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罗浮山风景介绍: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10    59

  罗浮山简介

  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汉代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称为罗浮第一禅林。它与广东南海县境内的西樵山结为姐妹山,故又有东樵山之称。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以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的特色吸引古今无数的名仙名人和游客。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都留下经典的文赋和诗咏。罗浮山的“师雄梦梅”、“东坡啖荔”、“安期天饮”、“稚川炼丹”、“仙凡路别”、“花手游会”、“洞天药市”、“天龙王梦”等不少的传说,神奇幽胜,风流华夏。

  明代天机妙算大师刘伯温曾二度登罗浮,测出:“真龙横卧罗浮峰,百里盘恒豪气冲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孰是孰非?果或弥真。

  罗浮山素有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之称,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是休闲度假、养生健体、消灾纳福、商务洽谈、赏景会友的绝佳胜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罗浮山概况

  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广东省四大名山之首,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它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缘,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总面积为214.82平方公里。以山地广大、奇峭、峻拔称雄;以飞瀑、流泉、密林、薄雾称幽。从东晋葛洪来此建庵,修道炼丹,著书立说,开创为岭南的道教圣地,到唐代道佛(教)共处,道士僧人齐集如云,有“五百花首游罗浮”的盛会。古代游历岭南名山大川的文人墨客,曾将它称为“五岭众山皆拱附”的“百粤群山之祖”。据《罗浮山志》记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赞咏罗浮:“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坐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因此,罗浮山又被尊称为仅在五岳之后的“粤岳”被道家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它与南海的西樵山是姐妹名山,故又有东樵山之称。如此神奇的仙山,自然有不少的神话传说,据《广东新语》记载:“太古时,浮山自东海来,与罗山合”,故名罗浮山。所以,千百年来,风景秀丽、幽深的罗浮山也就被崇拜神仙的道士们视为上山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神仙洞府”了。

  罗浮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主峰飞云顶海拔1285.5米,峰顶盘圆平坦,云雾飘缈,日出的瑰丽可与泰山媲美,每年重阳节,登高观日出者达数万人次。

  由于罗浮山是由不透水的花岗岩地层构成,山体切割程度大,峭壁危崖,造就罗浮山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之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以白水门瀑布、白石漓瀑布、茶山观瀑布最为奇丽壮观,站在崖下观瀑有:“夏暑不知逢六月”,凉爽宜人。山泉水以冲虚观内的“ 长生井”泉水、宝积寺后侧的“卓锡泉”、酥醪观旁的“酿泉”为罗浮山三大名泉。泉水丰盛,水质甘甜清洌,为历代名人所赞誉。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动植物生长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据统计,罗浮山有动物种类近2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4种。全山植物种类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多种,占植物种类的67%,是个天然的中草药库。明末清初广东著名的四大市场之一的药市就设在罗浮山冲虚古观左侧,称“洞天药市”。另外,罗浮山还盛产土特产酥醪菜、云雾甜茶和四时佳果(柑、橙、桔、荔枝、龙眼、木瓜、香蕉、柿子等)则别具风味。由于罗浮山瀑布名泉和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罗浮山的负离子含量特别高。罗浮山的负离子经过测定最多的地方是罗浮山茶山观瀑布,负离子高达143000个/立方厘米,另外已有十几处的负离子浓度都超过100000个/立方厘米。

  罗浮山不但山水绮丽,风光优美,而且神话、传奇、古迹繁多,鼎盛时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堂之多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在清代以前,可以说是道、佛、儒的汇集之地,比较出名的五观五寺有: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九天观(即明福观)、黄龙观;华首寺、宝积寺、延祥寺、南楼寺、拨云寺。罗浮山不仅是道家修炼的神仙洞府,而且也是佛教胜地,除冲虚观、九天观、酥醪观、南楼寺保存较完整外,其余寺观原建筑已湮没。二十世纪末在博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6年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华首古寺得以重建;1992年黄龙古观在香港青松观观长侯宝垣先生的巨额资助下重塑昔日辉煌。深藏于青山绿树之中的冲虚古观创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历代香火鼎盛,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二十二个重点道教宫观之一,已名扬海内外。

  罗浮山的声名远播与历代游历过罗浮山的名人分不开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著名的诗人有陆贾、谢灵运、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均等,他们都留有咏题罗浮山的诗篇。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曾在罗浮山拜道士为师,躬锄药圃,留下了东坡亭和许多诗文轶事,其中一首《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对罗浮山最好的写照。悠久的宗教历史及历代名人的游踪,使罗浮山成了一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名山。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罗浮山将以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雄伟挺拨的山峦、清静幽秀的洞景、泉挂峰侧的瀑布、甘甜清凉的名泉、天然的中草药库和神奇的“神仙洞府”等为特色,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寻幽探胜,享受岭南名山的乐趣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游览线路]

  景区大门——白莲湖——冲虚古观——会仙桥——东江纵纪念馆——朱明洞天——洗药池——稚川丹灶——东坡亭——大礼堂——飞来石——遗履轩与仙人卧榻——麻姑峰(狮子峰)——罗浮山索道——嘉宝田乡村俱乐部——九天观——西华道——石门仙踪——明代石刻——洗耳泉——罗浮山“军事”漂流——黄龙观——华首台——酥醪观——南楼寺延祥寺

  著名景点

  白莲湖

  白莲湖位于朱明洞景区中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因往昔遍植青莲而得名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据史料记载:明朝祝枝山曾记述白莲湖的白莲“千万计,花过巨,中大如盖,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白莲湖曾有一动人故事:相传宋朝博罗人张宋卿出生时,其父梦人赠诗“白莲池上白莲儿,一举成名天下知,四十二年闲富贵,满船空载明月归。”张宋卿在罗浮山水帘洞苦读10年,宋绍兴丁丑年间,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后任肇庆郡守,为官清廉。42岁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为应验梦诗,船载灵柩葬于白莲池畔麻姑峰下。湖中的湖心桥和湖心亭于1959年修建。现湖内有锦鲤四万多条,使游人在此娱乐、放生、观景的理想之地。

  冲虚观

  冲虚观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 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整座道观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 有殿堂、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由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化学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创建。197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宫观之一。

  会仙桥

  会仙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宽2.9米,高3米,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肇庆道观寺庙寺院。相传绍圣元年苏东坡到罗浮山,酒后巧遇一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顿时心头一惊,知遇仙姑,待回头去寻找时,却突然倾盆大雨,溪水暴涨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遇铁拐李路过,把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桥板正中刻有“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

  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3年12月2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全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名是由原全国政协副 叶选平题写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纪念馆内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了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

  朱明洞天

  朱明洞天是由几座山峰和一些古树自然环抱而成的小天地,道教称之为洞或洞天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它座北向南,整个洞天高出地面十米左右。昔日,这里原是一幢幢书院精舍,据说安期生,朱灵芝、葛洪、湛若水等均到过朱明洞修道炼丹和传授道学,据记载:“讲学之盛,海内莫过于罗浮者”。

  洗药池

  洗药池成八角形状,面积约15平方米,相传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当年洗制中草药的地方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葛洪在罗浮山修道炼丹,采药治世,广集验方,著作有《抱朴子·仙药》内外篇,《肘后备急方》等,

  他对天花病的论述比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早近5个世纪;对用免疫法治疗狂吠病,比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早100多年;对沙虱是传染病的媒介的记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 年的记述早1000多年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明末清初时期,洗药池被誉为南粤商贸四市之一的“洞天药市”。在洗药池的旁边有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刻:“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上角有毛鹤翔刻“祁子隐居”四个字。

  稚川丹灶

  炼丹灶是用二十四条青麻石按道教阴阳八卦图形砌成,炉体由炉座、炉身、炉鼎三部分组成,高3.54米肇庆道观寺庙寺院。相传葛洪当年就用此炉炼出七七四十九天的九转金丹,服后羽化成仙。他总结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原成丹砂”的经验,是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分解化合的文字记载。其左侧巨石上有朝鲜族人金秉薰题刻的“丹以祈寿世”点出了炼丹为求得健康长寿的目的。

  东坡亭

  东坡亭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为纪念苏东坡的“东坡山房”而建造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亭为四角形,每角由青石方柱撑起,柱距为4.35米,亭顶为悬山顶,梁架为抬梁式木构架。亭柱上刻有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上联点明了此亭所处的空间和位置,下联写出了罗浮仙山的美景和苏东坡厌恶官场黑暗,远离浮尘俗世,渴望幽闲恬静的生活心态。

  飞来石

  相传明朝年间某日深夜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冲虚观道士正值更打坐,忽闻风雨大作,闪电雷鸣,山摇地动,于第二天晨游时忽见云峰岩上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石,据说从从广西桂林月亮山飞来,故名“飞来石

  遗履轩

  遗履轩是相传东晋时,葛洪和他的丈人南海太守鲍靓,晚上两人在此谈经论道,白天只见一双燕子飞出,一连数日都是这样,一天,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见此百思不解,便约了几个道士,听到声音就将网撒下,当他们拉开网一看,发现原来只是鲍靓的一双靴子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根椐这个传说,后人便将这形如靴子的石头叫“遗履轩”以纪念此事。

  仙人卧榻

  “仙人卧榻”四个字是空瞻道人题刻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它紧靠岩侧、清爽平滑,据传当年葛洪和他妻子鲍姑,在山上采集中草药材,累了,就在此休息,也是他们夏日纳凉憩息的地方,此石块不足六尺,但奇特无比,传说只要在上面躺上片刻,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还可以治疗腰酸腿痛。

  狮子峰

  狮子峰海拔高度243.3米,从远处看,此峰有如威猛的雄狮在蹲伏,伺机扑跃,因此又叫狮子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据传唐朝天宝初年,麻姑仙人曾降临此山。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冲虚观大办斋会,忽见有五色彩云起于麻姑台,其中何仙姑就缥缈云端。由于这个传说,所以麻姑峰历来被视为是神仙的云游之地。峰顶巨石上有:“狮子峰”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书法家秦萼生所书。

  九天观

  九天观位于冲虚古观以东约2公里是罗浮山现存的道教四大宫观之一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南汉时在此建泉源福地。泉源福地就在罗浮山泉源洞之中。据《明一统治》载:“泉源福地有明福观,南汉所建,亦名九天观。即泉源福地正是道家所云之七十二福地中由仙人华子期管治的第三十四福地。仙人居所自然是九天之上的仙居。故取名为九天观。

  九天观占地数千平方米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观前有一圆形放生池。靠观门处的池边,有龟蛇石雕像,蛇缠龟背,两首相向,四目对视,似是心灵相通,是玄武大帝的象征。观门楹联大书:“灵应九霄,降魔护道;

  恩泽万类,佑世安民”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西华道院

  西华道院原来就在九天观内,清代九天观日渐颓废,西华道院也随之渐圮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民国时期重修九天观之时,西华道院在九天观内已无一席之地。1986年香港玄圆学院赞助重修九天观时,就有重建西华道院之计划。

  90年代,西华道院终于九天观后西山侧重建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观址为明代叶春及石洞山房遗址附近。在山间平地依势拾级而上。重建西华道院,简朴、宁静。门联上书:仙圣零福地;道古胜洞天。

  石门仙踪

  西华道院后,“洞多石,大小积叠,有曰挂冠石者,一砥一峙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峙者高数寻,砥者可坐百人许。”还有高耸而扁平的大石互相对峙。

  石门是罗浮神话传说中“邝仙骑牛入石”之处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博罗县志》(民国版)就写道:“在明福观后,即邝仙骑牛入石处。”传说邝仙在石门隐居修道,自耕自乐。他日出而耕,日入而息,人健牛壮,悠然自得。只是人们从不见其屋冒炊烟,牛吃青草。附近村民都认为他是葛不吃不喝的神仙,为此都称其为邝仙。一日邝仙耕罢归来。夕阳西照,晚霞织锦,天边传来仙乐。村中青年见邝仙骑在牛背,长笛横吹,隐入石门之中。石上却不留丝毫痕迹。自此邝仙骑牛入石为仙的逸事传遍了岭南大地。

  明代石刻

  西华道院左侧数十来处,“有石如砥,方广丈余,有南海朱完书《逃暗记》刻之,字大六寸许,至今犹存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这《逃暗记》乃是明代归善(今惠阳)人叶春及所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叶春及字化甫,曾任福建惠安知县。为奸臣所害而避难罗浮山石洞之中。《逃暗记》简明扼要地记叙了他为官,被诬、避难的经过,全文一百一十八字。

  《逃暗记》石刻是罗浮山现存年代较久、字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摩崖石刻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是难得的史实资料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珍品。

  在西华道院右侧,有一块平坦的巨石,当地人称之为“打拳石“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此石似被天斧劈为两半,石中之隙,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石壁陡削平整,上有明代罗洪先题赠叶春及的两首诗刻。诗曰:君向罗浮住,罗浮深若何?难随黄鹄举,空望白云多。海月宵偏近,杲风晚更和。世人不到处,独醒对烟萝。

  罗浮山下白云深,一室萧萧几岁阴?折得杲苍随所赠,莫言千里少同心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石洞的诗文石刻皆为隶书题刻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古朴、端庄,凝重。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

  洗耳泉

  在西华道院下侧山涧之中,幽静深邃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奇石纵横涧中,水势激漫,悬注旁洒,泉池中真如喷雪。“

  溪涧之中,浑圆之石大小积叠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急流扑石,水花四溅。溪旁,蝉鸣蝶舞,碧草茵茵。这就是为历代游人所倚重的避暑胜地——洗耳泉。

  溪中一块两人多高的黝黑圆石上,屹立在急流之中,泉声哗哗,飞流涮石肇庆道观寺庙寺院。石壁上“洗耳泉“三个楷体字刻,分处醒目。下面题款刻着”闽沧州林民止为化甫先生题“十二个小字。

  “化甫”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叶春及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据说有一天一个老朋友从远处探访他。看到石洞山房“一室萧萧“的清贫境况,就劝叶春及重出官场,再振抱负。叶春及拉着他到泉边,掬水洗净自己耳朵,才说”浊言污耳。公岂不闻白玉蟾之词中末句云: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他与罗浮青山绿水为伴,不再涉足官场的决心,令人感动。后人就称此泉为洗耳泉。

  罗浮山“军事”漂流

  罗浮山“军事”漂流位于罗浮山核心景区朱明洞之东,交通便利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罗浮山“军事”漂流是由罗浮山索道投资兴建的,全长4公里,漂流时间为1.5小时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头戴迷彩头盔、手持仿真水枪的您乘漂流艇顺流而下,让您极大体验了漂流的乐趣和“军人”的威风。而且沿途红花绿树,曲径通幽,奇石异草,令您置身于原野、宽旷、神秘绿带长廊的天然氧吧中。再有一幅幅刺激浪漫的水上画面,勾起您最原始、最感性、最真实的童年回忆。蓝天碧水的激情和“军人”的豪情壮志一定能令您流连忘返。回归大自然,令您恍若步入人间仙境……

  罗浮山“军事”漂流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一流的服务,让您在漂流中做一回“军人”,体验刺激逍遥,重温童年乐趣,感受水中浪漫,享受天伦之乐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黄龙观

  黄龙观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东晋咸和年间,岭南道教开山祖葛洪造建东西南北四座庵堂,其中黄龙观是葛洪所建的西庵旧址。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此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文革时期,黄龙观完全被冲毁,直到1992年,在当地政府的应邀下香港道教青松观观长侯宝垣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经过多方努力,在1997年10月得以竣工。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黄龙观和冲虚观及其他道观一样,第一进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后面是三师殿,供奉的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三位祖师,左侧是元辰殿,供奉主命神斗姆元君和六十尊太岁神。三师殿的后面是三清大殿,此殿也是整个道观最为金碧辉煌的殿堂。殿内供奉着三清天尊和四大真君以及东华帝君和正阳帝君。除了这些神像之外,还有一些具有欣赏价值的壁画和楹联,它既从各个方面尽情讴歌了黄龙观的美景,又融汇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让游人从楹联中不仅能领略神仙洞府的美景 ,还可领悟到道家的玄机。

  [华首寺(台)简介]

  华首寺也叫华首台,它位于罗浮山的西南面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距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

  原有的鼓楼、钟楼、大殿在文革期间都被砸毁肇庆道观寺庙寺院。直到1986年才由博罗籍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重新修建。重建的华首寺金碧辉煌,殿宇琼阁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游览时间需要2个多小时。主要佛教建筑有:望海观音、天王殿、万佛塔、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华首寺不仅佛教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和摩崖石刻也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而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是“飞云溅雪”瀑布和千年银炼古树。

  [望海观音]

  望海观音塑像位于华首寺大门左侧的巨石台上,高达九米,是罗浮山道佛神像中最大的塑像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她脚踏莲花座,慈祥端庄,通体雪白,显示了观音菩萨的冰清玉洁,心无杂念,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美德。观音左手玉指轻弹,右手轻持净瓶,瓶口向下,表示将“甘露(圣水)”洒向人间,保佑人民福寿康宁。

  望海观音前有双龙戏珠雕塑和转远亭又称“放生池”等景点,右侧巨石上有“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两处摩崖石刻,据说古时此处还有钟、鼓楼各一座,作为寺院每日晨钟暮鼓定省和早晚僧膳以及有贵宾来寺时鸣钟迎客使用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天王殿]

  殿内正中供奉着佛门菩萨弥勒佛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曾预言弥勒佛将在56.7亿年后降生于印度,故佛教又称其为未来世佛。他肥头大耳、大肚,袒胸露腹,眉欢颜笑,盘膝而坐。经常以禅杖挂布袋,云游四方,所以又称其为:“大肚佛”或“布袋和尚”。

  在弥勒佛的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管护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管护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管护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管护北俱卢洲。

  在弥勒佛的后面供奉着韦驮菩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他身披金甲,手执金杵。据说是为保护释迦牟尼的象牙有功,而封为护法天神。

  [万佛塔]

  万佛塔在大雄宝殿之下的东侧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在层峦迭嶂之中,如一柱擎天,拨地而起。此塔为十一层宝塔。塔顶和各层飞檐均为金黄色琉璃瓦面,把整座宝塔衬托得金碧辉煌。此塔是罗浮山佛寺道观早之最高的建筑。它背依叠翠峰,面临东江,充分体现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佛法无边的境界。在十一层宝塔中,每层内外安放成千佛象,全塔共供奉佛象一万一千多尊,所以称其为万佛塔。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华首寺的主体建筑,大殿红柱重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门匾额书写“法轮常转”四个大字,“法轮”即佛法的别称肇庆道观寺庙寺院。“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教法能息灭烦恼、摧伏怨敌。犹如转轮王转动法轮宝,摧破山岳一样。佛法不停滞一人一处,辗转相传,犹如车轮。”殿内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神像为金泊泥塑,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眼凝视,心态平和,端庄慈祥。在释迦牟尼塑像的两边供奉着他两大弟子,分边是迦叶尊者和阿难陀尊者。

  大殿的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后侧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和金童玉女,塑像栩栩如生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大殿内壁和外墙廊壁有巨型彩画,描述释迦牟尼成佛前后的经典故事。整个大殿是一派异国情调,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装饰花边相互衬托,与道教宫观的风格截然不同。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殿为双层殿宇结构,红柱黄瓦,颇为气派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进门所供奉的是中国四大名寺的道场地,即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师利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

  在五百罗汉殿的后侧是千手千眼观音,庄严肃穆,神态慈祥肇庆道观寺庙寺院。 在殿内左侧,还供奉着济公活佛立体雕像,他破帽遮颜,手执烂葵扇,半边脸儿笑,半边脸儿哭,活灵活现的立在过道的中间。

  除此以外,所供奉的都是五百尊罗汉,他们姿态万千,喜、怒、哀、乐神情各异,堪称塑中珍品肇庆道观寺庙寺院。整个五百罗汉殿神相都是由泥胎鎏金筑成,显得光彩夺目,不仅能体现出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还能显示出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此殿还可与全国著名的四大五百罗汉堂毗美。

  [酥醪观]

  酥醪观原在冲虚观以北的石洞东三里处,为葛洪北庵旧址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据安期神女在蓬莱左股浮山相会,“酣玄之酒香,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的传说,取观名为酥醪观。

  酥醪观所供奉的道教神与冲虚古观、九天观等大致相同肇庆道观寺庙寺院。在酥醪观还有: 《永寿》慈禧太后御赐、陈宝琛太师书;《至诚通神》宣统皇帝亲笔;千年古树——罗汉松;古梅树、古桂花树;古茶花树等为酥醪观六宝,天鸡报晓;酿泉;斗台、驻鹤亭 等为酥醪观四景。

  光是看介绍不过瘾?想将罗浮山的景色尽收眼底肇庆道观寺庙寺院,让它的魅力留在桌面?罗浮山风景WIN7主题包一定会让你每天都饱览罗浮山的美丽,猛戳下载吧)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29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