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鼓楼大街和鼓楼西大街:元代老街 鼓楼是元大都的中心(转载):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旧鼓楼大街和鼓楼西大街:元代老街
A+A-2017-07-01
近日,鼓楼西大街正式启动整理与复兴计划,西城区将通过多种措施,尽量恢复街区原有状态,呈现北京千年胡同街区的演变史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据史料记载,鼓楼西大街是修建元大都时,根据什刹海的位置而规划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一条斜街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幸运的是,几百年来,鼓楼西大街的走向、宽度基本没有变,成为这一带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
事实上,在鼓楼一带,有不少元大都的旧街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离鼓楼西大街不远处的旧鼓楼大街,同样也是元代街道的遗存,只不过在当时,旧鼓楼大街并不是这个名称。在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心,能有如此古老的街道留存,是世所罕见的,人们也应倍加珍惜。
从元代开始,鼓楼西大街和旧鼓楼大街一带就非常繁盛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鼓楼西大街上有广仁寺、关岳庙等建筑,鼓楼一带有老北京城著名的商业区,它们见证了老城千百年的岁月沧桑。
1、旧鼓楼大街元代有鼓楼
旧鼓楼大街与鼓楼西大街,是元代刘秉忠奉忽必烈之命规划大都时,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要求设计规划出来的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几百年来,它的走向、宽度基本没有变,是元大都街道的重要历史遗存。在这两条老街之间有多条同样古老的胡同、庙宇、民居。
很多人会问,现在的旧鼓楼大街上为何没有鼓楼?如今鼓楼的位置在旧鼓楼大街南口东侧百余米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其实在元代,鼓楼恰在这条街的南口。元代的鼓楼称"齐政楼",形制与如今的鼓楼相似,后塌毁。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将鼓楼建在了元代鼓楼的东侧。
旧鼓楼大街虽在元代已成街,但街名始见于清乾隆《京城全图》,当时称药王庙,因在这条街的北端路西有一座药王庙而得名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清末分为两段,以大石桥胡同东口为界,北段称北药王庙,南段因曾有元代鼓楼,而相对于明代鼓楼已是旧鼓楼,因而称旧鼓楼大街。1965年南北两段合并,统称旧鼓楼大街。
大街的北端原为明清时的内城北城墙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1950年11月,为解决北京城内外交通,将街北端城墙拆除开辟为豁口,同时拆除了药王庙,旧鼓楼大街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刘秉忠在规划元大都时,所有的街道都设计得横平竖直,如棋盘般规整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但在什刹海畔他却遇到了难题。什刹海碧波荡漾,从西北向东南斜卧在元大都的北部。在这片水域的北岸是沿着水的走势,开辟一条斜街,还是不顾水的走势,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直街?
刘秉忠在统观全局后在这里做了变通,在什刹海北岸画下了一笔斜线,顺着水域的走势,依着漕运码头建了一条斜街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斜街建成后成为元大都最繁华的街市,与鼓楼前后的市场连成一片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沿街酒楼、歌台、茶肆林立,米市、面市、皮毛市、缎子市连绵不断,京城各色人等纷至沓来,摩肩接踵,车辆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据史书记载,斜街的北边曾建有金兀术的宫殿,元代是翰林国史院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当年,街两旁建有众多寺庙:万寿弥陀寺、佑圣寺、瑞应寺、广仁寺、寿明寺、真武庙、果子观……
七百多年过去了,这条斜街现在称为鼓楼西大街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街的西北头连着德胜门内大街,东南端连着鼓楼,虽然什刹海水面变小了,鼓楼西大街不再临水,但这条街依然随着湖岸的走势,从西北斜向东南,走向始终未变。
2、铸钟胡同里的凄美传说
在鼓楼西大街中段路北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典建筑群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从八步口胡同内可以看到它深红色的高大院墙,院墙内黄色琉璃瓦顶的殿堂掩映在绿树之间,巍峨壮丽,颇有故宫的韵味。附近的居民都称之为"小故宫",这就是著名的武庙:关岳庙。
关岳庙原是为醇亲王奕譞建的祠堂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之父。光绪十七年(1891年)奕譞去世,光绪发布上谕,为其建庙、立祠和修墓。八年后,宏大的祠堂建成,但醇亲王的神位始终没有供奉入祠。
1914年,北洋政府在祠内塑关羽、岳飞像,因此称为关岳庙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在我国素来将关羽、岳飞分别祭祀,关帝庙和岳王庙在全国各处可见。而将三国和宋代两个不同朝代的将领合并祭祀是极为罕见的,因而人们称关岳庙为武庙之精华。
1950年,关岳庙修葺后,作为西藏驻京办事机构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半个世纪以来,这里见证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人们对这里的建筑也是妥善加以维护和保管。
旧鼓楼大街南端西侧有一条铸钟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胡同呈"厂"字形,东口在旧鼓楼大街,进口后往西,然后拐向南,南口在鼓楼西大街。元、明时的铸钟厂就在这条胡同内,称华严钟厂。大钟寺内著名的永乐大钟就是在这里铸成。明代这里已形成胡同,明、清时都称铸钟厂,1965年定名铸钟胡同。
我国的铸铜业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就铸出了司母戊大方鼎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古代人们还用铜铸成大钟,悬挂在城中心的钟楼上,定时敲击,为人们通报时辰。在离鼓楼不远的北京钟楼上挂着一口重量达63吨的大钟,以响铜铸成,声音醇厚绵长。明清时期,每当它敲响时,都城内外十余里均可听到。这口大钟的铸成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
据说由于当时皇帝要铸造体积庞大的铜钟,由于工艺复杂,铸钟师傅们日夜苦干,三年多还没有铸成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皇帝提出了最后期限,逾期铸不成,所有工匠以死谢罪。领头的老铜匠心急如焚。老铜匠有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叫华仙,她有一天突然领悟到,要想铸好巨钟,就要往钟里注入灵性、注入情感,于是当又一炉铜液沸腾时,华仙叮嘱了一句"爹爹保重",就纵身跳入赤红的铜液中。老铜匠强忍着悲痛,领着众匠人,终于铸成了一尊巨钟。后来华仙姑娘被铜匠们尊为铸钟娘娘,人们还在铸钟胡同南边的小黑虎胡同,为其募建了铸钟娘娘庙。山门为砖券门,门额上书"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用以祭祀这位传说中以生命之火铸成巨钟的女性。
3、铁影壁安放在北海公园
在鼓楼西大街靠西头路北有一条弯曲的小胡同,叫铁影壁胡同,清朝时曾称铁影背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影壁又称照壁,俗称影背,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构件,建在大门以外或大门里,用以遮挡外人的视线,不使门内的建筑一览无余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胡同既然以铁影壁命名,胡同内必有一块著名的铁影壁。但寻遍不长的胡同,不见影壁的踪迹。很多人会有疑问,胡同里是否曾有一块铁影壁?如果有,它现在何处?
其实,这里的确有一块铁影壁,它来源于何处,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这要从元代说起,在元代的建德门(元代北城墙的西门,今德胜门外土城豁口)内有一座古刹,刹中有一极为奇特的影壁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影壁呈赤褐色,长3.56米,高1.89米,质地坚硬,如铁铸一般,人们叫它铁影壁。影壁一面刻有一大狮子与三个小狮子在滚绣球,另一面是麒麟卧于苍松之下。也有人考证说两边刻的分别是雌、雄狻猊。整座影壁造型端庄大气,雕刻古朴生动,是一件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明初,徐达改建北京城,北城墙向南移,古刹被拆除,铁影壁也被遗弃郊外。
明嘉靖年间,在鼓楼西大街北建护国德胜庵,人们将铁影壁运至德胜庵前作影壁,德胜庵前的胡同也被称为铁影壁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明、清时北京有金、银、铜、铁、锡五大镇物。其中的"铁"即指德胜庵前的铁影壁。但据分析,影壁并不是用铁铸成,而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凝结而成的一种矿物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外国文物贩子猖狂劫掠中国文物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他们也盯上了这块珍贵的铁影壁,几次三番想"购买"它,均遭到德胜庵住持僧人的严词拒绝。为铁影壁免遭厄运,他与当时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联系,于1947年将铁影壁运到北海澄观堂前。当时铁影壁已近倾倒,搬移又仓促,只将铁影壁移来,砌了耐火砖的底座安放。1986年,在铁影壁胡同中发现了影壁原有的底座,经挖掘修补后,运至北海。现在,铁影壁安放在它的原底座上,静立在北海北岸,成为北海一处重要景观。
4、大小石桥胡同的寺庙与旧居
大石桥胡同东西走向,东口在旧鼓楼大街,往西行却是一条死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小石桥胡同在大石桥胡同以南,东口也在旧鼓楼大街,西行不远往北拐入大石桥胡同。
大石桥胡同内因有妙缘观,明代即称妙缘观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清乾隆《京城全图》将胡同分为两段,东段称大石桥胡同,西段称大井儿胡同,清末两段合称大石桥,1965年定名大石桥胡同。胡同称大石桥,但大石桥何所指,究竟在胡同的什么位置,一直不得而知。
大、小石桥胡同虽然不长,但在这两条胡同内却有多所寺庙:拈花寺、妙缘观、崇阳庵,还有胡同口外的铁佛寺,双寺胡同中的嘉慈寺、广济寺(1911年前双寺胡同属大石桥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大石桥胡同61号的拈花寺是明清时很有影响的一座寺庙,后海北沿的大藏龙华寺曾是它的下院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拈花寺是明万历九年(1581年)为一西蜀僧人所建,原名护国报恩千佛寺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寺院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阁内藏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有千朵莲花环绕,每座莲花上有一尊约4寸高的铜佛,制作极为精美。大雄宝殿内有18尊铜制罗汉像。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对千佛寺重修后改名拈花寺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在大雄宝殿前立有清世宗雍正御制《拈花寺碑》。民国年间,曾在寺内办拈花寺小学。寺内铜佛像和罗汉像移至白塔寺与法源寺。现拈花寺遗址为某工厂占用。不长的大小石桥胡同内曾有多所显赫的大宅门,如民国时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热河副都统瑞祥等人在此都建有宅邸。
日伪统治时期,在小石桥胡同中曾住过两大汉奸:东头1号院的赵欣伯与西头17号院的王荫泰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赵欣伯(1890年-1951年)早年留学日本,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张作霖的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的法律顾问。"九·一八"事变前,他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建立,被称为"满洲国的产婆"。他曾被任为伪政府的"立法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顾问等要职。日本战败投降后,赵欣伯被捕,关押在北平第一监狱。1951年死于狱中。
王荫泰(1886年-1947年)曾留学德国,后出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等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后来他追随大汉奸王克敏,"七七"事变后不久,参加了以王克敏为首的北平伪临时政府,任日华经济协会的"实业部总长"。该机构专门为日寇掠夺华北地区的"二白"(棉花、盐)和"二黑"(煤、铁)等战略资源,用于支撑侵华战争。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王荫泰任常务委员兼总务厅长官等,1944年"荣升"为"委员长",其权势不可一世。王荫泰1945年12月被捕,1947年被枪毙。
5、西绦胡同发掘多处元代民居
1981年,在小石桥胡同24号新开业一家涉外宾馆:竹园宾馆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这不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式高层建筑,而是一家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宾馆。院内长廊曲折,修竹茂盛。室内名家书画高悬,布置古朴典雅,开业后深受宾客特别是外宾的欢迎。
这家宾馆颇有来历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这所宅院是清末内阁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宅邸,东部是住宅,西部是花园,名"盛园"。盛宣怀(1844年-1916年)是清末洋务运动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得力臂膀,他引领和直接参与了近代中国轮船、矿山、电报、纺织、铁路、银行的诞生,亲手打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商业帝国",被后人称为"中国商父"。他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均置有豪宅。北京的府学胡同、灵境胡同、东四九条内都曾有他的宅邸。小石桥胡同中的这一处保存最为完好。盛宣怀故世后家人移居海外,盛宅易主。
1949年后,董必武曾在此院居住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他在此居住时,曾在花园北部建一座中西合璧式二层小楼,作为办公、会客之用。
西绦胡同东西走向,在旧鼓楼大街西侧与德胜门东大街平行,是明代北城墙南移后,内城最北边的一条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它隔着旧鼓楼大街与东城区的中绦胡同、东绦胡同相连接,历史上曾是北城东西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当时北城最长的胡同之一。
西绦胡同在明代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记载,称西绦儿胡同,清代仍沿用,至晚清简化为西绦胡同,并一直使用至今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但西绦胡同的形成要早于明代,或许在元大都建设初期已有,因在这条胡同内发掘出多处元代民居遗址。
1965年在西绦胡同59号发掘出一处元代民居遗址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墙壁为碎砖砌成,房内地面低于门约40厘米,房内仅一灶、一炕、一石臼,多半是一户贫困人家的住房。
1972年,又在西绦胡同近西口处路北发掘出一处元代遗址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此处规模较大,现存遗址为长方形,长达34.6米,宽11米,建在一砖台基上,并有散水及明沟。在遗址内还出土了不少陶瓷器,有龙泉窑的菊花叶洗、双桃盘、高足杯,还有钧窑水盂、黑陶罐等,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西绦胡同东口以南有一曲折的小胡同叫双寺胡同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明成化元年(1465年)神宫监太监刘嘉林捐出自己的住宅建立寺院,建成后赐额广济寺。明成化十六年尚膳监太监刘祥等出资改建,将寺一分为二,东区称嘉慈寺,西区仍称广济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万历九年(1581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次对广济寺进行重修。第三次重修后赐名双寺,胡同也因而得名。现东区嘉慈寺三进殿堂均已无存,西区广济寺中轴线上的部分殿堂仍在,并基本保存原格局,现在是双寺胡同11号,为《健康报社》使用。
双寺胡同中,原有一小学,名双寺小学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小学因坚持多年学习雷锋成绩突出,于1990年被北京市教育局命名为雷锋小学。现在雷锋小学的校门开在西绦胡同甲2号。
补白
钟鼓楼的报时和商业区
鼓楼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最初叫齐政楼,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兴建宫室的同时,于今址重建鼓楼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作为京城的报时中心,过去鼓楼击鼓报时都有一定的规律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从每晚7时的"定更"一直到凌晨5时的"亮更",每个更次都要击鼓两通共108声。另外,击鼓也有一定的节奏。所以至今仍有当年鼓楼击鼓为"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
走过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鼓楼,也随同历史的长河历尽了7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据载,从元代到明成祖移址重建,鼓楼曾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次重修。鼓楼最早的计时器为我国传统的铜壶滴漏,到了清代改用时辰香计时,此后鼓楼内的铜壶滴漏遗失不见。鼓楼内的报时器具更鼓,原来有25面,其中1面大鼓,24面小鼓,其意代表1年和24个节气。24面小鼓已在民国时期遗失,现在鼓楼内仅存大鼓一面。
距鼓楼以北差不多100米,同样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古代建筑:钟楼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钟楼二楼正中八角形木框架上,悬挂着铸于明永乐年间的一座大铜钟,两侧各吊一根2米长圆木以供撞钟之用。钟楼最早报时器具原本是铁钟,后因其声音不够洪亮,被后铸铜钟替换。钟楼报时规律和鼓楼大体相同,故京城民间亦有"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之说。
钟鼓楼前的商业中心始于元代,比起京城著名商业区大栅栏要早上几百年,所以可称为北京最古老的商业区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鼓楼是元大都的中心,而鼓楼西边的"海子"积水潭又是元大都最热闹的漕运码头,人称"北京的古海港"。这一天时地利,是钟鼓楼前成为元大都最繁华商业中心的重要原因。而且,钟鼓楼前的商业中心,历经元、明、清朝代变迁,七百多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当年,元大都钟鼓楼前繁华异常,来自高丽、波斯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人随处可见。连当时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都赞叹元大都是世界上的"商业繁荣之城"。在这里,天天都挤满了吆喝不停的各类经商小贩和摩肩接踵的人流。街道两旁还有金店、钱铺、药行等。因此老北京人也称钟鼓楼前市场为"北城乐园"。
提到商业区,就不得不提到德胜门一带的"果子市",在清朝时,这里的果子市是当年三大果子市之一的"北市"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据民国年间的《新民报》报道,每天天一亮,果子市店铺就开始营业,十点钟到达高潮。每个果店都持有政府发给的"官帖"(即执照)。"官帖"内规定经营某种果品,如桃杏帖、栗子帖、西瓜帖等。贩运果子的商人把果子运到果行,果行经手定价过称,再转卖给市内的经销果子的商店(俗称果子局)和个人商贩。果行从中抽取佣金。
果店门前都用筐箩分装各种果品,陈列在街的两侧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货物基本不零售,果子起码要五斤以上,柿子起码要百斤。买果子的人,看好果子,问好价,到柜房先交钱,柜房给你一张纸条(内行叫"写帖儿"上写某种果,数量和收款数目)凭这纸条,到果摊上,交给手不离秤杆的卖货人后方可得到果子。另外在果子市买货时,按规定是不准下手挑拣的。
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成立果品,热闹的果子市也就随之取消,而今德胜门一带也只剩下果子市胡同的名称大石桥道观寺庙寺院。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4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