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一溪春江水,来洗风尘客——走近新场水乡桃源: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10    83

“十里桃花红,新场古镇美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游玩上海桃花节,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新场古镇水乡桃源。这一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原真性,在浦东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新场古镇的水乡桃源位于镇西果园村,是一年一度南汇桃花节的主景点之一。该村所产“新凤蜜露”桃子曾获上海2001年农副产品金奖。

  水乡桃源风景优美,春色宜人,是踏青赏花的好去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诗云:桃源雨空濛,红英落缤纷。一溪春江水,来洗风尘客。近觅乡野趣,遥听踏歌声。梨花三两枝,禅意幽更深。在水乡的春天,桃花、梨花、菜花三花竞放,江水碧绿如蓝,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桃源的主景区在果园村的陈家驳岸,这里的农家家家姓陈,据传是海宁陈家的后裔根河道观寺庙寺院。走累了、玩累了,可到农家饭庄休息就餐,农家菜吃起来别有风味。吃正宗的农家菜,有两家值得一去,一家是停车场旁边天亿饭庄,另一家是桃源深处位于河最东头的水乡桃源人家。这两家的老板老陈以前是果园村的村支书,为人厚道,饭菜量足味美。在这里吃农家菜,不能不吃浦东老八样,这是典型的农家特色菜。这八道菜为:碗扣走油肉、碗扣咸肉、碗扣蛋卷、碗扣三黄鸡、碗扣三丝、葱花肉皮汤、三鲜汤和红烧水乡鲫鱼。特别是走油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味道纯正。还有水乡螺丝、水乡野杂鱼、水乡野芹和水乡弥陀芥菜都值得一品。

  吃完饭,休息片刻,可驱车前往古镇游览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古镇目前尚未完全开放,因此不必购买门票。古镇以下景点值得一去:洪桥边的江南第一茶楼、洪东街东端的千秋桥、奚家厅、302号的潘宅、新场大街281弄内的日照堂、郑家厅以及位于镇南的南山禅寺。其中南山禅寺香火兴旺,寺旁两棵银杏树已有700多年树龄,不可不去。镇上的鲜笋烧卖,味道鲜美,不可不吃。

  游新场古镇水乡桃源,赏花,看桥,烧香,还有就是吃一吃浦东老八样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以下给大家附上新场古镇的有关资料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古镇概况

   新场镇是浦东最后一块文化遗产,它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角评价,还是从旅游休闲角度观赏,在浦东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新场地区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后来海滩慢慢长出去了,这个盐场也逐渐成了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地方。在新场成镇之时,正值下沙盐场鼎盛时期,盐产量和盐灶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随着盐业的不断发展,商人盐贩纷纷聚集到这里,于是新场人口急剧增加。当时镇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曾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后来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变化,曾几经兴衰,但新场镇仍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场古镇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座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马鞍形的水桥,这与周庄、朱家角等地的小镇非常相似。

    新场镇文化教育历来发达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早在宋元年间,即有瞿士彦在这里创办义学。在南汇县志中曾有新场镇“科第两朝称盛”的记载,“南屏书屋”之类呤诗泼墨的场所有20多处。光绪28年已有女子学堂,30年代,镇上中小学已俱备。解放后,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全国第一个联合创办的“社镇文化中心”在新场镇成立,有“小镇大世界”的美称。曾多次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彰,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文化中心先进集体之一。

    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所谓“石笋十景”即“石笋里”--新场古镇十景。这十景,其中有书楼、寺庙、渔舟塘、古桥等等。因年代久远,几经变迁,有的照原貌翻新修复,有的只有其名不存其貌,有的正在规划重建之中,千年古迹十分珍贵。新场古镇十景为: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新场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新场有“十三牌坊”、“九环龙”之称。著名而遗存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千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现在新场镇仍保留着古镇风貌,遗存着部分古景古迹。

   新场镇果园村是南汇地区最早种植桃树的地方,也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桃花节景点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此地距人民广场32公里,紧靠沪南公路。在车上就可以看到成片的桃林和新搭建的“观桃楼”、“小木屋”等。 大治河从新场镇流过。果园村水道纵横,被称为“水乡桃园”。从设在公路边的停车场下车,沿新修的水泥路走过去,一直可以走到村里。万株桃树夹道开,姹紫嫣红春满园,令人喜不自胜。极目远眺,粉红、绛红、绯红,重重叠叠,密密层层,与绿油油的小麦、黄橙橙的油菜花,紫绛色的蚕豆花,粉白的梨花,参差错落,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观赏桃花,晴天、雨天情趣不同根河道观寺庙寺院。风和日丽,“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唐·刘梦得)“人面桃花相映红”,其喜洋洋也。春雨潇潇,则可体验李白诗所咏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的意境。一个“浓”字,活灵活现地写出桃花带雨、无限娇艳的神态。说到雨中观桃花,有首古诗说得更为灵动:“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来从古至今,雨中赏桃花,竟比晴天更有情趣。

    走进桃园村,你可以雇一条小船作“水乡桃园游”,体验一番王维诗所描绘的“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感受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小船在艳丽的夹岸桃花林中悠悠而进,宛如驶入仙境,而你也会生出飘飘欲仙之感。

    有意思的是,在道路两旁,在村舍院落,都有卖桃花枝条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价钱也不贵,两元钱一支,3元钱两支。有游客笑问:“这一支桃花,将来就是一袋桃子,你们不心疼?”答曰:“桃树本要修枝,多余枝条卖给城里人,我们增加收益,你们带回家装点居室,一举两得。”

    于是,熙来攘往的田间小路上,“流动的桃花”便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如果有什么古建筑群在偏僻山野被发现,并不让人意外,但在上海竟然还有座鲜为外人所知的千年古镇,并且堪与周庄、朱家角等著名江南古镇媲美,那就让记者感到非去探一探不可了根河道观寺庙寺院。上海市文管委专家谭玉峰透露的消息,促使记者在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驱车赶往南汇。

    参天古树

    进入新场古镇的桥正在修,艰难跨过后,坐上一辆三轮车往小巷一拐,便是另一番天地了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弯弯曲曲的窄巷,两旁都是老式的江南民宅和店铺,静静的,偶尔有老人、妇女、小孩走过,也都是淳朴的乡村情色。来到南山禅寺,寺旁两棵参天银杏古树都有700岁了,佐证着建于元代大德10年的古寺历史。古寺很静,可随意进入,也无人收香火钱。香烟袅袅,但不见僧人。庙是新翻修的,基础及梁柱却有不少老的。其中有间小屋,据专家说是明代甚至元代的古物。有意思的是,这个仅0.69平方公里大的小镇,佛教、道教、基督教均留下了建筑遗存。

    私家驳岸

    沿河而造的老宅大多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宅子,大门面对着街巷,有高高的风火墙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古镇上几乎每个宅子都有风火墙,十几米高,四五十米长,有的长达六七十米。站在高处眺望,蔚为壮观。内宅多在三进以上,雕梁画栋。老宅背后通向小河,有私家的驳岸,那驳岸的基石据专家说色泽浅白的是元代遗物,石砌的台阶从河面直接通入宅院,上有屋檐遮雨,这奇特的格局他处罕见。老宅多有私家的桥(现在都是公用了),跨河通向后花园。

    名门旧宅

    古镇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大户是张、叶、周、朱、闵、奚等人家,至今说得出是从哪个姓氏传下来的宅子尚有近20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如建于明末清初的奚家厅,沿街的仪门仍可看出当年气派。另一座明末清初的房子是位于新场大街302号的潘宅,前后5进,每进都有天井,第二进正厅的柱子为泥金木柱,颇为考究。清后期和民国的住宅更多,如张信昌宅第、新场大街281弄内的日照堂、郑家厅等都颇有品位。有的房子,中西合璧,彩色花玻璃、进口马赛克等,融于雕梁画栋间,时代特征鲜明。

    第一茶楼

    新场的洪桥边上,有“江南第一”之誉的茶楼高3层,底层为饭店,二楼是书场,三楼是卧室根河道观寺庙寺院。说书传统一直未断,茶客听书,只需资费2元。一壶在手,临窗眺望,乡村水景尽收眼底。记者前去看时,茶楼正在维修,无法登临。古镇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富苏州”的歌谣。“环龙”即是古桥。现在古桥遗址俱在,风貌不存。据当地负责古镇保护的沈申元先生说,有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仗义桥上镌有一副对联,上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下联:“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他还告诉记者,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明清举人、进士众多,著名的有叶凤毛、朱国盛、叶映榴等。

    相关链接

    新场,距市区30余公里,一座留存着宋、元、明、清、民国原住民市井风貌的古镇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此地成陆于唐中期,距今约1300多年,当时朝廷专门派兵驻守海防。古镇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着3公里长的明清时期老街、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光明清两代保存完整的三进以上老宅就有20幢。市文管委新近第一批公布登记635处不可移动文物,新场占了30处。

    据悉,有关方面已聘请专家设计完成了保护开发规划,将疏通河道,恢复原遗址上消失的石牌坊、石拱桥,修复老街上的百年商铺、茶楼、私家花园,重现古代十景,如高阁晴云、溪弯石笋等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笋山十景

  溪湾石笋

  新场旧称石笋里,以受恩桥西石头湾中有数石笏,其形与竹笋无异,因名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溪湾。旧称石头湾,位镇南市包桥港西之曲折处,今新场镇新西二组斜桥三磨漾处。昔李综放诗云:

  溪湾轶事久模糊,石笋犹堪作画图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缃幅展来留翠影,墨痕洒处透云膜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信人讵使仍疑后,仅有还思胜绝无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真迹自随流水永,漫将旧日说相诬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古迹无存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书楼秋爽

  镇洪西街二十六弄旧叶风毛住宅,有池上楼,后有楼根河道观寺庙寺院。为藏清康熙帝褒恤叶映榴武昌兵变中自刎死之忠烈而亲书“忠节”、“丹心炳册”两匾以来赐墨和诰敕书帖之处,曰“御书楼”,楼坐北朝南,前临池,树木如林,秋天格外凉爽。昔李综放诗云:

  御书楼外绿荫浓,桃李栽培日益隆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须识纳凉同立雪,方知秋爽并春风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一湾滟潋观游鲤,万卷吟哦送游鸿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况值桂林香正馥,何疑仙宅近蟾宫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池平,楼改建,成公管房,作住宅,景废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雷音晓钟

  雷音寺,即神宵雷坛,元至顺间建,系道院,位镇洪西街西,旧时寺中有洪钟,每当拂晓由寺中传出之钟声,冲破晨曦之宁静,给人以悠扬自得之感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古人有诗云:

  古木参天不可攀,钟声隐隐出林间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谈经想见花飞坠,说偈应知石化顽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枕上蝶魂从此觉,梦中务猬自今闲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由来斯处稀人迹,笋里曾推第一山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寺作新场镇果园村小厂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横塘晚棹

  东横港又称鹤坡塘,东通南二灶、五灶、六灶、七灶诸港,西通闸港,位镇东侧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昔日,众多渔人,每早驾舟出塘打鱼,傍晚时分叶叶篇舟高挂渔网,沐浴斜阳,徐徐划浆而归,碧波荡漾,景色迷人。前人有诗云:

  一声欵乃起沧浪,徐棹扁舟到鹤塘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风定柳丝笼暮霭,雨余渔网晒斜阳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静听河雁乡心切,细脍银鲈秋味长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省识伊人宛然在,底须中沚溯葭苍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此港仍为渔舟出入港,王家弄沟为渔舟停泊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仙洞丹霞

  镇北市梢永宁教寺后旧有一洞,相传为麻姑仙子现身处,其址原清雅幽僻而丹枫垩壁,月夕风晨,掩映如霞,因名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古人形容其景有诗云:

  夜坐蒲团晓策筇,近听梵呗远闻钟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郎来莫怪迷幽径,时有丹霞洞口封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此洞已无寻处,寺作为新场村副业场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海眼原泉

  在新场西市淹街南滨当闸港屈流处泉通海眼,时有旋涡,令人驻足细视,饶有情趣,兴而忘返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高阁晴云

  原镇政府址旧之南邻康建鼎别墅,内有康氏螟巢园,园中亭台楼阁,建筑别致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尤以天香,高耸入云,睛云飘浮而过,气势挺拔,景色迷人。园早毁,阁无存。

  上方烟雨

  相传镇北市北山寺后有上方山,天变时远处眺望此山,一片苍茫烟雨景色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有说此山为唐将卜珍墓,或说此山石根无底,绵亘甚广。今该处似坟墩,满长芦青。

  千秋夜月

  千秋桥位本镇洪东街东端,环龙洞门石板级,桥身高广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月夜登桥,月宫蟾影,上下一色,令人留恋。古人姚春熙赋诗描绘其景云:

  百步长桥高并楼,闻人夜月咏来游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凭栏笑指东流水,蟾影波光一色秋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此桥八三年整修一新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南山雪霁

  此景出自南山寺,位镇南端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每当雪止初晴之际,寺院红墙披雪路似断,叹为奇观。古人姚春熙咏其景云:

  僧舍纷纷雪乱飘,朝来积雪未全消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长街一望曦光淡,差喜山门不断桥根河道观寺庙寺院

  今古寺整修后已重新开放根河道观寺庙寺院。香火较旺。

  牌楼拱桥

  “十三牌楼九环龙”,这是前人对镇内及镇周古建筑林立之美称,形容牌坊多,环龙桥多根河道观寺庙寺院。但众多牌楼、环龙桥,难指究竟,其数并非绝对。

  明代,镇内即有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儒林坊(以上诸坊早废)、世科坊(为明隆庆丁邢举人倪甫英、万历甲午举人倪家允父子立,今存残坊)以及七四年拆除的三世二吕坊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清代,在镇周建坊十余,大多为贞节坊,已陆续拆除。诸多牌楼中数明代三世二品坊为最,原座落于今花木商店处,横跨大街,坊身宽广、高耸,为明太常寺卿朱国盛及祖朱镗、父朱泗建,额题“九列名卿”,左曰“七省理漕”,右曰“四乘问水”。

  环龙桥系元、明、清三代之物,众多环龙石桥今能指者为镇北市跨洪桥港之洪福桥(明正德年建,今已改建成平桥)、洪东街东端跨东横港之千秋桥(清康熙间建,八三年整修一新)、洪西街针织机械三厂西侧跨白虎庙港之拆白虎桥(元至正间建,今存环龙残骸,为厂房所阻,不能通行)、镇南原跨扬辉港之扬辉桥(七八年开大治河后西迁,今为奉新公路桥,名依旧)、镇东南东横港出大治河口之玉皇阁桥(清乾隆丙子年重建,今改建成水泥平桥)、镇北北山寺前之永宁桥(已拆除)、镇南众安之盛家桥(又名众安桥,明嘉靖间建,现仅存环龙残骸)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水乡环龙洞门桥中数千秋桥最为宏伟高广,低潮时船只不必一帆即可通行。北桥南北两侧刻有石字条幅,至今清晰可辨,面南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面北为“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

  三、水桥驳岸

  本镇包桥港、洪桥港、新港三市河依街环绕,两岸很早便垒起长长石驳岸和诸多马鞍形石水桥根河道观寺庙寺院。驳岸建筑考究,水桥系舟石块凿有精细暗八仙等图形,坚实古朴,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由于年久失修,解放时部份驳岸基础下沉或岸石剥落残损,某些泥岸塌方严重。五二年至七四年,政府在加固泥岸时补建部分石驳岸。八二年起为改善镇容,保持水乡风格,对石驳岸进行全面检修和增建,并于驳岸隙处添置预制图案水泥栏杆。今有石驳岸三千六百米。马鞍水桥二十座,桥岸俨然,充满乡土气息。

  四、庙宇寺院

  本镇寺庙众多根河道观寺庙寺院,系元、明、清、民四代之建筑,尚存者均匀已改作它用,今能指者为:

  永宁教寺

  又称北山寺,位沪南公路北首新场村第五组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元至元辛卯,瞿震发及弟霆发(两浙都盐运使)割亩创建,基地六十一余亩,僧允恭开山名“报恩忏院”,元方回有记,赵松雪书并篆额。明嘉靖毁于倭,侍御宋贤舍建佛阁。万历二十四年复募构大殿,修茸完美。崇祯十一年,乡绅叶震隐又捐修。据县宗教事务科一九八四年宗教房产调查表记载,“北山寺座北朝南,现有房屋一埭共七间,面积二百三十六点五六平方米,目前为新场大队、新北大队共同使用,佛阁无存”。寺后百年古银杏二株存一。旧志有记,“道光二十年春,树忽火,高数丈,群往视,见根下有火自石穴出,灌水弥盛,历四五昼夜,始熄,而树依然葱翠”。

  雷音寺

  原名雷坛庙,位镇西市,元致顺间、朱姓舍寺基,道士邵希阳建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明嘉靖间倭毁,有翠峰禅师重行募建,始为禅院。旧有董其昌书碑。清乾隆五十年、道光二十年僧清惠、莲芳曾先后募修楼殿。同治元年,遭冠尽毁。光绪十八年僧化普募资重建正殿,三十年僧了如募建东西厢房。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寺座北朝南,原有房屋十六间,八二年果园大队塑料印花厂将其中门面五间拆建改楼,今寺为服装厂所用”。

  南山禅寺

  俗称南庵,位镇大街南端,元大德十年僧照建根河道观寺庙寺院。初名常寂庵,顺治初僧九如重修,易今名。同治三年主持觉可募捐修塑重新,并置香积田五十亩零。旧有雷祖阁,南天门颓毁未复。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南山寺有房屋三十八间,寺内原塑有如来、释迦、观音、雷祖等佛像,今废”。寺后古银杏三株存二,大数抱,荫数亩,皆数百年物。

  郭家庙

  又名东岳庙,位东洋桥畔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明成弘年建,嘉庆间倭毁,万历十七年重建,清光绪二年里士谢家树倡捐修复。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庙有砖木结构平房一正一厢七间,计二百三十一点五平方米,解放后佛像无存,房屋由新场房管所代管,一九八七年,县宗教事务科修复,改名“东岳庙”,仍祀东岳帝等佛像,并按原样布置,作为县道教协会活动场所。

  晏公祠

  位镇大街六十三号,明程氏先辈建,嘉靖间毁于倭,万历壬子闻无声撰疏募建,清康熙间程氏又建文昌阁于其上,有碑记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祠一上一下楼房一座,面积七十八点四四平方米”。

  青龙庙

  又名青龙道院,位镇中市王家弄二百四十一弄内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明隆庆六年建,曾为道院,后为讲乡约所。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庙座北面南共十一间,面积二百八十一点三五平方米,五八年私房改造时为房管所接管”。

  城隍庙

  位洪东街千秋桥东堍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明万历乙已里人金皋、钱盛合舍基地、羽士叶景降募建。曾遭冠毁,清同治四年、光绪三十年里绅谢起凤等分别集资重建。一九五六年为房管站接管,今为乡汽车配件厂使用。

  杨社庙

  位南山寺北,明建,原有南北两侧厅,前为跨街戏台,曾遭寇毁,同治六年重建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庙座东面西,房屋一正二厢十五间隔,由房管部门接管安排住户”。

  乔家庵

  又名接引庵,位镇南姚家宅七号,据县宗教事务科一九八四年调查记载,“民国二年创建,一正及东厢房等砖木结构平房九间,计二百八十一点八二平方米根河道观寺庙寺院。设有观音、弥陀等佛像,解放初废。庵内曾办过新场大队十一队托儿所、学校。自落实宗教政策后,所占房屋全部归还,目前由尼姑华玉及其侄孙女施爱琴(尼姑返俗)、孙婿徐国钧全家使用”。

  红庙

  位镇南市新场村十组,民国初建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庙有砖木结构平房七间,计一百四十四点八八平方米。解放后,佛像废,曾由新场轧花厂作职工宿舍,六二年后由房管部门代管,目前安排给居民和社员居住”。

  清静禅寺

  又称新红庙,位镇大街向阳路六十二号根河道观寺庙寺院。民国十九年冬由比丘尼广宗、广安集资创建。据县宗教事务科八四年调查记载,“该庙建有一正两厢等砖木结构平房十三间,计三百五十五平方米,设有如来、释迦等佛像。解放后,有的尼姑还俗,有的到周浦岳王庙去。现佛像无存”。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46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