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里雪山到西双版纳: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转自百度博客
从梅里雪山到西双版纳
有人说,中国北方的彪悍豪爽与中国南方的细腻温文,都可以在安徽的北方和南方表现出来,在安徽,从北走到南,如同在中国从北走到南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在云南从北走到南景洪道观寺庙寺院,是从海拔3000米的世界屋脊走到海拔500米的热带雨林,是从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的高寒,到中缅(缅甸)老(老挝)边境湄公河边西双版纳的湿热
梅里雪山所在的云南迪庆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包括中甸,维西,德钦三个县,其中中甸为其首府,于2001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即香格里拉县),海拔3280米,这里可以让来自低海拔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而不必担心发生"高山反应"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香格里拉的精华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的精华是雨崩村,“雨崩”在藏语里的意思是 “珠宝聚集的地方”),香格里拉景区还有依拉草原(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有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虎跳峡、湄公河上游的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澜沧江即东南亚的湄公河的上游,在云南叫做澜沧江,出了云南叫做湄公河,进入泰国叫做眉南河,进入柬埔寨首都金边与洞里萨河交会后叫做百色河,又叫四臂河)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汉语音译,英语发音则源于香格里拉的腹地的藏语方言,这个方言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景洪道观寺庙寺院。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景洪道观寺庙寺院。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是“伊甸园、理想国、、乌托邦”的代名词。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荟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和谐与宁静充斥其间。
从梅里雪山下来,经过丽江、大理、普洱,即可穿过北回归线,从海拔3000米的高寒地带直下平均海拔500米的热带雨林景观的西双版纳景洪道观寺庙寺院。
在西双版纳,首府所在的景洪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水运通航湄公河沿岸的清盛、会晒、直达老挝的首都万象,是闻名遐迩的热带风光旅游胜地景洪道观寺庙寺院。椰子树、油棕树、槟榔树、芒果树、棕榈树、芳香的缅桂花,鲜艳的三角梅和炮仗花,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南传上座部佛都(亦称小乘佛教),奇特的热带风光,茫茫的原始森林,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
“西双版纳”是傣语景洪道观寺庙寺院。傣语的“西”、“双”译义汉语是“十”、“二”、傣语的“版”是个多义词 ,可译为“千”,也可译为“联合”、“合并”,“纳”是个名词 ,意为“田”。按字义,“西双版纳”就应译为“十二千田”或 十二田邦 (十二个田赋联署) 。西双版纳的“西双”,起原古代的“西双邦”、“西双景”。“版纳”则始于备办礼物贡品的12个承办单位,即田赋。 民国年间在今景洪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时,史志上仍然使用“普思沿边十二版纳”的名称。历史上的西双版纳,是车里宣慰使司统辖下的十二个提供贡赋的行政单位。 1953年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时,各族代表认为“版纳”具有“波海咪纳版塔南干”(各族农民大团结)之意,一致同意沿用“西双版纳”作为地名。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0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