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明清皇帝的艰难选择:德兴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60

  1.朱元璋要怎么活

  要怎么活?​元朝末年暨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德兴道观寺庙寺院。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第一次选择,家破人亡,但有一口饭吃也不会离家出走,背井离乡去当和尚。

  朱元璋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德兴道观寺庙寺院。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第二次选择,但凡寺庙里的和尚能够少欺负他一些,给他留些余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洪武皇帝。虽然三年之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但是表面的屈服却早已经压不住他那颗躁动的心。真是奇怪,更坏的生活却让一个人养成了更高的目标。就像现在,也许一个学生刚刚毕业,也许就想走一份能够养家的工作,能够贷款买房,能够维持住大学时期的爱情。可是这些不能满足的话,他竟然不会降低目标,而是等待机会,目标无限大,接近疯狂,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约束他,永远的不在满足了。

  ​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德兴道观寺庙寺院。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德兴道观寺庙寺院。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朱元璋后来打败了张士诚,陈友亮,杀死小明王,​于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朱元璋身先士卒,对自己狠,后来不设置宰相,独揽朝政呕心沥血,也是对自己狠。他曾经杀过江南百万兵,还没称帝时就杀过义子,后来也大杀功臣,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这种狠劲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天生的吗?恐怕不是,普通农民出身的他要求多低,种过地,当过和尚,要过饭,一开始也就是想过普普通通的生活,而这种要求满足不了的时候才会有这种狠心,经过多少次内心的煎熬和挣扎,几乎是夜夜哭泣,夜夜磨刀,才造就了后来的狠。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32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