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各类众生之殊胜密法(11)藏传佛教中的显教正法修习次第 (转载):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教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是娑婆世界独一无二的完整佛法理论与修证体系!
这个佛法教证体系,完整的保存在藏传佛教中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汉传佛教的一部分经典,可以深广解释完整佛法体系中的一些要点,例如《华严经》《首楞严经》等等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佛法体系,是建立在佛说真实因果律基础之上的教证体系!由六道轮回之因果律,至声闻、缘觉、菩萨乘,乃至究竟圆满成佛的修证因果律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此中一系列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因果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法教证体系!此中又有显密教证区别。
上一篇编发了藏传佛教宁玛巴敦珠法王的显密“佛法九乘次第“见、修、行、果”差别”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下面再编发藏传佛教中莲花戒论师著述的显教经藏轨理之修持次第,欲令汉地僧众对佛说正法体系有一个明确清醒的正确认识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莲花戒《修习次第初篇》简介
莲花戒《修习次第初篇》,讲述了佛法修习次第的“因果律”,即“悲心”——“菩提心”——“智慧”与“方便”的原理及修证次第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首先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要强调的是,佛说“善知识是成佛之母”,所以,不依止善知识,欲修习佛法解脱生死轮回,无有是处!(独觉,是无佛法世界之特例)
佛说真实因果律,是佛教体系的基础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例如,六道轮回之恶因得恶报的原理,比较完整详细的保存在汉传《首楞严经》的“十习因六交报”中,说的是补特伽罗之六根六识造作十习因的果报原理,此原理随多寡轻重遍布于六道轮回中。
又如,善业上升,恶业下降,又因善恶业因多寡轻重,又有先后生降之差别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总之,佛说真实因果律,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理同,不会有丝毫错乱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修习佛说正法解脱生死轮回的因果律亦如是,欲得解脱果,当依佛说真实因果律之正因缘。否则,皆背道而驰!
若想获得一切智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应当修习正因缘,不断净除烦恼障与所知障,始能获得佛的果位!
莲花戒论师《修习次第论》论述的是大乘佛法修习次第,所以,接下来着重论述了“生起悲心”的重要性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大乘佛教行者,由欲解脱自己的轮回苦,遍及解脱一切众生的轮回苦,而生起悲心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此悲心是生起菩提心之因缘!
大乘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菩提心的愿与行相辅相承,次第增上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上述佛法的修习,又需在不断忏除往昔今生业障,广集善业的修习中展开岳阳道教道家佛教。随着次第忏除业障清净,本具智慧渐次显现,福慧二资粮不断增长,菩提心的修证次第就会不断的增上。
佛法修证次第中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智慧与方便的相辅相承,显得至关重要!
正如《维摩诘经》言“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只有密法系统才具足真实圆满的“方便”!
佛教行者的正见正修,应当遵循“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习生慧”次第,相辅相承渐次增上,直至无学位岳阳道教道家佛教。由闻所生慧,能持正信佛说正法之义。此后以思所生慧,分辨了义性空与不了义诸法之别。在此基础上,对观察显现之诸法的本体,修习真正性空之义。
欲详细了解上述正法理论,可参阅“莲花戒《修习次第论》初篇”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莲花戒《修习次第后篇》简介
莲花戒《修习次第论》后篇,利用论述遍一切禅定的舍摩他与毗钵舍那双运之道,不点名的批驳了汉地大乘和尚摩诃衍的错误见地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详见“莲花戒《修习次第论》后篇”。
下面主要录出的是,莲花戒论师著述的《修习次第中篇》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此中,简要论述了欲成就一切智之正因缘,及次第:世尊曾告曰:“祕密主!一切智之智慧,是由大悲根本生,是由菩提心因生,是以方便臻至究竟。”
当然,这是大乘佛法的“经藏轨理者之修持次第岳阳道教道家佛教。”非密乘修习次第。
莲花戒《修习次第中篇》
敬礼文殊童子尊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兹当略述随大乘经藏轨理者之修持次第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此中,欲极速现证一切智者,当具寻思并精进于得彼之众因缘。
如是,此一切智,不可无因生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否则,于一切时中一切皆成一切智,将成合理故。
若无观待而生,则任何法皆不应有阻碍,如是,一切不成一切智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如是故,时而有成就者故,謂诸法唯观待于因。
又时而亦有将成就一切智者,但非一切时﹑非一切处﹑亦非一切故,彼必定观待因和缘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又彼等因缘中,当依诸无谬无不齐全之因。
若于错因精进修习,纵经长时,也终不能获所欲得果,如挤角取奶般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若不修行一切因者,亦不生果,如种子等随缺一缘,亦不发生芽等果。是故,若欲得果,当依一切正因缘。
一切智果位之因缘,彼等为何耶?言道:虽我等犹如天生盲故,无法开示彼等岳阳道教道家佛教。然世尊现证圆满,已对诸所化机所宣者,我亦将以世尊语作宣说。
于彼,世尊曾告曰:“祕密主!一切智之智慧,是由大悲根本生,是由菩提心因生,是以方便臻至究竟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是故,若欲证得一切智,当学悲心﹑菩提心及方便,此等三者。
若生悲心,诸菩萨为现前拔济一切有情故,定成誓盟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复次,除我见已,将恭敬趣入,极艰难行,必无间断,长时间修习福德与智慧资粮。既入彼已,定修圆满福慧资粮。
若圆诸资粮,则如于掌中证得一切智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是故,一切智之根本,唯有悲心,当由最初即修彼。
《佛说法集经》亦云:“世尊,菩萨不须修学多法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世尊,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
诸佛世尊,以大悲心遍摄持,已获一切自利圆满,乃至一切情界尽前,常住于世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又不似声闻者入寂涅槃城最极寂静中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观照有情,远离涅槃城如离焰铁屋,诸世尊之无住涅槃因乃彼大悲心。
于彼,修持悲心次第,始由最初行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起初,暂修平等舍故,于诸有情,当除贪与瞋,成就平等心。思维一切有情,皆欲安乐,不欲痛苦,无始轮回中,无一有情,未曾百次生为我亲人,周遍思之。此若具分支,或有于之生贪,或有起瞋。是故,我当以平等心,对待诸有情,如是作意,先由亲者始行,延至平庸者,再于亲敌修平等心。
复次,于一切有情,先修平等心,再修慈爱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以慈爱之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
彼悲心,即欲一切痛苦有情远离痛苦之希冀相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三界一切有情,随其所应,皆以三苦相,受极痛苦。是故,当于一切有情修彼也。
如是,世尊曾告曰:“一时,彼等地狱之众有情,无间断长时中,唯沈溺于炽热等诸种苦河中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亦曾告曰:“如是饿鬼众,多数感受难以堪忍饥渴之苦火,枯干极苦之身躯。”旁生众亦如是,唯感相互吞噬﹑瞋怒﹑厮杀﹑伤害等苦。人众亦如是,感受遍求不得﹑相互仇恨﹑伤害﹑爱别离﹑怨憎会﹑贫困等无量苦。由贪着等诸烦恼缠蔽心,或被诸恶见所扰乱,彼一切皆是痛苦之因。是故,如处断崖,唯是极苦。欲界诸天,亦被坏苦所苦恼。诸享欲天神,彼等常感受死殁及堕落等恐怖,忧郁御心,云何安乐?
行苦,乃业与烦恼之性相,随他转之体性,一一剎那自然坏灭之性相,周遍一切众生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如是故,一切众生,皆住苦火焰燃中。见已,如是作意思惟:如我不欲苦,所有他人亦皆同。呜呼!疼爱我之此等痛苦有情,如何从彼痛苦中脱离?如同自己受苦,且以欲离彼之行相,以彼或住于三摩地,或于一切修道中。当于一切时,为诸有情观修。
最初,唯于众亲友,由见遭受诸种苦,故当修之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复次,由平等观诸有情无差别,思维一切有情唯是我亲人,周遍思已修之。再于十方一切有情如于亲友,以悲心平等修之。
其时,犹如爱儿受苦之慈母,自感极苦,欲拔出苦之行相,悲心自然流露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于彼一切有情,平等而住,彼时,即称圆满矣,亦得大悲心之名。
修习慈心,最初由亲友修起,欲彼得乐之行相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当逐次于平庸及怨敌修习。如此,串习彼悲心,逐渐希欲现前拔济所有有情,将自然生起。
如是故,修习根本悲心已,当修习菩提心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彼菩提心,行相有二:世俗及胜义。
彼世俗,謂许誓以悲心,现前拔济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故,心愿获证佛位,且以欲求无上正等圆满菩提之行相,初发起心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如《戒品》所示之仪轨,当由安住菩萨戒之余智者处发心。如此,既发世俗菩提心,为发胜义菩提心故当励力。
彼胜义菩提心,謂出世间尽离诸戏论,极其光明﹑胜义所行境﹑无垢﹑不动﹑宛如无风处的酥油灯之光明不动摇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彼由恒时恭敬,长期修习奢摩他与毗钵舍那瑜伽而成就。
如《圣解深密经》云:“复次善男子!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彼二品能摄一切三摩地故,诸瑜伽师一切时中,定当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如《圣解深密经》中世尊告曰:“如我所示,任何声闻﹑菩萨﹑如来众之三摩地诸行相,当知一切皆为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
若唯修奢摩他,诸瑜伽师唯能暂伏烦恼现行,而不能断障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若无智慧之光,则不能善灭随眠故,无法善灭随眠。是故,《圣解深密经》云:“以静虑故永伏烦恼,以般若故永害随眠。”
《月灯三昧经》亦云:“虽修世三昧,而不离我想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其过还复起,犹如优垤迦。若修彼无我,于中生欣乐。是涅槃乐因,非感世间法。”
《菩萨藏》亦云:“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以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岳阳道教道家佛教。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等,既不脱诸热脑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死为之沉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便自谓出离众苦。是故如来依是人故,如实说法,若能从他随顺听闻,是则解脱诸老死等。”
如是故,欲断诸障碍,生起遍净慧,当住三摩的,当修妙慧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圣宝积经》亦云:“住戒能得定,得定能修慧,以慧得净智,净智戒圆满。”
《圣大乘修信经》亦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不住于慧,我不说彼能信大乘,能生大乘岳阳道教道家佛教。善男子!以此法数,如是菩萨能信大乘,成为大乘,皆可也。当知彼一切,皆以无散心,正思义及法而出生。”
唯依离奢摩他之毗钵舍那,将使得瑜伽师之心境涣散,如风中之酥油灯,将不坚稳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以是故,不生极明智慧光。如是故,当二者平等修习。
是故《圣大般涅槃经》亦云:“诸声闻众,不见如来种,三摩地极强故,智慧微劣故岳阳道教道家佛教。诸菩萨众,虽见然不明,智慧强烈故,三摩地微劣故。如来遍照一切,因奢摩他及毗钵舍那相应故。”
以奢摩他之力,如灯不被风动,心不为虚妄分别心之风所动摇岳阳道教道家佛教。以毗钵舍那力,尽断恶见垢,不为诸余所乖离。如《月灯经》所云:“奢摩他力得调伏,毗钵舍那山不动。”故当住彼二而行瑜伽。于彼最初,一切瑜伽师为顺利迅速成办奢摩他及毗钵舍那,当渐依奢摩他及毗钵舍那资粮。
于彼,何謂奢摩他资粮?謂住随顺处﹑少欲﹑知足﹑尽断诸杂务﹑尸罗清净﹑尽断贪等妄念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于彼,当知随顺处,具五功德者,謂无艰行而能得衣食等故,名易得;謂无凶恶众生及怨敌等所居住故,名处所贤善;非引生疾病之地故,名地土贤善;友伴具戒见同故,名伴友贤善;日多无人,夜静声寂故,具善妙相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何謂少欲?謂无增上贪著众多上妙衣等事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何謂知足?謂仅得粗弊法衣等而常能知足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何謂尽断杂务?謂尽断买卖等恶事,尽断在家及出家众过于亲近、行医﹑星算等岳阳道教道家佛教。
何謂尸罗清净?謂于二戒,戒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放逸彼时,速生追悔,如法悔除;謂声闻戒中,他胜罪不准还净,然若彼亦具追悔心,且具后不再犯之心,分别观察以何心造彼业,彼心无自性故,修习一切法无自性故,当说其戒,唯是清净岳阳道教道家佛教。由圣者未生怨之追悔清净,而当了知。是故,当精勤修无彼追悔者。作意贪等,于此世后世众过患,断寻思彼。同样,生死轮回之爱、非爱等事,皆是坏灭法,毫不坚固。彼等定不久与我分离故,又何于彼贪着等,如是思维而修习故,断除一切寻思。
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23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