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古代名人打卡地!肇庆这处景点很有故事……:绍兴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9    65

大家可知道七星岩最神奇的溶洞在哪里?那就是石室岩下的龙岩洞绍兴道观寺庙寺院。七星岩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龙岩洞雄奇壮阔的溶岩景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人间仙境七星岩,赞42初唐时,大书法家李邕在此留下《端州石室记》以后,无数文人争相前来留下石刻,成为了珍贵的诗文遗存。这一幅幅刻在洞壁岩间的摩崖石刻,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初唐以来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脉络,充分展示出龙岩洞博大深厚的内涵。▲图源肇庆市七星岩旅游有限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龙岩洞中的名人石刻吧!↓↓↓

1李邕题字“景福”肇庆七星岩石室岩龙岩洞入口近水处,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大字正楷书写“景福”两字绍兴道观寺庙寺院。该石刻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每字高宽均2米。现在,字的一半已被水浸没。景福,语出《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意思是:君子长寿万万岁,赐你大福永不休。李邕在龙岩洞内题刻“景福”,无关登高游览,而是对肇庆人的千年美好愿望。2李绅题名李绅,字公垂,江苏无锡人。进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与李德欲、元稹号为“三俊”。敬宗皇帝即位后,李绅被当朝宰相李逢吉诬蔑他过去反对立敬宗为太子,于是敬宗贬李绅为端州司马(郡的佐官)。后敬宗发现李绅联名请立自己为太子的奏疏,冤案遂白,移为江州长史,后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居相位,封赵郡公。有《追昔游集》,《全唐诗》合编为四卷,其中居端州所作有十多首。作《新题乐府》二十首,今仅存《悯农》二首。《肇庆府志》载:李在端州,自检益严,很有善政,端州人为之感泣。其在肇庆七星岩石室东壁的题名石刻至今尚存:李绅,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宝力元年二月十四日将家累游。3包拯题名包拯,宋代“龙图阁直学士”,以为官清廉,执法如山而出名,在肇庆三年甚有政绩,更有不持一砚归的传说,让肇庆人民一直念记着。包拯文学作品很多,书法也好,被列为宋朝书法高手之一,但真迹遗留甚少,当年与提点刑狱周湛游七星岩时在石室岩洞内留下的这一则石刻,甚为珍贵,是包拯在端州留下的唯一手迹。4周惇颐题名周惇颐是宋朝程朱理学的创始人,著名哲学家和文章家。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弟子。周惇颐著有《通书》《太极图说》。《爱莲说》是他的有名散文。他晚年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讲学,因住处叫濂溪,所以又叫濂溪先生,死后谥元公。周惇颐还曾为端砚“立法”。1068年,当时周惇颐任运判(相当于副省长)官职,分管广东。来端州巡察时,听说端州知州杜谘贪得无厌,相当霸道。不仅索取端砚,还欺行霸市,外号叫“杜万石”。周惇颐知道后,马上为端州百姓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态度严厉地上呈奏折,弹劾杜谘。二是定下禁令:“凡在此地为官者,取砚石不得超过两块。否则,当严惩不贷!”后来,他还游览了七星岩,在石室洞留下题书:“转运判官周惇颐(字)茂叔,熙宁二年(1069年)三月七日游。军事推官谭允,高要县尉曾绪同至。”5黄公度题诗天上何时落斗星,化为巨石罗翠屏。洞折三叉盘空曲,壁立万仞穿青冥。客寻旧路不知处,龙去千载犹闻腥。欲访仙子问真诀,岩扃寂寂水泠泠。这首题诗是黄公度于宋绍兴甲戌年(1154年),在肇庆做肇庆府通时所题,被刻在石室岩洞内东壁。▲黄公度雕像黄公度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字师宪,号知稼翁,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人。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任签书平海军(今福建泉州市)节度判官,迁秘书省正字。时值秦桧任丞相,因与前丞相赵鼎往来密切,以及贻书台谏评议时政,反对朝廷推行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等罪名,罢为主管台州(今浙江临海市)崇道观。绍兴十九年(1149),贬谪为肇庆府(今广东肇庆市)通判、高要县(今广东高要市)县倅,代摄南恩州(治今广东阳江市)州事。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1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