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游潭柘寺: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游潭柘寺
千年潭柘幽州寺,枯树无情见古今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白塔新成僧寂静,青碑旧迹字难寻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游人纷扰功名梦,人世执迷欲望沈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庙外众生谁解悟,吾心愧对世尊心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08年两会温总理记者会后第二日,一行人前往京西门头沟潭柘寺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同行人说,寺内帝王树已成热衷仕途者求拜的新宠。潭柘寺也以历代皇帝来此进香礼佛为荣,一再宣示皇家寺院的地位,空门也热衷庙堂之高。一个本应讲说解脱的净地,却满是功名利禄的欲望。寺内也因应游人的种种渴求,变换样式拉钱。庙里庙外都沉沦在欲望的迷城里。
据网上资料整理: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寺后有龙潭,前有柘树,故名信州道观寺庙寺院。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建设的第一座寺院,始建于西晋时期,时称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故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
唐代扩建后名龙泉寺,金代重修后名大万寿寺,明代皇家几次赐旧名修建,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起,又大事重修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亲赐寺名“敕建岫云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
潭柘寺历史上名僧辈出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唐代武则天年间,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到潭柘山,在幽州都督张仁愿资助下,以破败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宋高僧传》卷二十五有传。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北战杀戮过多,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父赎罪出家潭柘寺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妙严大师每日到观音殿内跪拜诵经,年长日久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两个深深的脚窝。至今,妙严大师跪拜的那块方砖仍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
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广慧通理禅师开性九岁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为师,在朝廷资助下花了十一年时间大规模整修扩建寺院,名大万寿寺。
明代是潭柘寺兴盛时期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姚广孝,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苏州人,法号 “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欲成开国建业之功。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广孝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朱棣即位后,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广孝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功成名就后常在潭柘寺隐居修行。主要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
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信州道观寺庙寺院。他从潭柘寺的建筑中得到不少灵感。实际上,北京城的许多地方是依照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修建的。潭柘寺有“九门九关”,北京城有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城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在修建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时,就是姚广孝仿照潭柘寺的庑殿顶。
永乐年间,姚广孝向明成祖朱棣推荐德始禅师为潭柘寺主持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德始禅师为日本信州人,即现今的长野县。他于青年时坐商船来到中国杭州灵隐寺,向慧禅师学习禅宗佛学。明初洪武年间,德始再次来到中国,游遍名山大川,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后来到北京的庆寿寺,遇到了名僧姚广孝,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姚将在庆寿寺的主持相让,德始谦而不受,再次去各地云游求学,访遍名山古刹。永乐年间,姚广孝向明成祖朱棣推荐德始禅师,朱棣便任命德始为潭柘寺主持。
德始禅师为整修寺院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弘扬临济宗佛法,繁盛了潭柘寺香火信州道观寺庙寺院。他赈济贫困、薄于奉己、厚以待人,收到佛教界内外尊崇。
明代初潭柘寺的另一位外国僧人是来自东印度的底哇答思,8岁出家为尼信州道观寺庙寺院。明洪武初年,随其师板的达到中国游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奉天门召见了底哇答思,后为妃子们讲经说法。底哇答思1428年来到北京,1435年来到潭柘寺,寺院建造了一座庵堂,作为自己的终老之所。她资助修建寺院、救济附近百姓,深受寺僧、百姓的尊敬。
明代潭柘寺最著名的高僧当属“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达观真可大师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大师江苏吴江人,出家于苏州云岩寺。万历年间达观北游京城,任潭柘寺主持,拜遍融、笑岩等佛学大师,深得真传。主要师从笑岩大师,他对佛教的各宗派采取了兼容并重的态度,广蓄博收,学识渊博。万历十七年,他在山西五台山呈兴寺整理《大藏经》,后完成于浙江余杭径山,称《径山藏》。
达观大师在明代佛教界声誉极高,后人把他同莲池、藕益、憨山合称为“明代四大名僧”信州道观寺庙寺院。不幸的是,万历三十一年京城发生“妖书大案”,达观大师受到牵连而被捕入狱。他因曾反对宦官征收矿税而引起太监们的嫉恨。在狱中,达观惨遭刑杖,第二年惨死狱中。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信州道观寺庙寺院。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潭柘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信州道观寺庙寺院。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潭柘寺古木古树最著名的千年银杏树、千年婆罗树、千年柏、二乔玉兰等信州道观寺庙寺院。潭柘寺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古树186棵之多。最著名的当属大雄宝殿后面两棵银杏树,也就是乾隆皇帝敕封的帝王树和配王树。东侧的帝王树高达40余米,直径4米有余,六,七个人才能合抱,此树植于辽代,已有千年高龄。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支新干来,以后逐步与老干合为一体。每当遇到大灾难时,树上就会掉下一根树杈。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
六十年代初期,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潭柘寺游玩时,曾指着帝王树东北侧一根较细且未与主干相合的侧干,对负责接待的人戏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历史上名僧辈出的潭柘奇佛事活动也十分盛大,浴佛法会,莲池大会等在北京地区非常有名信州道观寺庙寺院。1998年潭柘寺恢复了佛事活动,逢初一、十五、千年古寺香烟缭绕,钟磬齐鸣。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信州道观寺庙寺院。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出己资,大加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且自发地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会,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大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清代几位皇帝对潭柘寺情有独钟信州道观寺庙寺院。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到此进香。康熙皇帝三次至此,亲拨库银1万两大规模整修寺院,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还为寺内主要殿堂题写了匾额及楹联。雍正皇帝采用重典治世,因而树敌过多,为自身安全一向深居简出,但却经不住古寺的诱惑,专程到此进香并作题为《潭柘寺》的七言律诗一首。来的最多的当属酷爱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寺内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墨宝。嘉庆皇帝信奉佛教,也曾到此进香赏景,并作《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葺,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信州道观寺庙寺院。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开辟为森林古迹公园,成为了一处游览胜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信州道观寺庙寺院。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3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