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赣鄱“神禹”传奇(五)——弃官东归: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引子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重视水利,衍生出多样化的水神崇拜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东晋豫章郡(今南昌)许逊因其在江西治水有功,造福人民,被奉为江西的“神禹”,成为江西的福主。后来,南昌首建“天柱宫”作为奉祀许逊道观,至明嘉靖年间改称万寿宫。清末民初,散居四海的江西人,在各地设立同乡会,多以万寿宫为名,以求护佑,万寿宫和许逊共同成为江西地域文化的象征。许逊,是江西水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载:“(逊)任旌阳既久,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逝,晋惠帝即位,许逊虽身处旌阳,但对时势一直密切关注,以他对晋惠帝的了解及朝堂之上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料定晋朝天下必将大乱。自己虽为县令,但大势如此,恐有心做事,无力回天,于是便下定决心辞官东回江西老家。
1
西晋王朝建立初期,尚还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如解除州郡兵权,废除屯田制,限制王公贵族的田地,恢复户口,改定律令等,使得久经战乱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从沉重的徭役、兵役、赋役中腾出手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社会呈现出一定繁荣的气象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但这种承平只是昙花一现的表象,很快各种黑暗的浪潮竞相涌动。
因西晋王朝本乃司马氏“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后而逐步建立,虽然表面实现了由乱至统,但却埋藏下了社会不安与内外动乱的潜在因素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内部世族膨胀,生活奢靡腐败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司马家族为维系统治,给予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更多的优厚待遇。一方面晋武帝吸取曹魏时诸侯王没有实权,政权易落入他人之手的教训,实行了分封制。分封王形成一个庞大的贵族地主阶层,占据丰厚的封邑和国家的赋税租调;另一方面实行都督制。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宗室诸王及一些功臣被授予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等名号,出镇地方,掌一州或数州军事大权。由于都督掌地方军事,州刺史虽有将军之号,也只掌民政,导致地方诸侯佣兵自重。这些所谓的“优待”使得世家大族势力日益膨胀,他们通过九品中正制控制朝廷选官的途径,通过分封和都督制控制国家的军权和赋税,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当时有一个大臣叫何曾,每天膳食值钱一万,还说“无下箸处”(没有可吃的东西);何曾的儿子何劭,一日三餐花两万钱。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晋武帝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王恺争富。而大乱之后刚刚稳定下来的西晋王朝,根本禁不住土豪做派。奢靡无度的炫富风不仅让西晋社会形成了崇拜金钱的价值观,还引发了腐败等一系列深层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西晋的统治者不但不治理腐败问题,反而加大赋税征收力度,盘剥天下之民,很快就弄得民怨四起,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外部五胡强横,频繁浊乱中华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自汉魏以来,收服夷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塞内。晋武帝时,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当时太子的侍从官江统劝说武帝将这些少数民族移居边地,以免日后夷狄势力不断壮大,侵扰中原,然晋武帝不听劝阻,埋下了日后“五胡乱华”的悲剧。
偏偏天不佑晋,晋武帝驾崩后,继承者晋惠帝是一个庸劣的下材南昌道观寺庙寺院。有一天他在御花园中玩,听到蛤蟆叫,问左右侍从:“此鸣者是为官,还是为私?”左右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当时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又问左右:“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痴愚,如何能掌管朝政,治理天下?
君主无能,大臣揽权,皇后干政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内忧外患之下,最终爆发了给社会经济民生造成严重破坏的“八王之乱”。
2
许逊正是在这样的时局背景下决意辞官东归,在他准备走的前日黄昏,县衙门口已是聚集了很多人,原来是县上耆老带着一些百姓至县衙挽留许逊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许逊好言抚之,诉说了自己的无奈和决心。
翌日,天刚蒙蒙亮,一辆牛车停在县衙门口,许逊身穿一件旧袍,腰佩宝剑,身后跟着两个外甥和周广、陈勋,背上负着来时的包袱,乘上牛车缓缓朝城门走去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然而,还未走到城门口,就看到乌压压一群人在城门口等着,原来是旌阳百姓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他们携老扶幼,或扛包,或驮袋,或提壶,或跨篮,看到许逊的牛车过来了,奔走至牛车边,有的扳住车辕,有的卧在轮下不起来,围住行车挽留许逊。许逊掀帘而出,见此景象心生感动,不禁泪如雨下,“感谢旌阳父老乡亲对我的厚爱,我并不舍得弃你们而去,只是天下不久将大乱,我不得不离去啊!请大家好自务生,多保重。”说完用袖子揩了下眼泪,拱手作揖请求百姓们让出一条道来。见许逊这样说,地上跪着的百姓全都站了起来,自动让出一条路来,扶车送行。
黄昏至江边渡口,许逊一再劝说旌阳乡亲留步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这时,一位年长者说道“许大人,我等愿意跟随大人前往豫章!”话音刚落,人群数人相应而呼道:“我等愿意跟随大人前往豫章,矢志不渝。”
“我等都愿意追随大人而去!”跟在身后送行的人齐声喊道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许逊惊呼道:“这如何使得?”连忙劝说“且不说背井离乡,重建家园之苦,单单是携家室,山高路远就已艰险难堪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大人不必多言,我等决心已下,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要追随大人而去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许逊刚想再次劝说,不想,突然,身后数百名平民齐声跪倒,许逊再一次淌下滚滚热泪,“既如此,尔等就请速速上船吧”于是,一百多个蜀地百姓跟着许逊东归豫章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在他离开旌阳之后,许逊有了一个老百姓送给他的好听的名字——“许旌阳”,旌阳也因了他的“功德如太阳”改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德阳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当地百姓为他立生祠,传画像,以神明一般的供奉来纪念他。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许逊回到西山,外面世界变幻万千,但西山还是如十年前一样,木欣欣向荣,泉涓涓始流,许逊心里一片澄碧。家人看到许逊回来非常高兴,许逊拜见母亲,感谢长姐,一家团圆,喜不自胜。寒暄完后,许逊当即派人在山下择地,搭棚建屋安置随他而来的蜀中父老,不几日,屋已建好,山上望去,似那营垒一般,蜀民多改姓氏,从许逊之姓,当地百姓遂把此处称为许家营,也就是今天西山万寿宫西面的许家村。
西来的蜀人与西山土著人和谐相处,相互融合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在林深草茂、沼泽密布的山丘与原野,以探索者、开拓者的勤劳角色,穿越河流、开垦丛林、开挖沟渠,变河流为路网,原野成良田,让生活散发着细碎的光芒。
西山净明道研究室副主任冯振勇告诉我们,现今许家村共有105位姓许村民,虽1700多年过去了,许家村的村民一直坚守当初许逊的教诲,忠孝立身,谨慎处世,勤俭持家,在西山脚下过着静谧且祥和的日子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3
许逊回到西山,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从此绝意仕途,潜心向道南昌道观寺庙寺院。然而,许逊之名渐渐远播,慕名求教数以千计。
许逊深知拜师学道不能只是一时兴起,更需有修道的毅力和潜质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于是许逊便想出一个考验办法。他设法请人找来一大批木炭,告诉前来拜师的人:“西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木材,将其烧制成炭,至夜晚可幻化成美女,今各位且将木炭拿回去,待明天早上将木炭送回来。”其实,这是许逊故意的说辞,并没有什么幻化成美女的炭,他只是借此来考验人,能否守住心性,抵住诱惑。因为只有坚固心性,经住诱惑之人,才能在得与失之间成就大格局,才能修道成道。
夜幕降临,这些拜师者各自拿着木炭回家睡去了,有些人睡得迷迷糊糊,想起许逊说的话,在梦中果然梦见木炭幻化成面貌姣好、姿态撩人的美女,不免动了凡心,抱着木炭睡了一宿,脸上或身体某处都是黧黑的;有些人心无杂念,翌日衣物清洁如新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数番考验之后,数千名求师者,许逊便收甘战、彭抗、曾亨、施岑等十人为徒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听说许逊东归,且在西山收徒,之前被许逊感化,洗心革面做人的言家岭山大王胡可和詹天弼也跪求许逊,希望跟他学道向善,许逊应允了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清晨,一缕晨光刚从西山山脉的最高处罗汉峰升起,许逊就带领众弟子在练功了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身前是苍翠的林海,身后是薄雾锁万峰,只见许逊飞挪腾移,三五飞步,身轻如燕。演练一番后,随即他把招式分解,传授运力诀窍,教起要领和动作。他告诉弟子们修道第一步是强身健体,想要健体,一定要勤练功夫,一则是防身,二则为练出胆气来。练功夫不是蛮练,也不是一时之事,贵在恒久,技艺仰赖深思,要往柔中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胜快,以虚打实,内紧外松,绵里藏针,将内丹之气融贯全身,以求达到健身养性之目的。
因此他要求弟子们每天鸡鸣时分就起床操练,并教他们根据气温、天气等决定练功时间南昌道观寺庙寺院。户外锻炼后回住处打坐冥思,让元气在体内行走,并辅以果蔬饭食等饮食以修炼内丹。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去掉名利声色、喜怒哀乐的干扰,唯有此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除了教授练功的法要之外,许逊还教弟子们炼丹和采药之术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他带领弟子们登山爬坡,寻访炼丹作屋立坛的绝佳地点,找寻治病救人的中草药。在辨识草木药物的同时,许逊还在西山山区栽种推广草药,今天安义县依仁乡的大片仙茅,相传就是许逊亲手所植。
4
2006年,江西发现一块长约22厘米,中部宽约5.2厘米的晋代牙板南昌道观寺庙寺院。牙板两面都刻有图像。一面是坐姿人物像,其比例精确,面容清秀、披头、后有背光,所刻人物右脚踩蛇,左脚踏龟;牙板另一面是器皿植物像。图中器皿盘口、束颈、鼓腹、矮圈足,是典型西晋盘口器造型,器皿内的植物有6片叶子,花呈五角星状。据江西著名考古学家陈江先生介绍,根据考古研究中的图像分析法和植物分类学,牙板上所刻人物的绘画风格、脚下所踩龟和蛇综合判断,这半块牙板上所刻人物当为许逊,这个植物可能是茶叶。
在修道者眼中,茶从来就是极好的饮品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不仅可以调神和內,倦解慵除,令人益思、少臥、轻身、明目,提神,而且能够防病治病而延年益寿。
许逊对茶颇有研究,在隐居西山的日子,每天早上起来必定是要生火烧水用石鼎煮茶吃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在旌阳十年,他就常到街边的茶摊上呷上一口。他饮茶,不仅仅是作为养性贵生的药物,还在“南方有嘉木”的茶中领悟道法自然,道济世人的真谛。
东归后的一年,许逊云游至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玉山镇南昌道观寺庙寺院。玉山平均海拔550米,属于高山台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群山环抱的盆地,云雾缭绕的气候和肥沃的高山草甸土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许逊正被玉山漫山遍野的茶树上一芽芽的新绿吸引着,这时正看见几个农妇持着镰刀走向茶树中,许逊好奇,就询问妇人前往做何事,妇人告诉他,他们是本地的茶农,是要把茶树砍了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许逊惊问其故,茶农们叹息道“茶叶卖不出去,换不回生计的钱,只能砍掉,另种他物了。”
许逊听茶农们说很是心痛,心想,这么好的茶叶怎么会卖不出去呢?原来是因为玉山地处偏僻,信息阻滞,又缺乏加工炒制技术,导致采下的茶叶卖不出去,百姓自然清苦不堪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弄清原因后,许逊仔细验看了百姓们制作的茶叶,又攀上茶山去看百姓的茶树,还到其他地方查看并仔细品尝了此地的茶叶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他顿生灵感,召集百姓,叫他们采些芽尖来。淳朴的茶农们按许逊的要求将芽尖采来后,许逊先将鲜叶拣剔出摊放几日,经过杀青、炒揉、初烘、复烘几道工序后,顿觉香气清爽,条形自然弯曲,置于茶盘中滋味鲜醇。
炒制成功后,许逊向茶农们说道:“玉山是个好地方,很适宜茶树生长,你们的茶叶内质很好,但由于制茶技艺粗制滥造,外观太差,影响了茶的内质,导致茶叶品质不佳,卖相更差南昌道观寺庙寺院。”
茶农们茅塞顿开,央求许逊为他们传授茶叶的采制技艺南昌道观寺庙寺院。许逊本为纷乱时代茶农们艰难的生活而深深不安,。于是,他决定停下游历的脚步,手把手地传授炒制技术。玉山茶农得其传授的茶叶精制之法,终于把好茶叶做出来了,这就是被宋代陆羽写进了《茶经》里,直至今日依然大名鼎鼎的“婺州东白”。
游历江南的经见,极大震动了许逊的心灵南昌道观寺庙寺院。他看到屡遭战祸,连年饥荒,水患频然,土地荒芜的大地上,底层民众在命运里仓皇地奔走、无依的漂泊,在茫然的恐惧里,常态地经受离别、痛苦、悲伤。他心里燃升宏愿,一定要尽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未完待续)
热文推荐
新华全媒+|再访鄱阳湖旱区:冬修水利备春耕
新华全媒+|再访鄱阳湖旱区:留住候鸟过冬口粮
新华全媒+|巡湖南昌道观寺庙寺院,守护大湖的生态精灵
来源:《江西水文化》编辑部
作者: 朱燕红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22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