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古无尽庵礼佛读词记: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这是一首流传千年的诗偈,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湖北省黄梅东山寺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得法受衣钵时所作韶关道观寺庙寺院。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认为诗中大意是:佛教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空”,心本来就是空的,任何事物从心而过时,你能察觉它只是一个短促的存在,头脑里就会不留痕迹,不受它的干扰牵引,让你直达超脱生死的涅槃境界。这个诗偈是对如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论断的深刻诠释。
惠能大师得法后,往曹溪山宝林寺宏法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宝林寺就是现在的韶关南华寺。
趁国庆假期专程往南华寺礼佛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宇宏敞,气象庄严,进山门曹溪门,沿着放生池、宝林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佛学院、虚云纪念堂的顺序一一礼敬韶关道观寺庙寺院。最后还参观了九龙泉,欣赏了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
南华寺香客极多,很多人都在一个大金钵面前,投币许愿,祈求佛菩萨庇护保佑韶关道观寺庙寺院。以前对这个举动不太理解,认为佛菩萨是以“空”阅世,你奉献再多的“香火钱”,菩萨们也是不会应答的,只告诉你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空”,投币再多也是一个空,佛菩萨要你自己去解决你人生中的困惑、苦闷和疑惧,你求也没有用。近来我学着不站在“道德高地”看他人,现在想来,求神拜佛的人们,他们的举动只是寄托各自对未来的美好的祈愿罢了,奉献几块钱,自己心里快乐,换来安宁,此举实在无可非议。这里插一句,大金钵傍还专设了一个“硬币兑换处”,方便你投币祈福,主持者是两位在家人,似乎不是寺里的出家人。
九龙泉边观赏这神奇泉水的人很多,要用随身携带的容器汲水的人还要排队等候韶关道观寺庙寺院。这股泉水流了千百年,早年泉名“卓锡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到曹溪山宝林寺礼佛,他是当时寺中方丈“辨公长老”的方外之友,他还为泉水写了一篇充满哲理的铭文《卓錫泉銘》,赞美泉水“清凉滑甘,赡足大众”。后来“卓锡泉”的名字不知怎么变成“九龙泉”,据说能“一勺甘泉开智慧”,神话色彩越来越浓。好像与其它出名的道观寺院一样,总要附会一点神奇的传说才能吸引香客。
礼敬九龙泉后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出来西行不远就是“古无尽庵”
古无尽庵是比丘尼修行的庵院,应该不归属于南华寺,事实上庵院有属于自己的山门韶关道观寺庙寺院。之所以与“南华寺”圈在一起,大概是不如此便不能分润香客奉献的门票钱。
古无尽庵的格局象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里面没有独立的殿堂韶关道观寺庙寺院。从外看似是刚修缮不久,门檐廊柱油漆一新。我们进庵随喜时,尼师们正在主堂做功课,只开了两扇转轴门,门口围了几个香客,在分润法喜,其他的堂室门窗紧闭,庵内香客不多。礼敬整个庵院不要很长时间,到是庵院看板上的几首《浣溪沙》词却让我长久驻足。词为:
不使凡身被土埋,声声粥鼓近明台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得来了悟净思怀。不羡千般金玉殿,只求万卷囿经斋。彼何昧昧我何呆。
久堕红尘心染尘,百般滋味百般痕韶关道观寺庙寺院。经书不阅念纷纷。忘却此身莲化缔,未知业障可销魂。如来劝我早归真。
好梦久无今作成,莲台之下诵心经韶关道观寺庙寺院。梵音粥鼓继声声。一缕朱光穿入户,几弦鹊曲闹天明。睁来剪水自盈盈。
此魄应居黄卷经,可怜却有俗心生韶关道观寺庙寺院。牵愁惹恼未澄明。莫是前生因果报,直教此世枉多情?烟云一瞬自无形。
慧眼当观草色青,禅心当赏百花萌韶关道观寺庙寺院。佛根自使镜台明。浊浪红尘真亦假,微尘芥子驻还行。天涯海角任仃伶。
佛法伟大,小小庵堂竟有这样的开悟者,真使人刮目相看韶关道观寺庙寺院。拜读后顿时使人从隔壁大寺中的喧闹中解脱出来,复归清凉。这五首词写得确实好,这些出世的词可以和宋词中“第一”浣溪沙来比较真善美。
晏殊的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阕词不止“无可”联出色,全篇都是出色的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它是身处富贵中的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慨。杯酒之余,他们问自己:我是从那里来,我的事业是怎么开始的,我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去,我的事业的结局怎样,明天的生活难道又是今天的重复吗?然而这样的根本问题不容易找出答案,晏殊所持的儒家生活态度不会让他去从佛、道中寻找慰藉,追求答案。对晏殊而言,生活中的今与昔、新与旧、去与来的变化动因是什么,找不出答案,就只好在花径徘徊了。
富贵中的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非常容易到宗教里去留连,回到“宿命”观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如万科老总王石,这位当代房地产的风云人物,一位杰出的职业经理人,在某个筹思解脱的困境僵局中去找佛门大和尚求助,并在演讲中宣称“人都讲宿命,你应该要相信宿命”(王石在深圳特区36周年生日会上的讲话)。
佛家认为:佛教不讲宿命韶关道观寺庙寺院。释迦牟尼会预知后世的一些事情,如有像法、末法时种种,有弥勒未来降世等等,这些世相显现,不是宿命,这是佛以大智慧的观照,是他预知,不是他安排。佛讲因果、因缘、苦、空,佛讲人们都可以用大智慧求解脱。
如来的教条和宿命不搭界,一个唯物主义者更不要去信宿命韶关道观寺庙寺院。过好当下,认识自己的人生,碰到挫折,遇到问题,直起腰去面对纔好。万一跌倒不能爬起来,那也不是“命定”的,认输就是。
无尽庵词之所以好,不只是艺术形式好,格律严谨,语言蕴藉,主要是它的意境好韶关道观寺庙寺院。它用清新的文字以出世的心关怀在世的芸芸众生,表述一个佛门弟子自己领会的“佛法”,以因果、因缘、苦、空看待庵堂内外的生活。它在庵内传教,等“有缘者”来领会。作这五首词的尼师文笔好,修行深,尼师自己认为的“道”是真理,至于读者能不能理会,信不信,尼师认为要看缘法。而唯物论者“镜台”之明,是不会观照出“红尘为假”的。
古无尽庵的词吟咏的是出世的生活,而且是真出世者的生活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晏殊的浣溪沙吟咏的是“当下”的生活,人们奔走在万丈红尘中的生活韶关道观寺庙寺院。晏殊是宋代名臣,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登宰相”,凡所以辅圣德,忧勤国家,五十余年。青史之名永存,晏殊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是“空”。当下之前是过去,当下之后是永远,何“空”之有。
在喜欢读诗人的眼中,都好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拜别古无尽庵,我们又进入了万丈红尘韶关道观寺庙寺院。
11/4/2016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28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