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庐山情: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
再续庐山情
在江西九江,长江、鄱阳湖、庐山,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由此才生成了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雄奇险秀、刚柔并济的庐山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自古以来,庐山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居地,领袖政客、风流名士的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成就了一座千年文化名山。
诗画名山——山水诗画传千古
“文国诗山”是庐山的雅号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一位来过庐山的新加坡学者说,“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是文人创造的。”的确,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连于此,留下诗词歌赋4000多首,成就了庐山的文化名山地位。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峰》、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自然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为背景写下了《桃花源记》,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理想主义思想,他所创作的田园诗风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诗坛;诗人李白也5上庐山,留下了14首诗歌,《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一起千古流传;白居易吟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绝句,其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影响深远,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毛泽东欣然提笔写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一代伟人的宽广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当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时,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摄人心魂的光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千百年来,庐山成为艺术家的写生要地,庐山也因那些流传千古的丹青巨作而名声大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庐山恋》,把庐山美化美奂、千娇百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
教育名山——闻名天下白鹿洞
据《白鹿洞志》所记:“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贞元中,渤与涉隐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尝随之,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今书院地创台榭,引流植花,#8226;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聚徒建学,……号曰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名天下。"
白鹿洞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经扩充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当时有士子数十百人,与岳麓、睢阳、石鼓等,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书院遭到毁坏。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治所在今九江星子县地),他亲至书院废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满意地说:“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正是经朱熹的竭力倡导,才又重建了白鹿洞书院。他还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著名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自朱熹、陆象山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书院也因之而闻名天下。
后世学者认为,《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
科学名山——千年古山奏新曲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山麓鄱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是我国二十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在方圆3. 公顷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76.6%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骕,曾详细考察“庐山之植物社会”,首在庐山建立了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此园地处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占地4419亩,群山环抱,地势平坦,这里雨水充足,湿度大,光照充分,地形复杂,土质肥沃,有利于高山和亚高山植物的生长。据悉,共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十万多种,引种驯化达3400多种,按植物种类分松柏区、岩石园、国际友好杜鹃园、温室区、树木园、草花区、药圃、苗圃、蕨苑、猕猴桃园共十一个不同类别园区。这里既有日本的冷杉、英国的云杉、北美的池杉、美国的花旗松等,又有中国的“活化石”水杉、庐山金钱松、庐山樱花、云锦杜鹃、瑞香花等。
我们参观时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植物园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恍若仙境:樱花桃花虽已悄然凋谢,正值杜鹃花盛开,鲜红的热情,紫红的高贵,白色的优雅,黄色的神秘……
宗教名山——一山藏六教
“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的形象概括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正是因为它的博大胸怀,才兼容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六大宗教的和谐相处。
公元340年,庐山建立了最早的寺庙——归宗寺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公元386年,高僧慧远创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辟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及美学观,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庐山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享有崇高的地位。唐代,庐山是中国的佛教宗派禅宗的重要佛场,并有净土宗、临济宗、沩仰宗、律宗、曹洞宗等数个佛教宗派。日本净土宗,视庐山东林寺为“祖庭”。宗教建筑成为庐山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散发出特有的光采。
近代,随着牯岭的开辟,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各教派纷至踏来,营建教堂,传播教义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至此,庐山形成了一个集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都、伊斯兰教等数教并存的独特现象,其滋养和展示的宗教文化奇异多彩。
建筑名山——神仙庐里异国情
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的周代,匡俗七兄弟在庐山筑庐隐居,学道求仙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相传匡俗得道仙化,人去庐存,庐山被称为“神仙之庐”,又由此而得名庐山。公元前210年,希冀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巡视江南,浮江而下,登上庐山上雷峰,虔诚地祭祀庐山,勤石存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登临庐山紫霄峰,在匡俗得道之所下诏立祠,赐封匡俗为“大明公”。自此,“神仙之庐”的声名越发显赫。
世事风云变幻,“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因此,庐山出现了英、俄、美、法等18个国家风格的别墅近千幢,“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具体来说,有牯岭开发者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别墅两处、都约翰别墅、原牯岭多国图书馆别墅、陈三立松门别墅、美庐别墅、蒋介石别墅三处、宋美龄陪嫁别墅、宋庆龄别墅、蒋经国别墅、张学良高山莲花别墅、汪精卫别墅两处、马歇尔-周恩来别墅、冯玉祥别墅、毛泽东别墅三处、彭德怀-黄克诚别墅、林彪别墅两处、朱德-陈伯达别墅、叶剑英别墅、刘伯承别墅、邓小平别墅、老庐山图书馆(原庐山博物馆)、庐山大礼堂(庐山会议旧址)等等,风格大相径庭,简直美不胜收。其中,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我们参观了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的“美庐”别墅,它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宋美龄的房子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因宋喜欢苹果绿,所以居室里布置以绿色为主,格外高雅清新。庭园也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
政治名山——三上庐山伟人情
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得以确立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谈起庐山,不能不说一代伟人毛泽东浓浓的庐山情。
毛泽东说过,我最喜欢庐山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毛泽东一生乐山,从少年时代的岳麓山,革命时代的井冈山,到延安的宝塔山。建国后,他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中共中央会议,先后在庐山生活了137天。也许,他爱上的是庐山迷人的天然景致,还有千百年来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庐山特有的政治氛围。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这清凉世界召开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1959年,由于当时国内形势开始好转,因此这次会议从一开始气氛就比较轻松,毛泽东把这次会议称为“神仙会”。导游还介绍说,在此毛泽东和分别了近20年的贺子珍见面了,后来回到住所的贺子珍彻夜未眠。1961年,毛泽东再上庐山解农业问题。除了开会之外,毛泽东每天都要游泳。1970年的8月,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九届二次会议,18日,毛泽东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临了庐山,这一年他77岁。会上,毛泽东起草了一份《我的意见书》,对林彪集团的阴谋进行了有力的驳斥,给林彪集团以沉重的打击。为此,庐山会议的局势陡然转向,从而加速了林彪集团的覆灭。
如今,毛泽东三上庐山的故事依然深植在人们的心里,也成为庐山人的骄傲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在今天的庐山人看来,毛泽东居住过的三栋别墅,美庐、庐林一号和175号别墅,无疑就是毛泽东在庐山的家。
“苍润高逸井冈山道观寺庙寺院,秀出东南”的庐山啊,多想再回首看看你,阅读你,享受你那千百年沉淀的深情,沉醉在你如花的容颜里再不醒来,相依在你宽广的怀抱里再也不分开!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33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