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6:宋明《搜山图》长卷的核心是擒龙之战:龙口道教道家佛教
小结综述
关于目前所能搜索到的历代《搜山图》长卷,我们就先罗列到这里,有些性质不好确定的,比如一些拍卖图录中的长卷,或者来历不明的二郎搜山主题长卷图像资源,我们先搁置,大致也不影响我们的整体分析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在总整体的梳理中,在现存的历代《搜山图》长卷资料中,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以下认知:
1、《搜山图》长卷的基本文化定性
《搜山图》皆为长卷,都是对二郎神故事的铺陈、叙述与描摹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故事的内容,都是搜山降妖。根据专家对故宫藏《搜山图》长卷的分析,《搜山图》长卷的粉本源头,大致是水陆画。比如有可能是定制于《神保观》《二郎庙》《崇德庙》这类以二郎神为主尊的供奉空间中的壁画粉本。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二郎神的搜山故事,立意是道家文化范畴,性质是道教的驱魔降妖。虽然士大夫往往借此忧国忧民,将妖精比拟为国贼,呼吁二郎驱邪。《江油县志(光绪)》已经把这层含义说得非常明确了:二月初邀飮春酒,迭为宾主寺观中,或建醮诵经,或演二郎神捉孽龙戏剧,皆以驱瘟祈福。
2、《搜山图》长卷的搜山与检海
《搜山图》长卷的故事空间,大致分山中与水中两大场景,也就是,二郎神率领部众,分别在山中与水中,对山中妖精和水中的妖精,进行围剿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因为搜山两字只是简称,全称乃是搜山检海,一个都不放过。说到搜山检海,我们也可以联想到金兀术率军对赵构的南下一路追杀,从陆地追到海上,金人也称之为“搜山检海”。所以,受到金兵追杀,屡屡惊吓以至于落下阳痿病症的宋高宗,大概是听不得搜山检海字样的,也许,至少南宋初年,估计识趣的人也不应该急着去画搜山检海题材——开个未必不认真的玩笑。
所以,在二郎神主题花钱图形中,我们也不仅可以看到有搜山的情景,也可以看到检海的情景,出于花钱自身布局的特点,以及对尊神神性的烘托,花钱上还有空战的描绘,可谓是对妖精的海陆空立体围剿龙口道教道家佛教。
3、《搜山图》全场降妖的高潮——降龙之战
在多个《搜山图》长卷中,固然有多个围剿降妖的战斗场景,比如捉虎拿猴,羁牛抱鲨,但是,灭妖的高潮,是降龙之战,因为所有的《搜山图》长卷中,对于所要剿灭降服的妖精,动用火力最多,使用装备器械最复杂,作战兵力动员最庞大的战役,就是降龙之战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无一例外。所以清代嘉道年间的诗人郑开禧在 《知守斋诗集》中《二郎神搜山图歌》中就说得分明,叫做:” 海水鼎沸成洪浲。长剑巨斧供击撞, 万夫毕力擒毒龙 ” 。可见,《搜山图》的灭妖核心,就是降龙,这一点,在二郎花钱图形上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搜山图》长卷中,降龙之战的地点,可以在海中,可以在陆地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没有见到空战的情形,大概是画面表现的降龙,都是在差不多被降伏的时候,而空战一般只发生在妖龙还没被驾驭住的对抗初期。龙既存在于空中,所谓飞龙在天,也可以在水,所谓潜龙勿用,也可以龙战于野,见龙在田,所以,云固然为龙故乡,龙也在江河湖海井水之中。无所不在。所以降服妖龙,当然就可以海陆空具全。正所谓敌可往,我亦可往,犯我清源者,虽远必诛是也。
宋张唐英撰《蜀梼杌》中曾经对戏剧演出中的二郎神龙战有过描述云:
六月朔宴,教坊俳优作《灌口神队》,二龙战斗之象,须臾天地昏暗,大雨雹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涨,锁塞龙处,铁柱频撼“。
但是,这种所谓的“二龙战斗”的形态,无论在《搜山图》中,还是在二郎花钱上,都不曾见过,所谓的二龙战斗,大致是正义龙大战邪恶龙,在《搜山图卷》和二郎神花钱上的龙,都是邪魔代表,由此更加可见搜山图卷与二郎神花钱并非全在专注二郎神的斗战胜力的铺陈渲染,而在于路径道家的文化通道,通过除龙妖的特定仪式,而获得福运龙口道教道家佛教。
降龙之海战场面
《道子墨宝》搜山图海战部分
明代陆治《搜山图》海战部分
民国钱化佛《搜山图》1海战场面
二郎花钱中的擒龙海战战况 老赵旧藏
降龙之陆战场面
明代郑重《搜山图》陆战擒龙局部
二郎花钱中陆战擒龙场面 陆昕藏品
二郎花钱中陆战擒龙场面 玄商拍品资料
降龙之空战场面
二郎花钱中的空战擒龙场面 吾道鼠藏品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空战的依据是作战在云层之上,但是云层也可能并非表示空中,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虑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先在此报备再说。
延伸阅读:画面中擒龙的两种战术方法
从历代《二郎神搜山图》中擒龙战役的细节我们可以得知,擒龙的场景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铁索套龙头,绳索勒龙身,一个就是地桩拴龙身龙口道教道家佛教。作为阶段递进的逻辑,推导应该是,鏖战妖龙的时候,主要靠铁索勒拉龙头,控制场面,而降服妖龙之后,则需要将它固定在一个地方,巩固胜利成果。
铁索勒龙战术
花钱中的擒龙场面,与南宋《道子墨宝》、明代陆治《二郎神搜山图》一样,都是众多二郎神手下一拥而上,群起殴打老龙,仿佛是群狼围攻野猪,群狮合围水牛一样,关键的,画面擒龙的主要方式就是用铁索拴住龙头,并使劲拽住龙口道教道家佛教。这一重要的定格,向大家表明,想要擒住老龙,必须牵住龙头。这是一个技术。也是一个战术。这种战术在传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卷》中表现得格外清楚。在这里,龙头龙口被套上了辔头,而驭龙人犹如驯马人一样,龙向前猛冲的势头,被拉直的绳索给控制住了,就仿佛是给汽车踩了刹车一样。可见这种驭龙之术,早就被画家们洞悉掌握了。
《天王送子图中》中的驭龙术
《道子墨宝》二郎搜山中的铁索勒龙
明代陆治《搜山图》中的铁索勒龙场景
明代郑重《搜山图》的铁索勒龙场面
从上图明代郑重《搜山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勒龙的完备技法,就是一跟长绳拉直,从后勒住弯曲挣扎的龙身,同时,用铁索套住龙头,就跟古代衙役用铁索套了犯罪嫌疑人回去审问一样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怪不得吴承恩在看了李在的《搜山图》之后所题写的诗歌中,也生动准确地描述了擒龙的环节与缚龙的战术,“金鏁交缠擒毒龙”。这个交缠两字极为传神。
民国钱化佛《搜山图》铁索勒龙场面
民国钱化佛《搜山图》2海战擒龙场面
民国钱化佛《搜山图》3海战擒龙场面
二郎花钱中的铁索勒龙场景 吾道鼠藏品
打桩拴龙战术
在龙身通过铁索拉龙头的方法被控制住之后,龙基本上就被降服了,但是身躯如此庞大、威力如此惊人,脾气如此暴虐的妖龙,如何关押囚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巩固胜利成果,便于囚禁关押以及审问和参观,所以必须使用可靠固定的办法,那就是给它打桩固定,固定的部位是身子与四爪龙口道教道家佛教。
宋代王迈在《读王伯大都承奏疏》中也有云:金鏁难羁五色麟,行藏如减国精神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可怜张禹孔光辈,气息奄奄泉下人。鏁有锁意。清代张照在《秘殿珠林》卷十八 宋王辉画搜山图一卷【上等元一】有云:锁龙在柱囚天吴。可见,在《秘殿珠林》中对宋代王辉所绘的《搜山图》的直观描绘中,就赫然记录着所见宋画《搜山图》卷中对妖龙的囚禁的方法,就是锁龙在柱囚天吴。
这种锁龙的描述,在古代文本中也有不少的体现,万历间的《补续全蜀艺文志》云:灌县,离堆山......伏龙观下有深潭,传闻二郎锁孽龙于其中,霜降水落或时见其锁云龙口道教道家佛教。《蜀水经》卷之三:灌口山即离堆山下有深潭相传二郎锁孼龙于其中。《山右石刻丛编》:昭惠灵显王庙记 昭惠灵显王...健龙害人者,力降以锁之。
这种对重要且有危害的对手进行打桩固定的技术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明代商喜著名的画作首都博物馆藏《关羽擒将图》来了解一下这个技术要领龙口道教道家佛教。见下列图。
通过对锦衣卫出身的商喜的《关羽擒将图》中对战犯的打桩控制的技术描绘,我们可以知道,打桩的要点是,第一,须打一个高桩长桩,用来固定身体脊椎,并将头部固定,第二,须打若干的矮桩短桩,用以固定住四肢手脚龙口道教道家佛教。通过这两种长短桩的配合,就能固定整个身躯,让他动弹不得,而且保持坐姿,以便审问与开放参观。
由此,我们就能明白,在历代《搜山图》长卷中,在二郎主题花钱中的擒龙战役描绘中的很多细节要素的含义了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在《道子墨宝搜山图》中(见下图),妖龙两只前爪紧紧抓住的那个圆柱体,很可能就是用来拴龙的长桩。因为它的圆柱直径比旁边通用兵器的长柄要宽很多。
二郎花钱中的擒龙打桩情景 陆昕藏品
而在上图花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妖龙的四爪被短桩固定住的状况龙口道教道家佛教。这简直就是一份囚禁妖龙的教科书式的技术详解图纸。
二郎花钱中的擒龙打桩情景 陆昕藏品
上图花钱中,水中的情景,就是二郎神手下在水中,在给妖龙打高桩的情景龙口道教道家佛教。龙的右边是个披头散发的哥们,他抱着的就是一个高出水面的圆柱体,那就应该是高桩,估计哥们正在实施水下作业,在水中打桩。妖龙则在挣扎。
二郎花钱中的擒龙打桩情景 李宇涛藏品
上图花钱中,水中擒龙,左边的手下正在横抱着一根粗壮的高长桩,准备打入海底,以便将妖龙固定住,可见主桩还没固定住,而另一个手下正在一手抓住龙头,一手持打击器具,力图控制妖龙,逼其就范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其手势,也非常像在用短锤打桩。
二郎花钱中的龙与高桩形象 老赵旧藏
在上图花钱中,龙身上高出的圆柱体,是高桩露出水面的一截,龙由于被牢牢地碇在桩子上,所以显得无可奈何,一点脾气也没有,非常温顺,可见主桩固定之后的显著疗效,而龙的右下方,还有一个哥们沉在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和胸,估计是在水下作业,在继续打桩以便系牢四个龙爪龙口道教道家佛教。
由此我们也可以更加理解宋张唐英撰《蜀梼杌》中对二郎神龙战的描述:“六月朔宴,教坊俳优作《灌口神队》,二龙战斗之象,须臾天地昏暗,大雨雹龙口道教道家佛教。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涨,锁塞龙处,铁柱频撼“。岷江大涨,锁塞龙处,铁柱频撼,正是《搜山图卷》与二郎花钱中擒龙场面的生动写照。
花钱中有一款著名的驮经钱,另一面的图像故事,由蔡胜吉兄、刘源兄考订为巫支祈,有关于本钱的考订,请参见蔡胜吉、刘源的考订文章:刘源/蔡胜吉:驮经图花钱考,水波中的水妖,也正是被牢牢地拴在长高桩上龙口道教道家佛教。完全符合彼时对战俘的囚禁技法。
驮经钱 胡坚藏品
驮经钱 胡坚藏品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4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