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北武当释疑: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10    90

  2013年9月15日下午,我们一行4人信步穿过石嘴山森林公园,眼前山腰一个足有两人高的巨大黄色“佛”字深深映入眼帘,有力地冲击着我的眼球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战友笑着告诉我,“佛”字所在山,乃“武当山”也,“佛”字下的山麓里就是“北武当庙”,又称“寿佛寺”。

  “武当山”一名,如雷贯耳,国人无有不知者,也是我早已光顾过的地方,可那是湖北十堰著名的道教名山,却为何出现在这里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在我的印象中,眼前的山脉应该是贺兰山,贺兰山自南而北,为南北走向,到这里应是贺兰山北段,为何称“武当山”?战友看我疑惑不解,笑着告诉我,准确地说,应该加个“北”字,称“北武当山”。原来,“武当”二字,拆析为:“武”,指真武大帝,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当”,是“止”或“在”的意思。武当,就是真武大帝之所在。贺兰山大武口一段,被称为武当山,是根据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平罗人的一个传说得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北边来了一伙人,攻打平罗城,城眼见将被攻破,城里百姓叫苦连天。正在此时,攻城的人稀哩哗啦全跑了。过后有人从北边回来,百姓们就向他打听那伙人溃逃的原因。那人说,当时刮起一阵旋风,远远看见一个巨人,身穿黑衣,披头散发,手持宝剑,带着人从南边过来。攻城的人吓坏了,赶忙退兵。那个巨人就是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就把这段贺兰山叫做武当山,表示真武大帝就住在这里。还在山里修了一个祠堂供奉他,叫真武堂。到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有人到西山打猎,在一个山洞中发现真武大帝神像。从此,便开始了在武当山下为真武大帝修庙的历史。为了同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区分开来,这里的武当山就加了一个“北”字。庙以山名,故称“北武当庙”。

  虽是如此,但疑惑并未全释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既是北武当庙,供奉着道教的北方神真武大帝,却又为何出来一个充满佛意的“寿佛寺”之名。战友告诉我,这也是因传说而来。传说康熙年间,在石嘴山戍边的士兵,每夜在山麓巡逻时,常常听到“背我”的呼唤。一天夜里,在夜巡时又听到呼叫,一个胆大士兵便故意答应,说来奇怪,这个士兵顿觉背上有一人,他壮着胆背着就走,并问背上的人家住何处,姓氏名谁,为何半夜三更一个人在这里?但始终未听到背上的人回答。背出数里地,感觉越背越重,最后走不动了。士兵怒气冲冲地说:“你是石头人呀!怎么不说话。”语声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点着火把一看,原来是一尊无量寿佛石像。恰好此处山侧有一个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第二天早上守军看见贺兰山被祥云瑞气笼罩,便纷纷议论猜测。这时那个士兵便将夜巡怪事告诉大家,众人忙上山匍拜这尊无量寿佛像。消息传开后,有位善行居士提议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安置无量寿佛像。可是缺水,无法施工。人们就祈祷神佛显灵相助。祈祷片刻,一片如盖祥云飘过来,遮住一片阴润土地,居士忙让人们就地挖掘,掘地三尺,便涌出一股喷泉,泉水清澈甘甜。在神灵庇佑下,寺庙很快建成。由于供奉着无量寿佛,便又称此庙为“寿佛寺”。

  传说不一定为真,大多不过是为寺庙增添一些神奇色彩罢了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我将信将疑地来到寺庙前,山门一侧的《新建北武当庙碑》让我基本明白了庙宇的建造历史:北武当庙建于何年?尚没有确切的说法。现在的北武当庙,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由居士郑惠、周兆熊等人捐资募款,在一座小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因供真武石像,故名“北武当庙”。但另据相传,北武当庙前身所建的时间更早。一说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另一说是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如果按明朝正统年间的说法推算,北武当庙至今就至少有560多年的历史了,足以令今人感到无限风光了。

  至于“寿佛寺”一名,则是因为最初在这儿捐钱修庙的是两个居士,到清乾隆三十年代以后,佛教徒又在这里修建了大佛殿和配殿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整个庙院,开始按佛教要求的规模扩建。为了使它的名字既具有佛教色彩,又能保留道教的味道,就把寺庙改成了“寿佛寺”。

  北武当庙曾几经扩建: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无量殿后建大殿五楹;嘉庆初建配殿;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于山门前置立石狮一对;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于前殿建立拱门三楹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光绪年间,北武当庙僧人广煜修学北京檀柘寺,经檀柘寺方丈引见,敬请常来檀柘寺进香的慈禧太后为北武当庙钦书:“护国寿佛禅寺”白绢条幅。自此,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一直以来,两个庙名并存生辉。左宗棠等人也曾为之亲笔题字作画,使庙宇声誉大振,远近闻名。

  虽说北武当庙前身建成的年代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北武当庙,并不是某一时间一次建成的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北武当庙是在数代人多次扩建和修葺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躲避天灾人祸,希望神灵保佑一方平安的心灵见证。不论怎样讲,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磨难,北武当庙如今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宁北石嘴山市的风景旅游胜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北武当庙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5公里森林公园一侧,北靠群山,南望平川,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是一所积聚了数代人心血与智慧的寺庙建筑群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有人说,北武当庙的建筑布局,不像平罗玉皇阁那样渐次升高,也不像中卫高庙那般造型独特,而是在水平中慢慢展开,追求若藏若现的规则变化,达到一种舒展与广阔的境界,从而使其在周围三面群山的拥抱中挣脱而出,夺人眼球,取得主景的地位。

  武当庙的整座庙宇背北面南,呈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楼、灵官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和大佛殿等。其中介于无量殿和大佛殿之间,约20米之高的多宝塔横空出世,让整个庙宇更显几分立体之感。院落的组合,是压着中轴线展开的四个规则四合院。中轴线两侧的钟楼、鼓楼、厢房、配殿都对称等距而建。在寺院外的东西两侧,则建有准提殿和药师殿。如此严格对称的庙宇布局,显得规则整齐,错落有致。置身此间,双目触及庙宇内殿宇亭阁的优美流畅,令人遐思万千。清风徐来,殿宇亭阁上的风铃叮当作响,让人顿生空灵之感。

  寺庙的山门楼和观音楼为两层歇山顶建筑,山门楼高9米,观音楼高10米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两侧有钟楼、鼓楼、厢房、五蕃殿、正殿等建筑对称呼应。

  从古寺院的山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官殿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灵官殿乃由廓能和尚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始建,据说殿内原面南供奉关圣帝君,两侧各为黑、白二虎灵官,朝北供伽蓝站像。不幸的是,殿内供奉之像毁于文革。修复后的今天,弥勒佛和四大金钢的塑像取代了关圣帝君,今人已不再有缘到这里拜谒令人心怡的关帝圣君。

  从灵官殿出来仅有几十步距离的另一座正殿便是观音楼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这是一座据记载始建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古楼,由理义(号省仁)主持兴建。殿内原面南供奉弥勒佛,面北供奉倒座观世音菩萨,两侧为善财童子和龙女。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含瑞和尚在此殿上加盖一层藏经阁,此殿因此改名为观音楼。如今这里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再向北行约20米是无量殿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据记载,这座殿宇是省翁大和尚始建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殿内原面南供奉真武大帝,文、武相分别披鹤氅戴星冠立于后,两侧有站像周工和桃花;朝北供奉韦驮像,两边为哼哈二将;西墙下供木雕真金贴面三尊佛像,分别为释伽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如今,面南供奉释伽如来,左伽叶右阿难;前排小像为无量祖师,两边四护法;东西墙为十八罗汉;朝北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大菩萨。左钟右鼓,这里也是众僧早晚念经诵佛之场所。

  最值得观赏的莫过于多宝塔,塔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矗立在无量殿与大佛殿之间,高约20余米,五层楼阁式砖塔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塔基呈方形,塔身底层四角有铁铎,原为悬挂风铃之用。塔室呈方形,四壁截角,原有木梯可供登临。底层南门券顶上有砖雕花边匾额,上刻“多宝塔”三字,入口两侧悬挂着两块由木板制成的约2米长被漆成黑色的牌匾,上面镌刻着金色楷体:“塔影圆明清静地,钟声响彻曦阳天”。由于塔门紧锁,不得其入,留下遗憾。但外观棱角分明,层次丰富,造型古朴壮观,足可与银川海宝塔媲美。

  古寺的最后一座殿为大佛殿(也称大雄宝殿)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据载,该殿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由广润和尚主持兴建。殿的前檐廊两侧画有释伽牟尼从出生、出家修行到修成正果、普渡众生的18幅画像。殿内原面北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伽如来,左右各为伽叶和阿难,面东供奉文殊,面西供奉普贤。原建佛阁上顶有88格,每格画一佛像,称88佛。周壁画有飞天、人物及诸护法神等。只可惜,文革期间悉数被毁。如今,一尊1990年雕塑的来自河北的汉白玉佛供奉在上,佛阁建成于1995年。

  步出北武当庙,可见东西各有大殿一座,东为准提殿,俗称眼光殿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西为药师佛殿,也叫百子殿。这里山势逶迤,有数株已逾百年的老树苍劲挺拔,依庙而立。树下有清泉三眼,清冽甘甜,人称“北寺清泉”,被誉为“平罗八景”之一。清平罗诗人蒋延禄有诗咏道:“风回溪涧响冷冷,闲倚僧寮洗而听,不见飞来峰落翠,置身恍在冷泉亭。”清代平罗知县郭鸿熙咏道:“古寺三间老树荫,萧然风趣在山林。我来先掬清泉饮,为证冷壶一片心。”清代平罗训导王以晋也写诗咏道:“近山便有白云迎,入寺凝神听磬声。妙有甘泉供客饮,尘心涤尽道心清。”诗人们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泉的清冽寒凉,犹如甘露琼浆。

  在武当庙西侧的古柏杨树下,与一当地长者闲谈中得知,武当庙过去曾是蒙汉满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近年来,经过修建成,已为人们游览的风景胜地之一。寺庙开放后,区内外参观者、旅游者纷至沓来。庙会期间,帐篷、毡房密布山坡,象朵朵盛开的莲花,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早晚钟声悠扬,昼夜诵经不停,人声鼎沸,香火缭绕。在这相对荒凉的西北,有这样一座依山傍水,森林相佣,佛道合一的圣地,适为当地善男信女精神之寄托。

  以佛为主,佛、道、儒合一,曾是这座古寺的一大特点石嘴山道观寺庙寺院。几百年的时光悄然过去,庙内明清时期先人们留下的殿宇亭阁在历史的风雨中依然矗立,已然成了无可厚非的文物。但是让人惋惜的是,殿内原供神佛塑像却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大量重要文物、法器、经卷也没能幸存,成了这座古寺挥之不去的惨痛一页。现在,北武当庙所供的神佛塑像是今人在1984年以后修复的。庙内原供奉有神佛塑像60尊,木刻3尊,铜像50尊,瓷像10尊。诸塑像各有其态,栩栩如生。在大佛殿等殿宇四壁,还绘有生动逼真的飞天人物、护法诸神的壁画。如今这些已然不再的神佛塑像、生动壁画只能在历史的资料中去找寻些许回忆的碎片,在现实的惋惜中空留一声叹息了。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49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