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赤峰的民间想象与传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
在人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拥有像中国历史上那样多的神灵崇拜,那么多的宗教信仰,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受生活方式、地域自然因素、民间习俗和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的多重影响,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从而孕育出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且光怪陆离的神灵文化,成为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神灵崇拜,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自然崇拜中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几乎都与神灵联系到了一起。
盘古开天地
新中国成立以前,这座已有千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汇聚了来自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以及东三省的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各个地区的移民带来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如来自山东的鬼怪灵异故事、河北的民间神话传说、山西的财神文化等等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这些出自不同区域的鬼神仙怪汇聚在一起,交互影响,融会贯通,使赤峰街区的神崇拜呈现出一种异彩纷呈、多元并举的态势。那么,流行于赤峰街区的神话故事,到底都有哪些呢?在老赤峰人的心目中,又有哪些是庇护自己的神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
梨园神
1917年,赤峰街有了第一家戏院,叫安乐戏院,地点就在哈达街上最繁华的头道街老爷庙北市场的西北角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戏院初创时期颇为简陋,仅用苇席围圈,但是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是以翁牛特右旗王府戏班打底,吸收社会上的流动艺人共同组建,生旦净末丑一个都不少,演员也有60多人,并且不时地从京津地区聘请名角献艺,因此声名赫赫,成为热河省戏剧届的头牌。梨园行既然已经落地生根,必然要请出行业保护神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在旧社会,虽然梨园行社会地位低下,但是保护神却大有来头,属于九五之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
梨园神
梨园原是唐朝都城长安城中的一处皇家别苑,在梨园内,唐朝政府设有专门训练和管理乐舞杂戏的办事机构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唐玄宗一生酷爱音乐舞蹈和戏剧,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唐朝的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玄宗曾多次亲自编剧导演,甚至不惜形象,出演丑角。虽然其他帝王如黄帝、唐太宗等也在戏曲方面有所作为,但是从戏曲的普及、提高和亲自指挥参与表演方面,谁也没有唐玄宗贡献大,因此他倡导组织演出的大本营梨园,就成了戏曲界推崇的圣地,甚至成为戏曲的代称,唐玄宗也自然成为戏曲界的祖师爷,被尊为保护神。
唐玄宗
新中国成立后,赤峰戏剧届被纳入国家管理范畴,成立了热河省京剧团,戏剧演员社会地位提高,不再是“臭戏子”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再后来,赤峰市营建了影剧院和赤峰剧场等现代化的演出场所,演出条件大大改观,演员从心里真诚地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感恩能够拥有的幸福生活,再也不用祈祷梨园神的护佑了,从此,梨园神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
树神
古代但凡有树的地方,几乎都有神树的存在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民国以前的赤峰老街是一座被绿树掩映的城市。在古城的深宅大院、寺庙道观、庭前屋后、街头巷尾,古树随处可见。
赤峰街最值得称道的神树是曾经在园林路中段路东的一棵古榆树,古榆树东侧就是原来的赤峰县医院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这棵古榆树的树龄至少在三百年以上,由于过于苍老,树心几乎全部干枯,成了上下贯通的树洞。传说有一天,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倾盆,一道闪电伴着一声巨雷划破天空,已经空心的古榆树顷刻间被炸开了膛劈成了两半,一条长着红冠的青蛇从树洞中爬出来,消失在雨雾中,随即云开雾散,碧空如练。人们这才知道,树洞里住着一条蛇精,并且闪电也奈何不了它,于是这棵神树更加受到崇拜,人们纷纷到树下磕头,祈愿树神保佑。树下常年摆放着香炉,百姓经常到树下祭拜,这棵神树成为了百姓解危济困的寄托所在。
神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赤峰市县分家,将园林路划给赤峰县,赤峰县建医院时也不敢碰这棵神树,将在建的门诊部向后退了一大截,门前形成了一个广场,当时赤峰街的古树绝大多数被砍伐殆尽,唯独神树形单影只,兀立在城市街头,成了古城难得一见的景象榆树道观寺庙寺院。
祭祀神树
赤峰街还有一棵神树,并不在市内,而是在南郊南山脚下文钟镇的铁匠炉村,是一棵古旱柳,树龄至少也有三百多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这棵神树的造型十分奇特,一个大主干冒出地表约1米后分成丫形的两个分叉,一侧的分叉由于年代久远腐朽折断,剩下的部分像个茶壶的嘴,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壶嘴柳。后来南山的古树几乎全部被砍伐,但是村落中的个别古树幸存下来,其中就有这棵壶嘴柳,它成为了全村夏天纳凉避暑之地,也是公共集会的场所,成了村落的地标所在。再后来,人们愈发觉得这棵古树有灵性,便尊崇为神树供奉起来,并且将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设为神树的祭祀日。
3
齁巴神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什么稀奇古怪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都能创造出来,这“齁巴神”便是前人创造的奇特的神榆树道观寺庙寺院。
“齁”这个字是赤峰的土话,比如说吃的盐过多,就叫“齁着了”;菜里放了过多的盐,就叫“齁咸齁咸的”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而齁巴神里面的“齁巴”,其实就是哮喘病。哮喘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顽疾,一旦患病极难根治,并且非常痛苦。哮喘病人们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只能求助于神灵的护佑,于是,久而久之,由哮喘病人这一群体创造出来的齁巴神便应运而生了。
三霄娘娘庙
既然有了神仙,就得有着陆的地点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在赤峰老街,就有供奉齁巴神塑像的寺庙。贾世谊先生在《红山文史》第四集“赤峰忆往”一文中有如下描述;“(娘娘庙)送子观音殿外,另有一神龛,供奉的神仙名曰‘齁巴爷’,面目黧黑,为一老者。此神名不见经传,也不知来自哪路,只记得此神身上常被人挂上成串的咸菜疙瘩,是香客的‘愿心’。此类香客多是常年患有咳嗽、哮喘病的病人,往齁巴爷身上挂咸菜疙瘩是祈求齁巴爷保佑早日病除。成串的咸菜疙瘩有什么说道,则无从考据,或许人们认为此病与咸有些关系吧。”
4
赤峰三西街石猴
文化大革命以前,赤峰三西街西屯路南有一个以“石猴”命名的胡同,因为胡同北口立着一个正方体的石桩,石桩顶部雕刻了一尊石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这个石桩并不起眼,大概1.5米高,0.4米见方,黄岗岩材质,桩顶上的石猴呈蹲踞状态。猴头出奇的大,瓜子脸,眼睛大而空灵,造型夸张,有点像超现实中的灵怪,正面底座石桩竖排刻了“泰山石敢当”五个楷书大字。那么为什么要当不当、阳不阳地在街上立个石猴呢?这,都是因为石猴对面的胡同,它不一般。
石猴
隔着三西街路对面,正对着石猴有一个胡同,这胡同窄得出奇,并且还有个独特的名字:翠花胡同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据说胡同里曾经住过一位姑娘,貌若天仙,芳名翠花,所以就起名叫做翠花胡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翠花胡同突然闹起了鬼,看见过的人说,这鬼耷拉着血红色的大舌头,狼牙尖齿,非要将人的心脏掏出来吃掉不可。行人们都吓得魂飞胆破,就算在白天,也没有人再敢在胡同里行走。
“泰山石敢当”石刻
胡同里的住户实在没办法,请来巫婆、神汉、道士,好个做法事,丝毫不起作用,最后一位高人指教说,鬼是从南口进来的,只要在南口立一块辟邪驱鬼的石桩,就可化解榆树道观寺庙寺院。于是,胡同居民集资造了这个刻有石猴的石桩,立在了胡同南口马路对面,打那以后,翠花胡同再也没有闹过鬼,立石猴的胡同也改名叫做石猴胡同,连石猴边上的大车店也改名为石猴店了。
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不断等因素,致使绝大多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只能通过自己信仰的方式,希望有一个超现实的救世主来拯救自己,从而产生了祈福纳祥文化,赤峰街的民间诸神在精神文化层面满足了普罗大众的精神诉求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而那些流行于赤峰街的神话故事和奇特传说,很多都能在中华古典文学中找到渊源,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虽然一些传说已经销声匿迹,一些供奉的神龛也已经不见踪影,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也得以借这些神崇拜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成为精神寄托,同时,这些故事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很重要的创作源泉之一。
资料来源:《老赤峰搜神记》 杨淑敏 张松柏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8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