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风云激荡、精彩绝伦的大唐晚歌《唐风烈烈第二部》8.9象棋皇帝:灵武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10    53

  9.象棋皇帝

  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灵武道观寺庙寺院。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必须干一行爱一行,要是置国家大事而不理,像臣民一样放纵个人的爱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玩物必丧志,有些害国、害民、害己的奇特癖好,很可能贻害无穷。其中,历史上就有过“五大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

  同性恋皇帝:汉哀帝刘欣

  同性恋在中国的存在非常古老,但它不合乎中国国情,西汉的倒数第三个皇帝汉哀帝刘欣就是其中的一个灵武道观寺庙寺院。《汉书?董贤传》记载,董贤英俊潇洒,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他原本在宫中掌管报时(古人用漏壶计时),公元前5年的一天,刘欣下朝回宫看见俊俏的他,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昼夜不离,不仅赏赐他巨额财富,还不断升他和他亲属的官。21岁时,董贤就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大司马(西汉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有一次刘欣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灵武道观寺庙寺院。刘欣想拉动袖子,却又不忍惊动董贤,于是用刀子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就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坟冢。刘欣甚至还曾开玩笑地对董贤说:“我想效法尧舜传位给你,何如?”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这种畸形的、不要江山的恋情在历史上实为罕见,其荒唐程度超过了后世的武则天和二张。刘欣时期的国事糟糕透顶,他死后不到10年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

  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

  南朝萧梁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是一位极其忠实而疯狂的佛教徒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但是一向吃斋礼佛、对人宽容,一心要做一位仁慈的君主的他,却因为崇信佛教、荒废国事而毁掉了江山,并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他在位期间大力倡导佛教,斥巨资修建寺庙,当时梁朝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所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他还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其中仅《制旨大涅经讲疏》就达10l卷。他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3年,一床被子盖了2年。他还曾3次舍身寺庙: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与众僧一起生活,后来被大臣“赎回”。两年后,又跑到佛庙里去了。547年,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寺院,并且坚持呆了1个多月。大臣们为了“赎回”皇帝,3次花费了亿万钱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佛祖并没有保佑他的这位“高级信徒”。549年,大将侯景发动政变,攻破都成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将他软禁在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几十天后,这位曾叱咤一时、统治王朝达48年之久的皇帝竟被活活饿死。这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菩萨心肠”的皇帝,也成为了历史上的千年笑柄。

  蹴鞠皇帝:唐僖宗李儇(xuān)

  唐朝倒数第三位皇帝李儇,酷爱骑马、斗鸡和蹴鞠(cù jū,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他曾得意地说:“我要是参加‘击球’的科举,应当是状元。”他有时一玩就是四五个小时,连吃饭都忘了,身边的太监、侍女急得团团转。他还多次下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进宫陪他踢球,有不少人因为球踢得好而被任命为封疆大吏。“最佳射手”陈敬碹,就被封为西川军政长官(西川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但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先是发生黄巢起义,起义好不容易平息后又出现宦官田令孜专权。他在和亲信们谈起朝政时泪流满面,又无可奈何。885年,军阀李克用进兵长安,他不得不四处逃命。888年,李儇在忧郁和愤怒中死去,十几年后唐朝灭亡。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朱由校,不喜欢皇帝本专业,却整天沉迷于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忙得不亦乐乎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他会做些精巧的木器、小宫殿等,技巧娴熟,属于专业级别的、罕见的能工巧匠。当时,内有山东徐鸿儒起义、陕西王二起义,外有后金侵扰,他都置之不理。

  当他正在兴头的时候,宦官魏忠贤就会抱来一大摞奏章让他批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他极不耐烦,就说:“我都知道了,你看着办就行”。时间一长,魏忠贤的势力就急剧膨胀、直至“九千岁”。奸臣们悄悄地挖空了帝国的墙脚,十多年后明朝灭亡。

  象棋皇帝:唐肃宗李亨

  象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历史悠久灵武道观寺庙寺院。这一娱乐项目,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在中国普及率很高,是普及性很高的棋艺活动。东晋谢安、三国诸葛亮、明初功臣刘伯温等历史名人,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处于国家动乱中的李亨好像也不不甘示弱呢。

  象棋起源于中国(近年来,也有人认为象棋起源源于印度的恰图兰卡,经丝路传入中国),是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灵武道观寺庙寺院。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六博戏,宋玉《楚辞?招魂》中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朝象戏(宝应象棋)、北宋象棋。北宋末年,经过改造的象棋逐渐定型,形成现在的中国象棋。这一过程,已被广大专家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

  象棋在北周称为象戏,意思是象征的游戏灵武道观寺庙寺院。北周武帝宇文邕(561- 578 年在位)根据当时的象棋编制了《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因此得名。象棋发展到唐朝,整体形制开始清晰起来。现存文献、考古资料和少量实物遗存显示:唐朝宝应象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盘,棋子为立体造型。释念常《佛祖通载》卷22记载,“开始用车、马、将、卒,代替日、月、星、辰的人是牛僧孺(唐朝后期宰相)。”牛僧孺也在自己的《玄怪录?岑顺》里,记载了当时唐朝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用金属制成,有王、车、马、卒、士、将6个兵种(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但没有“炮”。并且当时的棋子放在方格之中,不同于现代象棋子是放在十字交叉点上)。因为牛僧孺所载事迹在宝应元年(762年),所以后世称唐朝这种象戏为“宝应象棋”。

  陶制唐朝“宝应象棋”棋子

  唐朝人下象棋的风气很浓灵武道观寺庙寺院,诗人白居易在其《和春深二十首》中就有:

  何处春深好,春到博奕家灵武道观寺庙寺院

  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灵武道观寺庙寺院

  鼓应投壶子,兵冲象戏车灵武道观寺庙寺院

  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灵武道观寺庙寺院

  在这幅繁华长安市民生动、绚丽的世俗游乐画卷中,象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灵武道观寺庙寺院。唐朝宫廷中,象棋活动也很盛行,李治和与武则天、李隆基与杨玉环、李亨与张良娣都是有名的棋迷。安史之乱发生后,李亨在和张良娣西逃途中,还念念不忘象棋。李亨经常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不理,而与张氏整天下棋作乐。以至于他的智囊李泌进劝道:“要是再不悬崖勒马,就有重蹈‘马嵬坡事件’的危险了。”但他还是毫无收敛。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命宦官将金属棋子换成了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上台伊始的李亨,就没有雄主贤君的气魄。反而是靠这些掩耳盗铃式的小聪明,虚耗时日、渎职懈怠。

  李亨在位时间不长,但乱象已出灵武道观寺庙寺院。他不仅痴迷象棋游戏,而且还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了是非不分和不负责任。例如,被载入《古今笑史?迂腐部》的一则 “贤良相面”的典故。形势危急、人才奇缺,国家正在用人之际,李亨开始向天下征集贤能之士。有个人第一个前来应征,他非常高兴,当即召见并进行考察。他连问了几个问题,这个人都答不上来,只是一直看皇帝的脸,像是给他看相一样。看了半天,那个人终于开口:“我有一些见解,您知道吗?”李亨回答不知道。那人憋了好久才说:“我看您比在灵武时瘦多了。”李亨没好气地说:“这都是我废寝忘食,为国事操劳所导致的。”(要是朝堂里都是些这样的人,恐怕皇帝不累死也得被气死)满朝文武都大笑不已。李亨也知道这个家伙是个无知妄为的人,但唯恐堵塞举贤纳才之路,所以仍然给了他一个县令的官职。明知此人没本事,还把一个县交给他管理。只怕这位只关心皇帝肥瘦的仁兄,会不管百姓的肥瘦和死活啊。

  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耽误自己的时间就如同慢性自杀灵武道观寺庙寺院。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所以拼命浪费、消磨。李亨受多年压抑,刚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与优越性(想干啥就干啥,不想干啥就啥都不干呗),只想着开始自己的优哉游哉。岁月匆匆、白驹过隙,浑浑噩噩间,他6年的任期和52年的人生道路,就快要走到尽头了。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50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