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光孝寺:贺州道观寺庙寺院
2007.8.25.阴转雨
久闻光孝寺大名,今得探幽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光孝寺为岭南第一名刹,广东四大丛林之首(另三为六榕寺,华林寺,海幢寺),广东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千年香火,长盛不衰。
乘地铁在西门口下,沿光孝路向北走可至之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寺坐北朝南,首先看见的是重檐歇山顶的山门,哼哈二将执兵怒目,分站左右。山门西是售票处,票价五元。门头悬有原全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匾,黑漆金字“光孝寺”,字体淡雅自如,赵会长是虔诚的居士,曾过他的照片,鹤发童颜,器宇不凡。改革开放后,大寺名匾多出其手,可惜他一九九九年已往生。山门后又悬一匾,素漆黑字“诃林”,是明嘉靖四十年某进士所题,若是原匾,则已历四百余年风霜!
沿中轴线北行,山门后便是天王殿,中供奉贴金弥勒像,他腆肚咧嘴,手持念珠,散坐于须弥座上,笑迎众生贺州道观寺庙寺院。据说此类弥勒像是以五代吴越国契此和尚为原型塑造的,契此是个胖和尚,云游于江浙间,募化多装于所携布袋中,待人和善,料事如神,圆寂前作偈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众人以为他是弥勒转世,遂塑像供养,在竖三世佛中,弥勒是未来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在宋以前,他是以天冠璎珞的菩萨形象出现的。浙江奉化雪窦山是弥勒道场,只是没有其他菩萨道场那么热闹。二侧有四大天王像,佛经上说天下分四洲,各由一天王镇之,即持国天王镇东胜神州,增长天王镇南瞻部洲,广目天王镇西牛贺州,多闻天王镇北俱卢洲.我震旦国属南瞻部洲,由增长天王镇之。弥勒背后立一武将模样的塑像,便是护法神——韦陀,他怒目而视,神态与弥勒截然不同。四大天王和韦陀都是护法神,属二十诸天,有的寺院大雄宝殿二侧就塑二十诸天,也有塑十八罗汉的。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上覆淡黄琉璃瓦,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出檐深远,直棱窗,暗红漆,仿唐式风格,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复建贺州道观寺庙寺院。殿前有一对石经幢,两座小石塔。殿内供奉高大庄严的贴金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文殊,右普贤。释迦胁侍迦叶,阿难。他们祥和地垂目微笑,供桌前有几十个褐皮拜垫,殿周墙上遍布宽约二寸,高约四寸的黄纸牌位,写的是“佛力接引X氏堂上历代祖宗莲位”,“阳上儿(媳,孙,侄)敬立”。这些都是信众祈求先人早日超生而到寺中供奉的,这牌位也是明码票价,100至3800元不等。我第一次见这种供牌式样是在太原白云寺,这个办法很好,追思亡人,寺院创收,两全其美,善哉善哉。
在汉地寺庙中,凡称“寺”者,必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不然,称“院”,“庵”,当然,也有例外贺州道观寺庙寺院。
大雄宝殿月台前广场二侧,东钟西鼓,各有一楼,造型相同贺州道观寺庙寺院。钟楼一层供地藏菩萨,左道明,右闵公。闵公是九华山地主,先施山于地藏,又皈依之;道明是闵公的儿子。二层是悬一口钟。鼓楼 一层供关羽,他在佛教称“护法伽蓝”,左关平捧印,右周仓执刀;二层置一面鼓。这样晨钟暮鼓的格局就有了。只是门口有大香案挡着,没法缘梯上二楼。钟楼南有一座小亭,悬匾“洗钵亭”,亭内有一眼井,便是泉了。据说这是达摩乘槎泛海来华洗钵盂的地方,亭周有围栏,也不知泉内是否有水涌出。洗钵泉旁的墙壁上,有一幅石刻线达摩像,虬髯高鼻,耳悬大环,很是生动,有题跋二行:“大通元年达摩至,自天竺止于诃林。”大通是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元年(527)达摩从印度到了广州,驻锡于光孝寺,当时这里有很多诃子树,如今只有一株了。人们只当达摩是个普通的胡僧,他长途跋涉,衣衫褴褛,饥渴难耐,用钵盂向人讨了些饭,囫囵吃了,在小水坑里洗了钵盂,又匆匆上路了,谁也未曾想到这个乞丐般的和尚,竟成为中土禅宗初祖,而那洗钵的水坑也成为禅门圣迹!据传达摩一路北上,在建康(南京)谒见了梁武帝,但两人相谈不是很投缘,虽然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爱好者,但在某些教义上,他与达摩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于是,达摩一苇渡江,上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宗。
大雄宝殿东为泰佛殿,供奉从泰国请回的释迦牟尼,其像细腰螺发,与汉地迥异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大雄宝殿西为卧佛殿,供缅甸式玉佛,卧佛实为释迦涅槃像。
大雄宝殿后是六祖瘞发塔,是用广东特有红石所砌的七层实心塔,千余年来,屡有修葺贺州道观寺庙寺院。禅宗六祖是慧能,他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创立禅宗的是达摩,而将禅宗发扬光大的是慧能。流传至今《坛经》便是他学法弘法的记录,他由一个目不识丁的碾房舂米工,凭自己口述别人代笔的一首墙头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受了五祖弘忍衣钵,五祖怕门人嫉恨慧能,派他南下,途经光孝寺,当时叫“乾明法性寺”,见有二僧争论风幡谁动,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众僧愕然,寺主即请他上座讲法,之后他便在寺中菩提树下落发,所剃头发就埋在塔底,也算是六祖的真身舍利了,这是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的事。
瘞发塔东有一株菩提树,本是南朝时天竺僧智药所植,树身铭牌记载已二百余年,想是老树新枝吧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塔西有一株诃子树,树龄百余年,这 便是“诃林”的唯一见证。
瘞发塔后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东是祖堂,红木龛内供着六祖像,大约是铁铸的,门上香案挡着看不清楚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广场西是观音殿,观音殿西有两座铁塔, 西塔本有七层,是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7)国主刘鋹铸,清末屋塌毁四层;东塔仿西塔,大宝十年铸。
广场后原是文展馆,现在是光孝寺“启建一切四圣六凡冥阳两利水陆大法会”的内坛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寺里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五举行水陆法会,今天是七月十三,我有幸恭逢盛会,但早场已结束,午场十二点才开始。七月十五在佛教节日中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文音译,意为解倒悬,是超度饿鬼的节日。水陆法会耗时长,也是超度亡魂的仪轨,不过范围更大,水陆两处的鬼魂均可受恩泽,其作用是为活人延寿,祈死人超生。现在光孝寺将两会合办了。十二点半午场开始,义工举“止语”,“请关手机”的牌子绕场一周。僧众鱼贯而入,为首的是方丈明生,一个五六十岁的胖和尚,他是本焕的徒弟,本焕是虚云的徒弟。包括方丈,共五位大经师,戴五佛毗卢冠,挂着齐肚的念珠,穿橙黄僧袍,披大红袈裟,踏六孔芒鞋,敲引謦,绕场一周,方丈拜了五方佛,当中坐定。二侧居士穿黑或褐色的袍子,右衽直裰,和僧袍差不多,称“缁衣”,内坛开着冷气,他们面前有铺着黄缎的桌子,上面放《水陆仪轨》,繁体竖排影印本,手执木柄莲座香炉,燃信香一支,膝下有绣着莲花的拜垫。钹,謦,板鼓等法器响了几声,一经师开始念了“唵.......”那低沉悠扬的声音透过扬声器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这个调很长,我听得颤了一下,觉得毛孔都张开了,真是天籁之音!佛经中的赞颂偈子等是需要唱出来的,之前听过河北柏林寺明谷唱经韵。这六天法会是有成文仪轨的,在东回廊有一张方丈写的榜文,内容是法会缘起,布施,经文,时间等,仅经文一项,就有:《华严经》一部,《楞严经》二十四部,《法华经》二十四部,《金光明经》二十四部,《圆觉经》二十四部,《无量寿经》二十四部,《观无量寿经》二十四部,《金刚经》百二卷,《药师功德经》百二卷,《菩萨戒经》四十八卷,《地藏经》二部,《梁皇宝忏》二十四部,《慈悲大忏》二部。榜文末写了个大大的“榜”字,用黄笔圈了。庄严的仪轨,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性,倘若没有神秘性,就难以树立宗教的绝对信仰。禅宗将哲学,宗教,世俗结合起来,使之灯灯相传,千年不衰。
我们在古装影视中,常看到和尚头上有几个白戒疤,那是用香烧出来的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其实,在元朝以前和尚是不点戒疤的,那时,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很兴盛,为了区别汉藏僧人,宣政院规定汉僧必须点戒疤,这个习俗就延续了六七百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佛协开会,废止了这项规定。现在除了一些发大愿的僧人,一般都不点了。
方丈室,禅堂,不允参观,便作罢贺州道观寺庙寺院。
寺东北角有“菩提甘露坊”,是个素斋馆,菜品不错,就是比较贵贺州道观寺庙寺院。寺西有书画院,供寺僧和居士们研习所用,方丈的字写的很好。寺东南角有一座高二层的“功德堂”,这里是供信士家族灵位的,那牌位形制与大雄宝殿相似,只是木头做的,红漆,周有金漆雕龙装饰,,这类木牌位以前是供在家中正堂或祠堂中的,称“木主”。现在住新居了,祠堂也拆了,木主改寄在佛寺之中,祖宗们享受了皇帝般的待遇,木主用龙饰,是僭越,封建时代要诛九族的!“与时俱进”真是一条不错的口号。
出了山门,再看门票上 印着“光孝菩提, 一花五叶”,这应是光孝寺在禅门地位的最好诠释吧贺州道观寺庙寺院。游人如织,梵呗依旧,我却渐行渐远了。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3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