唐代诗人顾况写有《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的诗句而得名。

  仙人城位于泸溪河仙水岩段中游西岸,海拔281.7米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从仙女岩处的小路南行不远便可到达。进入仙人城景区,从西面沿山坡开凿的780级台阶盘旋而上,沿途有仙鼠石、仙贝石、仙风门、仙风桥、仙雨门、清浊水池、龙化池等景观。山顶是一块平地,有道教建筑兜率宫和仙逸馆。再沿南面石阶而下,在一大岩洞中,有一佛教庵堂“仙姑庵”,经悟道岩,跨过仙风桥,进入河豚堡峰,沿石阶迂回而下,沿途有河豚瀑布、狮岩啸月、天门仙迹、海螺天降等景观。

  龙虎山的象鼻山,同属丹霞地貌中石墙景观类型,拥有“天下第一旱象”之称,因流水长期相向冲蚀,中空成穴,残留石柱,并与石梁、竖状穿洞完美地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相传巨象为缓解一方旱情,解救百姓疾苦,将象鼻子插入泥土中,挖掘深层水源,日夜劳作,后因劳累过度,无力拔出象鼻,被张天师点化成仙象山,以供后人瞻仰。

  从仙水岩游船码头对岸的桃花洲进入景区,沿步行游道经畲家寨到达象鼻山游览区,亦可从龙虎山镇乘车到游览区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站立观象亭观看,神型兼备的象鼻山会让人想起桂林的象鼻山来。桂林象鼻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之水的巨象而得名;而属丹霞地貌中石墙景观的龙虎山象鼻山则完全立于陆地之上,一旱一水,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彰显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细细看,还能发现,在神象背上有一方盒,传说是张天师储藏炼丹所用药材的百宝盒。虽是传说,亦增加了石象的许多仙气。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景点很多,不能面面俱到,还是让我们看看龙虎的另一绝~悬棺崖墓之秘吧泸洲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49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