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是中华武术早期的发祥地之一(转载):庆阳道观寺庙寺院
素有北国之雄,南国之秀的道教圣地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崆峒区西11公里处,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5米,其间峰峦雄峙,悬岩峭壁耸立,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泾河、胭脂河交汇环抱,古迹、胜景遍于层峦叠翠之间庆阳道观寺庙寺院。历史上轩辕黄帝、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慕名而西至登临,自古为宇内名山圣地。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题咏作画,盛赞崆峒山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雄秀的山水、悠久的历史孕育并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崆峒文化,其中蕴涵崆峒文化现象的“崆峒武术”,威名远播。
崆峒山是中华武术早期的发祥地之一
崆峒山名载《尔雅》,形入《山海西经》,古籍中有过“空同”、“空桐”、“鸡头山”、“薄落山”、“牵屯山”等异名,名定“崆峒山”始于唐代庆阳道观寺庙寺院。经发掘考古鉴定的崆峒山四处史前齐家文化遗址表明,在距今3600—4000年前(夏代),这里就有先民劳动、生息和繁衍,逐渐形成了崆峒氏族。他们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征程,同野兽作过生死搏斗,学会了制造和使用武器,有过氏族部落之间野蛮和激烈的战争,使崆峒武术萌芽于崆峒山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之中,在氏族部落战争中已初见端倪。历史还作证,从周秦、西汉到唐宋,崆峒山地当西北要冲,“雄视三关、控制五原”,兵家必争,世为用武之地,迄今崆峒山一带仍留存有关寨城堡和古战场遗址多处。在古代漫长的岁月里,这里曾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在长期战争环境影响下,为了生存,崆峒先民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学习、吸收、掌握了那一时期内容朴素实用、招式简单的攻防格斗技击之法,经过战斗实践和经验总结,脱离了古代军旅武术,结合古代兵法演变,塑成了以个体为战的攻防格斗形式,同时吸收了崆峒山古代哲学思想家广成子的“抱神以静”、“阴阳有藏”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古代崆峒武术。《尔雅•释地》载:“空同之人武”;伟大诗人李白诗曰:“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李白足迹遍布华夏名山大川,在他脍炙人口的诗篇中,留有如此动情颂扬崆峒武术的诗篇,这些历史的见证,无不表明崆峒山是中华武术早期的发祥地之一。
崆峒山是崆峒武术的发源地
崆峒武术源于崆峒山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战争中,崆峒氏族所掌握的攻防格斗之法和格斗技巧,为“居崆峒山石室之中”的广成子总结并注入“阴阳有藏”观为其合理内核而创,又不断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大武术流派,它是古代崆峒山先民直接创造和继承的,是古代崆峒山先民智慧的结晶庆阳道观寺庙寺院。《庄子•在宥》是一篇记载轩辕黄帝问道于崆峒山广成子的战国时代的文献资料,它翔实记载了五千年前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所传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我守其一,以处其和”的修身习武之道。它不属于宗教的范畴。它揭示演绎出的是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进退等阴阳变化的互转互补在崆峒武术理论指导上的内涵体现,强调的是生命的运动和延续,追求的是崆峒武术演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的是身体与精神、精神与自然的协调。故有广成子“形将自正”、“乃可长生”、“物将自壮”的“至道”论语。
广成子不仅是我国古代早期探索宇宙生成、预测阴阳变化、研究存亡之道、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集崆峒武术之大成的技击家庆阳道观寺庙寺院。《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人物演绎的神话小说,抛其神话的一面,广成子在“殷”和“周”两个氏族部落战争中能征善战,他擅长“雌雄剑”、“落魂钟”,善使“翻天印”。是广成子为崆峒武术的形成注入了哲学养料和技击的内涵。根据中国武术形成的条件理论,殷周前以广成子“至道论”和“雌雄剑”为代表的崆峒武术已形成并成为崆峒武术成熟的标志。可以说古代战争是崆峒武术萌芽的种子,广成子的“至道”学说和“雌雄剑”为其形成提供了营养和水分,崆峒山则是他生长壮大的沃土。因此,崆峒武术在历史上才能走出崆峒,流传于海内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所以说,崆峒山是崆峒武术的发源地,广成子是崆峒武术的创始人。
崆峒山武术名扬天下
崆峒山武术是崆峒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庆阳道观寺庙寺院。在崆峒山历史的长河中,摄取广成子“至道”学说思想和老子“自然”之义而产生的崆峒山道教和隋末引入崆峒山的佛教,在崆峒武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中业绩辉煌。隋唐时期,崆峒山道、佛两教发展较快,都拥有一定的田亩、道观和寺院,道人、僧人不少。由于崆峒山当时地处边荒,又是一处重要的军事战略重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局部战争,而殃及的道、佛两教,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以防不测,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崆峒山僧、道士除参禅诵经修行之余,将武术列入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他们强身借以习武,练剑弄棒用以防卫,多尚武节,威名远扬。
崆峒山以武显,始于北宋庆阳道观寺庙寺院。《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庆历二年十二月xx赐渭州崆峒山慧明院主赐紫,僧法淳号志护大师,法涣、法漫、法深、法汾并赐紫衣;行者云来等悉度为僧,初,法淳率其徒与西贼战,能护守御书院及保蕃汉蘖畜数万,故赏之。”《宋史》内载:“夏师长驱抵渭州、幅员六七百里,焚荡庐舍,屠掠昆畜而去。”相与印证者,尚有《甘肃历史》一册可鉴。宋代的渭州即平凉城。让我们越过时间和空间阻隔,将历史的踪迹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自称大夏国皇帝;1040年,西夏军进攻西安,北宋军惨败,北宋韩琦、范仲淹主持对西夏的防御;1041年,西夏以10万兵力进攻平凉城,宋夏两军在好水川(庆阳西北)一带展开激战,宋军又遭惨败;1042年初,西夏军骑兵进攻庆阳城,被宋军击败,随之于庆历二年二月与宋军又大战于今宁夏固原北边的定川寨,宋军再次惨败,大将葛怀敏阵亡,西夏骑兵乘胜南下,长驱直抵平凉,破城而入,烧杀屠掠,数万人畜纷纷逃往崆峒山,夏军尾随而至,兵围崆峒山,图谋取之,在此岌岌可危之时,崆峒山慧明院主组织领导全山僧道及民众依山布防,以险居守,与夏军骑兵抗衡并主动出击,骚扰偷袭敌军,护院武僧法淳率武艺超群之僧众与敌军展开残酷激烈的战斗,夏军不敌,无奈而退。崆峒山一战,血染山林;以弱胜强,使数万蕃汉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护。
这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使崆峒山武术在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透射出崆峒山众武僧不畏强暴、勇敢抗敌的神勇精神,使崆峒山武术在抗击外族入侵的史册中留下了永不消失的重重一笔庆阳道观寺庙寺院。
崆峒山以武显,还能从《水浒全传》中得到注脚庆阳道观寺庙寺院。乔道清,北宋泾源人,八岁就使拳弄棒,在崆峒山遇异人授以幻术,后与梁山好汉交战,生擒李逵,活捉鲁智深、武松、刘唐,差点把宋江也捉了去。崆峒山以武显,还表现在明代道教建筑绘画上。今天,当你来到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旅游观光,你不仅能观赏到那北雄南秀的美丽风光,还能在那八台九宫十二院的宫观石室之中内墙上看到不少描写古代战争的绘画,那气势壮观的战争场面,那攻守有序,闪展腾挪的攻防格斗,一定会使你赞不绝口,留连忘返,激起你的无限遐想。崆峒山的许多宫观洞殿,武以鞭显:如灵官洞中的伏虎鞭,九光殿中的蛟龙鞭,还有金顶太和宫中的混元鞭,尤其是现在悬挂在天梯顶端的镇山鞭,长约三尺三寸,樽柄约二寸,重约八十斤,通体发黑,古朴、庄重、威严,透出一股神气,给人以阳刚之气和力量。
崆峒山武术在一千五百多年间庆阳道观寺庙寺院,经过一代一代僧人、道士的传承、创新,广撷精采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03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