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云龙:保山道观寺庙寺院
寡人生在云龙保山道观寺庙寺院,因其对家乡的热爱特推荐一些云龙的景点给 大家希望大家有机会、有时间来云龙玩玩!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保山道观寺庙寺院。东连洱源、漾濞县,南邻永平县和保山市,西靠泸水县,北交剑川、兰坪县。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总面积的90%以
图为云龙八卦图————大自然的馈赠保山道观寺庙寺院。
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保山道观寺庙寺院。
目的地一:《云龙虎头山》
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保山道观寺庙寺院。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目的地二:《千年白族村》
千年白族村千年白族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果郎乡诺邓村,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近1300年村名一直没有改变,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保山道观寺庙寺院。 2002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于该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作为现存的云南最古老的村名、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渊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千年白族村深厚的文化内涵。
目的地三:《青云桥》
青云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出资建造保山道观寺庙寺院。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了,依然默默无闻地为云龙的交通做贡献。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杨名飏母丧回乡,见沘江水涨,为谋生,人们不避危险,仍乘筏过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资倡建。桥建成后,取名为 “青云桥”,“盖取康乐题石门,共登青云梯之意”。
目的四:《云龙天池》
从云龙县城沿着婉蜒的公路西行20余千米,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祥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保山道观寺庙寺院。天池海拔 2551米,水面约为1.5平方千米,周围的五宝山,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池畔环境幽静,周围山峦叠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四季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变幻的画卷之中。
特别推荐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03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