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辽宁 角之旅(续):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60

  走到途中,所遇游客越来越多,一同阻塞在崎岖的山路上,几乎被困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其间,不断有游客下山,告知山上已人满为患。中途放弃有点可惜。我夹在人流之中,走走停停,总算一步步从西部入口挪到山顶。这只是途中的一个景点,有几间老房子,类似一个小型的寺院。院子不大,向东有一出口,狭小陡峭。有武警看守,维持秩序。大概有上百人在排队等待攀登,去向新的景点。北面是供奉香火的地方。看的人不多。但坐下休息的人不少。因为口渴,五元一支的冰棍,还挺热销。更多的游客都站在南向的墙边观山景。此墙也可叫女儿墙。墙下正在大兴土木,似乎在修建更大的仿古建筑。砖瓦砂石堆积在半山坡,一些工匠在忙碌。一条临时索道通向山脚下,不时把材料送上山来。

  这里感觉最好的是面朝正南,凭栏观景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所看到的恰是景区中轴线以南的风景。近处沟壑纵横,丛林茂密;远处山峦起伏、佛塔隐现。再远处峰峦叠嶂,云气缭绕。视野极开阔,目不可穷尽。游客趴在墙头,即可小憩,又可观景,可谓一举两得。只是游人众多,要照像,找个空当挺难。我所站立之处,一对中年夫妇照过,一家三口照过,后来又有一女孩玩自拍。

  因为人太多,我放弃了向东突破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而南下想去坐缆车。结果下行六十米,发现买票坐缆车的人爆满,排队将需要相当长时间。于是决定原路返回。虽然缆车坐不成,但意外发现缆车附近,有一石崖,刻有古诗一首。

  研究完古诗,我放弃东行,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此时,有些疲惫,也有些饥饿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恰好山下有个茅草屋,除了出售各种旅游寄念品,还提供饮料、食品。六元的茶蛋、三元的饮料、速食性鸡腿、肉肠、面包等。饿得也顾不上讲价了,买来一阵狂吃。

  之后,我选择了最有内容的可供观赏的大餐:无量观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距今已有459年。后屡有修缮。整个建筑依山随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阶梯状,层层而上,气势壮观,布局自然,结构巧妙,被公认为东北著名的道教宫观。前推至明代就是游览胜地。周围有30多处著名的景点。古往今来,游人甚多。此处离千山中轴线最近。说它近,是因为你要是乘坐了电瓶车,下车即是。可省去许多行路的劳苦。

  离开中轴线不出五十步,便有石牌楼一座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算是进山的山门。可能因为无量观是个好去处吧,山门修得也颇有气派。不少游客在此拍照,逗留。我也坐下小憩,消食。吃的有点走不动了。

  脚踏石阶路,一路向北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石阶是古旧的颗粒粗糙的花岗岩,已被踩踏得很光滑。但奇怪的是,台阶上却有一些新鲜的凿痕,铜钱大小,依稀可见。难道是游客拐杖捣出来的?足见功力。边走边看,遇石碑数个。看上去比横山书院的石碑要更为久远。但没心思细看,一心赶路。中途,遇一月亮门,可能是入观庭院的门户。驻足小憩,见坐莲玉佛一尊,搁置在一铁台上,停泊于月亮门内。看着几个汗流满面,正在歇息的粗布工匠,我忽然明白了。明白了台阶上新鲜凿痕的来历。佛是不能坐着轿子进门的,看石阶上的印痕,方知佛圣一路走来,也是一路坎坷。游客来去匆匆,全不知此处我佛之感慨。

  继续前行,有石塔出现在山坳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塔身不高,但也巍峨。据说每一塔,都代表着一位受人尊重的道长。这与天下闻名的少林寺的碑林类似。塔有数座,皆百年以上。形态古朴而苍凉。唯有一座建于近代的石塔倍显尊荣。第一,位置显赫,落点独占鳌头;第二, 塔形高大,用料乃他山之石;第三,雕琢精美,灵动犹如有魂。不少游客在此留步,一睹为快。看过介绍,方知此塔乃东北少帅张学良酬款捐建。想当年,少帅策马无量观,前呼后应,那是何等威风,又是何等雅兴!

  沿着塔侧继续前行,路边苍松之下,有一上尖下宽的圆石卧在路边,上面有一圆洞,神似石锁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刻有漆红大字曰:‘栓马石’。即用来拴缰绳的,因为寺庙为圣地,不许牲畜入内,所以人们在朝拜时,都要把马匹拴在此处改为步行。古人曾说过,来到此地“文人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对清静之地的尊重。

  继续前行,在我印象中,好象就到了无量观正门之外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有人描写无量观山门是“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石雕门枕上雕有小石狮一对,门上方悬挂“无量观”三字匾额,门两旁桂楹联,篆刻‘灵谷空青元鹤起舞,仙华隐秀天赖齐鸣’”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我看到的好象不太一样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无量观正门不大,方方正正,蓝匾金字,青瓦红柱本溪道观寺庙寺院。门需仰视,因为有台阶向上,不仰视不行。这个门印象不深。但门外西侧有一绝壁,与人印象深刻。绝壁下嵌有石板一块,上面镂刻朱红楷字及英语,说得是崖顶石缝中一颗小松树,高不过一人,粗不过手腕,遇风时摇摇欲坠,大有弱不禁风之势,令人可怜,因此被人称为可怜松。就是这样一颗小松树,却坚持活了四百年了。

  名为可怜,实则强悍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历尽酷暑严寒,它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可人以为鉴。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顽强松”,早在清代,就有诗人蓬莱子赞道:“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催斤斧,是彼真诚地上仙”。

  遗憾的是,我抬头观赏,却不知是哪一棵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绝壁之上,小松树有数株,瘦小枯干,外观神似。猜不出来,确认不了,直看得眼花。有点扫兴。现在不兴题诗了,不然我想也来绝的,这样题:“一块立石几棵松,生在道观鉴异同。四百春秋谁考证?不老之道万世通。”不要笑我,我是很有想法的啦。 

  继续前行,人到了无量观的庭院之中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小院不大,记得院中有一香炉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北、东、西三个方向皆有门。东面的月亮门是一侧门,座落在十几步的台阶上,门口洞开。远远望去,依稀看见里面还有一个院子。游人不多,门可罗雀。有三五个游客奔东门去了,惊飞了几只小鸟。这时,有人驻足不前,朝门前松树指点着,满脸惊喜。我也去看个究竟。是松鼠。两只。一褐一黑,正躲在斑驳的树影里嬉戏。这俩小伙伴可一点也不怕人,面对镜头,毫无胆怯,玩得很开心。我也急忙打开相机,相机拒绝拍摄,关键时刻居然没电了。这让我嫉妒起那个背包客,他举着带变焦镜头的单反相机,左拍右拍,拍得真正尽兴。

  看过野生的小松鼠,心身舒缓愉悦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进了东门,未想到又见惊喜。此前,吾已为东门乃一侧门,一座鼓楼,几间柴房而已。身临其境,才发现眼前视野洞开,竟是另一番天地。门里还有二道门,进了此门,才知道什么叫别有洞天。眼前是若大一个广场。一座三层宝殿座北朝南,气势雄伟,气宇轩昂。门前向南百余步,全部青砖铺地。面积大的可以供上百人表演太极。一路找来,无量观的建筑格局给人以浓缩紧凑的感觉。玩味于寸方之间。忽然一道小侧门,玩得竟是大手笔,不能不让人赞叹。可惜坐北朝南的建筑营造得太满,屋檐直逼山侧,少了回旋的余地。

  广场之上,临西有一钟鼓楼,年代稍久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此外,就是我说的大手笔,显然概是当今营造。广场漫游,胜似闲庭信步。南山景色尽收眼底。一切并不兀突。让人产生好奇的,倒是广场两侧的小屋。虽然形制古朴,但看不出用途。寻门细看,房里居然装有一部电梯。不锈钢门毫无隐瞒。广场的地下有玄机。

  我又看了东侧的小屋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是一楼梯间。因东、南方向无阻挡,说是地下,仍可采光。顺梯而下,一层层竟有四层之多。有厨房、餐厅、书房、甚至还有打坐修行用的房间。所谓玄机,原来地下的空间被利用起来,大概办成了道家学院吧。

  对游客来说,这一切都是秘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顶多拍拍照,算是来过。

  然而,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从侧门出来,回到松鼠领地,奔正北门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北门内是个四合院本溪道观寺庙寺院。里面有殿,被称为三官殿。

  据说是无量观的正殿,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为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面有回廊、石柱。柱枋之间嵌燕尾木雕,施彩绘。殿脊上砖雕游龙,斜脊砖雕跑兽。殿内泥塑天官、地官、水官、土地、王灵官、八仙过海、瑶池赴会等。殿两旁修东、西配房各三间,同为歇山式建筑。

  在此穿上朝代官服,可拍照留念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以期官运亨通。但要花钱。

  这里人多热闹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好象也有烧香的。人声鼎沸,烟气缭绕。

  走马观花一看,便转身出来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记得也去了西门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看过什么都忘记了。但有一书房还记得。是清朝年间留传下来的。清朝的一个大官在此潜心修学。

  其间,曲里拐弯,居然登上了无量观的一个高点,好象是一块完整的巨石,拔地而起,一面通道,三面绝壁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在很小崖顶,建有青砖小屋一座。可想当初营造之艰难。最高处,立锥之地,还建有一石柱,圆而尖。非塔,非针,旨意不明。印象中是有介绍的,刻在一块牌子上。有几个游人还只此逗留,啧啧称奇。我也看过上面的介绍,大概无足轻重吧,现在竟然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站在峰极之处,一览众山小。但身居险地,怕是脚一滑小命就没了,所以稍做逗留,就匆匆返回到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之后,又去了三个可以观景的亭阁楼台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其中两个去处是南北嵌套的小院,各有一景台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南侧视野开阔,是长镜头;北侧偏西,可见西面一处山坳的风景,是中长镜头。可谓远近皆有景,令人目不暇接。当时很兴奋,赞叹不已,现在回想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有巉、有崒、有霭、有松、有壑、有岑、蕴含着浓浓古风。。。。

  第三个观景的楼台独居一处,布局巧妙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一座山门引你入内,便是陡峭的石阶,两边岩壁做墙,前方状况不得而知。拾级而上,居然来到一个小山脊。山脊向南,另有一月亮门在前方若隐若现。似乎是一个好去处。如果大山是一蟠龙,此处犹如前伸的一只龙爪。两侧风景皆松木裸石,姿态万千。其内风景,必定更炫。这时,有人朗朗道:‘到千山,一定要看无量观,到无量观,一定要到这儿看一看。这里有千山最好的风景!到了这里,你再无遗憾!….看看一线天,看看千年松,看看毛 万岁峰!.....,来,看一看瞧一瞧, 看看不收费,看看不要钱,。。。。’噢,这人挺有意思,像是免费在做导游。声音是从门那边传来的,让我产生了一睹为快的冲动。索性直奔那门而去。门内,见一小伙,个头不高,阳光帅气,满脸笑容,脖子上挂着相机,友好地和游人打招呼。

  根据帅小伙的指引,我来到一处小院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这小院真小,一株大树占了院子的一半,剩下的地方仅容七八个人站立。而且人们只能傍靠大树向北看。这一看不可小觑,绝对是一次美好的回眸,在这里,刚才你背对的奇山秀木,正对着你,变成了一副美丽的立体图画,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你面前。视角绝佳,让你满目惊奇。一奇:对面山岩陡峭,却圆润而无棱角;二奇:凸石之顶,挺拔的青松生机勃勃,气势豪迈;三奇:石间一隙,上下蜿蜒贯通,如走龙蛇。充满了灵动之气。名胜美景:“一线天”、“夹扁石”、“天上天”、“木鱼石”等,点缀在这条线上,依稀可见。

  之前,传说驴友发现有山,其型极像‘毛 ’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我以为在此可做见证。而所见非也。但在此回眸一瞥,值了。

  “各位游客,不要挤,互相礼让一下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让这几位朋友先留个影。选最美风景,留下最美笑容!”

  免费做导游的小伙不知何时也过来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有几位游客停下脚步,把好位置礼让出来。一年长者居中,几个年轻人加一小老外五、六人吧,迅速站好,一女孩背靠大树按动了快门。

  之后,小伙亲自出马,在刚才位置,拉开架式,熟炼老道地给一对小情侣也拍了一张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好,两人真漂亮。”随后吆喝着:“哪位来一张?立等可取,情景再现!照不好不收费,照不好不要钱!”见游人歉意地微笑,小伙也友好地微笑,引领二人,去取照片了。

  我这才弄清小伙身份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这种经营方式令人印像深刻。

  回来后,本人在网上查相关资料获知:回眸之处,名曰‘将军峰’,不但是千古名胜,而且还是历史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见证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据记载,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镇守边城的一位黑龙江将军,满怀悲愤,在此峰上刻了“攻凤攻海,功亏一篑”八个字。日伪时期,日本人将这八个字铲平,假惺惺地刻上“日满一德一心”六个字。中国的神圣河山,怎容鬼子涂鸦!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铲掉了原字,豪情万丈地刻上“毛 万岁”五个大字。“毛 万岁峰”由此而来。与我所想是两回事。之所以心生疑惑,是我并未见到石壁有字。但我相信“毛 万岁”峰,将会否定中再被否定,成为久远的传说。

  一路下来,感觉差不多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印象中亭台楼阁都一一映入眼帘。天空已现暮色,该抓紧时间观光无量观高处的风景了。沿无量观上山的石板路,踏马疾行。老林深山,似乎产生了穿越,好像真的身临其境,走在一个几百年前的山寨里。原始、恬静、古朴、悠远。。。

  下山的游客漫步而来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请问前面还有多远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远着哪,得走两、三个小时吧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哦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前方的游人,迟疑片刻,便放弃上山,打道回府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显然,途中天就黑了,此行意义已不大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我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这就意味着全天的行程结束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这多少有些遗憾。

  返回的路上,为又看见了月亮门里的那尊佛像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我突然想起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无量观乃道家圣地,也要供奉佛祖吗?如果不是,只是路过这里,那接下来岂不还有一段更难更险的路要走?

  电瓶车把我们送到千山的大门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千山之旅真地结束了。

  此后,我意犹未尽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在一些资料中获知:

  无量观当是千山诸观之首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是进入千山的第一胜境。

  它又称无梁观、老观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据碑载:无量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历十余载,辛苦备尝,励志梵修,正已化人,…刘修无量观。此乃本观开山肇基之始也”。 ‘刘’乃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后经历次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无量观主体分为东阁、西阁两处,东钟楼、西鼓楼;观内外主要建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南天门、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

  据述,玉皇阁建造在一直立的巨大岩石的顶部,是无量观最高的建筑,也是无量观最早的建筑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玉皇阁没有用一根木料,全部用砖瓦建成,故名无梁观。日久天长又衍化为无量观。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像。本人定游览过,但却记不起来了。

  前面提到的观音洞,又称观音阁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洞内奉观世音菩萨,现年252岁;

  老君殿,殿内奉泥塑老君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现年210岁;

  三官殿,因祀三官大帝而名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现年167岁;

  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有人这样写道:“过老君殿前行,有卧象峰,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游千山所题写的诗: “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询天上天”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绕过卧象峰,前面是依山势所建的三十三道石阶,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层天,石阶非常宽敞,足有五米宽,由下至上,一步一层天,每升一级,极目晴空,浩浩无际,树海苍芒,气势磅薄,景象万千。有人有诗赞道: “别有名天三十三,兴来拾级任登探,举头试望绝高处,一色苍茫接蔚蓝”。可惜本人未能亲临其境。

  有人介绍‘祖师塔’道:它“位于无量观山门外,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高约5米,底为须弥座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可谓专业、详细。‘祖师塔’,我是见过的,但记住的只是一种感受。

  另外,千山盈联中文字最多的一幅在无量观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此联道:“水界辽河山通华表历数代毓秀钟灵真乃东都胜迹,千峰拔地万笏朝天看四时晴岚阴雨遥连南海慈云”。应是对千山的赞美,对祖师的缅怀。朝朝暮暮也有131年的岁月了。

  至此,我该收笔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我看到的千山只是一个角落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景区中轴线以南还一点未看。但我骄傲。从此,我敢说:“千山,我曾走近过你。”

  六

  当晚,我准备在车上过夜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投宿到一家小旅店,历经了哪些波折,不说了。次日清晨,早早出发。

  目标定在‘本溪水洞’,按导航的指引,一路疾行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途中多隧道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几公里长,一个接着一个。距景区还有几十公里,便有诸多交警在疏导交通。‘欢迎观光旅游’的条幅也轮番出现。

  上午九时许,抵达水洞附近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我又看到了类似‘红海滩’的情景。人潮汹涌,车满为患。买票排队,检票排队,进了洞还排队。在洞里,几乎是人挤人,一步步挪过来的。只有到了洞内码头,上了船,情况才好转。

  船不大,可乘六、七个人本溪道观寺庙寺院。手可触水面。因洞内寒冷,上船前,每人一件防水棉衣。洞内水流平缓,水面开阔。迎面返回的游船可并行无碍。顶光、侧光、水底灯光,让暗河现形。流光溢彩,明暗交溶,晶莹剔透,百转千回,所见各异。号称亚洲最大的观光水洞。论观赏性,它与云南的九乡水洞没法比。九乡水洞的精美、壮观、神奇,甚称鬼斧神工。眼下的洞洞也就是一小巫,难有一比。好在有这一湾水,乘船而行,感觉尚还不错。瞬间穿越,恍如隔世。但旱洞简陋、单调,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是把人送上岸,还有供游人玩玩的空间就好了。

  洞外有一公园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矗立着粗细不等的木化石。来自哪里不详。

  园中有一池溏,水上有游乐设施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人们可踏着浮漂跑过对岸。但

  鲜有成功本溪道观寺庙寺院。小男生居多。基本跑过一半就跌落水中。

  我就在水溏边坐着看小男生自愿上演足踏水花的节目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享受金秋季节里的快乐。那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悠闲时刻。

  我突然想要回家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连夜回家。

  按原计划,下一行程是宽甸青山沟本溪道观寺庙寺院。但我厌倦了。不想去了。

  这样,我的《辽宁 角之旅》在本溪水洞提前结束了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当夜〇点,我冲破雨雪的突袭,历经六、七小时长途跋涉,终于安全返回大连家中本溪道观寺庙寺院

  后记:本游记自2013年10月起,断断续续一直写到现在本溪道观寺庙寺院。玩了三天,写了半年。一是时间实在拮据,二是生活难求心静。而我非要把它写出来,是因为这样的游历不多。算是我的人生大事件。记录在案,以防‘神马’不在了,至少还有‘浮云’。最后,谢谢诸位阅读。祝,好运!

  莫路天人本溪道观寺庙寺院,记于2014年6月1日夜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4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