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38):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古
代
壁
画
寿因寺
寿因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东邻科尔沁左翼后旗,南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西连奈曼旗,北临开鲁县,全域总面积4716 平方千米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寿因寺又名迈德尔格根庙,1729 年(清雍正六年),始建却伊拉喇桑(教学部或教学学垫),到1742 年(乾隆六年),该寺奉行西藏金刚上乘五大派之一的格鲁派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是东北地区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三大格根庙之一。
寿因寺外景
寿因寺先后建立满巴喇桑 (医学部开医学院 )、洞阔尔喇桑 (时轮学部或时轮学院 )、纠德巴喇桑 (秘密学部或真言学部 )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据该庙西拉沁 (音译 )喇嘛的回忆,寿因寺为四大学部具备的庙宇。寿因寺四大学部的分布是却伊拉喇桑在正殿,内设有300 名喇嘛的座位。东侧殿为满巴喇桑,正殿后院为洞阔尔喇桑,正殿密室设有纠德巴喇桑。寿因寺有雍正皇帝题匾,清光绪二十九年该庙开始 接收旗外的喇嘛到该寺学部学习。据记载,从民国元年以后,曾有五批旗外喇嘛到该寺学部学习经典。每次约20 余人,年龄15 岁至18 岁的青年喇嘛。该庙在阿鲁科尔沁旗的诺彦庙、德布勒庙,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唐格尔庙、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哈嘎勒格台庙都设有庙仓。后因该庙靠近厚很河,多年遭洪水袭扰,又年久失修,十世迈德尔呼图克宝音楚古拉在旧址北面800 米处重建,1918 年(戊午年 )从原迁移到现在位置,到1922 年(壬戌年 )竣工。
历史上寿因寺由时轮金刚殿、天王殿、钟鼓楼、葛根殿、舍利塔等建筑组 成,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大殿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寿因寺大殿外景
寿因寺大殿 (主体建筑 )是一座藏汉结合重檐两层大木结构的藏传佛教大型殿堂,平面呈“ 凸” 形,面阔七间,进深八间,正面出抱厦五间,其中居中三间为门廊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大殿底层为藏式厚重墙体 、小窗、平顶做法,二层由前而后分别布列汉式卷棚歇山、歇山式殿堂三座,两侧廊庑与前、后殿堂封闭接建为一封闭式空间。殿内中心采用四根通柱支撑二层中殿屋顶,其间不置楼面,与底层空间相通。后殿做法与之相似,仅以木构雕饰栏板绕行一周。建筑艺术方面,底层及二层两侧的廊庑外墙属藏式做法,殿内明柱、门廊石柱皆为藏式方柱典型做法,门窗也为传统藏式风格。二层各殿及廊庑则为汉式大木和传统装修做法。殿内前半部为经堂,后部为佛殿。寿因寺在建筑科学技术及工程做法上涵盖了清代各个时期的建筑特征 ,其历史信息之丰富, 堪称一卷可读的建筑科技史书,真实地 记录了包括歇山、硬山、廊庑及其结构构造独特的处理手法、斗棋的灵活应用和繁简变化、砖作粗、精工艺做法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手法,表现出它不受官式做法制约的特点。同时吸纳了西藏“ 都纲法式” 建筑科技元素,与汉式传统大木构制相结合,勘为内蒙古东部区寺庙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寿因寺为土默特左翼部在东 部地区始建的寺庙,系美岱召的分庙。康熙元年(1662 年),在席力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西南部新建土默特左翼部附属旗唐虎特喀尔喀旗,寿因寺成为该旗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寺庙有迈达日呼图克图一位活佛转世体系,共转8 世。其第一世为达赖喇嘛派往蒙古地区掌教的第四任代表,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为美岱召主持开光仪式,在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地弘法持教20 余年后东行。其后世活佛常驻锡于该寺。“ 文化大革命” 时期寺庙严重受损,仅存大雄宝殿一座殿宇。
一、壁画内容及价值
寿因寺主殿外间墙壁保留有壁画 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门廊西侧 为地狱轮回图、须弥山图、极乐世界图 ,画面较为清晰;门廊东侧 为五台山图、九宫八卦图和香巴拉图,画面病害严重,不是十分清晰和完整。
地狱轮回图,又称生死轮回图或六道轮回图,即以圆圈图解形式来描绘有情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之状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和藏地佛教寺院一样,寿因寺将《六道轮回图》绘于大殿门廊外侧,以公鸡、蛇、猪等三种动物纹样为生死轮回圈的中心,分别代表佛教三毒或称人世间三种烦恼的“ 贪、嗔、痴” ,鸡衔蛇尾、蛇衔猪尾、猪衔鸡尾,这样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圆形轮回圈。三种动物口尾相衔,虽然不是佛教轮回图中最传统的画法,但此种口尾相衔的画法,代表着贪、嗔、痴此三毒念并非单独运作,而是互相纠葛、相互串连引发的。中心圈被一个大圆圈包围,其一半由喜形于色的人占满,他们执著于世俗物,都在上升;另一半则由都在下降的赤身裸体和愁容满面的生灵占满。外面一层是该圈的六个组成部分,分别指六道之一(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或傍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其中前三为善道,后三为恶道)。其边缘又被分成十二段,每一段画了一个小图,表达了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的运作过程,也称之为“ 十二因缘” ,顺时针方向分别叫做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没有首尾却互相有因果关系,形成一个使众生不断生死轮回的圆环。整个生死轮回图被体形巨大的护法(阎罗王)支撑着,天衣璎珞庄严其身。生死轮回图的右上角画着一钩弯月,旁边是佛陀身相,代表着佛陀早已脱出生死轮回圈的控制。左上角则写着四行藏文,大概意思为“ 入门佛法,脱离世间、烦恼一间消” 。
地狱轮回图作为佛教基本信仰的具象图式,通常绘制在寺庙入门左首,为僧侣及朝圣者提供审度自身的机会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寿因寺壁画“ 地狱轮回图” 也不例外,绘于大殿门外侧面,走进门就能看见。对“ 地狱” 的刻画和描绘可谓淋漓尽致,以此来渲染轮回世界的恐怖和众生因恶行而要承受的最大痛苦,达到震慑恶行、弘扬善法的目的。
九宫八卦图,又称日月星辰运行图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九宫八卦图是西藏密宗开山祖师莲花生聚集印度、西藏、汉地三大妙仪形成的破除各种凶煞之镇宅、安居的妙宝,有辟邪作用。寿因寺九宫八卦图同样以圆轮为中心圈,圆轮外共有四层方形。中心圈内分为9 个小格, 即九宫: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9 个小格也代表了9 个数字,2 、4 为肩,6 、8 为足,左3 ,右7 ,头9 ,足1 ,中间是5 。这些数字横加、竖加、斜加之和都等于15 。九宫格之外环绕护法。其外层为一个正方形,内绘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外饰3 层正方形,一、二层内绘二十八星宿,间饰佛教的杵、铃等法物;第3 层仍绘二十八星宿,间饰佛教法物、万字纹及佛头像、佛手。
地狱轮回图和九宫八卦图等,采用传统的以圆轮式套环形式构图,有效地展现了情节的连续性和事件的因果关系,用生动的笔法将画面与画面之间隔开,独立成幅,不仅色彩绚丽无比,还具有对比鲜明的对称美学特征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从壁画色彩的角度分析,在诸多相关的佛教艺术中,藏传佛教壁画与唐卡艺术一样,有着艳丽而又独特的色彩。通常以白、黄、红、蓝、绿五种颜色为主色,再由五种主色相配产生的各种混合色为副色。同时,每种颜色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宗教寓意。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加了佛法的神威。此外,在线条勾勒方面,主要运用铁线描和游丝描两种形式。画师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花草、果实等,线条粗细变化,形态万千。对于轮回图和九宫图中人物、动物的描绘,画师寥寥数笔,便将人物和动物的形体、动作展现得生动准确、形神毕肖,显示出画师深厚扎实的线描功底。
寿因寺门廊壁画地狱轮回图和九宫八卦图,不论在内容、构图、色彩、绘画技法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出印度佛教、西藏佛教、中原汉地佛教与蒙古族艺术相结合的风格特征,同时,图中涵盖大量的天文地理和斯基气象内容,如天干、地支、九曜、二十八星宿等等对于研究中国古时天区划分,测量日、月、年、时、季节气候变化具有巨大的价值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生动地反映出藏传佛教在清代东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蕴涵了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信息。
门廊西侧西壁壁画
门廊西侧北壁壁画
门廊西侧南壁壁画
门廊东侧东壁壁画
门廊东侧南壁壁画
门廊东侧北壁壁画
二、壁画保存现状及工艺
寿因寺壁画主要附存在大殿门廊东西两侧,每侧三面墙均有绘制壁画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其中东侧三面墙的壁画漫漶不清,西侧三面墙的壁画则保存状况相对较好。
经过调查,寿因寺壁画主要存在的活动病害有:颜料层大面积粉化脱落、 地仗层脱落、空鼓、裂缝、刻划涂写、石膏覆盖、泥渍、水渍、画面污染和满壁灰尘等病害,与壁画常年处于户外环境,遭受风吹雨淋、光照、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壁画受损面积大,有的部位漫漶不清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寿因寺门廊西侧南壁壁画主要存在的病害有:划痕、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粉化、泥渍、石膏覆盖、画面污染等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划痕
地仗层脱落
颜料层粉化脱落
泥渍
石膏覆盖
画面污染
寿因寺门廊西侧西壁壁画主要存在的病害有:划痕、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霉菌、粉化、泥渍、石膏覆盖、画面污染等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空鼓错位
画面污染
颜料层粉化脱落
泥渍
水渍
划痕
地仗层脱落
裂缝
霉菌
石膏覆盖
寿因寺门廊西侧北壁壁画主要存在的病害有:刻划涂写、颜料层脱落、粉化、泥渍、石膏覆盖、画面污染等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颜料层脱落
颜料层粉化
刻划
涂写
泥渍
石膏覆盖
画面污染
寿因寺门廊东侧因堆放物品,未能拍摄全部病害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观察到东侧南壁壁画颜料层粉化伴随脱落、褪色、水渍、画面污染、灰尘覆盖,画面已漫漶不清。
寿因寺壁画的制作技法与多数寺庙壁画的制作工艺一样,即先在墙壁(支撑体)上抹一层较厚的粗草泥,再抹一层薄一些的细泥层来形成地仗层,地仗层表面再涂刷一层底色层,再由画师在底色层表面上绘制壁画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
支撑体材料
寿因寺大殿 (主体建筑 )是一座藏汉结合重檐两层大木结构的藏传佛教大型殿堂,平面呈“ 凸” 形,面阔七间,进深八间,正面出抱厦五间,其中居中三间为门廊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门廊壁画支撑体为藏式厚重砖砌墙体。
地仗层材料
经现场调查,寿因寺大殿门廊壁画粗泥层制作材料为当地土掺加麦草制成;细泥层以黏土掺加麻、毛等纤维制成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底色层采用了石灰粉,壁画所用颜料有红、绿、蓝、黑等几种颜色。
目前仅大殿门廊东西两侧共六面墙壁上保留古代壁画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西侧曾经作为居住房间而使用过,因此此处三面墙壁壁画保护较好;东侧三面墙壁画保存状况较差,颜料层大面积粉化伴随脱落、褪色、水渍、画面污染、灰尘覆盖,画面已漫漶不清。
当地昼夜及季节性温差较大,夏秋季雨水较多,且距离厚很河较近(多年遭洪水袭扰),建筑墙体易受潮,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墙体内水汽运移会导致地仗层及颜料层聚集盐类物质,导致酥碱病害,进而引发地 仗裂缝、空鼓现象;冬季寒冷干燥,墙壁下部容易引起霜冻现象,颜料层受温湿度及空气流动影响产生伸缩效应,导致龟裂、起甲、裂缝等病害,并伴随粉化现象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寿因寺壁画处在未封闭的空间中,因此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画面大面积粉化脱落,甚至漫漶不清的主要原因。
寿因寺目前对外开放,香火旺盛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壁画又处在未封闭的环境中,稍有管理不善进庙人群会非常容易靠近壁画,去抚摸或刻划这些壁画,导致壁画受损。
根据现场调查,寿因寺门廊两侧壁画为清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鄂尔多斯道观寺庙寺院。但介于目前壁画病害较多,保存环境较差,建议考虑对这两处壁画尽快实施修复,并且设置防护措施,避免人群靠近壁画,触碰壁画,以保证这处壁画遗存的安全和延长壁画的寿命。
来源:呼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43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