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群:从文献典籍看岭南黄大仙演进过程: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浙江金华,明代中晚期传入岭南,与岭南地区的社会民情、文化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亲缘互动,成为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民俗信仰之一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赤松黄仙祠
宗教民俗信仰是相对于主流宗教而言,它没有组织形式,没有系统的教义教理,主要在下层民众中传播,且与当地的民间风土人情结合紧密,其信仰“重心在宗教而不在哲学, 其对教义的理解, 往往与高僧高道有很大的差异”1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学界对岭南黄大仙信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岭南黄大仙信仰的文献整理、起源探寻、兴盛原因的分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惠州道观寺庙寺院。但也存在着某些欠缺,如对黄大仙信仰文献典籍的考辨及其传布、演进过程的探讨,对岭南黄大仙信仰地域性特征的研讨,对岭南黄大仙信仰世俗化及现代化转型的分析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缺陷。
本文试图以黄大仙传说的文献典籍为依据,对岭南黄大仙信仰的传播、演进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一、《神仙传》、皇初平、黄初平
关于黄大仙的典籍记载,已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将这些固态化、稳定化的文献资料与文人的诗歌、民间的传说、宫观建筑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印证,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惠州道观寺庙寺院。但是仔细研读文献典籍,还有些许疑问没有解决,需要认真研究。
黄大仙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其文如下:
清刻本《神仙传》
皇初平者,丹溪人也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 :“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名初平,是卿弟非疑也。”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求弟,果得相见,兄弟悲喜。因问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曰:“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之,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
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俱变为羊,数万头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初起曰:“弟独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曰:“唯好道,便得耳。”初起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亡略尽,乃复还去。临去,以方授南伯逢。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数十人焉2。
葛洪《神仙传》今见于各家从书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四库全书》、《广汉魏丛书》、《增订汉魏丛书》、
《说郛》、《重编说郛》、《龙威秘书》、《说库》、《艺苑捃华》、《五朝小说》均有辑录,《太平广记》“神仙类”也有引录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此外,《云笈七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道藏精华录》等道教典籍也有收录。
现存葛洪《神仙传》主要版本大多刊刻于明代 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四库全书》本,乃明末毛晋所刊,记录八十四位神仙;而《广汉魏丛书》本,则记录九十二位,后又刊于《增订汉魏丛书》、《龙威秘书》、《说库》。均有自序。这两种本子差异较大。
《云笈七签》卷一○九节录二十一人,全在《四库全书》本中,次序大体吻合,文字也很接近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云笈七签》
《说郛》卷四三摘录本(只摘名号梗概,有自序)也收录八十四人,见于《四库全书》本者八十一人,缺三人,另多出《四库全书》本三人,次序大体一致,可以认定《四库全书》收录的《神仙传》是较早的版本3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广汉魏丛书》本则据《太平广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辑录而成,颇有伪滥,杂凑之嫌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又有《艺苑捃华》本,五卷,二十九人,即《汉魏》本前五卷。《道藏精华录》本乃取《汉魏》本,又增若士、华子期二人,共九十四位神仙。
《五朝小说·魏晋小说》杂传家、《重编说郛》卷五八收一卷本,乃删节自《说郛》本,收录七十九人,有序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宋代《绀珠集》卷二摘录三十五条,凡三十一人,《类说》卷三摘录四十五条,凡四十一人,多有录自其他仙传者。大约《神仙传》一书,自宋代以后已为后人窜乱增益。以上诸本所载可信者凡九十九传。
然据唐梁肃《神仙传论》(《文苑英华》卷七三九)云,《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五代天台道士王松年《仙苑编珠序》云一百一十七人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序》云千有余人,此乃道士故为大言,不可信。
《神仙传》佚文多见诸书,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仙苑编珠》、《太平御览》、宋道士陈葆光《三洞群仙录》等书均辑录《神仙传》,其中多有佚文4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太平御览》
大仙是“皇初平”,还是“黄初平”?以往的研究对此缺乏深入的考察,而古文献的记载也不一致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广汉魏丛书》本卷二、《说郛》卷四三《神仙传》、《初学记》卷二九、《蒙求注》卷中、《施注苏诗》卷一四《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注引《神仙传》均作“黄初平”惠州道观寺庙寺院。而《云笈七签》卷一○九《神仙传》、《艺文类聚》卷九四、《仙苑编珠》卷上、《太平广记》卷七、《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又卷九〇二、《事类赋注》卷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卷一〇《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之三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注、李刘《四六标准》卷二○《代回成都黄待制》注、卷四《代回婺州赵守》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一五、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卷上等引《神仙传》及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都写作“皇初平”,《四库全书》本也写作“皇初平”。
《香港黄大仙》
香港黄兆汉先生认为,早期“皇初平”与“黄初平”是并用的惠州道观寺庙寺院。他在《黄大仙考略》中指出:“据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所引的《神仙传》是作‘黄’的。”又称宋人著作《太平寰宇记》也写作“黄初平”5。
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唐宋书大多写作“皇初平”,称作“黄初平”的很少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宋代倪守约撰《赤松山志》,对大仙的身世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指出大仙的事迹“神仙传记之所录,经典碑铭之所载,父老之所传,风月之所咏,观乎此,则不待旁搜而后知之也。”6
倪守约通过神仙传记、经典碑铭、民间传说和诗词传诵四个方面的考察,最终“采樜源流,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定为一编”,将民间传说的神仙过渡成民俗信仰中的历史真实人物7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关于大仙的姓氏,倪守约《赤松山志》考证如下:
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8惠州道观寺庙寺院。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9。
倪氏的记载明确标示出大仙姓“皇”,并将神仙传说与地方景观紧密相连,记录了大仙的出生地、师承惠州道观寺庙寺院。作为地理方志的史料文献,《赤松山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成为后世方志系统相关记录的沿袭蓝本。
“丹溪”是传说中神仙居住处,无从考证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元代赵道一编著《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云:“皇初平,丹溪人,一云兰溪人。”10将皇初平籍贯改定金华兰溪。此后,康熙年间《金华府志》、雍正年间《浙江通志》均依此记录。
《黄大仙圣地兰溪》
自晋至宋,“二皇君”声名远播,身价倍增,供奉其神像的赤松观“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11,其“宫殿、亭宇、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为江南道观之冠”12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宋代最盛,皇帝两次敕封二皇君,多次召见、赏赐赤松观主持。宋代以后,金华二皇君信仰之风逐渐衰微。
二、皇初平、黄野人、黄大仙
在金华皇初平信仰传入岭南之前,岭南早已存在大量的黄姓大仙的传说,其中罗浮山黄野人的传说最具有影响力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唐代著名文人李翱在岭南做官期间,记录了罗浮山王野人的神奇传说:“王野人名体静,盖同州人,始游罗浮山观。原未有室居,缝纸为裳,取竹架树,覆以草,独止其下。豺豹熊象,过而驯之,弗害也。”13
到了宋代,罗浮山野人的传说依然盛行,但已从“王野人”变成了“黄野人”惠州道观寺庙寺院。郭之美在《罗浮山记》的序中云:“访诸山僧,得唐元和中黄野人所集异事二十条。”14
石湾瓷黄大仙摆件
这里所说的“唐元和中黄野人”应该就是李翱记载的“王体静野人”惠州道观寺庙寺院。粤语方言“王”“黄”同音,不易区别,口耳相传,难免以讹传讹。苏轼在《寄邓道士》一诗的引言中写道:“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15
葛稚川即葛洪,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惠州道观寺庙寺院。他先后两次来到岭南,隐居罗浮山炼丹、采药、修道,对岭南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在罗浮山上还留下了多处葛洪炼丹制药的遗迹。
与葛洪攀上了师徒关系,借助葛仙师的影响力,黄野人的传说在岭南流传更加广泛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嘉靖《惠州府志》描述了黄野人跟随葛洪炼丹修道,最终修成地行仙。
清康熙年间《罗浮山志》记载宋代罗浮山葛仙祠中塑有黄野人像:“(冲虚观) 宋时改观云堂, 惟祠洞宾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其右曰葛仙祠……正座塑葛洪, 旁右黄野人侍立”16。
宋代以后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各种记录罗浮山黄野人传说的野史笔记纷纷问世,如蔡絛《西清诗话》、张端义《贵耳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陈梿《罗浮志》、范端昂《粤中见闻》、陈伯陶《罗浮志补》、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王建章《历代神仙史》等均有相关记载,而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黄野人的各种传说搜集得最为详备:
《黄大仙资料选编》
黄野人,相传葛洪弟子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洪仙去,留丹柱石间,野人服之,居罗浮为地行仙。往往与人相遇,或为黄冠,或儒者,或为溪翁山妇;或牛,或犬,或鸟,或大胡蝶。凡山中所有物,皆能见之。苏子瞻常游罗浮,见一田妪负儿,嘲其黑乳,妪答歌多言子瞻隐事。子瞻大惊,欲就语,妪忽不见。子瞻尝云,罗浮有一野人,相传为葛稚川之隶。有道士邓守安者,尝见其足迹长二尺许。大均尝至罗浮,一人云:有僧于黄龙洞遇一老者,意其为黄野人也,拜求丹药,老者指虎粪示之。僧见虎粪犹煖,有气蒸然,且杂兽毛,腥秽不敢尝。俄而虎粪渐渐灭仅余一弹丸许。一樵者至取吞之,异香满口,后得寿百有余岁……
有一伛偻者遇之,令于道上俯拾一石以进,及起则腰膂自如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又有樵者患脚疮不愈,一老人隔溪唤之使前手削木皮敷之,其疮即愈……山中仙灵颇众,人稀得见,惟黄野人数数与人遇。其事见山志,不可枚举。大率每年九月六日至九日,黄野人必出,以是日候之,然往往见之不识云17。
从典籍文献来分析,金华皇初平与罗浮山黄野人应该分属不同的传说体系,金华皇初平传说注重的是自然景观与民俗风物,如金华观前的白羊石、二仙桥、二仙井,以及九峰银毫茶、黄大仙菜等惠州道观寺庙寺院。而罗浮山黄野人传说更强调务实致用的人文关怀,如医病除疾的疗效和求难问疑的灵验等。很明显,这种差异与岭南地域重实利、讲实惠的务实型文化特征有关18。
《中华黄大仙文化》
明代中晚期,金华小皇君的仙道传说流入岭南地区,因为岭南存在多种地方性的黄大仙传说,除了罗浮山黄野人之外,还有新会流传的黄归南、黄云元的传说,东莞流传的黄润福的传说等,所以金华皇初平的传说进入岭南以后,与这些岭南地域的黄姓大仙传说互相交合、双向攀附,最终成为一个信仰整体——岭南黄大仙信仰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对于岭南本土的源自地方传说的黄姓大仙故事,在它们流传的过程中,广大信众很自然地将其纳入岭南黄大仙信仰的主流之中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如罗浮山中建有赤松黄大仙祠,祠名冠以“赤松”二字,说明这里供奉的黄大仙,不仅仅只是罗浮山中的黄野人大仙,也被认为是金华皇初平大仙,在信众的眼里,二者已经融为一体。
又如清代林星章主修的《新会县志》记载,“叱石岩……石多如羊,旧呼羊石坑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明大司寇黄公辅取黄初平叱石成羊之义易今名。”19
很明显,新会境内的“叱石岩”是从金华皇初平叱石成羊的传说演化而来,而新会流传的黄归南、黄云元等黄姓大仙的影响正逐渐淡化,并汇入岭南黄大仙信仰整体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清光绪丁酉(1897年),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普济坛创立,供奉的是金华黄初平大仙,随后相继创立的普庆坛、普化坛,供奉的都是金华黄初平大仙,而香港黄大仙祠内有一篇《赤松黄大仙师自述》碑文曰:“予初乃牧羊之孩,牧羊于浙江金华府城北之金华山惠州道观寺庙寺院。”证明香港黄大仙祠供奉的也是金华黄初平。
可见,进入岭南的金华皇初平传说,已经融入岭南民俗信仰,被岭南社会接受,岭南黄大仙信仰的主体尊神是金华皇初平大仙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另一方面,传入岭南的金华皇初平大仙,在融入岭南民俗信仰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岭南本土的黄姓大仙的传说故事,且经过岭南信众的附会、改造,被塑造成一位岭南区域的显神,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岭南文化特征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赤松黄大仙》
首先,对于大仙的姓氏,“皇初平”改定为“黄初平”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明代以前的典籍文献虽也有写作“黄初平”,但绝大多数都作“皇初平”,宋代倪守约《赤松山志》还为“皇”姓找出依据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皇初平事迹自明代传入岭南后,一是“皇”“黄”同音,民间流传不易区别;二是岭南本土有许多“黄大仙”,在相互叠合、双向攀附的流传过程中,“黄初平”更易为岭南信众所接受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明代以后的文献典籍大多记载为“黄初平”。明代徐道《历代神仙演义》这样记述:“(皇)初平归淮阴黄石山,改名黄石公。”20
似乎“皇”改姓“黄”,与黄石山地名有关,还将黄大仙与另一位神仙黄石公扯上了关系,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其次,与金华皇初平相比,岭南黄大仙贴上了“医神”的标签,这主要得益于罗浮山黄野人的传说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罗浮山是岭南道教圣地,物产瑰奇,丹砂草木遍布山野,为道教炼丹采药提供了物质保障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明许迥《书罗浮图》写道:“是山在晋时有抱朴子、黄野人者,因采药居之,相传仙去,故言是山必归二人焉。”21
《黄大仙传说》
民间传说中黄野人以各种面貌出没山间,施药治病,救济百姓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初入岭南的金华皇初平要在此地扎根,就必须充分利用本土黄大仙的优势,亲缘互动,迅速与黄野人信仰叠合在一起,以“医神”形象普济世人。
再次,传入岭南的金华皇初平信仰在岭南文化的背景与传统中,顺应、迎合岭南信众的信仰要求,凸显了“有求必应”的信仰特征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金华皇初平信仰表现的主要内容是地域风物和地方民俗,有着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进入岭南之后,其信仰核心随着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发生变化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岭南社会重商、务实,岭南文化开放、多元,岭南民风古朴率真、崇信巫鬼,又善于兼容、变通。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与生活习俗里,从金华飞越群山、漂洋过海进入岭南的皇初平就演变成为医神、财神乃至“有求必应”的全能神。
《黄大仙文化》
综上所述,岭南本土早就有黄大仙信仰,金华皇初平传说自明代传入岭南后,顺应岭南的社会环境与文化习俗,与地方性的神仙传说交融互动,充分利用岭南本土的“黄大仙”符号,不但姓氏最终改定,且有着鲜明的岭南文化特征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我们从中不难看到宗教改造、信众附会、攀附和地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岭南黄大仙信仰的演进过程。
注释:
1、牟钟鉴、张践著: 《中国宗教通史》(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222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2、《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第353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85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今存《神仙传》是晋代原书惠州道观寺庙寺院。学界对此观点有异议,如邱鹤亭《列仙传注译 神仙传注译》认为:“该书原帙恐已无传,故《道藏》未收。”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认为,《神仙传》宋代以后已失本书原貌,增益伪作颇多。
4、《神仙传》辑录情况,参考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5、黄兆汉:《黄大仙考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第97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6、[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序》,《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2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50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7、[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序》,《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2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50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8、作者按:皇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惠州道观寺庙寺院。皇氏源出有二,其一,据《风俗通义》载:“三皇之后,因氏焉。”其二,据《左传类纂》云:“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其子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又《姓考》载:“春秋时郑公族有皇氏。”
9、11、[宋]倪守约:《赤松山志》,《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2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501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0、[元]赵道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五,顾延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294册“子部•宗教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第274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2、[清]邓钟玉:《金华县志》卷五, 光绪二十年修,成文出版社有限,第236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3、[清]陈裔虞:《乾隆博罗县志》卷十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543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4、[宋]郭之美《罗浮山记》序,《罗浮山志会编》(故宫珍本丛刊第263册史部地理类山水),故宫博物院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73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5、《苏东坡全集》(3),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年,第179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6、康熙年间《罗浮山志》,《罗浮山志会编》(故宫珍本丛刊第263册史部地理类山水),故宫博物院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7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7、[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29-73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18、关于罗浮山黄野人传说的流传情况,阎江《岭南黄大仙考辨——以罗浮山野人传说为中心》一文(《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论述较为详细惠州道观寺庙寺院。按:金华皇初平与罗浮山黄野人,岭南宗教界人士普遍认为是同一个人,但从文献记载分析,金华黄初平的故事在葛洪《神仙传》中已有记录,说明其人其事在葛洪之前便在民间流传,而罗浮山黄野人依托为葛洪弟子,其传说当在金华皇初平之后。
19、[清]林星章修 黄培芳等纂:《新会县志》卷二十八,道光二十一年刊本 成文出版社印行,第38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20、[明]徐道:《历代神仙演义》,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21、[明]许迥:《书罗浮图》,转引自陈晨博士学位论文《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2010年,第160页惠州道观寺庙寺院。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30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