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距今350余年的喀喇沁旗小乡村——甘苏庙村:榆树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44

  在奔腾不息的老哈河和坤兑河交汇处,有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就是现今的乃林镇榆树道观寺庙寺院。镇里有一个依河而建的村,因为三百多年前建有远近闻名的寺庙群,寺庙里珍藏着著名的《甘珠尔经》而得名。这里便是甘苏庙村。

  从亘古洪荒到远古文明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再到现代社会,这块土地里的先人修建了诸多庙宇,其数量之多、供奉僧侣之众、建筑之精美、气势之恢宏、影响之广大,无不让人惊叹!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清朝文韬武略最富成就的一代天子多次驻跸并留下不朽诗篇;这是一个诞生人物,甚至险些极有可能出“天子”和“娘娘”的地方;这里远古的钟声还在回荡,这里古老的乐章还在奏响……

  甘苏庙村

  甘苏庙命名

  甘苏庙村古称甘茬松木庙或甘珠尔松木庙,村名是因建喇嘛庙而得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间修造山云寺、法宪寺,所需木料全部都是松柏,并全部采伐自白塔山周围松林、宁城蟠龙山和辽宁建平石台沟松柏林,这时甘苏庙始称甘茬松木庙。法宪寺建成后约五年,从西藏迎请金字《甘珠尔经》一部,故村名又称作甘珠尔松木庙。村内从清康熙三十三年始建山云寺后,又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代及民国年间,甘苏庙村寺庙和法宪寺属庙及村中一些汉族道教庙增至共二十余处。乾隆、嘉庆时甘苏庙嘛喇达到极盛,有名的喇嘛有五百多名。是喀喇沁旗大型寺庙之一。到民国年间,民间对其的称谓,由甘茬松木庙、甘珠尔松木庙、甘珠苏庙,变为甘苏庙。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八家农场乡相望。

  位于喀喇沁旗东缘乃林镇的甘苏庙,是赤峰地区较大蒙庙寺院之一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甘苏庙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喀喇沁旗内米粮仓。孤峰突兀,四野茫茫,石俏,峰秀,林幽,庙古,寺众,榆奇,素有“喀喇沁右旗三大佛寺之一”之誉。甘苏庙虽无五台山之雄伟,灵隐寺之壮观,但也十分了得,独特的人文与天然景观浑然一体,形成一幅无穷无尽的优美画卷,展现于人间。

  甘苏庙自清康熙年间始建至清末,先后建造山云寺、法宪寺、法轮寺、衍喜寺、福祥寺、东云寺、富泉寺、平顶寺、云顶寺、东九神庙、西九神庙、土地庙、风神庙等寺庙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这些寺庙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破坏。

  甘苏庙寺庙分布示意图

  甘苏庙地名最早见于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铸钟铭文榆树道观寺庙寺院。钟文是“哈扯秦火烧诺大北末地庙”,这是今见村名最早记录。另外据人回忆,法宪寺经堂万灯台东西各向有一碑,碑立于赑屃上。赑屃为白大理石雕刻,石碑为黑理石,碑文阴刻并涂白。碑文记录的应是记录清康熙、乾隆两皇帝时期,修造山云寺、法宪寺的年代、经过、规模、宗教等有关事宜,也可能记有地名。可惜二石碑毁于土改时期。

  甘苏庙最早庙宇

  甘苏庙最早庙宇应建于金元时期,有石碑书“方丈”为佐证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间甘苏庙大兴土木,先后造建十余处寺庙。清代时甘苏庙最早的寺庙山云寺应建于康熙三十三年。这座庙宇建于白塔山顶,是老哈河流域仅见的山顶寺院。白塔山不仅以山石赤丹、霞奇突兀称著,而且还是文化古迹名山,真正为钟灵毓秀之地,历史源远流长。

  甘苏庙村

  白塔山

  白塔山奇就奇在地貌上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周围一马平川,临老哈河边突兀冒出高于地平面31米的火焰般的石土山,山石危立,鬼斧神工。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经史称燕山运动的地壳变迁,火山喷发,高山隆起,沧海巨变。白塔山应该就是那次造山运动的产物,是从地壳内突然窜出了一股岩浆冷凝而后形成的。由于构成山石的花岗岩内含着丰富的红色钾长石,故今岩石突兀,奇石巨块渲染,如霞似虹。更为奇特的是巨岩之间生长古榆数株,古榆旱年不枯,涝年更旺,为甘苏庙古八景之首,今八景之最。

  康熙行宫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甘苏庙始建“康熙行宫”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即是民间称叫的东、西凤楼。在这以后康熙皇帝东巡多次驻跸甘苏庙。“康熙行宫”历史上曾珍存康熙辇、宜德镜、宝剑、烟具一套、朝靴一双、土炮一台等物品。乾隆东巡祭祖赴盛京,也曾驻跸甘苏庙“康熙行宫”。皇帝随从和珅、白大将军留有朝靴和将军铁叶子甲。上述文物土改前都珍藏于法宪寺七星楼内。土改后文物大都被人拿走或遭破坏,今日仅存一些零星物件。

  藏传经卷

  甘苏庙建村应该是康熙七年,即是公元1668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甘苏庙村名,约是民国或伪满时期固定下来的。时至今日,甘苏庙建村已达350余年。

  甘苏庙传说

  甘苏庙的传说由来已久,应当从清王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开始说起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八岁登基,十五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政时,他励精图治、推崇孔孟、任人唯贤、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屯田边疆、平三藩之乱、抗沙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成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封建政治家之一。康熙皇帝多次巡游塞外,故关于康熙皇帝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诗篇流传开来。

  公元1694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清康熙三十三年六月,玄烨巡视塞外,驻跸甘苏庙康熙行宫,登白塔山,路遇一少妇碾米,吟咏一诗:

  “登古道,过荒庄,见一美女碾黄梁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玉腕杵头抱,金莲裙下忙;勤笤扫,慢簸扬,汗流粉面花含露,糠抹蛾眉柳叶霜。勤而俭,贤而良,窈窕不知谁家女,可惜嫁人配田郎。”

  同年康熙皇帝敕令建“山云寺”,筑白塔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离开甘苏庙康熙行官时,赐御辇一乘,系骡驮人抬两用辇车。后乾隆皇帝专修七星楼一座,用来珍藏康熙车辇。

  铡刀、驮子(清代)

  公元1698年榆树道观寺庙寺院,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去盛京祭祖,驻跸甘苏庙,赋诗日:

  “古木苍山路不穷榆树道观寺庙寺院,霜林飒沓响秋风,

  临流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榆树道观寺庙寺院。”

  这便是康熙留在甘苏庙村比较著名的两首诗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要说更著名的事件,莫过于“甘苏庙出皇上,柴达木出娘娘。”这事儿十里八乡的都知道!

  清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巡视塞外,出喜峰口,经宁城境,驻跸巴尔罕汤泉后又沿老哈河川北上,驻跸甘苏庙康熙行宫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甘苏庙村北有座小土山,今称白塔山,俗称山神庙。“甘苏庙出皇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小土山上。

  清代寺庙用大铁锅

  相传有一天,康熙皇帝带领满蒙汉大臣到村北小孤山一游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见山不高然而秀,山不险然而奇,石不多然而峻;听山下松涛阵阵,东望老哈河水滚滚北逝,帝心大悦。这时忽有报事人慌张跪拜帝前,打断康熙帝喜山喜水情怀,康熙忙问何事。报事人称:“村中老者说小孤山是活山,不分昼夜向东移动;老哈河东也有一条山慢慢向西移动,大有横截老哈河水之势。奴才不信,登土山向东察看,果见小孤山躬身东移,特向皇上报知。”康熙闻听,大吃一惊,挥手招众臣回行宫议事。

  帝问众卿:“这座山向东爬应是何兆?”众卿无言,忽有大学士刘统勋跪拜道:“据臣卜算,是不祥之兆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口出一言即不语。康熙见此景,好生不快,催道:“说吧,朕不会怪罪于你!”这时刘大学士才慢慢说道:”如果老哈河两岸东西山相对移入大河,那时甘苏庙出皇上,柴达木出娘娘,‘龙凤呈祥’,届时这条龙将要争夺大清的江山。这条反龙是从坤都河椅圈山逃到此处,想是灰塔压不住它。”帝听后忙问解决办法,大学士回答说:“据臣推易卜算,用如下办法可治服这条反龙:首先,召集民工昼夜不停地在小孤山腰部掘条南北向二丈深大沟,乃绝龙沟。距小孤山东南半里、一里、一里半地方各挖掘一坑,坑深一丈、直径50丈,从北向南分别为北绝龙坑、中绝龙坑、南绝龙坑。绝龙沟,斩断反龙东走入河之路;绝龙坑,断其向东南逃跑之道。其二,在小孤山之颠修造一塔镇压反龙,之后建寺。用臣二法治反龙,反龙即亡,可保大清江山永固。”康熙听后马上下旨道:“准奏。”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甘苏庙村

  话说小孤山山后住一白姓人家,住三间茅草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贫苦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儿子三岁,母亲已50岁了,其父得儿后一年病亡。话说有一日深夜,三岁儿子大叫:“妈妈,脊背上压得慌!”母说:“你翻翻身。” 结果小孤山藏式白塔倾倒。第二天深夜,三岁儿子又大叫:“妈妈,我脊背压得慌。”母说:“你翻翻身。”结果第二天小孤山藏式塔又倾倒。这下可吓慌了监工造塔大臣。众监造白塔大臣无计可施,一商议,只有禀告皇上了。

  皇帝问:“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大学士刘统勋忙奏道:“依臣之见,第一,可将皇上乘坐的御辇拾驾山顶,再将皇上御用宝剑插于绝龙沟东边;第二,马上在小孤山东北方800步处修建一关帝庙,可保白塔不倒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皇帝说:“马上按着刘爱卿所奏办。”

  山云寺平面示意图

  第三天深夜,三岁儿子又大叫:“妈妈,脊背压得慌!”母亲说:“压得慌活该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说完后就又睡了。早晨鸡鸣狗吠,白家传来哭泣声,原来是白家三岁小儿昨夜亡故。白家儿既死,山顶上白塔矗立巍然。之后以白塔为轴心,白塔正南建天王殿,白塔后建都根殿,通常人称为七七四十九间;都根殿东西两侧建配殿。这样塔立寺成。后来康熙又来甘苏庙一游,御赐寺名为“山云寺”。东北方向的关帝庙称截龙寺。这就是甘苏庙出皇上的传说始末了。那一夜暴亡的白家小儿,据说就是潜在的皇帝。

  游览山云寺的人们都会发现,山云寺西南和东北各有红色山石从黄土层中突兀高耸,赤壁奇崛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赤石夹缝中生有千年老榆树三株,其中西南方两株,东北角一株,传说这就是被康熙皇帝修山云寺藏式白塔压死的那条反龙的两条龙须和一条龙尾;也就是西南两榆谓龙须,东北角一株榆谓龙尾。红色赤石即为该反龙的龙骨了。时至今日,白塔山山云寺早已荡然无存,但赤石龙须两株古榆残存。东北角赤石被人起走;龙尾古榆一株于1967年被人架柴烧毁,今仅存炭质树墩遗址。今白塔山绝龙沟已荡然无存,是村民取土挖山所致。村中三穴绝龙坑仍可辨别,现已被淤泥填塞充满。

  甘苏庙老哈河历史文化研究协会

  甘苏庙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能让人回忆起当年往事的,在老哈河民俗文化馆里可见一斑榆树道观寺庙寺院。老哈河民俗文化馆共设“乡贤文化馆”、“老哈河历史文化馆”、“庙宇文化馆”、“民俗文化馆”四个展厅,在“民俗文化馆”所陈列物件和甘苏庙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展示了乡村的发展变迁,让我们看得见过去,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

  老哈河历史文化研究协会

  庙乐传承人林国祥《工车谱》遗留的手稿藏于“乡贤文化馆”中,2009年,甘苏庙庙乐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树道观寺庙寺院。古曲无言自有知音,甘苏庙村农民乐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庙乐绝音震天宇,瑰宝神韵传五洲。

  正在演出的甘苏庙庙乐

  虽然甘苏庙现已失存,但是甘苏庙的历史永远留在脑海里榆树道观寺庙寺院。甘苏庙村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河水潺潺,荒野山花满地;夏天周山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野金黄,朝霞晚红;冬天银装素裹,天地一色。风景秀丽的甘苏庙,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游人,靠的不仅是清康熙驻跸的行宫和御辇等古老文物,还有甘苏庙村质朴的特点。

  参考资料:《甘苏庙村志略》(刘景泉著)

  作者:风瞬作者团—小柒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8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