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方苏雅中国行:百年前的云南社会风情[78P](转载):楚雄道观寺庙寺院
公元1899年10月,一个42岁的法国人,带着7部相机和大量玻璃干片(1885年才问世)、历时11个月后终于抵达了当时的云南府城--昆明,开始了他对这个城市巨细无遗的注视楚雄道观寺庙寺院。在此后的将近5年时间里,他阅尽了这里的山川湖泊、城镇乡村、街道建筑、寺庙道观,也包括上至总督巡抚下至贩夫走卒、乞丐犯人的各色人等,以及发生在这里重大或日常的事件;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将目光所及的一切尽量地凝固在了他拍下的照片里。他当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些照片百年后将成为亚洲最早、最完整地记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概貌的纪实性图片;在他于1904年面对“变得如此熟悉”的景象无限伤感地说“永别了,云南府”时,可能也不会料到,在他进入中国生活长达10年之后,中国也将进入他整个的后半生,使他永不能忘怀。
这个法国人就是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中文名字方苏雅)楚雄道观寺庙寺院。
身着龙袍的方苏雅(1900年)
曾有人怀疑方苏雅穿的只是一件戏袍,但这确实是安南(今越南)皇帝的皇袍(现存于巴黎人类博物馆展览),样式与中国的很接近楚雄道观寺庙寺院。从普通照片的角度来说这不算一个好创意,因为尽管方苏雅一向认为他的胡子能“增添威严”,但在这张照片里增添的却是喜剧性,用他的方式来说,也许是“如果在马戏团里出现准会获得疯狂的喝彩”。
奥古斯特·弗朗索瓦,1857年8月20日出生于法国洛林地区一个呢绒商的殷实家庭楚雄道观寺庙寺院。15岁中学毕业时,父母死于肺病和伤寒而成为孤儿。中学毕业,他参军入伍。由于所在部队政变失败,改学法律。
1880年,被省长比胡收为义子楚雄道观寺庙寺院。同年把他引荐到外交部工作。
1893年,任法国外交部长私人秘书楚雄道观寺庙寺院。
1895年12月23日,任法国驻龙州(今广西龙州)领事楚雄道观寺庙寺院。在龙州时,他认识了一名姓苏的中国朋友(苏元春),姓苏的中国朋友按发音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字“方苏雅”。他从此沿用此名,还刻了一方印。
1899年12月15日,方苏雅任驻云南府(今昆明)名誉总领事兼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楚雄道观寺庙寺院。他喜欢摄影、游历、考察,曾游历贵州的安顺、贵阳等地,并涉足险峻难行的茶马古道,还由昆明经楚雄,从元谋沿金沙江而上,进入大小凉山,穿泸定桥至康定,再至川藏交界处,拍摄了沿途见闻,当地的彝族和藏族,以及人背马驮茶叶、马帮等照片,写了大批日记。他游历时,准备了12只箩筐来运玻璃底片,还要用油纸粘上牛血来包装,以防雨淋湿。旅途中,他总是随身带着地理工具,如六分仪、圆规、气压计、指南针。遇上崎岖的道路,他认真作文字记录,并在纸上画路线图。他认为画图、绘地形、拍照三者互不妨碍,且还相得益彰。方苏雅喜欢中国的街道,认为那是中国人生活的舞台,穿着干净、打着太阳伞的官员,形形色色的商人、小工匠,肮脏的乞丐等都出现在这里,有时还在那里进行审判,在公共场所执行死刑、检阅军队和招摹民兵。这些,方苏雅都进行了分类拍摄。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05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