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洋州史话(下):“江流儿”唐僧之事发生在洋州吗: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关注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我们
作者:陈文俊
筼筜翠竹何人毁
筼筜(yún dāng)谷,在洋县城北十里土门内,因产筼筜竹而闻名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东汉议郎学者杨孚在《南裔异物志·筼筜》中记载:“筼筜,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可见,筼筜竹是一种生长在水边,节长、高而粗壮的大竹,极具实用及观赏价值。
文同于北宋神宗八年(1075)任洋州知州时,筼筜谷竹林茂密,如绿云拂天铺地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文同特于其中建披锦亭,常与同僚、文友游憩其中,有大量赏竹、餐竹、咏竹、惜竹的诗作,令人读之,不胜神往。康熙《洋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记载:“筼筜谷,县北十里土门内是也,产佳竹。文与可甚赏,作披锦亭于谷中,夫妇常偕游,烧笋。晚,会苏子瞻(即苏轼)寄诗至,有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开函大笑喷饭。”其后,大文豪苏东坡的著名小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因其中“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之句而诞生成语“胸有成竹”,遂使筼筜翠竹名震天下,更使人们对筼筜谷不胜向往,纷纷不远千里万里,前来探寻。可惜的是,文同去后,佳竹渐衰,谷亦渐废,至明清已无踪迹可寻。令后来文人骚客不胜叹息。
清中期管辖兴安府(今陕西安康)、汉中府的汉兴兵备道道员岳礼(1688—1771),在《洋县道上》一诗中就感叹“不知筼筜谷,未免费咨询”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安康名流董诏(1732—1810)《过洋县问筼筜谷人无知者》诗曰:“欲问清贫馋太守,谷深无处见筼筜。”时为洋县县丞的刘馨则慨叹:“而今废谷荒烟锁,唯有残碑蔓草藏。”(《筼筜废谷》)
为何会这样?与时任洋县知县邹溶交谊深厚的翁文炜,作诗给予了回答山南道观寺庙寺院。这首诗很长,诗题也长:《偕黄圣清寻筼筜谷,误入两角山,力倦而返。询得其处,古迹已废,四顾惘然,因赋长句聊以纪事。非敢云诗》。其诗曰:
筼筜谷里筼筜竹,异种洋川天下独山南道观寺庙寺院。物华地秀古来传,卧游神往胸中熟。而今喜得到洋川,萍泊鹪栖已二年。逢人便问筼筜景,不知何处皆茫然。凉秋八月乘余暇,率意寻幽一命驾。拂柳先过灙水滨,穿云徐渡土门坝。直向乱山深处觅,数里无人山寂寂。虎迹蛇涎遍草莱,荒藤野葛悬岩壁。樵径崎岖马不前,下马攀萝倦欲还。嶻嶪危崖卧枯树,潺湲幽壑奔寒泉。泉水空流无落花,洞门烟锁少胡麻。出山认得来时路,还问孤村野老家。野老向予遥指说,昔时此地称奇绝。千亩琅玕空翠浮,宜月宜风复宜雪。月下尝开太白尊,雪中亦到王猷辙。叶凝甘露滴明珠,梢拂清风劲高节。谩夸六逸隐徂徕,讵数七贤稽阮洁。披锦亭前水一溪,风流太守最愉悦。谁知名胜闻四方,五陵豪贵都蹇裳。使相厨传亭长负,客卿供帐县官忙。暮暮朝朝多应接,柴门鸡犬无安贴。农夫奔走牛停耕,妇子仓皇春废馌。始信名根是祸苗,斧斤何惜付山樵。会须斫尽无遗种,野火连枝带叶烧。更逢寇盗经征战,井市坵墟陵谷变。溪涸台倾亭不存,夕阳断碣苍苔片。我闻此语蹙两眉,思之欲悲且勿悲。菀枯废兴本无定,否泰循环亦易推。君不见,昨岁饥荒今岁丰,时移物换两年中。況是千秋旧遗迹,安能俯仰古今同!又不见,东君民事时萦念,春劝农桑秋省敛。汉皋惟喜召棠新,河阳遑羡潘花艳!请看瑞麦与嘉禾,处处盈宁鼓腹歌。游观虽乏筼筜竹,自有祯祥乐事多。
诗题中所言的“两角山”,康熙《洋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记载:“两角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峰双峙如角,故名山南道观寺庙寺院。上有圣母殿,祈嗣响应。”96年版《洋县志》卷二第二章第二节《地貌类型·山川》说:“两角山,位于四郎乡(今属纸坊办事处)上流峪村北,海拔831米。”
诗人因为久慕筼筜谷盛名,渴望一游,但无机会山南道观寺庙寺院。终于客寓洋县了,竟耽搁两年也未成行。为一了心愿,趁一闲暇拉上诗友黄圣清,骑马寻访筼筜谷,却没有找到,竟误入两角山,最后力尽疲倦而返回。神秘的筼筜谷与他居然无缘。
所幸,孤村一位野老知道,使他听说了筼筜谷的今昔山南道观寺庙寺院。不过,这段听说,道出了筼筜谷的盛衰,尤其是衰亡的原因,令人惊疑:美名远扬的筼筜胜景,居然是县人嫌游客频繁打扰而自毁的——使相、客卿车轮般造访,县官朝暮忙于迎来送往,农夫奔走,妇子仓皇,田地顾不上耕种,扰害得百姓鸡犬不宁,才知道名声就是祸根,所以毫不吝惜地抡起斧子砍伐净光!
您会相信古洋州先民的心胸是如此狭小吗?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洋州园池三十景、山南道教圣地丰都山、声闻长安念佛岩、藏有真经的智果寺以及五云楼、天汉台、留侯庙、蔡伦祠等等,它们都不招引游客吗?县人对它们都不厌烦吗?这些至今犹存的景点又如何解释?诗人翁文炜的说法显然是凭空臆想,很不靠谱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大家知道,竹子有生命周期,多是六十年一开花,开花后就成片死亡山南道观寺庙寺院。一旦无竹,山谷自然就会萧条下来,重新变成荒野。再说,筼筜竹又是一种洋川独有的奇异品种,当时尚未对其研究培育,导致死后即绝种,无法恢复。筼筜谷,也就这样由盛而衰,绝灭而亡,只能传藏在洋县百姓和文人墨客无限遗憾的记忆中了。
谁说“洋人好讼”
来洋县工作的外地人,在谈到洋县民风特点时,不少人张口就会说“洋人好讼”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如果哪个洋县人觉得不好听,欲反驳时,他会镇定地说:你们县志上就是这样写的。
查阅光绪《洋县志》,在卷三《风俗志》的“论曰”中确实提到,洋人风俗特点“其大要有三,曰:好赌、好讼、好货”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其爱赌、贪财,似乎各地都有;而好斗争讼,使人感到民风刁悍,影响十分不佳。
洋人向来如此吗?非也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康熙《洋县志·武(赐进士出身提督陕西学政按察使司副使楚澴武)序》曰:“其时闾里之殷富,民俗之淳古,人文之秀发,号称乐土,著于寰区山南道观寺庙寺院。迄今读韩(亿)、鲜(于侁)、文(同)、苏(轼)诸君子赋赠之什,可想而知也。”
康熙《洋县志·邹(洋县知县邹溶)序》曰:“是洋也,在昔为建节拥麾之地,读二韩(韩亿、韩缜)、文(文同)、蔡(交)、鲜于(侁)诸公题咏,想见民物之殷阜,人文之蔚兴,风俗之淳庞,田土之腴沃,公府之壮丽,市井之骈阗,诚为汉上雄区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康熙《洋县志·魏(洋县儒学教谕魏之琎)序》曰:“洋邑素号名区,风淳民朴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从陕西学政到洋县知县、儒学教谕山南道观寺庙寺院,都认为洋县素来民风淳朴,为汉上名区,如何到了张鹏翼任洋县知县的光绪年间,民风坏到不可收拾,以致留下“洋人好讼”之恶名?
这不能不说与知县张鹏翼“一叶障目”的偏见有关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因为他只看到他所管辖的洋县是这样,却未看到洋县所邻之县也是这样,更未看到同处汉中府所辖的汉中地区都是这样。这里,我们摘引学者胡瀚《地志、碑石所见清代汉中府县地方官的诉讼认识与实践(上)》一文中的《清代汉中地区诉讼风气表》(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0-45.),就会看得十分明白:
表中所列清代汉中12个厅、州、县,除褒城县外,不是“好讼”,便是“刁讼”“健讼”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可见,单说“洋人好讼”,实在是偏见,不符合历史事实。
“江流儿”唐僧之事
发生在洋州吗
在今洋县黄安镇以北汉江河边,有一座名叫“大觉寺”的寺庙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庙门前的广场东侧,塑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雕塑群像。
据有关记载,大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地处黄安镇政府驻地以北,背临汉水,是周边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大清乾隆年间曾有较大规模的维修。唐宋明清,烟火兴盛,迄今有着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只是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寺庙门前为何会有唐僧师徒的塑像?
原来,在洋县民间盛传一则大觉寺的历史传说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据说,唐僧的父亲陈光瑞和其妻殷满棠乘船到真符县(今洋县黄家营汉江边的真符村)上任县令,在江上(今洋县汉冮黄金峡水路)遇到水贼刘洪。他劫财杀害了陈光瑞,见殷满棠有几分姿色,就带上公文,挟持殷满棠冒名顶替到真符县做了县令。当时殷满棠已怀上了陈光瑞的孩子,忍辱苟活,终于将孩子生下。怕刘洪加害,就把孩子放在木盆内顺江漂流,一凭天命。奇怪的是木盆带着孩子竟然逆流而上,漂向汉江上游四十里的庙坝大觉寺旁边,恰逢寺僧到江边挑水,闻听啼哭声,遂将盆中小儿救入寺中抚养,方丈给孩子取名“江流儿”。这孩子就是后来《西游记》中赴西天取经的唐僧。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雕塑群像
这个“江流儿”的故事,吴承恩《西游记》也有记载,不过不在正文中,作为附录列在第八回之后,标题为“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故事说唐僧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后被唐丞相殷开山之女温娇招婿绣球打中,喜结良缘。唐太宗授官任他为江州(今九江市)州主,即令限期赴任。夫妻离开长安,到洪江渡口,稍水刘洪见殷小姐美貌,陡起狼心,于夜静三更,打死光蕊,霸占殷温娇,并冒充陈光蕊,去江州赴任。殷小姐为腹中胎儿忍辱含垢,生下唐僧后将其安置在板上,用带缚住,推入江中,听其所之。只见木板顺水流去,到金山寺脚下停住,被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救起,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长到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玄奘后来在师傅帮助下,寻得母亲殷温娇,借丞相岳父大人之力杀了贼人刘洪,替父母报了血仇。后赴西天取经,终于修成正果成佛。
这个故事情节与洋州大觉寺江流儿遭遇大同小异,只是出事地点和目的地不同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吴承恩说的赴任目的地为江州,出事地点为洪江渡口(当在长江上),被救起则是在今江苏镇江市金山寺,皆在长江中游;与洋州江流儿传说的皆在汉江中游的真符县、江(洋县汉冮黄金峡水路)上、大觉寺等,相去不止千余里。
如果抛开文学故事虚构手法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哪个说法相对而言更不可信?
不难看出,洋州大觉寺江流儿的传说经不起时间推敲,更不可信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因为,我们知道,唐僧取经归来,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规格接见和厚待,专为他修建大雁塔作为译经之所。假设唐僧之父就是传说的陈光瑞,则陈光瑞中状元、得官去真符县赴任之时,最迟也应在唐太宗(599—649)年间,但是该年间尚无真符县。
据唐朝元和名相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洋州·贞符县》记载:“贞符县,南至州六十里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开元十八年置,初名华阳县,天宝三年废。八年,王鉷奏开清水谷路,复奏置。其年凿山得玉册,因改名贞符县,隶京兆府,十一年以路远,改属洋州。”可见,唐太宗于公元649年去世后,直到100年后的公元749年,才将华阳县因为“凿山得玉册”的瑞符出现改名为贞符县,这是贞符县的首次设立。至于将贞符县由北山华阳迁至东南的汉江河边,并改名为“真符县”之事,又是二百多年之后了。陈光瑞不可能被派赴到一个不存在的“真符县”去任职,或者说,他绝不可能被派赴到一个三百多年后才有的县去任职。
一些所谓历史传说的荒唐之处,于此可见一斑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智果寺所藏经卷
是智果和尚得到的赏赐吗
光绪《洋县志》卷三《寺观志》记载:“智果寺,县西二十八里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唐仪凤间(676—679)建,宋、元重修。明万历间(1573—1620)……命太监同知府重修,增建藏经楼。经典题记俱存。”
1996年版《洋县志》第六章第三节记载:“智果寺藏经楼,位于县城西十二千米处,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面积约600平方米,楼高15米,长21.7米,宽18.3米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座北向南,重楼单檐,歇山造,顶部屋脊六兽仰首,盖施黄绿色琉璃筒瓦。上、下两层各面阔三间,进深显六椽,下层增围廓一周,上腹腰檐。楼前竖有明万历十六年‘圣谕碑’一通。楼内存有万历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御赐经卷六百七十八函,六千七百八十卷,为全国现存佛经的珍品之一。1962年,智果寺藏经楼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果寺藏经楼
盘点全国寺庙,有藏经楼的不少,但藏有唐僧从西天取回真经抄本的却是少见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洋县智果寺天下闻名,就在于它藏有真经六千七百八十卷。为何在智果寺有如此之多的珍贵宝藏?这里又有一则传说。据《汉中日报》2021年11月24日第7版“汉中地名故事·智果寺”载:
洋县谢村镇智果寺,属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建于唐朝仪凤年间(676—679),宋、元代重修。
寺内藏经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属宫殿式建筑,现藏有万历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题写的“敕赐智果寺”匾,存有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所赐”佛经,这些经卷至今保存完好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其装帧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红、黄、蓝、绿织锦缂丝为封面,图案各异,印刷考究,图文并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兼有。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有盛大的“晒经会”。藏经楼前,有一“圣谕碑”,竖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对所藏经卷来源作有记载:楼内存有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御赐经卷,为佛经珍品。
智果寺为何收藏这么多的佛经?原来,明朝时,紫衣禅师(智果寺僧人)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云游京师,逢慈圣皇太后患眼疾,久治不愈,张榜招贤山南道观寺庙寺院。紫衣禅师揭榜应召,入宫为其治病,用药三剂,眼疾即愈。神宗朱翊钧、慈圣皇太后为表谢意,于万历十四年给智果寺颁赐皇家御制大藏经一部,共678函、6780卷,并敕令修建藏经楼保管。朝廷派员会同汉中府知府田礼门修建了藏经楼。
智果寺的这些经卷,相当一部分为唐代高僧玄奘翻译而成,内容涉及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有大量人物传记、民间传说故事等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它们是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第一手资料,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精神财富。智果寺因此有“佛教圣地”“皇家书院”“汉上明刹”等美誉。
万历皇帝为智果御书匾额
这个治眼疾得经卷赏赐的传说故事很是感人,可惜没有史料依据山南道观寺庙寺院。《明史》也好,清代两部《洋县志》也好,都无此记载。唯一有据可查的是两通石碑:一通石碑立于清雍正二年(1724)。其铭文为《重修智果院第六次序》:“万历十四年,太皇太后梦感绘图,大发慈悲,颁施藏经,赐修建,其规模遂为之宏阔。楼殿廊庑,巍然美备,洵汉上之巨观也。”碑文说,智果寺是明万历皇帝的母亲太皇太后做梦梦见的一处寺院,醒来后命人据梦中所见所感绘制成图,然后据图寻访,就找到了洋县这座名为智果寺的小寺院。崇敬佛教的皇太后得知与梦中所见完全一样后,惊为佛祖托梦,于是颁施藏经,敕赐翻修扩建,并赐经卷作为镇寺之宝,以体现她礼佛之诚。
另一通石碑为万历皇帝为此撰文的《智果寺圣谕碑》:“皇帝敕谕洋县智果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有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觉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山南道观寺庙寺院。兹者,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命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遵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万历十四年九月日。”
这两通不说话的碑石文物,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智果和尚揭榜治疗太后眼疾得经卷赏赐之传说的荒诞不经山南道观寺庙寺院。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11期
监制:刘小龙
责编:李 旌
编辑:史 音
制图:贾 怡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5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