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临死让人厚葬此奸臣,58年后,康熙皇帝下令:夷平此墓:嘉兴道观寺庙寺院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是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嘉兴道观寺庙寺院。崇祯皇帝登基后,曾一贯想要一番作为,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阉党,于是相应的魏忠贤也被给办了。可是在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想起了天启皇帝临终前的那番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下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要将此奸臣奸臣。可是58年后,康熙要夷平魏忠贤墓。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嘉兴道观寺庙寺院。原来的名字叫魏进忠,他的母亲改嫁后,他也跟随继父姓李姓,名字变成李进忠。进宫后又变回了原来的名字魏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他自己可能觉得要追求忠贤两全,改名尾魏忠贤。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在位期间对他信任有加,非常宠爱嘉兴道观寺庙寺院。以至于在临死的时候还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继位后,嘉兴贡生钱嘉征罗列了魏忠贤的十大罪进行弹劾,崇祯朱由检有了理由命令逮捕惩办,魏忠贤自己顶不住压力,最终选择自缢而亡。
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煤山上吊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见大势已去,在绝望中反省,一旁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之后,突然想起了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嘉兴道观寺庙寺院。又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于是下了一道密旨就是收葬魏忠贤遗骸,把墓址就定在魏忠贤生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这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又一次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皇帝生涯的责备和否定。
碧云寺据说是金章宗玩景楼旧址,元代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利吉“舍宅”为寺,原名碧云庵嘉兴道观寺庙寺院。庵中原有元至顺二年和元统三年所立的碑位。在明正德的十一年,太监于经在寺后营扩建墓穴,作为自己死后的葬身所地,同时把庵改为寺,重修寺庙,始称为碧云寺,人称于公寺。但是后来于经因罪被捕下狱死,终究能实现葬于碧云寺的愿望。
在明天启三年,大宦官魏忠贤也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再次进行扩建寺院与原来墓圹,想要变成自己的墓地,但是他一样,他也没有好过,埋葬碧云寺此地的愿望亦成泡影嘉兴道观寺庙寺院。但魏忠贤还有忠实的手下叫葛九思,念及旧主的宠爱,将魏忠贤的衣帽等物偷偷葬于墓中,直到58年后清康熙年间,江南道监察御史张援奉命巡视北京西城,在碧云寺见到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以为是前代王侯的寝宫,后询问得知是明末罪恶滔天的逆宦魏忠贤之墓,愤而上书康熙,提出在帝京周围不应“留此秽恶之迹”。康熙复旨同意夷平魏忠贤墓,于是拉到墓碑,铲平陵园。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13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