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诗路天台┃《端午述怀》 南宋•白玉蟾: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9    57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免使在世赋辛酸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释义:

端午: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述怀:陈述情怀,表达志向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閒适,感伤,则随时写景,述怀、赠答之作,故次之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方瀛山:方瀛山在桐柏山,位于桐柏崇道观东北方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松花:松树的花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松花,别名松黄……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台州道观寺庙寺院。亦可酿酒。”

空翠:指碧空、苍天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唐•白居易《大水》:“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蟾蜍:月亮的代称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典出《后汉书•天文志》“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琪林:仙境中玉树之花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唐•曹唐《小游仙诗》:“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苍苔:青色苔藓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蛙市:群蛙齐鸣,有如闹市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方岳《农谣》:“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万籁:各种声响台州道观寺庙寺院。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断猿:孤独悲啼之猿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唐太宗《辽东山夜临秋》:“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寒泉:《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台州道观寺庙寺院。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华胥路: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台州道观寺庙寺院。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摺: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纸衾:古时用藤纤维纸制成的一种被子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高翥《同周晋仙夜宿》:“更有诗人穷似我,夜深来共纸衾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霁:天放晴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龙孙:笋的别称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梅尧臣《韩持国遗洛笋》:“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脱箨:脱壳台州道观寺庙寺院。箨,竹皮、笋壳。

萧然:空寂、萧条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龙艘:即龙舟台州道观寺庙寺院。皇帝乘坐的御船。

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掣:牵引,拉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桐花入鬓:古时女子发式之一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周邦彦《浣溪沙•黄钟》:“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綵系臂:綵,即五色文彩的丝织品、丝带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桃枝:桃树枝条台州道观寺庙寺院。旧时谓可以驱鬼魅。

汉•刘安《淮南万毕术》:“取苍石四枚,及桃枝七枚,以桃弧射之……故无鬼殃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绿醑:绿色美酒台州道观寺庙寺院。醑,古代用器物漉酒,去糟取清叫醑。

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羹: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冷浸水团包角黍”:以粘高粱粉或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张耒《端五》:“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角黍:即粽子台州道观寺庙寺院。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噫:慨叹、叹息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飞翰:翅膀台州道观寺庙寺院。翰,长而坚硬的羽毛。

泬寥:晴朗的天空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南朝•梁•江淹《学梁王兔园赋》:“仰望泬寥兮数千尺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白玉蟾(1134年-1229年)

南宋时期道教南宗五世祖,原姓葛,名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云外子、神霄散吏、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真人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祖籍福建闽清县,祖父葛有兴,出仕琼州,掌管教育,卸任后落籍琼山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白玉蟾自幼聪颖,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台州道观寺庙寺院。然科场失意,屡试不第,看破红尘,慕长生久视之道,喜神仙变化之术。

白玉蟾在嘉定十年(1217)收彭耜与留元长等弟子,开始他的传道生涯,行道范围包含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几乎南宋境内都有白玉蟾的足迹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浙江天台山,古与庐山、罗浮山合称与“五岳”齐名的“三山”,是紫阳真人张伯端开创的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所在地,白玉蟾曾经三次至天台山修炼,收徒授法,广结善缘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他是道教金丹派的南宗五祖之一,是著名的内丹理论家,在道教理论上重视对儒学及禅道的融合,是神仙道教的代表人物台州道观寺庙寺院。他的理论和学术思想,对道教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宋元以后的道教发展影响深远。他是一位戴着道冠的诗人、书画家。

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台州道观寺庙寺院。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桐柏山与玉霄峰

桐柏在古时实际上就是指整个天台山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全唐文》记载:“天台也,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而异名台州道观寺庙寺院。”因此,在古代,桐柏的称呼,实际上也是包含了整个天台山。而现在人们所说的桐柏,指的就是桐柏宫周围一带的范围。而关于桐柏的来历,古书中这么说:“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围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子晋之斗处也,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玄观有物,强名桐柏。”

玉霄峰,在浙江天台山,传说为仙人所居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司马承祯》:“吾(司马承禎)自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常有真灵降驾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宋·陈与义《南柯子·塔院僧阁》词:“此间何似玉霄峰台州道观寺庙寺院。遥望蓬莱,依约晓云东。”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九:“玉霄峰在天台县北三十五里台州道观寺庙寺院。重崖叠嶂,凌云翳日。其相对之峰为白云。”

《历代崇道记》又曰:“吴主孙权于天台山造桐柏观,命葛玄居之台州道观寺庙寺院。”东汉左慈传学葛玄,在这里创立了道教“葛真君天台派”。赤乌元年(238)葛玄曾于桐柏山炼丹,建法轮院、福圣观、妙乐院等。

司马承祯当初选地修炼时是“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旧唐书·司马承祯传》)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司马承祯,字子微,道号道隐,又号白云子,河南省温县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他同时又是天台宗南嶽派的创始人台州道观寺庙寺院。他自年少时便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二十一岁时上嵩山尊道士潘师正为师,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遍游天下名山,约天授年间隐居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

睿宗亲下旨意在原天台观的旧址上重修宫观,更名为“桐柏观”,拥有一堂(黄云)、二台(凤轸、从妙)、三坛(元晨、朝真、朝斗及炼形室、龙章阁),并严禁桐柏观四十里内不得樵猎,五里内不许迁葬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司马承祯所著《天地宫府图》首次明确了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洞天福地的划分台州道观寺庙寺院。其中十大洞天,台州委羽山洞、赤城山玉京洞、括苍洞就占了三分之一。另外,司马承祯的绝大多数著作也是在天台山完成的,如《天隐子》、《坐忘论》、《天地宫府图》、《服气精义论》、《素琴传》等名篇著作。

南朝的陶弘景入天台山,修身传道,著书立说,创造佛道双修理论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陶弘景在《真诰》里说:“天台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曰金庭台州道观寺庙寺院。……是之谓三灾不侵,洪波不登,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镜。”

隋朝天台著名道家徐则,他应诏至扬州答晋王杨广道法,不久逝世台州道观寺庙寺院。杨广手书称“天台真隐东海徐先生”,遣使还天台桐柏定葬。陈仆射徐陵作《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刻石立颂。

桐柏山有卧龙、玉女、紫霄、玉霄、莲花、翠薇、玉泉、华琳、香琳九峰环列,状如城郭,桐柏宫当九峰之心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原来的桐柏宫位于桐柏山玉霄峰麓,九峰环列,碧溪前流台州道观寺庙寺院。其北面有玉霄、香琳,东面有卧龙、华琳,西面有紫霄、翠微,南方有玉女、玉泉,西北方又有莲华,这九座山峰群峦起伏,自然怀抱大小月亮山,而在月亮山前就是桐柏宫原址,又有一条大溪终年不断,流经桐柏宫前,直泄而下桐柏山,乃桐柏瀑布,号称天下第一瀑。

在桐柏宫四周,剑山、印山分列左右,东北方瀛山,有元明宫故此,唐徐灵府居此;南有玉泉峰有吴赤乌二年所建妙乐院故址,西北玉霄峰,层峦迭障,松竹葱佳,两石对峙如门,号小桐柏,叶藏质居此,号“石门山居”,咸通十三年奏为玉霄宫台州道观寺庙寺院。西南有司马悔山。

相传司马承祯曾应武后,睿宗、玄宗之召入卞京,虽待遇优渥,但仍思恋天台山,故出山时至落马桥而回辔欲返,后人改名此桥为“司马悔桥”,其天宫山为“司马悔山”,遂书《云笈七签》列为第六十福地台州道观寺庙寺院

图片来源:张柳瑛、飞扬、太玄、庞民 等

诗路天台┃《琼台夜月》 清·陈溥

诗路天台┃《赤城栖霞》 清·陈溥

诗路天台┃《华顶观日》 清·陈溥

诗路天台┃《石梁飞瀑》 清·陈溥

诗路天台┃《桃源春晓》 清·陈溥

诗路天台┃《螺溪钓艇》 清·陈溥

诗路天台┃《寒岩夕照》 清·陈溥

诗路天台┃《清溪落雁》 清·陈溥

诗路天台┃《双涧观澜》 清·陈溥

诗路天台┃《断桥积雪》 清·陈溥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11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