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阜阳道教的囧境!: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符咒网    2023-02-10    77

  一、阜阳道教的历史

  道教是具有中国历史性与民族性特色的宗教阜阳道教道家佛教。被道教奉为教祖的老子,故里就在阜阳地区涡阳城北郑店村天静宫,这对阜阳地区道教的兴起与发展影响很大。但随着历代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更,道教几经兴衰。

  战国至汉代是道教形成时期,唐代,因李渊父子追认老君为宗祖,将道教奉为“本朝家教”阜阳道教道家佛教。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大力扶持道教,学道风气大炽,道教兴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令两京和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广为祭祀。

  五代初道士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即亳州真源人,举进士不策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阜阳道教道家佛教。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要超绝万有的“大理法”存在。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和还册之事。

  宋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仙境太平,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真宗、徽宗崇道尤甚,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天下置天庆观,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元代,北方由于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以理性学说融贯道、佛、儒三教阜阳道教道家佛教。还有“真大道”、“太一道”教派的兴起。南方的“净明道”很盛行。颍上县的东华观建于皇庆二年(1313年),阜南柴集五岳庙建于元代中期。

  明代太祖为提高汉族地位,采取了推崇道教措施,对道教的发展促进很大阜阳道教道家佛教。阜阳地区所建道观数量超过历史上各个朝代。如颍州在洪武十八年所建的城隍庙,正德九年建的白衣楼,万历三十一年建的三清观,稍后又建文昌阁,天启年间建的祖师庙,其他还有岳王庙、天后宫等。太和县于洪武初年建城隍庙。颍上县于洪武十八年建城隍庙。以上庙观均有道士主持。

  清代,因满族信奉喇嘛教重佛歧道,对道教加以限制,禁止“聚会念经、执旗鸣鼓,聚众拈香”,因而宫观破败,道士穷困,道教渐微,但民间祈祷斋醮之事仍照常流行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民国时期,道教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宫观及活动,但已进一步衰落阜阳道教道家佛教。多数庙观改办学校,建国后,一些观宫大部改作他用或拆除。经过土地改革,散居的道士返俗、转业,参加劳动生产,自食其力。太和、临泉、阜南、颍上、界首于建国后均无道观存在,全区只保留阜阳市刘公祠,由于当家道士常华庵1981年5月31日去逝,后继无人道教活动也即停止。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道观作为名胜古迹相继修复,如阜阳刘公祠、但这些宫观,只有管理人员而无道士。

  二、阜阳历史上的名观

  白衣楼 座落在阜阳西南城上,明正德九年(1514年)建,尊奉白衣大士(观音化身),另供有地藏菩萨和达摩祖师阜阳道教道家佛教。有房30余间,楼为阜阳登高远眺之所,每晚笙箫鼓乐响彻云霄,明清两朝兴废不定。民国28年广西驻军副师长赖刚以“拆城防敌”为由下令拆除。主持张静安及众道士迁住祖师庙。

  迎祥观(三清观、大观) 座落在阜阳城西北角,建于明代,占地十余亩,房屋50余间,宏伟壮观,拥有庙产800余亩阜阳道教道家佛教。据明嘉靖年间《颍州志》记载:“明初仙人张三丰在此修炼,并留有混元衣”。民国废庙兴学改为三清小学,建国后地委党校设此。“文革”时期地委党校搬迁改作老干部宿舍,三清殿被拆除原貌无存。

  刘公祠(刘锜庙) 为纪念宋代民族英雄刘锜而修建阜阳道教道家佛教。民国28年被拆除。1947年一位从刘锜老家甘肃静宁到阜阳任职的官员极力倡助重建,当家道士常华庵重兴土木,多方募化,于次年四月初九日刘锜生辰在原址上建成正殿和偏房各3间。建国后保留,“文化大革命”中刘锜神像和经版被毁。1980年被阜阳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三阜阳道教道家佛教,阜阳历代著名道士有:

  张古山 明代颍州人,生而端重,不从父母娶妻入道观,武当山道长张三丰云游颍州迎祥观,收为徒,后召为武当山提点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梁本惠 清末阜阳陈家庙道士,力耕种,积资购地兴办义学,相传得导引术,辟谷能月余不食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张静安 俗名复兴,阜阳白衣楼道士,1920年在北京白云观受戒返回白衣楼任当家道士,1958年去逝阜阳道教道家佛教

  常华庵 (1890—1981年),字理初,阜阳大田集南常庄人,幼年丧父母,12岁入城隍庙,拜道长王老守为师,1927年城隍庙改作他用,被派到刘公祠任道长,系正一派阜阳道教道家佛教。1947年募化建庙六间,落成适逢刘锜四月初九生日,常道长大做道场,香火大盛。1957年4月出席全国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常华庵九十高龄,仍鹤发童颜,1981年5月31日仙逝。

  四阜阳道教道家佛教,阜阳道教的现状和展望

  现在的阜阳市道教已经完全没落了,没有一个完整的道观,更没有修道士学习、活动、交流的场所,道教的信徒基本已经消失阜阳道教道家佛教。要使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就要给道教提供修行的场所,并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加以研究和开发。剔除其中迷信和陋习形成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人修道,让阜阳拥有更多的修道士,让更多的阜阳人能从红尘走到道门再从道门走出去把善念也带出去!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9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