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关于“无量天尊”问题回应“龙虎山道教正一弟子‘演心’”: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24

关于“无量天尊”问题回应“龙虎山道教正一弟子‘演心’”

  寂寥山夫

  2010年6月15日

  本人是个地道的“落伍”分子,至今也没有接触过网络,不懂什么是“上网”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前几天,本人的两位学生,也就是中国道教学院研究生班的两位在读研究生学员,他们在网络上见到一篇署名“演心”的文章:《“无量天尊”一词在道藏中的记载及其历史渊源》,并且文章中对本人提出了点名批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于是两位研究生便下载了这篇文章来拿给我看,并说:此文“没把《道藏》原文弄明白,对《道藏》经文断章取义”等等。同时,他们还在网上又找到并下载了演心先生作为“依据”的相关文章《女娲补天——浮邱山的传说》。

  本人乃一山野之人,长年独居深山,孤陋寡闻,属于普通草民那一类的人,学识实在有限,确如“演心”先生在文章中所言:“没翻过道教经典”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没翻过经典是有原因的:虽识得几个字,但近乎扫盲。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离京,出游各地参访求师,再后来干脆将所有经典、道书悉数封存,空身落入深山,几乎隔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自谋生存。两千零六年,蒙中国道协领导之不弃,应邀重返中国道教学院任教,但已经几乎不会书写文字了,惭愧!直到现在,每天只喜欢“瞌睡”,仍未曾翻阅过经典。

  本人原本是个不愿管闲事的人,更不愿写文章,主要是因为这个社会太忽悠,教门也忽悠,假冒太多,言真无用!看到教门也在忽悠,忽悠出了多少肤浅低俗的世俗理念,忽悠出了多少丢根弃本的媚俗造作,并将这些理念和造作统统执为至宝,而彻底远离了传统,失去了根本,甚至很多人失去了最起码的谨思慎辨方法,不参不悟,不求经义真言,不求真才实学,不求严谨的治学态度,而只会固执于极端局限性的一己之见、一己之是、一己之欲,来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尺度,所以造成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门中规矩摸糊、准则模糊、传统摸糊、法度摸糊、纲纪摸糊、理义模糊、学说模糊、信仰模糊、真伪模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2006年本人回京之初,曾短时暂借中国道协网站(亦为《中国道教》编辑部)之一角,临时上班备课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其间,与《中国道教》的一位副主编先生闲聊时,谈到了“无量天尊”。先生说:“现在在家都不知道“无量天尊”是什意思,道协网站上有很多人寻问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法回答”。先生并要求我就此写篇文章解释一下。当时我问先生:“中国道协已经把‘无量天尊’作为正式的口头用语没有?”先生说:“这几年渐渐有人使用,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兴起来的,也没有人能解释,中国道协也不好作出什么明确表示”。另外,在此期间有些新出家的年轻道友与我打交道时偶尔也在用“无量天尊”,使我哭笑不得。于是本人就写了一篇小短文《“无量天尊”与艺人用语》(见后附录),由编辑先生分别发表在中国道协网站和青羊宫网站上(发表时由副主编先生改了标题)。这是演心先生发表文章点名批评本人的原因。

  但本人深知,谁也没有能力阻止他人使用“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所以,只能是说者自说,用者自用,各有各的权利。然而,即然演心先生直截了当的对本人作了点名批评,那么,本人不妨放弃点“瞌睡”时间,聊作个回应。

  先说明一下,演心先生自称“龙虎山道教正一弟子(道号:演心)”,并没有说明是龙虎山正式的教徒还是教外的俗家弟子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但从演心先生把“仙长、师父、大师、方丈”等特定的专有称呼,和“会长、监院、知客”等行政方面的职称,都统统列为“道友相遇”时的“称呼和礼节”看,大概是一位道龄不是太长的道童,或只是一个只是信仰道教的俗家弟子;但另从“‘真武祖师’是神话小说《北游记》所塑造的神……明代还有一个‘真武大帝’,那就是篡国夺权的明成祖朱棣”这段演心先生的言论来看,似乎两种弟子都不是。因不知其详,故本人将只从道教传统、义理、规矩、圣号意义、口头用语等方面,只作针对关于“无量天尊”问题的回应。

  演心先生的《无量天尊一词在道藏中的记载及其历史渊源》,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证”的,即:以《道藏》为依据,和以“传说”为依据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所以,本人也首先从这两个方面作回应。

  第一 就演心以《道藏》为依据对“无量天尊”的“考证“发表如下观点

  一 “圣号”辨误(圣号的意义)

  演心先生在原文中强调“无量天尊”是“圣号”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那么,“无量天尊”究竟是不是圣号?能不能作为圣号?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何谓“圣号”?下面,不访首先从“号”说起。

  按照中国的传统,每人都有“姓”、“名”、“字”、“号”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姓,即姓氏。名,由父亲或长辈取,只能长辈叫,晚辈不能叫,如果晚辈直呼其名则有过;通常自称当用名。字,也叫“表字”,由长辈取,平辈、晚辈皆可叫,族人长辈及血缘关系的长辈不叫,自己也不能自称。号,由众人取,叫做“喝号”;也可自己取,叫做“自号”;自号之外还可以有“别号”;大功名者或名世之人死后,往往有“谥号”;帝王死后有“庙号”;由当世皇帝或后世皇帝加封的号叫“封号”。取号,是为了大众称呼方便。号的内容意义,往往能反映出此人的事迹特点,也往往是对此人的一个评价。号,晚辈可称,长辈可叫,也可自称。从古时候一直到数十年前,中国人习惯称别人的“字”或“号”,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通常,还要在字或号的后面再加上称呼,如××公、××君、××兄、××先生等等。

  “圣号”,就是“天尊”、“神圣”的“号”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圣号的意义,沿用的也是我们人间这传统名号的意义。人有“名”和“号”,神圣也有。神圣的名,称“密讳”。这“讳”不是凡人取的,那是上界的事,我们不能讨论。平时,神圣的名讳我们谁也不许说,不许念,不许随便书写,只有某些特定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可“密用”。而神圣的“号”,就是“天尊号”或“圣号”,是人间的人为了对神圣称颂方便而取的,多数都是有道之人在造作道经道书等情况下,根据此神圣的“神通功能”特点而取的;还有一部分圣号是帝王加封的。称颂神圣时,如果只颂“号”而没有称呼,则有对神圣不恭之嫌,所以往往圣号后面还要加上神圣的称呼。“天尊”,即是对神圣的称呼。而“天尊”二字前面的部分字或全部的字,是天尊的号。我们往往将天尊号与天尊称呼合起来称颂,如“××××天尊”,这就叫“圣号”。

  例如三清道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元始”、“灵宝”、“道德”,这都是他们的“号”,算是基本“圣号”;“玉清”、“上清”、“太清”都是指他们宫阙的境界名称;“天尊”是对他们的称呼。我们可以将“号”与“称呼”合起来,就称“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因为里面分别含着三位道祖的“号”,是用“称呼”称他们的“号”,所以叫做“圣号”。但我们决不可以将“宫阙”和“称呼”单独合起来称“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因为这里面没有“号”,所以不能叫“圣号”,但这种组合有三个宫阙所有天尊的意思,不是指宫阙总天尊的圣号,更不是指三位道祖。如果我们将道祖的“宫阙”、“号”、“称呼”三者合起来,那就是意义最明确、称颂最完整的“圣号”了,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再如关圣帝君,其“号”是“神威远镇”,与称呼合起来就是“神威远镇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又如“度人无量天尊”,“度人”是“号”,“无量”是对“号”起着强调作用的数词,合起来为“度人无量”,是组合起来的“号”,此号的意义已经明确,再与称呼相组合即为完整的圣号“度人无量天尊”。

  另外,关于对神圣、仙真的称呼还有多种,如“真君”、“元君”、“道君”、“帝君”、“大帝”、“上帝”等等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这些称呼与神圣、仙真的“号”合起来都叫“圣号”。称颂天尊圣号,往往也叫“称名”。

  很显然,“天尊”是对神圣的称呼,“无量”是数的概念而不是天尊号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那么,在“无量”一词中,没有神圣“号”的存在,仅仅一个数量概念,岂能单独与“称呼”组成圣号!因此,“无量天尊”不是“圣号”。

  二 就演心先生“考证”《道藏》的失当之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演心引用的《道藏》经文

  以下是演心先生所引用的《正统道藏》中三例有关“无量天尊”的文字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并将“无量天尊”写成了红色:

  王于此时发大道心,广置诸观,开度国人,造无量天尊形像,广写此经圣号,作无量旛盖,出无量法服,供养三宝,布施道士女冠并在会善友等,大建如是福田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而白天尊言:向见百千诸无量天尊,并诸侍者,今皆隐没,得无疑乎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众魔欲来恼我。

  广设斋馔,上献十方无量天尊、三十六天帝君、天功父母、及诸神仙 一切龙神,及诸灵圣,作大利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我们把以上三段引文精简一下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即为:

   “造无量天尊形像”、“向见百千诸无量天尊”、“上献十方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二)《道藏》原文的读法

  不过对于演心先生的对原文的读法,本人不敢苟同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造无量天尊形像”应当读作“造无量天尊形像”;“向见百千诸无量天尊”应当读作“向见百千诸无量天尊”; “上献十方无量天尊”应读作“上献十方无量天尊”。

   “天尊”,只是对神圣的称呼,是独立的词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无量”与前面的文字合起来,是强调天尊数量众多的意思。而不可以把“无量天尊”截取下来而单独使用。退一步说,即使文意可以读作“无量天尊”,但它不是圣号,更不是口头用语!

  (三)“无量”的应用意义

  以上三例均出自《正统道藏》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在《正统道藏》中的“无量”用于“天尊”的地方还不算太多,而用于其它内容的地方则是多得数不胜数!但不论《道藏》中出现过多少次“无量”,“无量”一词的应用总不外乎以下两种意思:

  其一,用于天尊圣号,是说天尊的“神通功能”大不可量的意思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例如:度人无量天尊,无量度人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等。很显然,用在诸天尊圣号之中,“无量”不是用来说明“天尊”的,而是用来说明此天尊的神通功能的,是“功能”的附属词语。也就是说,从神通功能的意义上讲,这些天尊的神通功能是“度人无量”、“福生无量”、“功德无量”,而决不是“空头无量”;从圣号的意义上讲,这些天尊“圣号”最基本意的义是“度人”、“福生”、“功德”,而决不是“无量”;从称名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天尊的基本意义是“度人天尊”、“福生天尊”、“功德天尊”而决不是“无量天尊”。那么,我们又怎能以“无量”称天尊呢?

  其二,用于纯粹的数量概念,是说明谋一概念内容的数量特别大的意思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这在《正统道藏》中简直多得不计其数!如演心先生所引用的三篇经文中的:造诸无量天尊形像、上献十方无量天尊、无量百千天尊、千百诸无量天尊……虽然这些“无量”都与“天尊”连用,但都是一些纯粹的数量概念,是说明天尊“众多、无数、不可量”的意思,而决不是指天尊本身。如果我们在经忏中遇到这样以“无量”来说明天尊众多的地方,只作平时的“念诵”而圣号来“举颂”。

  同是在这三篇《道藏》经文中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还有更多的“无量”用于形容其它内容的“多”、“大”、“广”,如:无量罪、无量苦、无量福、无量数、无量劫、无量数劫、无量劫中、无量数尘、无量数部、无量数众、无量国土、无量国人、无量众等、无量法服、无量宝香、无量功德、无量天仙、无量善心、功德无量、福田无量、得福无量、获福无量、苦毒无量、众生无量、功德巍巍最为无量……等等不可胜数!

  (四)总结

  综上所述,(1)这“无量”一词用的最多的,是与诸“天尊”无关的地方益阳道观寺庙寺院。(2)“无量”一词即使用在与天尊有关的地方,“无量”也只是一个数量概念,而不是天尊称号。(3)“无量”一词用在天尊圣号中,是用来对天尊的神通功能作“量”(形容多、大、广)上的强调的,必须依附在神圣“名号”的后面,而不可以单独与“天尊”二字联用!

  所以,“无量”作为一个数量概念,不论用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附属的数词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那么,我们作为修悟不足、尚无道行、未得明达的平庸之人,为什么不把心思多多放在“思悟”和“寻本”上面,而非要对经典断章取义,硬把《道藏》中的数量概念截取下来误作天尊圣号来称名呢?

  第二 就演心以“传说”为依据对“无量天尊”的“考证”发表如下观点

  一 演心原文要点摘录(文中红色为本人所记)

  东晋末年即公元400年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得道仙真“潘子良”所传授

  ……因之浮邱山脉如同断了脊梁的“无梁山”,又因纪念女娲补天的无量功德,也叫“无量山”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潘子良得道之后,来益阳度化了一位姓汪的知县,由他出资将“祖师殿”扩建成浮邱观,仍供奉“无量天尊”,只要口诵“无量天尊”就能祛病消灾,因之香火鼎盛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观内道士云集,相互见面稽首时口诵“无量天尊”。因之“无量天尊”成为道教徒的见面礼。

  ……得道成仙之后又来浮邱山,在丹台之下的堆石坪上建“祖师殿”,内设“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有关“祖师殿”的“祖师”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在浮邱山流传至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关于“祖师殿”内设的“无量天尊”产生了2种不同的说法:(1)“无量天尊”是“女娲”;(2)“无量天尊”是“真武祖师”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真武祖师”是神话小说《北游记》所塑造的神,《北游记》乃《西游记》之后的效颦之作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其情节构思、思想内容及文字水平都无法与《西游记》相比……著作者是明末清初人

   2、明代还有一个“真武大帝” 那就是篡国夺权的明成祖朱棣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朱棣取得天下之后,……武当山造建了紫金观,观内立高大的尊神“真武大帝”, 此乃自己的金身。……从此浮邱寺内的“祖师菩萨”就成为了“真武祖师菩萨”。这些与朱棣有什么关系有待考证。

   “祖师殿”的祖师“无量天尊”即“无量寿佛”被多数人认可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二 就以上原文摘要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提出问题与看法

  (一)列举原文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1东晋得道仙真潘子良传授“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2潘子良于祖师殿“设无量天尊”和知县“仍供奉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3口诵“无量天尊”,“无量天尊”成为道教徒的见面礼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4祖师殿的祖师“无量天尊”即“无量寿佛”被多数人认可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二)对以上焦点提出以下问题

  1、以上问题出自何处记载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是出自《道藏》?其它道书?史书(正史?野史?)?地方志书?坊间故事书?还是出自地方传说?有没有道教传统文献方面的依据?哪种历史文献中明确记载了潘子良在祖师殿所供奉的祖师就叫“无量天尊”?

  2、“祖师殿的祖师‘无量天尊’即无量寿佛’”是被哪些“多数人认可”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是教内人还是教外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是老道长还是新入教门的道友?

  如果真的是一个传统的、规范的道教用语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必定是整个教门的传统用语,还存在“多数”和“少数”之分吗?

  3、在解放前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或在二十多年前,当地人也称祖师殿的“祖师”为“无量天尊”吗?

  4、演心说:“‘真武祖师’是神话小说《北游记》(明末清初)所塑造的神……明代还有一个‘真武大帝’ 那就是篡国夺权的明成祖朱棣”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这论调是演心先生的观点和信仰吗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从哪儿“考证”来的?

  (三)演心先生“证据”的来源

  原来,演心先生对浮邱山的“考证”和“论述”的文字,全是抄录于一篇题为《女娲补天——浮邱山的传说》的文章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该文于2009年6月10日发表于“浮邱寺佛教寺院网上”,署名“管理员”。我不知道“管理员”是个什么身份,但从网上的有关文字看,大概是与现在浮邱山上的佛教浮邱寺有关的一位工作人员。

  更有意思的是,这篇“传说”中关于“无量天尊”的文字,竟然又是出自另一篇题为《潘子良得道传》的“传说故事”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这篇“传说故事”的落款是:“云水道人曾道长讲述,其弟子胡志斌笔录”。其中有一段关于“无量天尊”的地方:

  潘、汪、李三人后来上了浮邱山,他们在浮邱山顶峰辟谷炼丹,并建祖师殿,供奉“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他们又去益阳城,在资江内降服了鳊鱼精,把它镇压在今日益阳大码头对岸的鳊鱼山下。因此潘、汪、李三仙在益阳境内家喻户晓,供奉者甚多。浮邱山祖师殿的香火鼎盛,道士云集,三人便建浮邱观。方园数百里的信士与道士前来朝拜“无量天尊”。“无量天尊”成为道士见面的“口头禅”。

  这更是一篇纯粹的传说故事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其实“管理员”是个什么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发表的这篇“《女娲补天——浮邱山的传说》”是一篇“传说”性的故事,并且,其中关于“无量天尊”方面的“依据”又是来源于另一篇题为《潘子良得道传》的“传说故事”,而不是学术考证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所以,“管理员”在写这篇“传说”时,绝不可能非要考证这篇“传说”和另一篇“传说”的真实性,更不可能考虑这种“地方性”的传说故事合不合乎道教义理和道教传统。“管理员”这样做、这样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自称是“道教正一弟子”的演心先生,怎么自己不去了解了解道教的义理和传统,却把这“地方性”的、来源于“传说故事”的“传说故事”不加辨证就当成“真实”而盲目照抄,作为“无量天尊”的依据,似乎有些太草率了吧?

  (四)本人对浮邱山地区“传说”的观点

  1、关于历史上浮邱山祖师殿供奉的“祖师”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演心先生一口咬定浮邱山祖师殿所供奉的祖师就是“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并说:

  “无量天尊”是“女娲”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无量天尊”是“真武祖师”,“无量天尊”即“无量寿佛”,

  据此观点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那么,“无量天尊”、女娲圣母、真武祖师、无量寿佛,竟然原是同一位!岂不笑话!

  其实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浮邱山祖师殿供奉的“祖师”,在《女娲补天——浮邱山的传说》中已基本说清楚了,再参照其它“地方志书”如《湖南省志》、《益阳县志》、《桃江县志》等资料,其脉络大致为——

  东晋末年潘子良(潘逸远、浮邱子)在桃江县内修道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修道期间常去一个叫“梅山岭”的地方,因为岭上有“白云庵”,庵内供奉“梅山祖师”,潘子良对“梅山祖师”恭虔诚敬。后来,潘子良到浮邱山修炼,得道后便在浮邱山建庵,曰“祖师殿”,殿内供“祖师”像。很显然,这“祖师”应是“梅山祖师”。后来,由一位姓汪的知县将祖师殿扩建为“浮邱观”,祖师殿就成为浮邱观内的殿堂之一,仍叫祖师殿,但明代以后殿内改奉“真武祖师”。清乾隆年间,浮邱观被佛教购买并更名为“浮邱寺”(一说唐代被佛教购买),进行了一次重修,重修后寺内供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佛祖、玉皇大帝等等,祖师殿仍然供奉真武祖师。

  根据以上脉络可知,从东晋道教的“祖师殿”、“浮邱观”,到清代佛教的“浮邱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个时代所供奉的 “祖师”、“佛菩萨”等,基本上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从未发现在哪个时期哪个殿堂供奉过“无量天尊”的记载,道教文献中更不可能记载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至于演心先生根据“民间传说”,硬是一口咬定“无量天尊”是“女娲”、是“真武祖师”、是“无量寿佛”,不知是何道理!这种真伪不辨的心理情绪,难道就能证明是“信仰虔诚”?

  2、关于“真武祖师”

  在有的道经中,有些道教的“神圣”、“祖师”,是在佛道两教都具有其“号”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如“北极大帝”,经中说:“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旋尊”;而真武祖师号称“三教祖师”,说是“佛号西天无量,道称北极至尊”。因此“真武祖师”在过去的一些老修行当中有时偶被称为“无量祖师”,但决没有称“无量天尊”的。这是教内独一无二能单独以“无量”称呼祖师的一例,实际上应是教内的“俗称”,不曾见于经典文载,并且,平时我们书写章表文疏等规范化的行文都不可用。如在河南省,不论教内还是百姓,都把“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君”(即中岳大帝)俗称为“中王爷”,但不能用于正式、规范的行文。道理是一样的。

  3、关于浮邱山地区的“无量天尊”

  如果今天浮邱山地区的人们也在使用“无量天尊”的话,那么其原因有三个可能性,其一,长期以来这一地区不明“无量祖师”的来历而造成了“迷误”,将“无量祖师”误称“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其二,更重要的原因应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于艺人之口的“无量天尊”,后来被一些好事之徒“引进”教内应用并传遍全国,当然也就难免被浮邱山地区的人们所应用。于是在人们心里就误认为“无量天尊”就是道教的口头用语。其三,浮邱山曾叫“无梁山”(无量山),因此就把历代所供奉的“天尊”统统冠以“无量”。所以,“无量天尊”也就“顺理成章”的在今天浮邱山地区的“民间传说”中代替了“祖师”、“天尊”和“佛菩萨”。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地区性的谬误,这于道教、佛教而言,都是远离“规范”的“俗称”。这本来是一种典型的“民间传说之误”,却偏偏被人拿来当作教门的标准,岂不可叹!

  4、关于“无量山”

  历史上,浮邱山因“如同断了脊梁”故称“无梁山”,衍音即为“无量山”,这并不奇怪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恰如今天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无量观”,原为佛寺,在清代由龙门九代玄裔刘祖(讳太琳)改为道观。当时的大殿在建筑构架上没有采用大梁,故名“无梁殿”,因此当时的道观就叫做“无梁观”,时间久了便衍音为“无量观”至今。所以“无梁山”衍称为“无量山”也没有什么可称奇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无量”已经远离了数量概念的意思,它已是一个“称名”意义的词,是特指无量山的。因此按一般规律,在当地就难免出现以“无量”称名的事物,如 “无量宾馆”、“无量大厦”、“无量小卖部”等等,都有可能。但总不能因此而把殿堂里的天尊都冠以“无量”吧?如果现在已经冠以“无量”,那只能说明是地方性的谬误,又怎能作为道教的“标准”呢!

  (五)关于“圣号”的应用和“口头用语”

  圣号的意义,前文已有论述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道教诸天尊圣号,在各种经典中能找到成百上千例!集中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在各类“经忏科仪”中,尤其是各种“忏经”里面最多,如《皇忏》、《水忏》、《旱忏》、《救苦忏》、《三元忏》……。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体悟“圣号”的内涵和应用,必须先通各类“经忏科仪”。

  称颂天尊圣号的形式很多:(1)“拜颂”(鱼作板鼓伴奏,一句圣号一跪拜,韵腔唱颂)益阳道观寺庙寺院。(2)“吟颂”(鱼作板铃伴奏,长跪吟颂)。(3)“举颂”(全法器伴奏,正立,韵腔唱颂,)。(4)“转颂”(行走正、反太极图,全法器伴奏,韵腔唱颂,即“转天尊”)。(5)“行道”(用于“出坛”、“回坛”或一切行走时,全法器伴奏,韵腔唱颂,)等等。

   “忏经”中称颂天尊圣号,是用“唱”和“拜”的形式,唱的同时一句圣号一跪拜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通过逐一拜颂诸天尊圣号”以求忏悔,故称之为“拜忏”,拜过之后再反回来吟颂。我们每天的日诵功课中都要举颂“常清常静天尊”(或“大罗三宝天尊”)、“十方救苦天尊”,转颂“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各类阴阳道场中都要“举”很多天尊圣号,叫做“举天尊”。节日和朔、望日的功课中还要出坛“转天尊”……。

  由此可知,颂扬天尊圣号,都是在经坛、瑶坛、度亡道场等各类诵经、拜忏、道场法事活动中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并且,必须谨遵玄规科范,严整威仪,进退有常,行止如法。即使是个人默念时,亦务必净心诚意,端身正上,不可稍有随意之怠。所以,在道教传统上,没有一个天尊圣号是作为随时随地的口头用语的。

  口头用语,也叫“口头禅”,这不是道教的传统,也不是儒家的传统,也就是说,不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而是西方宗教(包括佛教)引进的习惯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所以道教历史上也没有哪部经典道书中出现过口头禅,我们的历代祖师,他们终生都在修道、行道、弘道、阐教,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但有谁发现过哪位祖师留下了怎样的口头用语?又有哪位祖师口称过“无量天尊”?

  另外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请大家访问一下各地目前尚还健在的老道长们,解放以前有谁口称“无量天尊”?再请访问一下1980年代初、道教恢复后第一批出家的各地道友们,在二十年前他们有谁口称过“无量天尊”?请再访问一下各地上岁数的百姓,在二十年前他们有谁听到过道人口称“无量天尊”?

  本人八十年代前期出家益阳道观寺庙寺院,1987年春到北京学习并留祖庭白云观,那时就经常去各地宫观,从来就没有听到过任何地方的任何老道长或年轻道友口称“无量天尊”!那么,也不知有些新入教门不久的人,怎么就那么理直气壮一口咬定“无量天尊”是“传统圣号”,是道教的口头用语!

  一个古老的宗教,必有其古老的传统,它的任何用语也必定是十分规范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念佛”是佛教的重要法门之一,“阿弥陀佛”作为口头用语,也有其深厚的教义理论作支持。所以,“阿弥陀佛”作为佛教的口头禅是规范的,是佛教的传统;“无量寿佛”作口头禅也是规范的,也是佛教的传统。而“无量天尊”即不是规范用语,也不是道教的传统,更没有教义理论的支持,怎么能说是道教的口头禅?即使有个别人硬是认为“无量天尊”在意义上“勉强”合理,“勉强”讲得通,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用这样一个意义牵强的词语作为口头用语呢?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要学别人,也要学得合理,学得“有水平”,起码不能出笑话,不能在意义方面存在问题!

  过去有些老修行往往对“佛”也心存恭敬,有时偶有老修行学着佛教的习惯,借用“无量寿佛”当口头禅,这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可是由于西南有些地区口音上“佛”、“福”不分,所以久之“无量寿佛”首先在西南地区衍为“无量寿福”。“无量寿福”在一二十年前还少有人用,而随着现在学说“口头禅”的潮流,使用者也日益多了起来。但“无量寿福”虽然不是天尊圣号,也不是传统用语,但这句话从意义上不至于存在太大的问题。

  第三 关于依据的“非标准”问题

  道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从教理教义,到行为规矩,再到日常用语,都是十分规范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这规范化,在于经典、理义、戒律、科范、威仪、及一切行为规矩条文等等,这些都是教门的标准,教门中人要想使教门规范化,必须以这些“经戒律科”为准则。而不是教外书、坊间故事书、地方传说。不惟如此,即使是有些教内的道书、甚至是“前人遗规”、“一方之法”……等,也不一定能作为教内的依据标准。下面就列举几个看似“标准”而实际上并非标准的例子。

  1、慎辨道书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且不说那些教外书、坊间故事书,地方传说等等,即使是历史上有些教内修道人所写的道书,也未必能完全作依据。明代编纂《道藏》时,有不少教内修道人所写的道书就没有被收录。不是因为当时没有发现这些书,而是因为书的内容有不足之处。所以当我们今天看到重新出版的这部分书,有时就能发现不少错误。

  道书,多是教人所著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有的虽文字无华,却道境渊邃,良可破人心碍,必是作者有道。这类道书,能帮志者开启正见。但也有的明显觉得作者虽文字功底深厚,但未必明天理,未必有道。所以,尚须慎辨其理,方可定夺。

  2、旧误成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如东北某著名道观,其中有一殿堂的塑像,老君居中,而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居于两侧。据说这也是沿用了这座道观过去流传下来的“旧式”,实属“遗规”,今人不敢有变,当地道友与信众也都以为然。但这能作为道教的“标准”吗?

  再如,目前流传甚广的一副八十年代印制的三清道祖画像,莲花冠如意勾上竟然是太极图!于是近十多年来各地有些宫观重塑(或新塑)三清像时便以此为准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其实,笔者已发现明代的一副“老画”就是这样,但却不能因为是“老画”就可以做为“标准”。因为三清道祖是“道”的人格化,有道(无极)而后有(生)太极,而后生天地万物。所以,“太极”不可冠于三清之上。再者,莲花冠顶芯是如意,象征至尊,别无他饰,不可有太极图饰。

  3、一方之规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如关东地区目前的大小道观,几乎无一例外都供奉“黑老太太”,但这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地方风俗”。“黑老太太”是沈阳太清宫开山祖师“郭祖”于清朝初期在辽宁本溪“铁刹山云光洞”修道时的“护法大仙”,郭祖了道之后,于沈阳西门外兴建太清宫时,便将“护法大仙黑老太太”供奉于太清宫之一角。由于灵验,所以长期以来其信仰渐渐遍布整个东三省。很显然,这种“地方性标准”也不能作为整个道教的“标准”。

  现在不妨作个假设:如果有一天“黑老太太”也被某些好事者挂在了嘴边当成了“口头禅”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那么,道教界也要学吗?

  4、“标准”与“非标准”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关于教门的“口头用语”,其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规范”与“非规范”,符不符合传统。而决不可以局限于个人的“一己之见”、“一己之好”,和地区性的“一方之是”为标准,如果个人能自知“功底”尚还欠缺“火候”,那积重难返就千万不要随意“发明”,当以谨守传统为贵。所以,“无量天尊”作为一个“非规范”、“非传统”的艺人口头用语,如此盲目“引进”作为教内正式的口头用语,是极不妥当的。

  当然,根据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有朝一日“无量天尊”很有可能将成为一个正式的“口头禅”模式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是证明了华夏古老宗教发展到今天的黄冠羽士们的“高明”?“有水平”?还是证明了庸俗?浅陋?

  第四 “无量天尊”误为口头用语的始末与本人的感慨

  一 “无量天尊”用于“口语”的产生

  关于本人那篇小文《“无量天尊”与艺人用语》(见“附录”)的产生过程前文已有说明,下面就把其中的内容再补充说明一下益阳道观寺庙寺院

  1993年初,本人放下中国道教学院的工作离开了北京,第一站到了沈阳太清宫暂住一段时间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其间,曾数次前往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拜礼本人的“证盟大师”(北京白云观1989己巳律坛)许信友道长。因在沈阳太清宫听到年轻的小道友们偶以“无量天尊”调侃,才知这是近年来在评书艺人中产生的艺人用语,并且与千山无量观许大师有关。于是就借拜见之便向大师请教,大师说明了因当时评书艺术家有要求而产生“无量天尊”的经过,并告诫曰:“艺人用‘无量天尊’可以理解,因为那是民间‘说书’。但出家人不允许用。”是说这是专为评书艺人提供的“评书用语”,不可作为教内的用语。

  大约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老道长们渐去,传统理念渐淡,彰扬风气渐兴,于是东北有些道友便渐渐使用“无量天尊”益阳道观寺庙寺院。1998年东北某道观的一次大型法会上,笔者第一次听到“无量天尊”用在公开的发言讲话之中。与此同时,也随着东北的有些道友们不断往来于长城内外,“无量天尊”被渐渐传到全国各地。当初,关内各地宫观不知“无量天尊”从何而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基本上抱着不接受态度。但新入教门的年轻道友们由于无分辨能力,所以往往认其为真,并“虔诚”使用。尤其到了今天,“无量天尊”已使整个教内外很多人觉得是非难辨,模楞两可。

  二 感慨 叹息

  当名人,容易;当“大师”,容易;做学者、做专家,也不算太难;当各式各样的“传人”、“掌门人”和各式各样的“大王”,更是易如翻掌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但是,如果要做一个合格的道人,难!要成为一个集“修、学”于一身、具有实际传统意义上的“高道”,更难!难就难在,并非是用心研究文字学识,并非是用语言摆弄理论学问,而是需要真修实证,以达虚心实腹、慧光内照的洞明之功,方可明辨万事万物,方有做道人的“底气”,方有“言教”的“底气”。我们的教门发展到今天,可谓是“五彩缤纷”样样不缺!可是,唯独缺少这“真修实证”啊!请问“底气”又从何来?

  道教有低心下气、顶礼参访、虚心求教的优良传统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正因如此,所以,道教这华夏古教,千古以来始终维持并延续着玄渊绵远的道基,幽隐涵明的睿智,神圣庄严的教相和清淳和化的风貌,千古如一。而当我们看到今天的教门,和教门中许多人的面貌,会作何感想呢?虽然道友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知识面普遍广博,经济状况普遍好转,但我们就不觉得离我们的传统、离我们的宗风祖训却越来越远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少人只求事物的表象,而不求根本,不求修证,不求自度,不去追思祖师先贤的“为教之道”,不去思悟今日之道教已经到了何等地步!甚至不少人不知“修持”为何物,只喜欢追逐世俗,追求时髦,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随心所欲,敢于创造,敢于忽悠。于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都形成了极错误地认识:以为只要有文化、有学问,有聪明,便可代替道学,代替传统,代替根本,代替修身,代替义理,代替教相,代替威仪,代替……,多么可怕的糊涂理念啊!如果真的这样,那么,道教将必然彻底走向大俗!

  当代教门的年轻道友们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大多都是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都是心存俱足之信仰,怀抱满腔之热情,身藏浩然之正气,带着向往古道、呼唤淳风的良好愿望,来到了红墙古庙之中,良可为慰!但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恢复一项被道友们遗忘了的传统规矩,将存在着多大的艰难!而新兴一项庸陋低俗的事物,却又是何等的容易!——这是什么原因啊?!

  第五 最后的闲话

  本人自愧学识浅陋,确如演心先生所言“没翻过道藏”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但本人是道教全真邱祖龙门法派嵩山分枝第二十一代玄裔弟子,不会有假!上世纪八十年代,本人于川、滇等地出家住小庙。后来,到了一九八六年迁转至河南嵩山中岳庙常住,并正式事师,忝列龙门。一九八七年赴北京中国道协“第四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学习,结业后留京。一九九三年春离京赴各地参访,此间,人称碌碌无为,不务正业。一九九八年以后,独居山中不与外界往来,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野之夫,和孤陋怪僻的无用之人。所以,演心先生认为本人学识不够,是正确的。但在道教传统、规矩等方面,本人姑妄言之:略知星星点点。

  不论万事万物,有一共性:“根本”的特点总是粗陋无华,“枝末”的特点总是纷繁多彩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至于人们或“以粗根为本源”,或“执铜锈为黄金”,那是各自的权利。传统的、正确的规矩、法度,是道教“养根固本”的保障。玄门规矩、法度的基本应用,主要是为那些虔心向道、想遵守法度、遵守规矩、想走正道,但又不明白什么是法度、规矩、不明白什么是正道的“中士”作准则的。法度、规矩,对于那些已超然于法度、规矩之外的“上乘之士”是无用的;对于那些不愿遵守法度、不愿遵守规矩的“下士”更是没有用的。

  教相的庄严,需要教徒外相的庄严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而教徒外相的庄严,则需要教徒外相威仪方面的庄严,也就是衣装、行止、言语等方面的规范化。一句新兴的、极不规范的、被人听来模楞两可的“口头禅”常挂嘴边,难道是一种自豪吗?况且,如果你是一个会涵养内相的人,是一个通达教义的人,是一个虚心实腹的人,是一个内抱天地造化之机的人,还用得着一句极不规范的语言来妆扮和张扬外相吗?实际上,只因内相的不足,所以才以外相的张扬来弥补。

  经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明通内相,庄严外相,方是道人为教之本。

  【附录】

  “无量天尊”与艺人用语

  寂寥山夫

  2006年7月

  笔者入玄门二十余载,曾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玄门中的许多变化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如“无量天尊”被某些道友逐渐用作口头用语的过程,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早年间,时有世人问及:“佛家有‘阿弥陀佛’为口头用语,你们道家怎么说?” 答曰:“口头禅非宗教之统一模式,不必各教尽有益阳道观寺庙寺院。”那时,也却实从未听到过类似“阿弥陀佛”之类的玄门用语,但老修行们在打交道时,常以“慈悲”或“您老慈悲”应之。

  九十年代初,笔者云游至东北地区,常往来于关东各庙之间益阳道观寺庙寺院。记得当时,偶尔有顽皮的小道友们以“无量天尊”相互调侃,但若被老道长们听到,总以愠色或训诫止之。由于感到新奇,我曾向道友们请教“无量天尊”是怎么回事?原来却是产生于辽宁地区的一个趣闻——

  八十年代初,广播电台常播出某著名评书艺人所播讲的传统评书,当评书中道家人物出场时,每以“无量——佛”为口头称号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后来在一次政协会上,评书艺人恰与千山无量观许信有大师相遇,于是玄门大师向评书大师提出建议:“道家不称佛,所以‘无量佛’不宜用于道家人”。而评书大师为了评书艺术之需要,便恳请玄门大师解决一个类似于“阿弥陀佛”的四字用语。玄门大师有些无奈,但又念其评书为世间之艺术,与玄门并无相干,遂告之以“道家尊神称天尊”。评书家触类旁通,便将“无量佛”之“佛”字巧妙地换成了“天尊”二字。于是“无量天尊”就这样产生了!从此,“无量天尊”渐被各地评书艺人所使用。

  直至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许大师及东北地区一些资深的老道长们相继羽化归去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与此同时,社会上很多观念也在迅速更新。在此“大气候”影响之下,教门内有些道友们也开始由原来的“严守内相、恬淡外相”而渐渐转向了“追求幻影、彰扬外相”上来。于是“无量天尊”这个不伦不类的艺人用语,也从最初的“顽皮话”而渐成为“合法化”了。当时的不少道友们很难说出这是幽默,还是滑稽,还是酸涩?记得1998年在东北某道观的一次大型宗教活动中,我第一次听到了“无量天尊”出现在玄门羽士的发言之中,着实令我目瞪口呆!后来,“无量天尊”便迅速出现在东北大部分道友尤其是道俗之间的交往之中,甚至殿堂上道友们在为香客助磬的同时,语气悠长地口称一句“无——量——天——尊”已成“定规”,俨然世人笔下小说影视中之情状,使人顿生庸俗和滑稽之感。更在此同时,关东的道友们不断入关南下,因此又将“无量天尊”带到了大江南北……

  近来,有年轻的小道友们常以手机短信方式与我联系,信中总冠以“无量天尊”以示恭虔益阳道观寺庙寺院。我感慨之余,亦曾为之训导:佛家有“阿弥陀佛”、“无量寿佛”等诸佛号。“阿弥陀”是佛名,与“佛”字组合成为佛号;“无量寿”是说其寿不可限量之意,以此为佛名而称“无量寿佛”,这都是讲得通的。而“无量天尊”却不然。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其意大致是说此天尊是“度人”、“福生”、“功德”的化身。但如果将“度人”、“福生”、“功德”省略掉,而仅保留“无量”,也就是说,将原称号都简化为“无量天尊”,那么还是原意吗?很显然,如依文寻意,“无量天尊”当解释为“很多天尊”或 “无穷多天尊”,这像话吗?能这样简称吗?能以此作为口头用语吗?其实,用此语者稍加审辨,便不难明白:“无量”,是“量”的概念,怎能称之为天尊?再者,“无量天尊”原本是由评书艺人将不伦不类的“无量佛”之“佛”字机械地换成了“天尊”二字而成,与“度人无量天尊”等道教诸天尊圣号又有何关系!

  笔者乃山野之夫,孤陋寡闻,未曾查典考据,更不知道整部《道藏》里面是否能找到单以“无量”称天尊的地方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但本人确实经历了“无量天尊”作为口头用语在玄门中从无到有的整个产生过程。那么,如果有人说:“即使原来没有,也可以仿照别人的模式创造一个嘛!”但这里有一个很明了的问题不得不考虑——当我们在口出“无量天尊”的同时,是否能意识到,将一个纯粹的数量概念称作天尊,我们自己心理上能接受吗?如果你确实因为这些年来已经用习惯了“无量天尊”而放之不下的话,那就不妨作这样思维:“我为何非要为玄门后世留下如此笑柄呢?”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晓,实际上“无量天尊”的产生是一个笑话益阳道观寺庙寺院。但皆因近年来新入玄门者不知真伪、不明涵意和不细审辨之故,更因为有一批善于彰扬的人前呼后应、趋之若骛,故使“无量天尊”得以“推广”而流传。实际上,从第一个喜欢彰扬外相的教内人氏将“无量天尊”从评书艺人那儿“引进”作为自己的口头用语到现在,即使在它的“诞生”地——关东地区,也不过仅仅十多年的“历史”。如果有人不信,不妨向老道长、老居士和老工作人员询问一下:有谁十多年前在教内听到过“无量天尊”?

  前人云:“谬论所常,执为道理;谬误所常,执为规矩益阳道观寺庙寺院。”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外面的世界可谓精彩纷呈,古墙中人当然必要同步于时代。然而,凡事皆须循理,外相亦须适度。土豆贴金箔固然被视为荒唐,而珠宝涂脂粉又何尝不是妄为!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6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